抗心律失常药()_第1页
抗心律失常药()_第2页
抗心律失常药()_第3页
抗心律失常药()_第4页
抗心律失常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心律失常药()第1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律失常(arrhythmia)心律失常:异于正常——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正常心律:窦性心律

(频率:60-100次/分)

规则(每2个心动周期间隔时间均等)第2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缓慢型快速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早搏过速扑动颤动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起搏器bradyarrhythmiatachyarrhythmia(<60次/分)(>100次/分)第3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室收缩心房收缩全心舒张心室舒张心动周期第4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律失常对循环的影响心率变化:心动过速→舒张期缩短→冠脉供血↓心动过缓→心搏量↓→外周重要脏器供血↓心动规律变化:房室收缩不协调,传导阻滞等→心室充盈量↓心脏收缩功能丧失:房颤→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心搏量↓室颤→功能上等于停搏第5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主要内容正常心肌电生理心律失常形成的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第6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正常心肌电生理第7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细胞静息电位(RestingMembranePotential,RMP)----------------+++++++++第8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细胞静息电位产生机制Na+Na+Na+Cl-Cl-K+K+K+K+Na+Cl-A-A-A-A-A-A-K+Na+Cl-K+第9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AP的两种形式1.快反应动作电位:Na+内流所致,去极迅速,传导速度快,静息电位高(-80---95mV);存在于心房肌、心室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2.慢反应动作电位:Ca2+内流所致,去极速度慢,传导速度也慢,静息电位低(-40---70mV);存在于窦房结、房室结和有病变的快反应细胞第10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肌细胞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房室束细胞浦肯野细胞窦房结细胞房室结细胞工作肌细胞心肌细胞分类第11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蒲氏纤维窦房结、房室结膜电位大(-80~-95mV)小(-50~-70mV)

0相快Na+内流为主慢Ca++内流去极快去极慢传导快(0.4~4.0m/s)慢(0.02~0.05m/s)4相Na+内流

Ca++内流

K+外流

K+外流

第12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

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无自律性

自律细胞:起搏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无收缩性第13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兴奋性(excitability):心肌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决定于: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静息电位自律性(automaticity):在无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心肌细胞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决定于: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极速率传导性(conductivity):决定于:动作电位0相除极速率/膜反应性第14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膜反应性(membraneresponsiveness)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反映传导速度心肌细胞在不同电位水平受到刺激时去极0相上升最大速率(Vmax)与膜电位之间的关系V/s-100-75-50mV奎尼丁正常300第15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绝对不应期ARP:

0相-55mV,复极化初始阶段,心肌细胞对任何刺激都不引起反应

有效不应期ERP:

0相-60mV,膜电位复极至-60mV时,强刺激可使膜局部去极化,

但不能传播为全面去极化的AP

相对不应期RRP:

过了有效不应期,强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此期内,期前激动

所引起的收缩称过早搏动ERP第16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ERP和APD的关系ERP绝对延长:APD延长,ERP延长;ERP

↑↑/APD↑

ERP相对延长:APD缩短,ERP缩短,但缩短的程

度小于APD;ERP/APD

适当延长ERP是抗心律失常药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第17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电图与动作电位的关系P波:心房去极化。QRS波: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P-R间期: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Q-T间期:心室兴奋到完全复极至RP的时间。S-T段:心室处于完全兴奋状态。第18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律失常形成的机制第19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20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律失常形成的机制自律性增加后除极和触发活动1.冲动形成异常2.冲动传导异常传导障碍折返激动窦性异位第21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加

(1)正常自律性改变:交感神经兴奋→速率↑

(2)异常自律性改变:非自律细胞缺血缺氧,也会出现异常自律性,向周围组织扩布发生心律失常第22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加影响自律性的机制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值减小阈电位水平:值增加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APD:缩短第23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冲动形成异常-后除极(Afterdepolarization)后除极: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发生的除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

呈震荡性波动,引起触发活动早后除极迟后除极第24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2相或3相中;主要由APD过度延长(Ca2+内流增多)所引起;药物、低血钾均可引起早后除极(earlyafterdepolarization,EAD)第25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发生在完全复极的4相中;细胞内Ca2+超载而激活钠钙交换电流,诱发短暂Na+内流所致;强心苷中毒、心肌缺血、细胞外高钙易诱发迟后除极(delayedafterdepolarization,DAD)第26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后去极 发生时间 机制处理

早后去极 4相之前 Ca2+内流↑抑Ca2+内流迟后去极 4相Ca2+内流↑抑Ca2+、→Na+短暂内流

Na+内流后去极特点:频率快、振幅较小、振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易致异常冲动发放:触发活动早后除极迟后除极第27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冲动传导异常传导障碍---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减慢、阻滞)

折返激动---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沿环行通路返回到起源的部位,并再次激动单次折返——期前收缩(早搏)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第28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折返: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而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第29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①解剖或生理学环形通路③回路中各部分的不应期不均一②回路中有传导下降的部位产生折返条件:第30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解剖性①窦房结附近的心房肌,围绕腔静脉构成环路②房室结附近有异常的侧支返回心房③心室壁浦肯野纤维末稍穿入心内膜,再伸向外膜发生二支与心肌形成环路功能性: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相邻心肌ERP长短不一环形通路包括:第31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预激综合症中房室折返环路的形成

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第32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第33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律失常的治疗非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drugs)起搏器

电复律

导管消融

手术

第34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加后除极和触发活动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

冲动传导异常传导障碍折返激动消除折返第35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降低自律性第36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减少后除极减少早后除极:促进或加速复极—缩短ERP抑制早后除极内向离子流--Ca2+内流减少迟后除极:减少细胞内钙的蓄积;抑制钠内流第37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1)改变膜反应性(传导)

增加膜反应性:加快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

滞,终止折返激动

降低膜反应性: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传

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消除折返

第38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单向阻滞21单向阻滞和折返21正常冲动传导21单向阻滞的消除双向阻滞21第39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延长不应期绝对延长ERP相对延长ERP,缩短APD>ERP邻近细胞ERP趋向均一第40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第41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Ⅰ类—Na+

通道阻滞药:

Ⅰa类:适度阻滞Na+通道,奎尼丁Ⅰb类:轻度阻滞Na+通道,利多卡因Ⅰc类:明显阻滞Na+通道,普罗帕酮Ⅱ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Ⅳ类—钙拮抗药,维拉帕米第42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I类-钠通道阻滞药

(Sodiumchannelblockingdrugs)Ia类-奎尼丁(quinidine):适度抑钠,抑钾Ib类-利多卡因(lidocaine):轻度抑钠,促钾Ic类-普罗帕酮(propafenone):重度第43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Ⅰa类钠通道阻滞药共性:适度阻滞钠通道----降低自律性↓K+、Ca2+通透性---延长APD和ERP;代表药:奎尼丁(Quinidine)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丙吡胺(disopyramide)第44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吸收:生物利用度72~87%分布:心肌>血浆10~20倍血浆蛋白结合率:70~80%代谢:肝氧化排泄:肾原型10~25%t1/2

:6~8h,心衰肝肾疾病延长

奎尼丁【体内过程】第45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药理作用】降低自律性

抑制心房、心室、浦氏纤维的4相Na+、Ca2+

内流

减慢传导速度

抑制心房、心室和浦氏纤维0相Na+内流(能使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消除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延长APD和ERP

抑制心房、心室和浦氏纤维3相K+外流和2相Ca2+内流负性肌力:阻止Ca2+内流抗M胆碱受体和α受体阻断作用

(静脉给药易引起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第46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Quinidine对心室肌细胞的影响:给药前:给药后第47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广谱可用于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用于电转复前的预备和转为窦性心律后预防复发【临床应用】第48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金鸡钠反应: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模糊、神志不清等心血管反应:低血压、心力衰竭(α、M受体阻断);中毒浓度可致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部分可出现Q-T间期延长致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TdP),可发展为室颤和停搏。【不良反应】第49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普鲁卡因胺

(Procainamide)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降低自律性、传导性、延长APD和ERP,无α-阻滞作用及抗胆碱作用。临床应用与奎尼丁相同;不良反应较奎尼丁少且轻,过敏反应常见,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和剂量过大(红斑狼疮综合症)。第50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共性:抑钠促钾;膜稳定/局麻利多卡因(lidocaine)【药理作用】机制:↓Na+

,↑K+

1.↓自律性:①↓Na+内流→↓4相去极斜率--自律性↓

②↑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远离阈电位→自律性↓第51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共性:抑钠促钾;膜稳定/局麻利多卡因(lidocaine)【药理作用】机制:↓Na+

,↑K+

1.↓自律性:①↓Na+内流→↓4相去极斜率--自律性↓

②↑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远离阈电位→自律性↓第52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传导性:与病变处组织状态有关治疗量:对希-浦系统无影响

心梗缺血区(局部除极化,钠通道失活)→(-)Na+内流→↓传导

细胞外低K+→复极相K+外流↑

→超极化(膜反应性↑)→↑传导高浓度→(-)Na+内流→抑制0相上升速率→↓传导第53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APD和ERP:

↑K+外流→复极加快--APD↓;轻度↓2相Ca2+内流→2相平台期缩短--ERP↓↑K+外流>轻度↓2相Ca2+内流——APD↓>ERP↓

ERP/APD比值↑(相对延长)第54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Lidocaine对心室肌细胞的影响

:给药前:给药后-85mV0mV第55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体内过程】首过消除明显,静脉给药【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急性心梗或强心苷中毒所致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不良反应】中枢系统: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心脏抑制:过量↓心率、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第56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是目前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及各种心脏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药物,可选择作用于心肌的希浦系统,降低自律性,提高致颤阈;调节传导速度低血K+时,因促K+外流加速传导,大剂量抑制传导;相对延长ERP。临床上常用于静脉注射抢救心梗的室性早搏、室颤等。剂量过大可引起传导阻滞、低血压,眼震颤是中毒的早期信号。第57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作用特点】对心肌作用类似lidocaine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使强心苷从酶中脱下,恢复酶的活性,抑制强心苷中毒所致的迟后除极及触发活动肝药酶诱导剂,加速强心苷的代谢【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强心苷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麻醉、心脏病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见抗癫痫药一章

第58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Ⅰc类(重度阻滞钠通道)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药理作用】具局麻作用↓浦氏纤维自律性;↓心房、心室、浦氏纤维传导速度;延长APD和ERP;抑制钾通道轻度肾上腺素受体阻断作用和钙通道阻滞第59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体内过程】

首过效应明显,血浆蛋白结合率>90%【临床应用】

室上性和室性早搏、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发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严重可致传导阻滞,心衰加重;由于其减慢传导程度超过延长ERP程度,抑制折返,引发心律失常。第60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药理作用】机制:①竞争性阻断β受体,↓心率、↓房室传导

②抑制Na+内流,具膜稳定作用↓窦房结、心房和浦氏纤维自律性,运动和情绪激动时明显;↓儿茶酚胺所致DAD而防止触发↓房室结、浦氏纤维传导,↑房室结ERP

普萘洛尔propranolol共性:阻断β受体,阻滞钠通道,缩短复极过程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第61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对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甲亢及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不良反应】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并能诱发心衰和哮喘。长期应用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停药有反跳。第62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Ⅲ类药—延长APD药物胺碘酮(amiodarone)【药理作用】可明显地阻滞复极过程,阻断钠、钾、钙通道,阻断α及β受体。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浦氏纤维等的自律性;与阻滞钠、钙通道及阻断β受体有关减慢传导:减慢浦氏纤维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与阻滞钠、钙通道有关延长不应期:明显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APD和ERP,与阻滞钾通道有关第63页,共6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临床应用】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