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一_第1页
感觉与知觉一_第2页
感觉与知觉一_第3页
感觉与知觉一_第4页
感觉与知觉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觉与知觉一第1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一节、感觉的概述本节概要:感觉的一般概念或性质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第2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什么是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觉察)。

对定义简单解释:刺激——感官——觉察出刺激的存在——揭示事物的个别属性——生理的过程。

第3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分析感觉定义应注意如下几个特点:

1强调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2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1)物理属性(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造)(2)化学属性(容易挥发、溶解、气味、味道)(3)生理变化(疼痛、舒适、凉热、饥、渴、饱)

3.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如“感觉剥夺"实验

第4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感觉的分类概述感觉种类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

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第5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觉测量

首先,刺激强度要达到多少,才能引起人的感觉?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sensorythreshold〕;20分贝

绝对阈限不“绝对”情境:例如为难题忧愁的人,听不到别人叫他名字;还受个体差异(年龄、期望动机、疲劳)影响绝对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指多次呈现不同强度的刺激,有一半时间能觉察到的刺激强度。把绝对阈限看成某个固定的刺激量是不妥的。第6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Barou,1989)视觉:晴朗夜可见30英里外的烛光;听觉:静室可听20英尺外表的的答声;味觉:分辨两加仑水加一汤匙糖的甜味;嗅觉:一滴香水三个房间可闻;温冷觉:摄氏1度之差第7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人的感官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absolutesensitivity)。绝对感受性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两者成反比的关系,公式: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

第8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声音压觉重量第9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如:两个西瓜的感觉出重量差异的差别阈限。感觉到差别,必须达到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的关系。第10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如何计算差别阈限呢?韦伯定律(WeberLaw)

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公式:

K=ΔI/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差别感觉阈限。K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知道原刺激量和差别原刺激量,计算K

知道韦伯分数,原刺激量,可以计算ΔI。第11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的变化各种感觉分析器的感受性会随条件和机体状态不同而发生起伏波动。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时间因素:各种适应现象;——各感觉分析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个体的意识、情意、动机、知识与检验的影响;第12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感受性的发展感受性可以发展变化,其发展依赖如下条件:——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如盲人的听觉、触觉超越一般正常人。第13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二节、感觉的种类本节概要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第14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光是视觉产生的外部条件;视觉器官是视觉产生的内部条件.主要内容:1、视觉的适宜刺激;2、视觉的生理机制;3、视觉的主要现象第15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视觉的适宜刺激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人眼看到的只是其频率范围是(5X1014~5X1015HZ),380-780(400—700)毫微米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350nm鸟和昆虫你看见)从长到短,依次为红(760-640)、橙、黄(640—580)、绿(580—495)、青、兰(495—440)、紫(440-395)。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接受的光线主要是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第16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17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1)眼睛的构造人眼球,前端稍突出,前后径25毫米,横向径20毫米。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第18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19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20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21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22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眼球壁主要分外、中、内三层:

外层:称纤维膜,由角、巩膜组成。前1/6为角膜,其余为巩膜。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第23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中层:称葡萄膜,又称色素膜。富含血管,有眼球血库之称。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完成内眼的新陈代谢、屈光调节、形成暗房的作用。

第24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含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两类感光细胞。由它完成视觉形成和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步。

第25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些结构和角膜一样透明而无血管分布,具有屈光作用,称为眼的屈光系统。

第26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人眼光路系统:光线—瞳孔进入,晶状体对远近不一的物体进行聚焦,把图象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是折光机制)近视、远视及其他:

晶体把图象聚焦于视网膜前的玻璃体内;晶体把图象聚焦于视网膜之后。老年人的晶状体失去弹性,所以无法清楚地聚焦眼前的物体,看东西要离眼睛远一点。(3)感光机制: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杆与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光化学反应,把光能转化为生物电能并引起神经冲动。第27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4)神经冲动的传递路线:光波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其轴突形成束状视神经)视交叉(鼻侧交叉)丘脑的外侧漆状体大脑枕叶的皮层视区。(5)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与纹状区邻近的另一些脑区,负责进一步加工视觉的信号,产生更复杂、更精细的视觉。如认识形状、分辨方向等。第28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6)视觉感受野(略)

20世纪60年代,休伯(Hubel〕和威塞尔(Wiesel)等对视觉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感受野。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们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外侧膝状体细胞上的感受野呈圆形,中心与周围呈对抗性质,对光点起反应。若干个外侧膝状体细胞共同会聚到一个皮层细胞上,因而皮层细胞的感受野是网膜上的一个更大的区域,形状是狭长形的。

皮层细胞的感受野具有对抗性质的两个区域:开区和关区。对光棒或者线条起反应。第29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视觉基本现象(1)彩色视觉A、什么是颜色: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广义:非彩色和彩色;狭义的颜色仅指彩色。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hues)决定于光波的波长。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第30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例如鲜红等。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它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

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用颜色纺锤体表示(见下页图)。

垂直的轴代表明度的变化,轴的上端是白色,下端是黑色,中间是灰色。圆周代表各种不同的色调,依红、橙、黄……紫列。第31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从圆周到中心表示饱和度的变化,从圆周到中心饱和度降低。例如:很明或很暗的颜色(都是接近轴心)因而是比较不饱和的,只有中等明度的颜色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饱和第32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颜色混合

颜色混合分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加法过程)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同时作用于眼睛,在视觉系统中的混合。例如,将700毫微米的光与570毫微米的光混合得到橙色光线。颜料的混合(减法过程)--95P图3—18

如蓝颜料(反射蓝、绿,吸收红、橙、黄)与黄颜料(反射黄、绿,吸收红、蓝)相减后只有绿色颜料。第33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蓝黄橙红黄蓝蓝绿绿红绿红

蓝色颜料黄色颜料(黄+蓝)绿色颜料

图3--18颜料混合示意图第34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色光混合三定律互补律:每种光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如红与青、绿与紫、蓝与黄等。间色律:混合两种非补色,产生界于两者之间的颜色。如红+绿=黄;红+黄=橙;红+蓝=紫;蓝+绿=青。代替律:不同颜色混合后可以产生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相互代替。如黄+蓝=灰;(红+绿)+蓝=灰。第35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C、我们是如何辨别出各种不同的颜色的?杨-赫尔姆霍茨三色说(trichromatictheory)于19世纪初年提出并由赫尔姆霍茨加以发展。观点:在人的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红、感绿和感蓝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中一个特殊波长的光波敏感。单一光出现,产生单一颜色;两色光,产生混色。四色说,拮抗说:1874年,德国的生理学家黑林提出的。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觉色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你死我活),黑林称之为异化(分解)和同化(合成)作用作用。(分解产生白、红、黄色;合成产生黑、绿、蓝色)

现代神经生理学观点:视网膜感光过程按三色说原理;视觉通路按四色说

第36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d、色觉缺陷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色弱就是对某种颜色感受性的降低。例如,在用红色与绿色的波长来匹配黄色时,有些人需要更多的红色,有些人需要更多的绿色,前者叫甲型色弱,后者叫乙型色弱。色弱患者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女性色弱较少。——色盲,可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例如红-绿色盲看不见红光和绿光。第37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38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视觉中的空间因素①视觉对比: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说明:物体的明度不仅取决于物体的照明和反射系数,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

明暗对比物体的明度不仅取决于物体的照明和反射系数,还受周围环境的的影响。颜色对比指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对比使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的方向变化。如灰色纸片放在黄背景下,显蓝;放蓝背景下,显黄。

第39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40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②边界突出与马赫带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发现而得名。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侧抑制来解释。第41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当圆盘高速旋转时,在圆盘3个不同灰度区的交界处会看到比较亮和比较暗的两条窄环:亮环在b点上,暗环在c点上。这条亮环和暗环就叫马赫带第42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③视敏度(视力)(见下页图)视敏度(视力)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视敏度可分为:a、最小可见敏度(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B、最小间隔敏度(分辨最小间隔的能力)C、游标视敏度(能够分辨两条线段的相对移动的能力—成人最小偏移为2弧度秒)第43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视觉中的时间因素①视觉适应

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a、暗适应。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30-40分钟。

b、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明适应在5分钟左右全部完成了。

第44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暗适应的实践意义:

人们利用它的规律,避免在异常情况下光线对眼睛的破坏作用。值夜勤的飞行员和消防队员,在值勤以前,最好带上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晚上开车。其他感觉也存在适应的现象:嗅觉适应、味觉适应、肤觉适应、听觉适应等。痛觉有否适应呢?第45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②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颜色视觉也有后像,注视红色纸片后,白墙上看到绿色纸片;先注视黄花后像将是蓝色的。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第46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③、闪光融合与视觉掩蔽闪光融合指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产生融合的、连续光的感觉。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产生闪光融合的最小频率)视觉掩蔽:研究目标物或图形在闪光前后出现的掩蔽现象。第47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4)视觉缺陷:失明(中枢与外部)、色盲(全色盲、局部色盲)、近视(看远物困难)、远视(看近物困难)、老化(晶体调节下降,近物看不清)、白内障(晶体混浊)、青光眼(内压导致视神经损伤)等第48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听觉(Hearing)

主要内容:1、听觉的适宜刺激是什么?2、实现换能作用的感受器是什么?3、我们是如何辨别声音的高低的?第49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听觉的适宜刺激: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2万赫兹。低于16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2万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人耳不能接受的。(成年人:15~20HZ到15000~20000HZ)

动物:狗,25000赫兹,蝙蝠:10万声波的三个物理属性:频率、振幅和波形。对应的三个心理属性:音调、音强和音色。第50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如何听到声音—听觉的生理机制?①耳的构造和功能-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第51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声音。一些动物的耳廓可以活动。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声音放大器。声音经外耳道传至鼓膜,通过鼓膜的振动把声音传给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进入内耳。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大约提高20-30倍。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前庭器官中存在平衡觉的感受器。耳蜗是人耳的听觉器官。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有大量毛细胞,听觉的感受器。第52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②听觉的产生(传递与中枢机制)

声音传到内耳后,引起耳蜗液(淋巴液)的振动,带动基底膜的运动,使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感觉编码)。传导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第53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声音传入内耳的径路有二:一是空气传导;另一是骨传导。在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a、空气传导:声波自外界经空气传入内耳,主要途径如下:

第54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b、骨传导: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有移动式和挤压式二种方式,二者协同可刺激螺旋器引起听觉。但其传音效能与正常的空气传导相比则微不足道。临床工作中用骨传导途径测量可鉴别传音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途径: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矫正:手术可以矫正传音性耳聋;不能矫正神经性耳聋;助听器对两种耳聋有补赏作用,但对严重神经性耳聋助益不大。

第55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几种主要的听觉现象(1)音调(主要由频率决定,但又不完全对应,1000Hz以上几乎是线性关系,1000Hz以下则不是线性关系;音乐的音调一般是50-5000Hz、言语是300---5000Hz、人的听觉范围是16-20000Hz、其中1000-4000Hz最敏感;1000Hz,响度超过40dB时,其差别阈限为0.3%)(2)音色(有发音体的特性形成的)第56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音响(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音响的下阈为0dB、上阈为130dB;几种熟悉的声音强度:喷气机-150dB、摇滚乐—140、响雷—120、地铁-100、繁忙汽车道-80、静办公室-40、耳语-20、、树叶沙沙声-10、听阈-0等。4.声音的淹蔽(其他声音干扰使听觉阈限上升):①纯音干扰、②噪音对纯音的干扰、③噪音纯音对语音的干扰。第57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其他感觉1、外部感觉(1)味觉:刺激物(溶于水的化学物质);感受器(舌与咽部的味蕾)、传入神经(舌前2/3经过面N、舌后1/3经过舌咽N、咽部经过迷走N)、皮层下中枢(丘脑后腹核内侧)、皮层中枢(颞叶前皮层);其特征与功能:有选择食物、增强食欲、安全防卫的作用。第58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嗅觉:适宜刺激物(挥发性有气味的物质的化学特性);感受器(鼻腔上端嗅膜中的嗅细胞)、传入神经(嗅神经)、皮层下中枢(梨状核、杏仁核、扣带回、海马回等)、皮层中枢(颞叶嗅区);其特征与功能:是较远距离感觉,能辨安危、侦察环境、挑选食物、具有防御与滋养等作用。第59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60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皮肤感觉(触、热、冷、痛):适宜刺激物(物体机械刺激、高于生理零度之温度、低于生理零度之温度、对机体伤害性的刺激)、感受器(触点、热点、冷点、痛点)传入神经(脊神经触觉纤维、脊神经热觉纤维、脊神经冷觉纤维、脊神经痛觉纤维)皮层下中枢(丘脑外侧核)、皮层中枢(中央后回);其特征与功能:是最古老的感觉现象,具有认知世界、调节体温、适应环境保护机体等防卫作用。第61页,共6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补充:痛觉体验混杂感觉(机体受伤信息)与情绪(不愉快反应)额前回是大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