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吉林省通化市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管仲变法后,齐国已是“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基层行政组织一里中的个体家庭之间已缺乏共同的经济联系,如《管子•问第》中载:“问乡之贫人何族之别也?问宗子之收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B.宗法观念日益消亡
C.新的社会秩序正在构建 D.郡县制度普遍推行2.洛阳出土过数量较多的汉朝时期的买田铅券(如图),其中部分记有“旁人”“任者(担保)”“知券约”“证人”等。如《汉受奴卖田契》曰:“旁人谆于次孺、王充、郑少卿。”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
B.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
C.经济行为受到法律规范
D.私有财产保护意识较强3.北宋中叶著名思想家李觏将“通经”与“达用”结合起来,提出“是则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王安石也提出政府只有“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才是治国之本。这表明宋朝时期()A.义利统一思想为士大夫普遍接受 B.功利思想具有现实的价值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D.传统农本观念受到了冲击4.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下令“不拘额数,从实充贡”,次年会试中,中举472人,是建朝以来取士最多的一次。明朝中期,科举取士规模缩小,定额在300人左右。嘉靖改革时期,进士人数又重新达到400人以上。明代科举进士人数的变化表明()A.古代官僚政治趋向成熟稳定 B.科举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
C.统治形势变化影响人才需求 D.中央加强对人才的选拔管理5.有学者在研究鸦片战争时收集了以下史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史料一
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各国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史料二
英国的平均关税税率:1800~1809年36%,1810~1819年44%,1820~1829年55%;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A.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B.反映出中国外贸完全被英国所控制
C.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印证了闭关锁国是中国战败的根源6.傅斯年在《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中指出:“我以为未来的真正的中华民国,还须借着文学革命的力量造成”,即“未来的真正中华民国靠着新思想,新思想不能不夹在新文学里;犹之乎俄国的革命是以文人做肥料去培养的。”据此可知,傅斯年意在()A.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 B.以思想革命助力政治革新
C.借鉴俄国经验实现救亡图存 D.彻底摆脱封建旧文学束缚7.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创办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中所涉主要纪念日报道的统计情况。这些报道()归属集合纪念内容及篇数反帝反封建“七七”(216)、“九一八”(57)、“一二•九”(39)、“二七”(22)、“鲁迅”(19)、“五卅”(10)、“成吉思汗”(9)、“三一八”(5)国民政府“双十节”(60)、“孙中山”(21)、“联合国日”(20)、“黄花岗起义”(7)中共自身“七一”(54)、“李大钊等革命烈士”(56)、“五四”(54)、“八一”(26)国际共运“五一”(136)、“国际青年节”(49)、“白求恩”(16)、“高尔基”(14)、“马克思/恩格斯”(9)社会群体“三八”(128)、“四四”(41)、“护士节”(29)、“记者节”(13)苏俄“十月革命”(189)、“苏联红军节”(49)、“列宁”(35)、“斯大林”(13)A.展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果 B.表明反帝反封建得到广泛认同
C.旨在推动根据地的文艺工作建设 D.有利于中共政治影响力的扩大8.统计显示,我国2009年全年出口额为1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0%,这让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强大引擎的出口成为2009年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弱的一环。此后几年,虽出口增幅有所上升,但受国际市场发展状况和外需不足的制约,外贸出口依然水平有限。据此可知,我国()A.对外开放的规模仍应进一步扩大 B.贸易逆差的局面难以改变
C.出口关税的征收标准应适当抬升 D.经济发展驱动力有待转变9.雅典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戏谑之间道出了政治演说的“真相”:“你的权力真正大,你像个君主人人怕,可是呀,也容易叫人家牵着耍。你喜欢戴高帽子,受欺受骗,老是张嘴望者那些演说家。”这一“真相”可用来说明()A.直接民主难以保证集体理性 B.政治生活缺乏民意基础
C.贵族垄断雅典城邦政治事务 D.公民大会政治地位下降10.16世纪,欧洲的那不勒斯、美洲的利马、亚洲的马尼拉在城市形态上日益趋近,西班牙人通过这三个城市的空间规划、文化设施建设等形式彰显西班牙文化的繁荣,成为西班牙商品、思想和文化传播的中介者。据此可知,这三个地区近代城市发展()A.印证地区间文化的协同发展 B.具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
C.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利于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11.17世纪,法式风情“风靡”德意志,法国巴洛克式建筑、法国戏剧剧本等备受推崇;而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风尚大行其道,民众认为理性、宽容、进步的德式文化才更具优越性。这一变化说明在近代德国()A.启蒙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增强 B.政治变革推动近代社会风尚的变迁
C.工业革命致使文化事业的繁荣 D.国家矛盾微化了与法国的文化对抗12.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投资的发展。但在油价暴涨的1974年、1980年和1990年,以及油价大幅下跌的1986年、1998年和2001年,并未出现石油价格与全球贸易和投资之间呈现出反向的联系(如图的情况)。这可用来说明()
注:油价单位为美元/桶,外商直接投资的单位为百亿美元,全球贸易的单位为千亿美元。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反映全球化的主要标志A.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 B.新兴能源发展持续向好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D.经济霸权主义难以为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主张“以急农兼天下”,宣布“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积极推行农战政策。因此他将人口大规模迁至边疆或劳动力不足的地区,给予迁移的百姓免除徭役的奖励。为加强管理,秦还设置了“牛长”“田典”“部佐”等掌管国家土地和农事的官吏。汉初刘邦提出“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贾谊提出“积贮备荒说”的观点,并以粟为奖罚,国家为缴纳粮食的百姓授予官职。面对自耕农“流散冗食,馁死于道”的状况,西汉后期严格限制土地的买卖,明确规定了个人占田的标准。西汉政府对山川林泽的管理相当严格,对封山育林、砍伐木材等活动上设置了相关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利用,并总结了田间穗选法等耕种技术,推动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摘编自韩娟《先秦两汉惠农思想研究一中国患农政策探源》材料二
为“减除农民疾苦,调剂农村金融,增加农民生产,早日实现农村之复兴”,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隶属于行政院,总领全国农业建设,选聘李四光、谭熙鸿、邹树文等具有留学背景的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出任农业技术组成员。面对苛税繁重和自然灾害多发动摇农业根基的情况,农村复兴委员会根据各省市调查结果,拟定减赋和废税的具体计划,议定地方捐税种类;同时充分借鉴民间组织救灾的成功经验,设立农贩委员会,推行以工代赈。农村复兴委员会以农民合作社自下而上的方式和农民银行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双管齐下,逐步推进农业转型道路的探索。——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以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为视角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惠农政策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现代三农问题的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94年,利玛实完成的《四书》的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向世界展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此后,伏尔泰、莱布尼茨等都把孔子思想中的价值观、民主观、平等观、自由观视为“天赐的礼物”。当时有思想家认为“理性的观念是从中国来的”,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笛卡尔认为在儒学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史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无神论社会”。伏尔泰更是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提倡法国人应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摘编自李晓偲《17-18世纪的儒学及其对欧洲哲学的影响》材料二
孔子学院是中国大陆向世界推广汉语,增加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官方机构。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到2014年底,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他们与本土教师合作研发适合本土化教学的教材和文化读物,在当地中小学设立教学点,对本土中小学汉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没有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还创办了汉语学习班。——摘编自张婧《孔子学院海外发展及其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儒学西传并对西方产生影响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出现“儒学热”的原因,并简要谈谈你对儒学西传的认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美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愈演愈烈,形成了对工人运动及共产国际的“红色恐慌”。
提取漫画的有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论题明确,符合史实,逻辑清楚,表达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基层行政组织一里中的个体家庭之间已缺乏共同的经济联系”体现了宗法制逐渐崩溃,新的基层组织制度逐渐形成,新的社会秩序正在构建,C正确;
当时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
B消亡的说法绝对,排除;
D是在秦朝,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特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D【解析】材料“旁人”“任者(担保)”“知券约”“证人”体现了私有财产保护意识较强,D正确;
ABC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代的商业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汉代商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代的商业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B【解析】材料“是则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体现了功利思想具有现实的价值,B正确;
ACD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笼络人才,增加了科举进士人数;明朝后期嘉帝,为了刷新政治,巩固皇权,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在明朝中期科举取士规模缩小的基础上扩大了人数。这说明统治形势的变化影响了人才需求,故C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明代科举进士人数的变化,不能说明古代官僚政治趋向成熟稳定,故A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明代科举进士人数的变化,不能体现其影响力在提升,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统治形势变化影响科举取士的人数,没有反映出中央加强对人才的选拔管理,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明初、明中期科举取士的人数,结合当时的政治需求分析。
本题考查明朝科举制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各国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说:‘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可见英国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有利于向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并且对中国设置较高的进口税,抵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可见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故A项正确;
B.材料未涉及中国外贸完全被英国所控制,故B项错误;
C.材料只涉及了鸦片战争前英国对中国的考察和英国对中国的关税情况,未涉及中国内部的情况,无法得出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项错误;
D.材料未涉及闭关锁国的内容,无法得出闭关锁国是中国战败的根源,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以为未来的真正的中华民国,还须借着文学革命的力量造成“结合新文化运动背景可知,辛亥革命之所以不断复辟帝制的史实分析可知,想追求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需在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
A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根据”我以为未来的真正的中华民国,还须借着文学革命的力量造成“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共产党创办的报刊涉及到多个方面,多个阶层,这有利于扩大中共政治影响力,宣扬中共的抗战思想,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果是什么,排除A;
材料不仅仅体现的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广泛”认同的说法绝对,排除B;
推动根据地的文艺工作建设不是目的,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敌后战场的抗战,要求学生结合敌后战场抗战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敌后战场的抗战,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D【解析】材料“但受国际市场发展状况和外需不足的制约,外贸出口依然水平有限”说明经济发展驱动力有待转变,不能只依靠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D正确;
材料强调了“国际市场发展状况和外需不足”,因此扩大对外开放规模也不能解决问题,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为贸易逆差,排除B;
提高出口关税会提高出口产品的成本,不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外开放,要求学生结合对外开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外开放,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A【解析】材料“你的权力真正大,你像个君主人人怕,可是呀,也容易叫人家牵着耍。你喜欢戴高帽子,受欺受骗,老是张嘴望者那些演说家”讽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下,公民素养难以保证,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A正确;
BC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欧洲的那不勒斯、美洲的利马、亚洲的马尼拉在城市形态上日益趋近,主要原因是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导致,美洲、亚洲一些城市受到宗主国的影响,体现了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B正确;
欧洲、亚洲、美洲并非是协同发展,排除A;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后,排除C;
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政策,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A【解析】根据“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康德、歌德等人努力下,德国在哲学、文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知,随着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扩展,德国从媚法之风盛行,到追求自己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一变化说明德国启蒙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故选A项;
题干仅反映了德国对待法国文化和自身文化的态度变化,没有说明德国成为了欧洲科技文化中心,排除B项;
德国工业化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排除C项;
题干表明“德国媚法之风盛行”,但没有说明德国十分不满,况且也不是“法国文化的入侵”,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浪漫主义音乐,需要结合启蒙思想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浪漫主义音乐,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在油价暴涨的1974年、1980年和1990年,以及油价大幅下跌的1986年、1998年和2001年,并未出现石油价格与全球贸易和投资之间呈现出反向的联系”可知,油价暴涨依然没有阻碍全球贸易,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C正确;
AB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3.【答案】【小题1】表现:推行农战政策;给予迁移的百姓免除徭役的奖励;实行税收优惠;为缴纳粮食的百姓授予官职;严格限制土地的买卖,明确规定了个人占田的标准;制定法律进行支持;提高耕种技术。原因:农业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农业是税收的主要来源;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巩固统治的需要。【小题2】特点: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裁废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构建现代农业救灾体系(或“改变传统救灾方式”或者“利用灾民进行灾后重建”);组织农业合作社(或推行农民合作运动)。启示:政策上要支持农业;坚持以人民为利益为中心的原则;要用工业和技术来反哺农业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得统治、中国古代农业,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秦汉时期惠农政策的具体表现来分析;第二问结合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的特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得统治、中国古代农业,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答案】【小题1】影响:促进了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方启蒙运动的开展;世界市场的发展;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小题2】原因: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新中国开放的外交政策;儒学本身与时俱进的品质。认识:儒学西传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中西方文化交流,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17~18世纪儒学西传并对西方产生影响的背景来分析;第二问结合当今世界出现“儒学热”的原因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中西方文化交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七章 力 章末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古代诗歌鉴赏提示 云
-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知识整合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当堂达标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5通过激素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2直观图课后课时精练北师大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4-5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第1节第2课时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小说111微型小说两篇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
- 30万室内装修预算表
- 拉线的制作详细
- 律师报价函(诉讼)
- 新生儿沐浴评分标准
- 潜水作业指导书
- (完整版)设计管理
- 感谢对手阅读附答案
- 材料性能学(第2版)付华课件0-绪论-材料性能学
- GB/T 8012-2000铸造锡铅焊料
- 第一课 第一章 AutoCAD 2012概述入门
- 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