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1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2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3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4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一班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欢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于不等关系。培育同学动手操作、认真观测、清晰地表达以及主动参加学习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同学仔细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预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松鼠、盘子、勺子、杯子图片。

2、学具:圆片、三角形假设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谈话:小伙伴们,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摘到课好多好多的松果。今日中午,它们决断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富的、欢乐的午餐。揭示课题:欢乐的午餐〔并板书〕。

2、观测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沟通汇报: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勺子5个,杯子7个,并发觉餐具不够。

二、观测操作,探究新知。

1、师:真是个马虎的服务员,那谁在家帮忙摆过餐具?说一说你是如何摆餐具的?

2、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活动一:摆盘子

师:谁能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看盘子够吗?先看图中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请一名同学上台摆〕

摆完后,请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同学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对的这么整齐?〔一眼能看出多少〕

全班动手操作摆一摆: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同学观测、汇报结果。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

引导同学完整清晰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板书:一样多〕

活动二:摆勺子和杯子

师:盘子够了。那么勺子和杯子够用吗?先数数勺子有几把,然后用刚才的方法摆一摆,看一看,勺子够吗?

〔同学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同学上台摆。〕

同学汇报结果:勺子不够,勺子少,松鼠多。

引导同学完整清晰地表达:勺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1个;松鼠的数量比勺子的数量多1个。(板书:少)

师:勺子不够怎么办?〔加上一个勺子就一样多〕

师:再来数数杯子有几个?摆一摆,结果是什么?

〔同学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同学上台摆〕

同学汇报结果:杯子多,松鼠少。

引导同学完整清晰地表达: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1个;松鼠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少1个。(板书:多)

师:怎么做杯子和松鼠一样多?〔去掉一个杯子〕

3、谁最多,谁最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你能说一说盘子、杯子、勺子谁最多,谁最少吗?

观看课件,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同学进行汇报。

小结:“最”是指两个以上物品进行比较时居首位的。从图中可知杯子最多、勺子最少。〔板书:最〕

4、总结:我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板书副标题:比多少〕并能够用清晰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游戏:摆学具。

〔1〕圆片和三角形摆得一样多。

〔2〕圆片摆得多,三角形摆得少。

2、画一画。

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同学读懂题目要求,再进行解答。

3、比一比。

完成练一练第3题,引导同学读懂题意,再解答。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今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一班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让同学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加法。

2、进展同学的观测、理解和语言表达技能。

3、初步树立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让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旧知

师:小伙伴们喜爱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4、5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拍手游戏中老师发觉有位小伙伴拍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面小旗子,喜爱吗?这节课老师要把这些小红旗给那些上课仔细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旗子多。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做手工。你们看,这儿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展示主题图〕

〔1〕通过电脑反复演示,把两组物体〔或两个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让同学感知到:先走来1个同学,手中举着1只红纸鹤,接着又走来2个同学,手中各举1只蓝纸鹤。直观看到1个同学与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了一块儿。

〔2〕让同学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沟通。也可由老师引导说: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在一块儿,1个同学和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表示“合起来”〕

反复演示再指名说题意,让同学体会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他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1〕引导同学说出:由同学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1和2表示。

〔2〕教室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和多少只纸鹤,就是要把熟识1和2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室板书“+”。

〔3〕引导同学数一数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说明:等于3,用“=3“表示。

板书:1+2=3

||

加号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

〔3〕老师再次强调说明:把1和2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强调:加号前面的“1”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3”又表示什么?

〔4〕教读加法算式。

1加2等于3,或1加2得3.老师范读,同学学读,同桌之间互读。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第23页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含义。

〔1〕仔细观测气球图,让同学说明图意。使同学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动:让每个同学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几根小棒。

让同学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3+1=4表示。

〔4〕发散联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老师启发、引导,让同学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4、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先摆一摆,再说算式。〔P23〕

○○○○○○

2、摆一摆。〔P24〕

3、游戏,帮小青蛙找家。

5、总结评价

今日这节课,老师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完善课题板书:加法。你学到了哪些本事呢?生汇报,师:看来小伙伴们学到的本事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学到的本事告知爸爸妈妈。

一班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控100以内数的顺次。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详细事物,使同学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约的估量和沟通。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控100以内数的顺次。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控100以内数的顺次。

2、进一步探究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预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8〇1815〇15

11〇1210〇209〇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同学观测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依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末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依据数的顺次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依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争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争论结果。

老师可引导同学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假如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那么这个两位数就大。”

〔老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图。

3、老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同学径直比较〔不用计数器〕。

4、老师写出三个数让同学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断中间数。

5、老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一班级数学教案4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事实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简单多了,并且能加强他们学习的爱好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依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育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可逆性,熬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活动分析: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控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控“>”和“<”的方向。

活动预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假设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假设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假设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伙伴,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老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老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测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测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伙伴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态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一班级数学教案5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过去的教材以同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约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运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约的计算。在教材编写方面,过去的教材把同学认知起点定格为零,脱离购物活动教学人民币的知识。现在的教材尊敬并充分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控人民币的知识和简约的购物技能。

下面是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结构:

小面值人民币〔1元、1角、1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5角、2角,5分、2分小面值换币,小金额付钱与找钱

大面值人民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面值换币,较大金额的付钱与找钱

实践活动〔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购物阅历〕

从表中可以看到,教材编排是很有层次的。先教学小面值的人民币,再教学大面值的人民币,是合理的认知线索。先教学1元、1角和1分,由于它们是人民币的主币,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后教学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这些都是辅币,分别由假设干个1元、1角或1分组成的。还安排了很多换币、付钱、找钱等运用人民币常常进行的活动,能培育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1、利用已有阅历,设计多种活动,援助同学逐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同学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部分同学还有购物的阅历。

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同学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第68页利用小伙伴在商场门口的画面,引出本单元的课题。前后共3次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引导同学观测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沟通中互补,在合作中学习,避开了老师讲、同学听的单一教学方式。想想做做第69页第1题、第71页第1题依据价钱把物品与相应面值的人民币用线连一连,不仅再次认识人民币,而且联系物品的价钱,感受了人民币的面值。

教材没有对元、角、分间的进率采纳灌输式教学。第68页插图中笔记本1元钱,引导同学认识到付10角也是可以的,从生活阅历中提炼出1元=10角,并类推到1角=10分。再通过第69页的图示,援助同学理解进率。

在同学知道1元=10角以后,教材通过试一试在换钱活动中巩固进率。1张1元币可以换2张5角币,5张2角币可以换1张1元币,由于2个5角与5个2角都是10角,也就是1元。第72页第3题先通过1张5元币可以换5张1元币,体会几元就是几个1元。然后进行大面值人民币的换钱活动,让同学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阅历进行思索,并验证换的钱是否正确。有了换钱的阅历,才能在购物时合理付钱。

2、付钱的方案往往有多种,要看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从而敏捷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

买东西要付钱。教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让同学思索从1张5角币、2张2角币、5张1角币里怎样拿出5角钱。这道题取钱的方案许多,可以取同一种币〔1张5角或5张1角〕,也可以取几种币合起来〔2张2角与1张1角、1张2角与3张1角〕。第5题怎样付8角钱的问题能使同学明白,付钱时要依据自己有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并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付几种不同面值的钱是比较难的,第70页第2题和第71页第2题为此作了铺垫。

第70页第4题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第73页第6题可以怎样付钱、第7题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等问题能让同学知道,付出的钱可以刚好与所购物品的价钱相同,也可以略多于物品的价钱,同时还要依据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敏捷地确定付钱方法。假如付出的钱多于物品的价钱,应当找回一些钱。为此,教材里安排了一些算找回多少钱的练习。如第70页第4题、第72页第4题。

教材让同学在付钱的问题中进行简约的判断和推理,进展思维技能。第72页第5题提出买1个单价48元的足球,都付10元的人民币,应当付几张的问题,再次体会应付的钱不能少于、尽量接近物品的价钱。这题假如付40元显着是不够的,付60元是不合理的。第73页第8题也以付钱阅历为基础,在查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简约的计算。

3、在购物活动中经受买东西的过程,积累阅历。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课堂应当是开放的。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参与购物实践是认识人民币的最好方式。第73页第9题引导同学走进商店了解物品的价钱,观测他人的购物过程,体会买东西时的主要活动,为自己购物作预备。

《小小商店》是一次实践活动,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在购物环境中回答几个问题〔第74页〕。这些问题涉及买东西时常常进行的计算、估量和判断,都是买东西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二是在教室里办一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第75页〕。商品由同学带来,价钱由同学规定,买什么由同学自己选择。几名同学当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他同学当顾客。教材中你能和同伴说一说买东西的经过吗这一问题是同学参与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后,对买东西过程的回忆和反思,能援助同学积累生活阅历。

一班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劳动的手、漂亮的手〕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在对手形的描绘想象改变与添画过程中,让同学的联想技能和动手技能得到加强;

3、在自主、开放、欢乐的学习中画一幅较有创意的手形想象画。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设疑。

1、老师多媒体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的手的图片,并请同学猜一猜这是谁的手。

2、老师设问:小伙伴!你觉得手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3、设问二:你觉得什么样的手是最漂亮的手,什么样的手是最奇妙的手呢?

4、同学依据老师提示自由思索,大胆地进行猜想和回答。

二、观赏,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1、观赏范图手形游戏

2、出示手形想象画挂图。

同学观测范图,并比较范图的差别,自由的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3、师:你能说说这些手形画中最喜爱的是哪一幅吗?哪一幅色调最艳丽,

4、哪一幅想象最丰富,哪一幅花纹最好看?

5、请几名同学上台,沾湿小手并在黑板上表达各种样子的手,看谁表达的手最有趣。

6、同学上台大胆表现自己想表现的手形,并作大胆的联想。有认识手转入如何表现一双或者一只漂亮并富有创意的手形画。

三、看示范讲步骤

1、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业的全过程。

2、同学观看老师示范的过程,并依据老师的示范自由发言提问。

3、熟识手形创意画的整个表现过程,形成印象。

四、同学大胆创作,老师巡察指导。

五、。

一班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运用权同学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引导同学经受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体会算法初步培育同学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同学开火车口算、〔本环节检验同学10以内加减法掌控状况,为填未知加数做铺垫,也能让老师实时了解同学,调整课堂预设。〕

2、说出以下各数的组成、

〔从这一题的练习中,初步为填未知数的方法奠定思维策略基础。〕

3.猜一猜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课件演示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同学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依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想大略是6个苹果〕

【设计意图:同学会利用学过的知识猜出答案,这里不知道盖住了几个,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同学的思维体系中。】

师:你们都很聪慧,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日,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出示图片:

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性格设计:

猜牌游戏:

1、〔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2、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知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3、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知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教学圆珠笔图

老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同学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知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知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同学齐读〕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伙伴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沟通,再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径直填数:

看着图,小伙伴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假如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6=10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伙伴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当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6=9〔〕+1=7

1+〔〕=9〔〕+5=72+〔〕=8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同学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课间游戏:

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伙伴都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同学接着拍,要求同学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我们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5=9。先观测,再独立思索,然后沟通,说一说想的过程。

2、画一画,填一填、

同学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同学口头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班级数学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同学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需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由于这样不仅可以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还可以为课堂上同学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同学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测和实践活动,使同学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控“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育同学仔细观测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预备:

1、把同学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伙伴,你们喜爱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竞赛。

〔2〕、小组汇报,沟通,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同学争论:一条鱼也没钓着,到底用几来表示?〔引导同学争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同学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同学之间相互做,相互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争论,沟通。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争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测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次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当学好“0”,写好“0”。小伙伴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外形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伙伴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留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老师示范书写,同学观测、书空。

5、写一写。

〔1〕、同学尝试写。

〔2〕、展示同学书写作品。〔同学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同学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同学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肯定的顺次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日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班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课本62--63面。

教学目标:

1、加强“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训练。

2、使同学能按肯定顺次表达教室的摆设。

3、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教室真美丽,今日我们就一看、说说我们的教室。〔板书: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同学认读“教室”。

2、放足时间让同学观测、同桌相互说说。

3、让同学自由发言,把自己人看到的说出来。

4、师引导同学按肯定顺次表达教室里的摆设。

5、先让同学想一想自己家里的摆设,再同桌相互说说。

6、生发言说说自己家里物品的摆设。

师:引导同学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晰。

三、练一练。

1、练习1。

生:自己指着文具盒说一说,再同桌互说、互评。

师:要求个别同学边指边说,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指得好、说

得好。

2、画箭头,并说一说。

师把题意告知同学。

生:动手在书上画出路径。

生:把自己画的路径告知大家。

师:引导画错的同学改正。

3、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师:把题意告知同学。

生:观测并说给同桌听听。

生:发言说说调皮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说得好不好。

师:引导同学援助说错的同学再次观测。

四:。

一班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同学发觉、经受、探究图形和数字简约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控找规律的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观测、操作、推理技能。

2.数学思索:在教学过程中,进展合理推理技能,并合理、清楚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立场:培育同学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同学通过观测、试验、猜想、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和数字简约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爱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兴奋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美丽,于是就争吵起来,小伙伴,你们认为谁布置的美丽呢?为什么呢?

2.同学争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争论,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美丽,由于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由于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美丽,由于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美丽,由于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次。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那么你们喜爱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涌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常常遇到的,〔随着老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特别大,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测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爱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认真观测〔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方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测争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同学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同学每回答一组后,老师引导同学再认真观测,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同学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同学回答,在第二名同学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同学发觉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涌现的。〔在老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涌现,同桌两人相互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美丽的教室里参与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安排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同学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日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情愿帮这个忙吗?

同学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外形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同学相互评价。〕

四、全课结束

一班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开心的心情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2、培育同学的数感,提高计算技能。

3、初步形成小组内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难点:培育同学的数感,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凑数游戏,凑10,两人一组出手指,一人出9个,另一个人出1个……

二、综合实践:

1.看卡片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题〕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同学独立完成〔2题〕并要求同桌沟通算法。重点让两名同学在全班讲7+4的方法与8+几,9+几方法一样。

3.算一算,比一比〔3题〕

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会算6+几,7+几,8+几。现在请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四人小组沟通选出代表在全班沟通,其余同学当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方法最好的同学。评出大家一贯认为方法最优秀的同学。最末掌声予以鼓舞。

4.要求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题、第7题。

5.游戏〔5题〕登山。〔出示〕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一场全身运动的登山竞赛,小伙伴们,你们预备好了吗?

(1)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2)同桌之间进行竞赛。

(3)引导同学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生1:两边算式得数都相同。

生2:左边都是7加几,右边是8加几的算式。

生3:我知道为什么两边算式得数相同:7+3与8+2前一个加数7比8少1,后一个加数3比2又多l,最末得数就会相等。

生4:7+3可以变成7+1+2=8+2,7+4=7+l+3=8+3

原来这两个算式可以通过相互转换变成与右边相同的算式。

6、引导同学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7、昆虫乐园。

昆虫乐园里,有一群七星瓢虫正在找食物,我们一起去观测它们,向它们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l:我观测到七星瓢虫庄吃树叶,左边叶子上有5只,右边树叶上有7只,我提的问题是:这里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师:有谁能替七星瓢虫回答这个问题?

生2:5+7=12,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虫。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师:你们又能从另一幅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下午七星瓢虫吃饱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这样列式的:6+9=15。

8.在今日这节课,我们开展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6、7、8、9加几的练习。

(1)填数。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同学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舞他们写出多种答案来。)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数学游戏。

这节课咱们进一步练习了进位加法,下面小伙伴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列。

①老师应参加同学的整理过程,适当引导同学进行有规律的整理。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沟通,可以采用小组相互参观的方式。

三、总结:今日,大家学得开心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练习四

7+3=7+1+2=8+2

7+4=7+l+3=8+3

一班级数学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下册“统计”第二课时(P94-95)。

二、教学预备

光盘、统计图、卡片、挂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针对本班同学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肯定合作沟通学习的基础及具有初步的统计知识,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让同学经受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喜爱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约的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约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育合作、沟通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策略选择】

这节统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采纳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策略,从而激发同学参加统计的爱好。然后让同学亲身经受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做好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让同学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融为一体。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创设熟识的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星期四我们都要上“活动课”,喜爱上吗?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我们向大家介绍“活动课”的一些状况。(设计意图:从同学熟识的“活动课”情境出发,激发了同学的爱好,并让同学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共同探讨,学习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统计了什么吗:在“红、黄、蓝、粉”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爱什么颜色呢?请拿出卡片,把你喜爱的颜色写下来。(此时,光盘播放音乐)

师:大家都写好了吗?组长收集一下。看来,大家喜爱的各不相同,那小精灵想知道我们喜爱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呢?(指名同学回答)

师:我们看看同学怎么说的?(播放光盘中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是的画面)

师:新同学建议你们明白吗?我们预备开始记录了。请拿好纸和笔。(在老师报的时候,同学会涌现来不及记录的状况,老师要捉住这一契机,问:你们为什么来不及,你是怎么记得呢?有没有同学们记住来的?)

师:现在,我们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播放光盘:新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的画面,此时,小结:两方面同时进行:打钩,画○的方法都能又对又快地记录,)

师:为什么“正”字法,同学们认为是更好的方法呢?(播放光盘中老师重点介绍的“正”字法)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你们和同桌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比较适合你呢?(同学开展争论)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连续在光盘和真实的课堂中来回切换,目的就是让同学能够在相对竞赛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问题想象力和制造性,并且光盘的回答也能最大限度上补充同学相对不足的答案)

师:现在,你们都选好了自已喜爱的统计方法吗?我们重新开始,来进行记录了。

(此时,同学经过了对比,自已亲身操作,都有了肯定的统计知识的认知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投影出示:同学的统计结果)

师:假如,我们现在有“涂方格”的方式开表现喜爱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请打开书本第95页,看小精灵是怎样涂方格的?同桌沟通一下。

师:(贴出挂图)谁来说说:喜爱这四种颜色的人数该怎样表示呢?(放手让同学讲解并描述),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统计,同学们都有许多的收获,看来,统计的作用可真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比如说,要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多少个同学过生日,就要用到它。(设计意图:通过数、看、比等,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从中真实体验统计的的操作过程与统计魅力,也意在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技能和思维技能。)

3、练习巩固,深化新知(略)

(设计意图:鼓舞同学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发觉数学问题,并由课内的应用拓展到课外的实践,培育同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表达了数学的有用价值)

一班级数学教案13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究并掌控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育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预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今日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伙伴小明!他是新华学校一班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怀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似乎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生:他们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测的真认真,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伙伴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同学看图,培育观测技能和语言的表达技能,同时进行喜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全都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确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假如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肯定够!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事实上,小明抱来40本新书,发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他想知道这些书够不够?其实,只要算出来班上的人数,就能知道40本书够不够。一共有多少人?你能依据这个数学问题列个算式吗?

生:18+19=?

师: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那么,19+18究竟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肯定有方法!

〔三〕同学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爱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肯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知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情愿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表达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老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师: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假如做对了,就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假如让你自己完成几道题还能行吗?

(设计意图:教学时,老师引导同学先进行估算,培育了同学的估算意识,同学的方法还是许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究竟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同学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同学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舞算法多样化,进展同学创新意识.)

一班级数学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材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①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②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③认识几十几〔P29~31〕④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①100以内数的顺次〔P35~36〕②比较数的大小〔P37~38〕③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制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着不同,详细表现在以下四点:

〔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同学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育同学的数感。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这样安排好处有二:①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由于这些口算都是以数的组成为依据的;②为以后的加减计算打基础,以后的加减计算归根究竟都要进行这两种基本计算。

〔3〕中间安排百数表承上启下。由于前面认数是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对100以内数的数序还没有完整认识,所以中间安排百数表以承上。另外百数表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大,这一规律就成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依据,所以又起了启下的作用。

〔4〕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相差状况的内容,以培育同学的数感。

2.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

〔1〕借助直观有什么好处?

①多数同学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能按顺次从1数到100,但对这些数的实际数值未必了解,也就是缺乏数感。对于较小的数建立数感的最好方法是数实物。观测实物建立数值表象。

②逐步认识计数单位、十进关系和数位。

同学对数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以1为单位认识数值的多少上,应逐步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并认识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渐渐学会用大小单位相结合来表示数的大小,书写出来就要用到数位,所以在认数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离不开直观手段。

〔2〕教材上是怎样用直观材料表示数值和十进关系的?

主要的直观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前者是纯直观详细,后者是半详细半抽象。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同学很简单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立刻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利用了十进制,这是它抽象性的一面,每位上珠子的多少,又能表示这个数位上单位的多少,这是它详细性、直观性的另一面,所以在认数时离不开计数器,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表达了数位顺次。

此外在练习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P30第3题,让同学自己把小球、五角星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同学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3〕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同学经受由直观到抽象的认数过程外还应特别留意两点:

①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同学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边往往数不对是几十,也就是在拐弯处出问题。教材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很重视,P29特地安排了三十九添上1是四十这一内容,教学时要让同学动手操作,特别是经受把10根再捆成1捆及原来有3捆又添1捆成4捆这一过程,真正理解39添1为什么是40,这不仅是数数的需要,也是以后进位加计算的基础。

②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了解数的组成不仅是感受数值大小的需要,也是今后四那么计算理解算理的基础。教材非常重视数的组成,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那么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习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6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练习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那么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妥当组织计算教学。

〔1〕整十数的加减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同学理解算理。教材的例题了三种算法。一是十个十个地数;二是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单位个数相加;三是利用知识迁移,3+2=5,30+20就等于50。减法也要让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要留意两点:①在观测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抽象的数学思索。如30+4,假如不看图,怎样想?30是3个十,4是4个一,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30+4是34;又如34-4,34是3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4就是去掉4个一,只剩3个十,就得30。但不要求同学死记此推理过程。②要留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告知同学并要求同学记住。

4.利用百数表的进展同学的数学思索。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点创新:

〔1〕让同学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同学掌控数序。

〔2〕让同学观测百数表发觉规律,这不但能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同学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依据框中的一个数猜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而且可以使同学把握数序规律。

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地组织同学参与上述学习活动。

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1〕让同学利用已有阅历,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

P37的例题选材来自于儿童心中的现实生活,不但能激发学习爱好,而且能激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的阅历。

在进行46和38的比较时让同学利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自选策略进行比较。书上呈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估量的方法从数的组成上去比,把46看成四十几,38看成三十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另一种是利用数序比,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此外同学还可能运用的比较方法有:以40作中介来比,46比40大,38比40小,所以46比38大;上升到法那么来比,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是3,4比3大,所以46比38大。这些比较方法都很好,都是同学的思索,都能弄清道理。

教学时要让同学自己思索比较方法,并相互沟通,相互启发,提高数学思索的水平,但不宜讲法那么,不必统一比较方法。

〔2〕关于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育同学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留意三点:①要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在“试一试”中教学少得多,在“想想做做”中教学多得多,这样教学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在例题中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②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同学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担心排让同学找比20少得多和少一些的数之类的练习,由于假如涌现10、11等,很难说清晰。③要尊敬同学的用语,如多一些,同学表达为多一点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不过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同学要理解。

6.重视数感的培育。

前面提到的借助直观认识数值,了解数的组成,认识数的顺次,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达两数的相差状况,都是在培育同学的数感。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培育同学数感的安排还有:

〔1〕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

如认识运动服号码,了解数的序数意义〔P26⑦〕,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张数〔P30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