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地学复习大纲复习大纲
第一章
1、太阳的大气结构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太阳内部的稠密气体,从中心向外可划分为和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同心圈层。黑子、耀斑等太阳外层大气现象,都与对流区大气活动有关。太阳外部稀疏气体即为太阳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划分为三个同心圈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和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简答)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太阳除了稳定向宇宙空间辐射巨大的能量外,有时在太阳表面的局部区域,发生一些突然性变化。寻常意义上的太阳活动主要是指扰动太阳活动,其主要标志是黑子(周期性,11年),特别是黑子群的频繁出现和耀斑。
太阳活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流的强弱,这对地球上大量自然地理现象都有显著影响。耀斑是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物理场最重要的现象。
地球上大量自然灾难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天气、气候异常等。3、太阳系九大行星(选择、判断)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木行星)、冥王星。4、固体圈层的形成与演化(判断)
地球形成之初可能是冷的,证据来自氖的丰度和水的相对比例。
地球可能是由冷的星子聚集而成的。因此最那个初应是均质的。但形成后不久,地球必需变热进而发生分异或分开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地球变热是由于星子聚集时的碰撞作用、重力压缩作用和放射性蜕变的结果。
每个落到原始地球上的星子都有很高的运动能量,这种能量因冲击转化为热能;另外,由于星子的堆积使地球行星外部重量增加,内部受压缩,消耗在压缩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被保存下来;再加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等的衰变产生的热积累,地球开始变热,并最终导致大部分地区温度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轻金属和一些易于与轻元素结合的较重元素,浮到顶部形成地壳。在这个时期,火山作用广泛分布,大气圈和水圈开始聚集。当地球表面冷却后形成了海洋和大气圈,开始有了水和风的剥蚀作用。河流开始携带风化的岩石碎屑到海洋中形成沉积物并成为沉积岩。
地幔获得足够的热量后,开始发生对流。外核的对流是产生现今地球磁场的原因。现在的陆壳可能是由形成地幔、地核的分异作用形成的。
地幔对流(热量)海底扩张地幔固结,外核液态外核对流地球磁场5、地球的外部结构
海陆面积之比为2.5:1(陆地占29、2%,海洋占70、8%)
6、地球自转的意义(简答)(1)产生了两极和赤道(2)形成了昼夜更替(3)形成了地方时
(4)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5)产生了潮汐摩擦阻力
(6)造成地球整体自转同其局部运动的差异7、地球公转的意义(简答)(1)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昼夜长短的变化(4)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其次章
1、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选择)
岩石圈分为两层,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关于上地幔的状况现在还不很明白,但是倾向于认为他的成分主要是由镁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橄榄岩,即超基性岩层。因此,可以认为岩石圈是由硅铝层、硅镁层和超基性岩层组成。
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相对平均重量百分比含量,称为“克拉克值〞。2、常见的造岩矿物(硅酸盐矿物占地壳75%,氧化物占17%)
长石(硅酸盐类矿物,分正长石和斜长石)、石英(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
3、岩石(分类、三大岩石特点和名词解释)重中之重(当中仍有不足,需看书)
岩石圈中的矿物常以集合体—岩石的形式出现,单独存在的矿物很少见。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层及地壳局部地段富含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熔融状的繁杂硅酸盐熔融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除石英的所有,玄武岩,花岗岩)分类及常见岩浆岩
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含SiO2最少,约占45%,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橄榄岩是代表岩石;基性岩含SiO2量增多,约占45%~50%,主要造岩矿物为辉石、钙长石和角闪石;中性岩的SiO2含量达60%左右,主要造岩矿物为角闪石和长石;酸性岩含SiO2最高,超过65%,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长石、云母等。
岩浆岩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根据结构、构造和产状的特征)岩浆岩产状及结构
产状是岩浆凝固结成的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周边岩石接触的关系。可分为喷出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深成侵入岩(岩基、岩株)、浅成侵入岩(岩盘、岩床、岩墙))
构造是指其所含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相对大小、晶体外形和矿物间结合的关系,反映了岩浆冷凝速度的快慢程度。
结晶程度可分为完全结晶,部分结晶和不结晶,据此可分为
全晶质结构:岩浆岩中矿物颗粒比较粗大,肉眼可分辩,为侵入岩所特有的结构。半晶质结构:岩浆岩中矿物部分结晶,部分成玻璃质,寻常是由于岩浆冷却较快,一部
分来不及结晶就冷凝成玻璃质的结果,常见于喷出岩。
非静止结构(玻璃质):岩浆岩中矿物没有结晶,全为玻璃质,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却
形成的,为喷出岩所特有的结构。
根据岩浆岩中结晶颗粒大小的可分辩程度,可分为:显晶质结构(晶粒比较粗大,肉眼可辨)和隐晶质结构(颗粒很细,肉眼或放大镜下无法分辩)
根据岩浆岩中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等粒结构:岩石的组成矿物全为结晶质,颗粒大小相近,主要是侵入岩所具有的结构。斑状结构:是晶粒大小相差显著的结构,岩石中比较粗大的晶体溜达在较细粒的物质(主
要为隐晶质和玻璃质)当中的一种结构。多见于浅成岩和喷出岩。
似斑状结构:同斑状结构,多见于浅成岩和部分深成岩。岩浆岩的构造
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空间分布等,是反映岩石的构成特征。
板状构造:岩浆岩中矿物颗粒物一定的排列方向和特别的组合,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岩石
中。深成岩和一些浅成岩多为板状构造。
气孔构造:由于岩浆冷却较快,大量气体逸出形成气孔构造。常见于基性喷出岩。杏仁状构造:具有气孔构造的岩石,当气孔被后期矿物(方解石、石英、玉髓等)所填
充形成的。
斑杂构造:岩浆岩中因不同组分在矿物成分和结构上的区别,是整个岩石看起来呈不均
匀状,颜色和粒度都比较杂乱无序。常见于侵入岩边缘。
流纹构造:因熔岩滚动过程中循序冷却而使矿物、气孔、颜色等都呈定向排列。仅见于
喷出岩中。
(2)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左右、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搬运、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从地表分布的三大岩类来看,沉积岩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因此,沉积岩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砂岩,粘土,页岩,泥岩,石膏)
沉积物质的来源与沉积作用
按其成因和性质可以分为风化沉积物、有机沉积物和火山沉积物三种。
风化沉积物:原先的岩石(岩浆,变质,沉积)发生物理或化学风化形成的岩屑,或重
新组合的新矿物。如:砾,砂,粉粒,粘土)
有机沉积物:由于生物作用(如生物的生长活动及遗体等)形成的沉积物,有时可以直
接形成沉积岩,如珊瑚礁
火山沉积物:火山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如火山喷发的熔岩,火山碎屑等沉积岩是沉积物通过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重力>搬运力)常见搬运介质包括流水,风,冰川等。化学沉积:包括溶解物质沉积和胶体物质沉积。
生物沉积:包括生物遗体沉积(死亡后骨骼或贝壳堆积而成的岩石)和生物化学沉积(生
物化学作用所引起周边介质条件的改变从而促进某些矿物质的沉积)。
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各种来源的沉积物经过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以及其他的变化和改造,才固结成为坚硬的岩石。这一过程称之为沉积岩的成岩作用。寻常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等。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矿物
沉积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先成的各种岩石碎屑及溶解物质,归极终究是来源于最原生的岩石——岩浆岩。因此,其化学成分跟岩浆岩相近似。不同在于某些元素与化合物并非全呈正相关关系,主要是因沉积岩是经过风化、搬运、堆积而形成的。沉积岩的结构
从发生学上分析,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碎屑岩)、泥质结构(泥质岩或粘土岩)、化学结构(化学岩,生物化学岩)、生物结构(介壳结构)等。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排列方式等,主要有层理、层面、生物遗迹等。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层理构造和各种层面构造。(区别于岩浆岩和某些变质岩)沉积岩主要类型
碎屑岩:沉积碎屑岩亚类-沉积碎屑结构,火山碎屑岩亚类-火山碎屑结构粘土岩(泥质岩):泥质结构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化学结构,生物结构(3)变质岩
地壳中原有岩石,无论是岩浆岩,还是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的影响,其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促使岩石性质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板岩,片岩,石英,大理岩,石墨)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中既有原岩成分,也有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成分。因此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比较繁杂。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矿物称为变质矿物,最常见的有:石榴子石、金云母、红柱石、透闪石、滑石、硅灰石、石墨、蛇纹石等。另有一些矿物虽然不是变质岩所特有,但大量出现时可作为变质岩的特征。如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刚玉、电气石、钠长石等。变质岩的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是由岩石组分的形状、大小、相互关系等反映的变质岩的构成方式,它着重于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点。根据成因,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有
变晶结构: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原来的物质发生重结晶成为变晶作用,形成的结构成为变晶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又称剩余结构。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矿物成
分和结构特征可部分残留下来。这种结构是变质岩最大的特征之一。
碎裂结构:形成于动力变质作用的特有结构。原岩(特别是刚性岩石)当受到定向压力作用
超过弹性极限时,易发生矿物的弯曲、变形、破碎、断开、碎片化等。
交代结构:发生变质作用时,原岩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所形成的的新的矿物。变质岩的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是由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个体在方向和分布上的特征。原岩经变质作用后,矿物颗粒的排列和分布大多具有定向性,可以沿矿物排列方向劈开。这是变质岩构造的基本特征。常见构造类型有片状构造(片理),板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塑料半成品、辅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铝包钢导线合作协议书
- 高端购物中心收银员服务期限协议
- 生态保护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及审计合同
- 理财产品投资者适当性补充协议
-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女员工职业健康与安全保障协议
-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工程总承包及配套设施拆迁补偿协议
- 电子设备进出口代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资金存管安全保密补充协议
- 矿井通风模拟设计-冯树鸣
- 耳石症的诊断与治疗
- 2024年度合作框架协议:国际能源公司与当地政府新能源项目合作
-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合同模板
- 企业形象设计(CIS)战略策划及实施计划书
- 个人保证无纠纷承诺保证书
- 银行保洁服务合同样本
- 19G522-1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图集
- 2023年上半年中级信息系统监理师下午真题
- 农学专业深度解析模板
- 储罐内喷铝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