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2023年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2023年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2023年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2023年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2023年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通常情况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基因重组B.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数目变异D.基因突变3.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5/8B.3/5C.1/4D.3/44.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C.F1产生的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数量相等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组合5.下图表示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片段复制并发生改变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该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定不能遗传给子代植株C.该细胞的子代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D.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有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6.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的是A. B.C. 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图一是某雌性动物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二是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的卵原细胞在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在______(填“①、“②③"成“①②③”)过程中由于__________而分开;在不同核糖体中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2)图一中的Ⅲ和Ⅳ的细胞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图二中A、B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4)区分图二中的A细胞和C细胞分别属于不同时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5)通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发生在图二中的_________细胞中。8.(10分)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图2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请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②表示遗传信息流动过程,①主要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2)若图1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改变。(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因为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特点。(4)图2中,①和②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9.(10分)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据图回答问题:(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遗传时遵循_____定律。(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3)Ⅱ-2的基因型为____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4)若Ⅱ-2与Ⅱ-3婚配生下一个正常小孩,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10.(10分)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b过程的实质是____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____,地球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______(2)图2中在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点时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3)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基因型相同,8号和9号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请据图回答:(1)控制白化病的是常染色体上的_____基因。(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和11号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基因。(3)6号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9号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5)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若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详解】①一个物种包括很多个种群,①错误;②物质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②正确;③通常情况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③正确;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通常先有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④错误。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D【解析】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改变的是基因的数量,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BC错误;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D正确。3、B【解析】依题意可知,在该种群中,雌雄个体各自均可产生两种类型配子:3/4Ab、1/4ab。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所产生的子代中,存活的个体占1-1/4×1/4aabb=15/16,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占3/4×3/4AAbb=9/16,所以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9/16÷15/16=3/5,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B【解析】

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A项错误;F1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1︰1︰1︰1,B项正确;F1产生YR精细胞的数量远多于YR卵细胞的数量,C项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项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5、D【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拟南芥体细胞中某个基因片段发生改变的过程,经过该过程后所形成的两个基因片段都比原先的基因缺少一个碱基对,这属于基因突变。【详解】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该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时,可以遗传,B错误;该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会导致子代遗传信息发生改变,C错误;若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该位置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这就会导致翻译过程提取终止,D正确。【点睛】注意:突变基因在体细胞中不是一定不遗传,它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给后代;突变基因只要遗传给后代,其遗传信息一定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6、B【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图示表示测交实验,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

​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②③着丝点分裂可能极体卵细胞08A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B【解析】

分析图一可知,卵原细胞经过DNA复制后体积增大转变为初级卵母细胞①,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Ⅱ次级卵母细胞和Ⅲ第一极体,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Ⅴ三个第二极体和一个卵细胞Ⅳ。分析图二可知,A图为有丝分裂的后期;B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应该为初级精母细胞;C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1)图一中的卵原细胞在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开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分开,即在图一中②③分开;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一条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因此在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一中Ⅲ是第一极体,Ⅳ是卵细胞。(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二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二中的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A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图C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因此区分图二中A、C细胞所处的时期的关键是有无同源染色体。(5)在减少分裂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组合,因此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都发生在图二中的B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别是掌握精子的形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识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知识点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以及细胞的名称,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8、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不会基因突变低频性多害少利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排列顺序数目【解析】

图1中①过程为DNA复制,②过程为转录,根据正常血红蛋白形成过程中DNA与RNA上碱基互补情况可知DNA的上面一条链为模板链,经过DNA复制后根据新形成的DNA一条链上碱基为GTA,可推知α链上碱基为CAT,转录形成的β链上碱基序列为GUA,对应缬氨酸。图2中的①变异是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1)图1中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2)根据分析可知,转录的模板链为CTT所在的链,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转录的mRNA中对应的密码子由GAA变为GAG,GAA和GAG对应的氨基酸都为谷氨酸,因此这种改变不会导致表达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控制的生物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这种病十分罕见,说明这种变异具有低频性,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该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4)图2中,①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9、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的分离AaAA或Aa1/31/2【解析】

由“Ⅰ-1、Ⅰ-2和Ⅱ-1的表现型”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系谱图显示:Ⅰ-1和Ⅰ-2均正常,其女儿Ⅱ-1患病,说明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Ⅱ-1的基因型为aa,由此推知Ⅰ-2的基因型是Aa。(3)Ⅱ-1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aa,据此可推知Ⅰ-1、Ⅰ-2、Ⅰ-3和Ⅰ-4的基因型均为Aa。Ⅰ-1和Ⅰ-2、Ⅰ-3和Ⅰ-4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均为AA∶Aa∶aa=1∶2∶1,其中AA与Aa表现为正常。可见,Ⅱ-2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4)结合对(3)的分析可知,Ⅱ-2与Ⅱ-3的基因型为1/3AA、2/3Aa,产生的配子均为2/3A、1/3a,二者婚配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2/3×2/3)∶Aa(2×2/3×1/3)∶aa(1/3×1/3)=4∶4∶1。可见,若Ⅱ-2与Ⅱ-3婚配生下一个正常小孩,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2。【点睛】从图示中提取信息,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题意,准确定位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0、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生物个体的表现型c生殖隔离QR不一定10%【解析】

分析图1可知,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不同种群的变异类型不同,在不同环境的选择下形成了不同的品系1和2,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品系1和品系2分别进化形成了物种1和物种2。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c为生殖隔离。图2表示在不同时间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详解】(1)图1中b过程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图中c代表生殖隔离。(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图2中在QR时间段内甲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在T点时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所以不一定形成新物种。(3)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可将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具体为个数进行计算,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6+2×2+5)÷(42×2+6×2+2×2+45+5)×100%=10%。【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隐性Aaaa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