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物理56《向心加速度》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设计思路
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判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学习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初步具备了以加速度为纽带的运动与力关系的知识体系。本节课通过试验摸索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再一次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力之间的关系。另外,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试验探究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摸索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力与物体质量、运动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本次课的摸索过程仅仅是众多摸索中的一次,经常使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感受过程中的方法,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教材分析
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通过本节的学习,深入理解其产生原因,并能对日常生活中圆周运动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这部份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部份知识,又可以为学习万有引力的应用做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中不宜采用矢量推导的方法先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再由向心加速导出向心力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始终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向心力的作用,再通过试验证
22
明该向心力大小F=mrω,进而由牛顿其次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r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测、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摸索向心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部分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心,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方法
(1)采用探讨教学法,例举学生熟知的相关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这些事实的共性特点,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2)采用基于传感技术的试验进行探究教学,借助于传感器进行测量的定量试验,使学生经历试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v、角速度ω和周期T。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v=ωrω=2π/Tv=2πr/T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定是由于力而引起的。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毕竟受到了怎样的力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二、新课1.向心力的概念
引入:中国是杂技大国,有一个大型杂技叫飞车走壁,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教师介绍飞车走壁的杂技(图1)。
教师:老师今天在教师为大家带来了飞车走壁:将四驱车放在料垃圾篓内,演示飞车走壁。教师:四驱车做圆周运动,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做圆周运动的例子呢?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
学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圆周运动……教师:除此之外,老师还准备了几个圆周运动的试验。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教师:上述这些物体在运动方面具有共同特点———都做圆周运动。那么,它们在受力方面是否也具有共性特点呢?请同学们对每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寻觅它们在受力方面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进行受力分析,寻觅共同点。
经过学生之间的探讨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都存在一个指向圆心方向的力,这个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或其他力的合力,我们称它为向心力。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
稳定训练:
教师:看几个例子,说出向心力是什么性质的力旋转的餐桌上的盘子。旋转的漏斗内的玻璃球。游乐场的海盗船。
2.摸索向心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请同学们先用手中的试验器材进行试验,再根据你对试验的观测,提出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试验器材,自己设计试验,初步判断出向心力与质量、线速度、半径有关(让学生试着说出观测到的现象和判断依据)。
教师:勉励学生大胆猜测,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不是无根据的空想,是有客观根据的。猜想是否正确,要靠试验检验。被试验确定的猜想,就是试验规律;被试验否定的猜想,应当放弃,再经过试验和总结,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再用试验来检验。
教师:方才同学们已猜想大向心力可能与m、v、r有关,那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将通过怎样的试验来检验一下,先请思考: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a.向心力可能与那么多因素有关,怎样研究?请大家说说试验步骤。b.试验中如何控制变量?需观测、记录什么?学生活动:探讨试验步骤,列表如下:
控制变量m、rm、ωr、ω试验研究向心力大小的变化研究F向与ω的关系研究F向与r的关系研究F向与m的关系教师:假使请你来研究上述各个关系,你应当用什么器材进行试验,假使还没有这样的试验器材,你准备制作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呢?这就是发明,发明就在身边。现在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能够研究上述各关系的高科技产品。(介绍传感器及其工作过程)向心力通过力传感器进行测量,角速度通过光电门进行测量,将传感器得到的试验数据传输给电脑,并将这些试验数据浮现在Fω坐标系中,就得到了右图中的图象。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完成上述三个关系的研究。
①调理做圆周运动物体的砝码的半径是6厘米,选择其质量是20克,开始测量。得到图中一组数据点。分别进行一次拟合、二次拟合和三次拟合,发现二次拟合十分确凿,可见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②调理做圆周运动物体的砝码的半径是12厘米,选择其质量仍是20克,开始测量。得到图中其次组数据点。那么我们怎样控制m、ω,在图象中得到向心力和半径的关系呢?请大家探讨。
同学们发现:可以做一条与横坐标垂直的辅助线,该辅助线与两条试验数据曲线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正是质量和角速度一致的试验数据点,其半径分别是6厘米和12厘米,对应的向心力大小是1∶2的关系。
调理做圆周运动物体的砝码的半径是12厘米,选择其质量是10克,开始测量。得到图中第三组数据点。那么我们怎样控制r、ω,在图象中得到向心力和质量的关系呢?请大家探讨。
同学们发现:可以也做一条与横坐标垂直的辅助线,该辅助线与两条试验数据曲线也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正是半径和角速度一致的试验数据点,其质量分别是20克和10克,对应的向心力大小是2∶1的关系。可见,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F∝m,F∝ω,F∝r
教师引导并讲明进一步确切的试验得出F∝mωr,即F=mωr得到公式:F=mωr=mv/r,
再由牛顿运动定律,推出:a=ωr=v/r3.稳定训练
例题:一全自动洗衣机技术参数如下表,试计算刚脱水桶工作时衣服所具有的向心加速度为多少?是重力加速度的几倍?为什么脱水桶能使衣服脱水?
春兰XPB46-801波轮洗衣机主要技术参数:电源:功率:外形尺寸:220V50HZ洗涤:330W脱水:280w长500×宽530×高900mmmm脱水方式:转速洗涤/脱水转/分:内桶尺寸(直径×深度)离心式40/800Φ400×6802
2
2
2
2
2
分析:
由表可知:r=0.2mT=60/800=3/40s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所以:向心加速度a=(2π/T)r=1402m/s
脱水桶工作时衣服紧靠脱水桶壁,衣服与脱水桶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衣服所具有的向心加速度为1
2
402m/s,是重力加速度的143倍。
由此可见,一个水滴它需要的向心力,大约是其自身重力的143倍,衣服不可能提供给水滴这样大的向心力,于是水与衣服就分开了,并从棉壁的小孔中飞出去。
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稳定的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渐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
三、完成教学、布置作业
1.再想一些生活中做圆周运动的例子,并分析它们所受的向心力。
2.将传感器的试验数据发给学生,让学生选取其中的8组试验数据,进行描点作F—ω图。(培养学生处理试验数据和分析能力)
点评
本节课在知识目标上有两个,一是建立向心力的概念,二是把握向心力公式。该教学设计创立的物理情景、提供的试验方案,不仅使学生经历了建立概念、发现规律的过程,也很好地落实了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的说,有以下几方面:
1.在建立向心力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飞车走壁〞的演示试验取材简单,效果理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飞车走壁、圆锥摆等现象中,物体都做圆周运动,具有运动方面的共性,由此启发学生对这些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寻觅受力方面的共性,使学生经历了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在摸索向心力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循序渐进,由学生的定性感受,到传感器的确凿测量,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通过小球、橡皮筋等器材去感受向心力的大小,为提出猜想提供了事实依据;在教师进行演示试验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说说试验步骤,并要求学生设计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使学生参与到设计试验过程中。
4.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相整合,采用了传感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向心力和角速度的试验
2
数据在F-ω图象中浮现出来,通过图象发现规律;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将这些试验数据选取其中的8组,描绘在坐标中作为作业;将摸索规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徒弟合同范本
- 知识产权培训推动企业持续创新的引擎
- 科技助力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 2025至2030年中国甜玉米饼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码头船舶安全管理培训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 简易门市合同范本
- 社交媒体时代的影视广告新模式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熔融纺矩形喷丝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漓铁小学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2025至2030年中国热处理时效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初一数学多项式练习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
- 影响6米焦炉煤气消耗的因素及降低措施
- 期刊创建实施方案
- 人工智能教育2024年AI助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 贵州青岩古镇探古迹
- 机械制图自编教材
- DRG疾病诊断相关组医保支付培训
- Unit6Craftsmanship+Listening+an课件-中职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
- 轻钢别墅-建筑流程
- 企业人力资源内部审核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