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_第1页
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_第2页
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_第3页
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_第4页
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论文一、汉魏六朝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汉代司马谈把学术分为儒、墨、阴阳、道德、名、法六家,奠定了学术分科的根底。从周朝开始,就有专职的图书文献管理的官员。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做过周朝的柱下史。柱下史的职责是掌管周王室的各类奏章、档案和图书。当然商和西周的图书文献主要是甲骨文献、金文文献,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简册文献和帛书文献。但是周朝的图书在长期的战乱中湮灭殆尽。到了汉代,有朝廷官员专事图书搜集和整理工作。比方,西汉初期,任宏、尹咸、刘向、李柱国等官员整理了兵学、数术、诸子、诗、经传及方术等图书。特别是刘向,每次整理好一部图书,都要对内容进展概括总结,誊写完毕后向皇帝奏报。刘向把每次的奏报纂集一起,名之曰《别录》。刘向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继承这一未竟事业,编成“辑略”“六艺略”“诗赋略”“兵书略”“诸子略”“方技略”“数术略”,合称《七略》,而“辑略”是绪论性质的文字,并非题录。所以“七略”实际上只有“六略”。而“六略”的学科分类就是按照任宏、尹咸、刘向、李柱国等人各自负责的文献内容来确定。汉代的这种图书分类法一直影响到后来的学术分类。东汉史家班固撰写《汉书》,其中有专门纪录图书编目的《艺文志》。《汉书》之《艺文志》把先秦诸子学术分为“九流十家”。由于班固认为“小说家”乃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流,不能登大雅之堂,故须从“十家”中除去,由此便剩下“九流”。而“兵家”那么另立为“诸子”之外的一家。究其渊,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兵书整理。《史记》载“武帝时,军政杨朴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杨朴所编纂的.《兵录》是我国第一部图书专科编目,从它编成之日起,兵家书目就已从诸子百家书目里独立出来。由于兵家是兼有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特殊学派,所以为了与其他诸子区别开来,而在编目时独立成为一家。事实上,班固《艺文志》的“兵家”类书目是根据刘向《别录》中的兵家书目和刘歆所编的《兵书略》而来,而刘向和刘歆所编的兵家书目又是根据《兵录》而来,且对《兵录》遗漏之兵书进展著录。从《史记》记载可知,汉代著名史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叫《论六家要旨》。但这篇文章已经亡佚。后人只能从《史记》之《太史公自序》中理解其大意。司马谈纵论儒、墨、名、法、道德、阴阳六家的要旨。然不知何故,没有涉及兵家。之后,西汉末著名学者刘歆编撰《七略》,把当时的图书目录分为6类(《辑略》不是一个类别),实际上就是把学术分为6科。南朝齐代王俭著《七志》,在刘向、刘歆图书“六略”编目根底上,增加了“图谱志”,是为7科。齐梁时期的阮孝绪著《七录》,把学术依次分为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佛法录、仙道录7部,而比王俭、阮孝绪更早些年代的西晋学者荀勖,那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甲、乙、丙、丁四部法进展图书编目的人,是后来以经、史、子、集编制图书目录的滥觞。二、隋唐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隋书》之《经籍志》继承西晋荀勖创制的甲、乙、丙、丁四部编目法,其体例主要是把所编目的图书按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进展分类,但在四部之后又附有佛家、道家,实际上是“六分法”,根本还是南北朝时期的“六分法”“七分法”。不过,虽类别比“七分法”然少了一个,但是每一部的图书内容增多。其中,子部编目有兵书、医方、历数等14类。之所以如此,《经籍志》的编撰者解释说:“儒、道、小说,圣人之教也,而有所偏。兵及医方,圣人之政也,所施各异。世之治也,列在众职。下至衰乱,官失其守。或以其业游说诸侯,各崇所习,分镳并骛。假设使总而不遗,折之中道,亦可以兴化致治者矣。《汉书》有《诸子》《兵书》《数术》《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新唐书》为宋代欧阳修等编撰,其《艺文志》乃根据《旧唐书》之《经籍志》体例,以唐代目录学家毋煚所编《古今书录》为底本,增录了《旧唐书》之《经籍志》所未著录的不少唐代图书,所以其内容有较大的扩展,然而在图书编目体例上,两者均采用甲、乙、丙、丁四分法,即甲部为“经录”,乙部为“史录”,丙部为“子录”,丁部为“集录”。其中,“子录”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书等17类。三、宋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宋史》之《艺文志》体例依循《旧唐书》之《经籍志》及《新唐书》之《艺文志》,将所编之书目按经、史、子、集之序条列,各部的分类与《旧唐书》之《经籍志》及《新唐书》之《艺文志》大体一样,子部仍旧有儒家、道家、法家、兵书等17类。北宋王钦假设奉旨编纂《崇文总目》,其书目乃据北宋宫廷藏书编定,分经、史、子、集四部,子部有道家、儒家、兵家等16类。其所编书目是非常可靠的,因为不是简单地抄录前代书目,而是根据宫廷实际藏书编目,故其书目都能与当时传世图书一一对应。宋代雕版刻印流行,经济繁荣,私人藏书普遍,为了便于查找,往往编有书目。晁公武编著《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编著《直斋书录解题》,黄震编著《黄氏日钞》,他们是宋代私人藏书的名家,所编写的藏书目录也为后人看重。其中,晁公武采用经、史、子、集四部法,子部编目有儒家、法家、道家、兵家、释书等16类。必须指出是,晁公武虽以“兵家”类列兵书目录,但并不认为“兵家”属于诸子学。而“纵横”“小说”类书目虽未以“家”名之,却被认为属于诸子著作。其中原因,是由于晁公武认为“兵家”与儒、墨、名、法一样,是起思想教化作用的学派,而非治国理政之学,由于两者又均为先王所传,故勉强列于“子部”。陈振孙虽不以“经“”史“”子“”集”编目,然所列之图书皆符合经、史、子、集之体例,经部有10类,史部有16类,子部有20类,集部有7类。子部所列,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神仙、兵书、释氏、医书等20类。黄震在编目时虽然编入了自己所作之奏、公移、申明、策问等目录,显得比较杂乱,但主要仍依经、史、子、集编次,而把“兵书”列在子部。四、明清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明清官修图书目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史》之《艺文志》、《清史稿》之《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总目》。《明史·艺文志》子部有儒家、道家、释家、兵书、天文、历数等12类。《清史稿·艺文志》子部有儒家、法家、兵家、释家等14类。《四库全书总目》与《清史稿·艺文志》的编目一样。《明史·艺文志》曰“兵书”,《清史稿·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总目》曰“兵家”,而且紧接于“儒家”之后。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说明明清时期的目录学家对兵书的认识不仅仅把它局限于军事著作,而是与“儒家”一样的经典。中国历史上私家藏书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当算孔子,但是编写私家目录第一人,大概要算南朝梁代的任昉,史载任昉“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及卒后,武帝使学士贺纵共沈约勘其书目,官无者就其家取之。”到了宋代,私家书目已是蔚然成风,并自成体系,与官修书目并行。明清时期,私家书目更是繁多,最有影响者要数明代高儒所著《百川书志》、清代钱曾所著《读书敏求记》两部藏书目录。《百川书志》分经、史、子、集四志。子志列有传统诸子“九流十家”、方技、数术、佛道、兵家等书目30类,不仅“兵家”列于诸子范畴,而且诸如医术、神仙、方技亦称为“家”。《读书敏求记》有经、史、子、集四部,子部列有杂家、兵家、农家、五行、天文等子书21类,而儒家、法家、名家、墨家、道家、纵横家等“六家”不在其中,故存在编列不当、分类混乱的弊端。不过“,兵家”书目那么又赫然在“子部”之列。结语中国古代兵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假设从学术流派来讲,它无疑属于“诸子学派”,与其他诸子流派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学派特征和根本范畴,但它又是中国古代军事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军事学的学科特征,在思想性之外,还具有“技巧性”或“技术性”。反映在古代图书编目中,以“兵家”之名类列的,往往指诸子学著作;以“兵书”之名类列的,往往指军事学著作。从上可知,古代图书编目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