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单元《谈语言》作业_第1页
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单元《谈语言》作业_第2页
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单元《谈语言》作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谈语言》课下作业积累整合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时髦(

)圩堤(

)勉强(

)逻辑(

)弄巧成拙()以讹()传讹斟酌(

)(

)2.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一劳永逸

A.散失

B.安闲

)(2).七月流火

A.指向下移动

B.流动

)(3).不假思考

A.凭借,通过

B.与“真”相对

)(4).以讹传讹

A.敲诈

B.错误的

)(5).适得其反

A.适合

B.正好

)3.用下列词语造句(1).约定俗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头头是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劳永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

(2)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反复,不要以讹传讹。

(3)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又要考虑,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

二.拓展应用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语言如镜

①语言是一面镜子,()是人用口吐出来的,还是人用笔写出来的,()能照出他的思想。

②比较明显的是胡屠户这一类“粗人”,在他口里,中举前的范进是个“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鹅肉”的“现世宝”,中举后的范进则是“才学又高”、比城里张府周府里的绅士还“体面”的“贤婿老爷”。这方面较“雅”的例子,则是苏学士从和尚那里享受的“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级别不断提高的待遇。一个是胸口长毛满脸横肉的屠夫,一个是慈眉善目淡泊名利的出家人,语言却照出了他们的共同点——势利。

③当然,人只有

之分,正如李子有大小甜涩之分一样,在所难免,只要“言为心声”倒也能让人接受。若用语言装饰门面、掩盖本质,则是可笑可叹可憎了。刘阿斗所谓“此间乐,不思蜀”,虽然“数典忘祖”,倒也憨态可掬,而后来鹦鹉学舌般地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则让司马氏笑掉大牙了。

④更有甚者,有时“粗”的语言能照出人的真成率直,如鲁达、焦大。“雅”的语言则照出人的虚伪贪婪,如蔡京、贾珍之辈。政治家中,彭德怀的骂娘不也比阴谋家的口号动听多了?

⑤近来报上“自我解剖”类的文章颇多,其主题多是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虽然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得了若干次全国性的大奖,但仍然“很不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每读到占有相当篇幅的这一类内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种吃鱼吃到一半才发现另一半还没有熟的感觉。这些文字照出来的形象,总令人觉得别扭。

⑥思前想后,语言真是一面“照妖镜”。不管你是昧着良心说,还是曲着笔调写,你的灵魂总被它照得一清二楚。6.在第①段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7.第②段画线的这句俗语,现在常说成。8.第②段中,从胡屠户与和尚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是势利,写法上却有所不同。写胡屠户用_______手法,重在表现他(用一个成语)的势利特点;写和尚则采用对偶,活画出他(用一个成语)的势利特点。9.回忆你所读过的文章,举出两个势利的人物例子。

(l)

(2)10.第③段中,联系上下文,填入横线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A.聪明愚蠢B.善恶雅俗C.高矮美丑D.高尚卑劣11.第③段画线句暗含成语。“鹦鹉学舌”可以换成一个同义成语。12.下面是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不真诚。

B.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读完才发现其语不真诚。

C.读“数十万字的作品”,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不真诚。

D.读“数十万字的作品”,读完才发现其语不真诚。13.本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4.本文的标题可否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如果不可,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要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个论点的?

三.探究创新找一篇自己写过的作文,仔细阅读一遍,看看在语言上有没有用得不恰当的地方,如不口语化,或者不规范,自己尝试改一改,或者和同学一起互相改。【参考答案】:一.1.máowéiqiǎngjízhuōézhēnzhuó2.BAABB3.略4.D5.修饰做作朴素自然推敲斟酌规范化大众化二6.无论(不管)总(都)7.癞蛤蟆想吃天鹅肉8.对比

前猖后恭

趋炎附势。9.菲利普夫妇、奥楚蔑洛夫、贾雨村等。10.B

11.乐不思蜀

人云亦云。12.A

13.A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