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传染病暴发流行、自然和人为灾害、污染和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第一页,共106页。一、
概述
第二页,共106页。
作为21世纪首次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罪魁,SARS唤醒了中国人的健康危机意识,正在催生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体系建设,然而,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应对体系?如何保证建成的应对体系能够有效地应对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在应对突发共公卫生事件中如何发挥作用,本文将开展讨论。
第三页,共106页。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环境、农产品和水体污染、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第四页,共106页。分类
为了从容、有序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将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很有必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科学的分类。按事件表现形式按事件发生的原因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按事件的性质
第五页,共106页。
按事件表现形式可分为:1、飓风型:如多数食物中毒事件等,表现为来得快去得也快,呈一过性;2、蓄积型:表现为酝酿时间较长,然后突然爆发;3、辐射型: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等,表现为突然爆发但影响时间很长;4、迁延型:如日本的水俣病等环境污染事件,表现为来得慢去得也慢。第六页,共106页。按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1、生物性: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所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化学性:由化学污染、中毒所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物理性:由物理因素如核泄漏等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灾害性:由自然或人为灾害如水灾、地震、战争等所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第七页,共106页。
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可分为: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八页,共106页。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可分为: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局部地区,尚未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不可能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清楚且未发生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九页,共106页。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可分为: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较大区域内,已经发生较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有可能发生较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较多,甚至发生少数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十页,共106页。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可分为: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较大区域内,已经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可能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很多,甚至发生较多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十一页,共106页。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可分为:
4、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很大的区域内,已经发生很大范围的扩散或传播,或者可能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巨大且已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发生大量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十二页,共106页。按事件的性质可分为:
1、重大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中毒和污染事件
4、自然和人为灾害
5、生物恐怖
6、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十三页,共106页。1、重大传染病疫情:(1)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2)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4)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5)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6)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7)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第十四页,共106页。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指在某一地区某一群体中,短时期内突然发生多例症状和/或体征相似的病人,而原因不明。第十五页,共106页。3、中毒和污染事件:
指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环境、农产品和水体污染,可能是化学性、生物性,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第十六页,共106页。
4、自然和人为灾害:
主要包括水灾、旱灾、雪灾、风灾、地震、火灾、战争及其它自然和人为灾害。灾害本身或灾后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第十七页,共106页。5、生物恐怖:是指某些国家、组织或个人在战争期间或和平年代基于某种政治目的,使用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或生物毒素作为袭击手段,通过一定方式、途径撒播,造成人群中传染病暴发、流行或中毒,导致人的失能和死亡,以期引发人们的恐慌和社会动荡。第十八页,共106页。6、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严重医源性感染、大面积诊疗反应、预防接种反应等。第十九页,共106页。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小机率高危害事件,既有传播的全球性又有事件的地方化特点,既有事件发生的不可确定性又有事件先兆的可监测性特点。既有对生命健康直接危害又有对人群心理震荡和对社会负面冲击的特点。第二十页,共106页。特点
概括起来说,有这样几点特征:(1)突如其来的,不易预测的;(2)发生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公共卫生属性;(3)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4)具有社会震动性,易引起社会公众恐慌。第二十一页,共106页。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公共卫生发展具有地区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每天都有可能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积累了许多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
第二十二页,共106页。1961年广东阳江霍乱流行1976年唐山大地震24万死亡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暴发30万人染上甲肝1991、1998、2003年洪涝灾害1998年南通地区人猪链球菌感染1999年徐州地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2002年南京汤山鼠药中毒395人中毒42人死亡2003年SARS暴发流行7754人感染730人死亡2003年辽宁海城学生豆奶中毒事件3000学生中毒3人死亡2004年禽流感暴发第二十三页,共106页。第二十四页,共106页。由于我国政府长期倾向于采用临时性的强制性很明显的行政手段来处理危机,虽然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资源浪费严重,临时机构随着危机的结束而解散,处理危机的宝贵经验没有归纳总结得以系统化制度化和全国共享。第二十五页,共106页。危害1、造成人的失能和死亡;2、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3、影响社会稳定4、阻碍经济发展5、水源、食品污染6、媒介生物滋生7、传染病流行8、人群心理受到伤害和打击等第二十六页,共106页。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第二十七页,共106页。
原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结合预防医学工作者长期工作的实践,针对事件发生的突出特点,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亲临现场,着眼群体,重在实效,尽快控制。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控制发展,并对措施和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第二十八页,共106页。方法:1、
描述性现场调查2、
分析性现场调查3、
现场干预第二十九页,共106页。描述性现场调查
其目的是阐明哪些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正在发生或流行,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间流行或发生,即流行病学中通常所说的时间、地点、人群三间分布。通过三间分布的描述,不仅可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概要性分析,而且可以明确事件所危害的人群,提出干预措施。第三十页,共106页。横断面调查:也称现况调查,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什么时间、什么人群、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疾病或卫生事件,同时推测发生的原因,建立进一步研究的假设。现况调查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准确了解某疾病或事件发生的特征与状况,明确高危人群,以便采取措施。第三十一页,共106页。暴发或应急调查:暴发调查是对某地区或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许多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暴发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找出暴发的原因、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蔓延。第三十二页,共106页。随着流行病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出现暴发或突发事件的不仅仅是疾病,凡是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卫生事件均应进行应急调查,如农药或食物中毒、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等。其调查和处理的目的、原则、方法与暴发调查基本相似,但各种紧急事件的性质、场所、范围、要求等不同,方式和措施等各有所异,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第三十三页,共106页。
分析性现场调查:除了对事件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过程中,设立对照组,其目的是将观察到的数据与对照组预期数据相比较,定量分析可凝危险因素与疾病间的关系,并对各种假设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三十四页,共106页。有二类基本的分析方法:一类是对暴露与非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人群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称为队列研究。另一类是对有病和无病者过去暴露情况进行比较,称为病例对照研究。由此可见,队列研究在揭示暴露与疾病关系上比病例对照调查更严谨,但现场调查面临的紧急问题和急需辩明病因的事件,病例对照调查常常是较为快捷易行的研究方法。第三十五页,共106页。
现场干预: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病人或健康人施加或去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对发生疾病或对健康状态的影响,称为实验流行病学,也称干预实验。干预措施---事态是否有效控制第三十六页,共106页。原因推断:1、基本过程2、形成假设的方法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推断第三十七页,共106页。推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的基本过程: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疾病发生的有关资料,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形成病因假设:分析疾病分布特征,应用推理方法,得出病因线索的启示,形成病因假设。检验假设:应用分析流行病学等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或RR值,检验假设。病因推断:应用病因推断的常用指标,进行病因推断包括实验流行病学的干预。第三十八页,共106页。
形成假设的方法:常用MacMahon在1970年提出的科学实验四法来形成假设。求异法:即分析病与非病,多与少之间的不同点。求同法:寻找不同地区、不同发病人群的共同点。共变法:注意疾病频率波动时有哪些因素也在变动。排除法:剔除与疾病无关的因素。第三十九页,共106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推断:
1965年Hill因果关系标准有8条:
关联的时间顺序:因在前,果在后。关联的强度:OR值或RR值越大,关联的可能性越大。关联的重复性:不同地区,不同研究者能得出相似的结果。关联的合理性:即在医学上言之有理。因子去除带来疾病率的下降
因子与疾病分布符合
剂量效应关系
关联的特异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与疾病之间有特异性。第四十页,共106页。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毒措施
第四十一页,共106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毒措施:1、组织2、预案3、培训、演练4、药品、器械5、应对重大传染病的消毒措施6、应对不明原因疾病的消毒措施7、应对自然灾害的消毒措施8、应对生物恐怖的消毒措施第四十二页,共106页。1、组织: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协调进行,卫生、公安、民航、工商、交通、城建、教育以及各新闻媒体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队伍,统一指挥,全面落实消毒各项措施。第四十三页,共106页。强有力的组织应该形成:(1)领导、指挥、协调体系(2)消毒、杀虫专业队伍(3)专家咨询和指导小组(4)后勤保障体系第四十四页,共106页。2、预案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毒预案要考虑不同的类型、范围和对象,明确不同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以及应如何配合行动等。有了周密的预案,平时按预案的要求做好准备,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能有条不紊地实施控制,不至于忙乱,使措施有效落实。第四十五页,共106页。3、培训、演练
对医疗卫生机构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上消杀服务机构的消毒人员要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消毒专业知识,包括常用消毒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如何正确开展消毒以及消毒剂配制,现场消毒要求,个人防护等。同时,要定期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演练,这种演练不仅检验组织、技术、装备的落实情况,同时还可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
第四十六页,共106页。4、药物器械: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时必须储备一定量的消杀灭药物、器械和施药工具,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包括消毒剂、杀虫剂、灭鼠剂,车载式和机动喷雾器、热烟雾机,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其它所需的物品。第四十七页,共106页。
通常储备采用二种方式:一种是实物储备,如稳定性较好的环境、水体消毒剂(漂白粉、漂精粉、泡腾剂、优氯净等)。另一种是建立和掌握生产企业档案(厂名、品名、产量、质量、联系方式),一旦急需可紧急采购、调拨。第四十八页,共106页。5、应对重大传染病的消毒措施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清除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各类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不断斗争的历史。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在卫生防病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第四十九页,共106页。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流行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只要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和社会因素(如人口流动)共同作用下,就能形成流行过程。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它的流行就会终止。第五十页,共106页。
近年来,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与危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已被控制的某些传染病又死灰复燃,重新肆虐人类,如:结核病、血吸虫病、霍乱、鼠疫、性病、乙脑等;(二)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如军团病、莱姆病、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SARS等;(三)新老传染病联合作用,如艾滋病与结核病、乙肝与丙肝等;(四)抗药性菌株日益普遍;(五)医源性感染仍是对健康的一大威胁。“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第五十一页,共106页。
对传染源的管理主要是加强疾病监测,使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进一步传播。保护易感人群最佳的措施是使用针对性疫苗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采用以消毒杀虫灭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第五十二页,共106页。不同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不同,传播途径亦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消毒措施。经粪—口传播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针对病人排泄物、生活饮用水、食品及餐饮具等消毒。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开展环境空气等消毒;经血传播的传染病重点是对血和血制品、输注器等消毒。经媒介生物传播的媒传疾病如疟疾、乙脑、登革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霍乱、痢疾等重点是开展杀虫灭鼠和消毒工作。
第五十三页,共106页。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等进行消毒属预防性消毒,目的在于预防传染病发生。当出现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对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及其居留场所进行消毒属疫源地消毒,目的是阻断病原微生物扩散、切断其传播。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五十四页,共106页。
此外,消毒也可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又是低抵抗力人群聚集的场所。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极易受到感染,因此,在医院内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坚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第五十五页,共106页。
疫源地消毒第五十六页,共106页。疫源地消毒原则1)为减少传播机会,接到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应在12h内落实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内落实消毒措施。2)消毒范围的确定应以传染病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3)消毒持续时间应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第五十七页,共106页。疫源地消毒原则4)消毒方法的选择应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及病原体种类为依据。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5)对疑似传染病疫源地可按疑似的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6)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源地,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第五十八页,共106页。疫点的随时消毒1)疾控机构接到患者诊断与消毒通知单后,应立即派人到疫点指导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消毒剂与器械。2)在病家,随时消毒由病人的陪伴或病人所在单位派人进行。在医院中,随时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3)交给病家使用的消毒剂,应标明名称和使用方法。4)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①分住室;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六消毒: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②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双手;④消毒衣服、被单;⑤消毒患者居室;⑤消毒生活污水。第五十九页,共106页。疫点的随时消毒
5)病人的陪伴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特别在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6)消毒指导人员与负责随时消毒人员,应共同填写疫点消毒工作记录,及时上报。必要时,采样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与评价。第六十页,共106页。疫点的终末消毒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等的疫源地,应在当地疾控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控机构负责进行终未消毒。2)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必须按照当地疾控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的陪伴或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控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3)在医院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未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第六十一页,共106页。疫点的终末消毒---消毒程序
1)消毒人员接到传染病消毒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赶赴疫点开展终未消毒工作。
2)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3)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4)脱掉外衣,放在自己带来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更换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如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第六十二页,共106页。疫点的终末消毒---消毒程序
5)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等,以及污水排放处等,以便确定消毒范围,并根据不同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6)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7)测量污染范围内需消毒的房屋及地面的面积和体积,以及需消毒的污水量。
8)必要时,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9)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第六十三页,共106页。疫点的终末消毒---消毒程序
10)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可使用压缩式喷雾器喷雾、气溶胶喷雾或消毒剂熏蒸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1)如系肠道传染病,在关闭门窗前,应先于室内灭蝇,然后再进行其它消毒。
12)消毒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
13)病人用过的餐(饮)具的消毒,病人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如废弃物等,征得病家同意后进行焚烧。第六十四页,共106页。疫点的终末消毒--消毒程序
14)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或饮用水井等进行消毒。15)对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卫生处理。16)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后,先对消毒人员的衣物,胶靴喷洒消毒后再脱下。衣物脱下,将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将所用消毒工具表面以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17)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18)填写疫点终未消毒工作记录。19)离开病家前,告诉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第六十五页,共106页。疫点的终末消毒--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消毒人员在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备无故障,消毒剂是否齐全够用。
2)消毒人员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在用消毒剂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物品损害轻微者。
3)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更不要随便走出消毒区域。同时应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第六十六页,共106页。疫点的终末消毒--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4)消毒人员工作时应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5)消毒完毕以后,消毒人员携回的污染工作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第六十七页,共106页。消毒剂的应用--消毒剂的杀菌水平
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
2)中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以及多数病毒、真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3)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已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等。第六十八页,共106页。表1疫源地消毒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消毒剂名称与消毒对象常用浓度(mg/L,%)作用时间(min)使用方式含氯消毒剂饮用水2-415-120投放污水80-10015-120投放纺织品1200-180015-120浸泡物体表面(包括地面、墙面)5000-1200030喷洒、擦拭、喷雾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1000-40000120搅拌混匀过氧乙酸0.2-1.010-60浸泡、擦拭等过氧化氢3.0-10.010-30浸泡、擦拭等戊二醛(碱性)1.0-2.030-240浸泡碘伏500-50005-60浸泡、擦拭碘酊2.0-2.55-60浸泡、擦拭乙醇70-755-60浸泡、擦拭煤酚皂溶液1.0-3.05-60浸泡、擦拭等苯扎溴铵(新洁尔灭)0.1-0.530-120浸泡、擦拭等氯己定(洗必泰)0.1-0.510-60浸泡、擦拭等第六十九页,共106页。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
1)进入疫点通道: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一条通道,喷药量为60~300m1/m2。
2)地面墙壁门窗: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含有效氯约12000mg/L),或以10%次氯酸钠溶液作1:10稀释后(含有效氯1O000mg/L)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1/m2,石灰墙为50~100ml/m2,木板墙为10~50m1/m2。对上述各种墙壁喷洒的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50~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各种方式的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第七十页,共106页。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3)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ml(3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熏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h。第七十一页,共106页。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
4)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用0.2%~0.3%二氯异氰尿酸溶液(含有效氯1200~1800mg/L)浸泡1h。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1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m1(3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2h。有环氧乙烷消毒柜的单位,可将被消毒物品置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6h。第七十二页,共106页。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5)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用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混匀放置2h。对分泌物,如痰,脓,唾液等,可加入等量1%过氯乙酸,或含10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min第七十三页,共106页。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6)餐(饮)具:首选1%碳酸钠溶液(硷水)煮沸消毒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60min。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0mg/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7)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二氧化氯、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或含1%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2h后处理。第七十四页,共106页。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8)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漂白粉澄清液、次氯酸钠溶液、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以使内外都达消毒目的。9)家用物品、家俱、玩具:可用过氧乙酸溶液、漂白粉澄清液、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喷洒和擦洗,布制玩具尽量作焚烧处理。10)纸张、书报:可采用过氧乙酸或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无应用价值的纸张,书报作焚烧处理。第七十五页,共106页。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11)手与皮肤: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擦拭,也可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涂擦,作用1~3min。12)病人遗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尽快火化。对因甲类传染病与炭疽病故的遗体,不举行遗体告别等群众聚会,严格保护火化现场。在个别地区不能火化而采用土葬时,应远离水源50m以上,棺木应在距地面2m以下深埋,棺内尸体两侧及底部铺垫厚达3~5cm漂白粉,棺外底部铺垫厚3~5cm漂白粉。13)动物尸体:因鼠疫、炭疽、狂犬病等死亡的动物尸体,一经发现立即深埋或焚烧。第七十六页,共106页。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14)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2%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5~30min。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消毒。15)厕所:厕所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蝇。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5加漂白粉。根据情况,亦可选用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处理,消毒作用2h。16)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或喷洒含有效氯2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第七十七页,共106页。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分散式给水的消毒1.井水消毒
1)水井的卫生要求:水井应有井台、井盖与公用取水桶。水井周围30m的范围不得设置渗水厕所、粪坑、垃圾堆、渗水井等污染源。
2)井水量的计算:圆井水量=[水面直径(m)]2×0.8×水深(m)
方井水量:边长(m)×边宽(m)×水深(m)
3)井水消毒:加氯量为2mg/L,余氯量为0.5mg/L.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持续加漂粉法第七十八页,共106页。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分散式给水的消毒2.河、湖、塘水防污染管理1)用河、湖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先定好取水点。清除取水点周围100m内各种污染源,禁止人在该处洗澡、游泳、洗衣等活动,并防止牲畜进入。较大的水库和湖泊可采用分区用水,河流可采用分段取水。2)水塘多的地区可采取分塘用水,选择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易于防护的水塘专供饮用。塘的岸边可修建自然渗滤井或砂滤井,以改善水质。3)如果在水体中检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应在沿河、塘边树立警告牌,告诫群众暂停使用此水。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或移植,直到水体转阴为止。第七十九页,共106页。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分散式给水的消毒3.缸水消毒
1)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采用缸水法处理。当缸水水质浊度高于3度时,应先经洁治处理后再进行消毒。
2)洁治处理时,以一水缸装原水,用明矾混凝沉淀。处理时,用一竹筒(或其它替代物),直径3~4cm,长1m左右,筒底四周钻几十个小孔,将明矾从竹筒上部装人,在缸水中搅动。通常用量为每100kg水加明矾50g。第八十页,共106页。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分散式给水的消毒3)混凝并静止沉淀约1h后,取上清水至砂滤缸内过滤。砂滤缸内上层为粗砂,粒径宜为0.8mm,下层为细砂,粒径宜为0.5mm。粗砂与细砂层厚各为15~20cm,各层均用棕皮隔开。砂滤缸的表面和底部均放置石子。砂滤缸使用一定时间后,当滤速减慢或滤出的水变浊,应将滤材取出用清水洗净重新装入,再继续使用。4)将经洁制处理的水引人消毒缸中进行消毒。消毒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其用量随水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在4~8mg/L,作用30min。对严重污染的水,可增加加氯量。使用片剂含氯消毒剂时,用量可按使用说明书投放。消毒后,应测余氯量,在0.3~0.5mg/L者可饮用。第八十一页,共106页。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分散式给水的消毒
余氯量超过0.5mg/L,水中往往有明显氯臭,饮用前可用煮沸、吸附和化学中和等方法进行脱氯处理。中和药物的用量,可用递增加药法测试,以刚好使氯臭消失的用量为准。一般情况下,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化学中和时,其用量为余氯量的1.7倍以上;用亚硫酸钠时,其用量约为余氯量的3.5倍。第八十二页,共106页。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污水消毒
1)疫点内的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L污水加入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有效氯100000mg/L)8~10ml,或加漂白粉4~5g。混匀静置1.5~2h;余氯为4~6mg/L时即可排放。
2)对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时,应先测定污水的容积,而后按有效氯80~100mg/L的量将消毒剂投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1.5一2h。检查余氯在4~6mg/L时,即可排放。
3)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作分期截流。在截流后,测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静止污水水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与检测。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人并截流新来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进行消毒处理。第八十三页,共106页。
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1)检查该疫源地传染病的特异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只是传染病综合控制措施中的一个,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讲,要想由传染病的发生方面来定量评价疫源地消毒的效果实际上是很难的。目前国内外均无定论。检查疫源地消毒效果可以用该疫源地传染病的特异病原体作指标;消毒后,疫源地可能成为传播因素的物体和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均不应有病原体的存在。但这项工作很复杂,而且结果并不一定可靠。第八十四页,共106页。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2)检查条件致病菌为使疫源地消毒效果的检查工作便于进行,现在仍以某些条件致病菌作为评价指标,这些细菌分离条件要求低,操作简单,结果较可靠,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抵抗力较病原体高,呼吸道传染病以溶血性链球菌,肠道传染病以大肠杆菌作为指标菌。一般认为,在消毒后的疫源地中选择病人最可能污染的物品(不管是否已经消毒),检查5一10个样,若均阴性,认为消毒合格,出现阳性,则认为消毒不合格。第八十五页,共106页。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3)检查自然菌的杀灭率:消毒后自然菌杀灭率在90%以上为合格。这些评价指标均有一定局限性,对那些抗力超过上述条件致病菌的病原体和一些非呼吸道非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仍需作进一步的探索。第八十六页,共106页。6、应对不明原因疾病的消毒措施
收集基本资料,描述疾病分布找出可疑因素,建立病因假设检验病因假说,验证病因假说初步判断:化学污染中毒性的?病原生物侵袭感染性的?有无传染性?传播方式?空气?水源?接触?媒介?是否需要消毒?如何消毒?制定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第八十七页,共106页。7、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消毒措施
水灾、旱灾、地震重特大事故人员迁移第八十八页,共106页。水灾对洪涝灾害的消毒分为水淹过程中和水退后二个阶段,重点应为:环境(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等)、物品(餐具、茶具、日常家用物品等)、食物(瓜果、蔬菜、生吃食品、剩余饭菜)、饮用水、排泄物、垃圾、动物尸体等。水淹过程中重点是灾民集中居住区,水退后重点环境清理和消、杀、灭。第八十九页,共106页。旱灾
由于长期无雨、少雨、气温高、湿度小,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水源污染,食品污染,媒介生物滋生,特别是肠道传染病流行。消毒的重点应是:生活饮用水的消毒食品卫生和消毒排泄物、各类生活垃圾消毒环境清理消毒和灭蝇第九十页,共106页。地震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可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消毒的重点应为:尸体消毒处理环境清理、消、杀、灭生活饮用水的消毒食品卫生和消毒排泄物、污染物、各类生活垃圾消毒第九十一页,共106页。重特大事故人员迁移
许多自然灾害和重特大事故都存在人员转移,集中安置,防病消毒问题。对于这些集中居住区重点应为:环境清理及消、杀、灭生活饮用水的消毒食品卫生和消毒排泄物、各类生活垃圾消毒、处理临时居住屋内空气、物品、餐饮具消毒第九十二页,共106页。
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消毒、杀虫、灭鼠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控制媒介生物的重要措施,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面大时,必须要用大型车载式机动喷雾器完成外环境消毒杀虫任务,在实施消杀时要注意人力、药械的合理配置,划出作业区和重点区,做好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第九十三页,共106页。8、应对生物恐怖的消毒措施生物武器是利用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作为战剂的一种特殊武器,目的是制造“人工瘟疫”,伤害对方军队、居民、牲畜以及农作物。生物战剂的施放方法主要为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其次为投撒带生物战剂的昆虫或其他媒介物。此外,还可污染水源与食物,通过交通工具、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金融市场展望:投资理财策略与风险管理
- 《接触网施工》课件 2.3.1 支柱立杆整正
- 2024年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解读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江苏省选拔赛技术技术文件和样题
- 2024年小学语文《青蛙写诗》教学案例
- 2024年PE工程师培训教材:开启职业新篇章
- 2024年Excel图表制作与数据可视化教程
- 《房地产宣传广告说》课件
- 2023中考四川乐山英语真题+答案
- 2024年教育技术趋势:20以内加减法课件的智能化发展
- 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题:情景题
- 国培参考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PPT课件
- 学生对教师评价表(共8页)
- 批发零售大个体 E204-3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商品销售和库存
- (完整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汇报材料(完整版)
- 月光(羽泉)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docx
- 660MW机组空预器声波吹灰器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精华版)
- 控制柜安装施工方案
- 动车组火灾检测(报警)系统
- 水面垃圾自动打捞船的设计 (全套图纸)
- 装饰施工技术标准及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