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解析宇宙学讲义01引言_第1页
中科大解析宇宙学讲义01引言_第2页
中科大解析宇宙学讲义01引言_第3页
中科大解析宇宙学讲义01引言_第4页
中科大解析宇宙学讲义01引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析宇宙学讲义序言现在呈现给读者的是由我国《解析宇宙学》创始人周坚编著的系列学术专著——《解析宇宙学丛书》。它以基于1998年的两个小组研究高红移Ia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观测事实发现的周坚红移定律为理论基础,以笛卡尔坐标系为观测坐标,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指导思想,将无限宇宙的观测现象完整地搬到坐标系上研究,形成通过求解代数方程的方法研究、认识一切宇宙观测现象的一整套宇宙认识体系,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为人类做出的应有贡献。宇宙,神奇的宇宙,你让我疯,你让我狂,疯的是你让我千方百计的想看清你,狂的是你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这就是人们认识宇宙的真实写照。宇宙学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宇宙的结构、运动、演化等,而解析宇宙学是从观测的角度研究人们观测到的一切宇宙观测现象。宇宙作为被观测的存在整体被确认,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在人们为了征服宇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解析宇宙学》是人们正确认识宇宙的里程碑,是基础科学创新成果。宇宙是物质存在的聚合体,它们为什么是这样有条不紊地存在在那里,特别是在宇宙学尺度上更是如此,为什么?为什么?无数个为什么不知人们问了多少个。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宇宙是多么的迫切和需要,这不仅是人类的好奇,更是人类思考自身任何繁衍生息于宇同存的思考。宇宙在它自己的一个普通星系——银河系中创造出一个太阳系,而在这个太阳系中又创造出它自己的第三颗行星——地球来孕育高智慧生命体——我们人类。宇宙既然能够选择一块芳草让我们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它就不会让它的子民们只能在此自生自灭,人们正确认识宇宙就是要寻早宇宙为我们人类选择的第二块、第三块、……繁衍生息地,这就是宇宙为我们人类与宇永存的“安排”。众所周之,宇宙运动是永恒的,它就像一个永动机一样永恒运动着,运动的结果在宇宙学尺度上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结构,产生一系列的不稳定灾变过程和稳定环境。宇宙非常理智,它选择非常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来孕育高智慧生命体——我们人类,使我们人类能够繁衍生息发展到如今,但稳定的宇宙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永恒运动的宇宙运动,现在处于稳定环境的宇宙空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不稳定的宇宙环境,如果我们人类不想办法及时脱离这个不稳定的宇宙环境区域那将遭受灭顶之灾,这就是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正确认识宇宙的根源。宇宙并不是无情的,它为我们人类寻早第二块或第三块稳定宇宙环境栖息地准备了上十亿年之久的时间,我们人类自己应该自己去努力,停止一切人类自身的内耗去探索新的稳定宇宙环境栖息地。我国古代确实出现过大批成就卓越的天文学家,他们主要在历法、天文仪器研制和天文实测等方面。例如张衡(78-139)、祖冲之(429-500)、一行(683-727)、沈括(1031-1095)、郭守敬(1231-1316)等,我国古代在天文理论方面的研究确实比较薄弱,这是至今我国天文学落后的根源之一。自人类首部《解析宇宙学》于2009年3月8日创立以来,我国天文学的落后局面将大大改观,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将为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第一章

引言

§1.1

解析宇宙学的基本思想解析宇宙学是从观测的角度出发将观测宇宙学与解析几何学进行有效交叉整合而形成的一个天文学分支学科。如何将观测宇宙学与解析几何学有效交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宇宙认识体系,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是人们首先要了解的内容。1.1.1观测宇宙学的基本思想观测宇宙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建立在人们对宇宙进行观测的观测基础之上。首先是哈勃于1929年观测24个河外星系发现宇宙在膨胀的宇宙观测现象,这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之一新。其次是时隔近70年后的1998年的两个小组研究高红移Ia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宇宙观测现象,这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之一振。再次就是空间探测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和WMAP等)观测的一系列的发现,比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全天彩图的发现、不断打破星系存在极限距离的星系的发现等等。随着观测技术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宇宙观测新现象的发现不断涌现,这如此之多的宇宙观测现象的集合为人们完整正确地认识宇宙打下了坚实的观测基础。1.1.2解析几何学的基本思想解析几何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上将几何对象和数、几何关系和函数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对空间形式的研究归结成比较成熟也容易驾驭的数量关系的研究。解析几何学借助于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图形,通过研究方程来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这种研究几何的方法主要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创立的,他引进坐标,首先建立了点与数组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后将曲线看作是动点的轨迹,应用变量所适合的方程来表示。1.1.3解析宇宙学的基本思想解析宇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将观测宇宙学和解析几何学有效交叉整合在一起,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上将宇宙观测现象这个观测对象和数、这个观测关系和函数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对宇宙观测现象的研究归结成比较成熟也容易驾驭的数量关系的研究。解析宇宙学同样借助于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而宇宙观测现象就视作这个坐标点,用方程表示这个点所示的宇宙观测现象,通过研究方程来研究被观测对象的诸多性质。这种研究宇宙观测现象的方法就是中国宇宙学家周坚创立的,他引进坐标,首先建立宇宙观测现象视作这个现象观测到的点与数组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后将点的变化曲线看作是宇宙观测现象动点的轨迹,应用变量所适合的方程来表示。§1.2

解析宇宙学的内容和方法(2010年1月28日发布)解析宇宙学以宇宙观测事实为基础,以解析法为分析手段,以观测者所在宇宙空间位置为观测点,研究相对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一切宇宙观测现象。解析宇宙学自2009年3月8日创立以来,经过近1年的实际应用,在天文学领域内已经形成一系列较为完整而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1.2.1宇宙观测现象的变化规律解析宇宙学研究相对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一切宇宙观测现象。由于人们根本无法直接测量宇宙,因此研究宇宙就只能通过特殊的方法:将宇宙观测现象置于坐标系上,在坐标系上建立一系列反映宇宙观测现象的基本方程组,以及相关的边界条件。解这些基本方程组就可以获得不同宇宙观测现象的宇宙数学模型。它能够给出可观测宇宙内部和外部天体的视星等、宇宙学红移、观测有效温度、光(电磁辐射)能量密度的观测峰值波长、观测表面辐射率和光(电磁辐射)传播时间、宇宙膨胀速度和宇宙膨胀率的一系列观测特征信息,再通过边界条件的变化获得反映真实宇宙观测现象的变化规律。1.2.2宇宙观测现象的反映宇宙的观测实际上是相对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一切宇宙观测现象的观测集合,它是通过个体天体的观测累计起来的一种观测集合现象。比如我们观测到的太阳系,它就是人们观测到太阳系内的太阳以及它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天体观测现象的集合体,又比如银河系,它就是人们观测到构成它的一系列恒星及其恒星系统和尘埃物质等星际物质的天体观测现象的集合体,对于宇宙来说也是如此,宇宙其实就是人们观测到构成它的一系列星系系统及其星系系统集团聚集现象的观测现象集合体。总之,相对观测者来说,宇宙的一切认识都是来源于相对观测者所观测到的宇宙观测现象的反映。1.2.3宇宙观测现象的描述如此多的宇宙观测现象的描述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最大困难,虽然现代宇宙学——大爆炸宇宙学将宇宙描述的非常精彩,吻合了许多宇宙观测现象,但也不能否认它在逻辑上、科学上、数学上、宗教上、哲学上制造了一系列的混乱,人们无法接受宇宙空间在创生之前就存在至高无上的宇宙蛋——奇点,这就好比无体孕育生命一样,而且这个无体“生命”——奇点爆炸还非常特别,它先暴涨然后再爆炸,诸不说是否是上帝点爆了这个奇点,就这个奇点的暴涨加爆炸本身而言就与宇宙学原理完全背道而驰。如果我们将所有宇宙观测现象都置于一个坐标系上来考察,我们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一定会发现,哦,原来宇宙是这样的。这就是将一切宇宙观测现象置于坐标系上描述所带来的真实宇宙相貌。从前,笛卡尔用坐标系来描述几何图形,如今,坐标系又有了新的用途,那就是用它来描述宇宙观测现象。§1.3

解析宇宙学的应用(2010年1月29日发布)解析宇宙学是基于人们对宇宙进行观测的观测现象积累而产生的,对于如此多的宇宙观测现象如何用统一的方法系统描述,这就是人们在诸多宇宙观测现象面前所思考的问题。解析宇宙学就是在这种观测背景下诞生的,是为人们所用而创立的。1.3.1两大基本问题解析宇宙学运用坐标法可以解决宇宙观测现象中的两大基本问题:1在满足给定的宇宙观测基本条件,通过坐标系建立它的方程,通过解方程获悉宇宙观测现象的诸多观测性质;2通过方程的讨论,研究方程所表达的宇宙观测现象的诸多观测性质。1.3.2两大基本步骤解析宇宙学运用坐标法可以解决宇宙观测现象中的两大基本步骤:1在空间上建立坐标系,把已知宇宙观测现象的观测条件“翻译”成代数方程;2运用代数工具对方程进行研究,把代数方程的性质用宇宙学语言叙述,从而获悉宇宙观测现象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解析宇宙学其实就是在宇宙观测现象与数学之间通过建立坐标系起到“翻译”的作用和联系的桥梁。§1.4

解析宇宙学重要规律的提出与验证(2010年1月30日发布)《解析宇宙学》自2009年3月8日诞生以来,基于《解析宇宙学》之理论解读的各种宇宙观测现象已经丰富了许多,从中获得了许多新认识,发现了许多新规律,这些新规律对推动和验证宇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周坚红移定律对于推动和验证宇宙学发展尤为重要。1.4.1周坚红移定律提出的历史背景首先回顾一下中国探索宇宙的历史背景。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中国经历了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三个阶段。盖天说(周初时期),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该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该学说又被称之为“天圆地方说”。遗憾的是,盖天说没有留下太多成果(大都失传),也没有显著的代表人物,只是《周髀算经》中有较多记载。浑天说(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该学说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浑天说的思想源于屈原,代表人物有张衡,主要成果有浑天仪。浑天说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盖天说,而是两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但是,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浑天说显然要比盖天说进步得多,能更好地解释许多天象,并且出现了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浑仪。有了浑仪,浑天家们就可以借助于它帮助理解精确的观测事实,从而来论证浑天说。在中国古代,依据这些观测事实制定了历法,并达到相当的精度,这是盖天说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就是浑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体的运行,使人们不得不折服于浑天说的卓越思想,因此,浑天说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天地测试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使浑天说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宣夜说(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该学说认为,天了无质,它否认了有形质的天,包孕着无限宇宙的思想。它不仅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且还进一步提出宇宙在时间上也是无始无终的、无限的思想。从科学规律上来讲,宣夜说仍比盖天说和浑天说都进步的多。它在人类认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遗憾的是,宣夜说的卓越思想,在中国古代没有受到重视,几至失传。也许,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能说明宣夜说不能盛行的原因吧。其次回顾一下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背景。在认识宇宙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历了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三个阶段。地心说,或称天动说,是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环绕着她而运行的一种学说。地心说是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于公元140年正式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央静止不动,行星、月亮、太阳和恒星等每天都绕地球自东向西转一周。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一个定性的和描述性的认知体系,而是一个定量的和可以预报行星未来位置的认知体系,这在1800多年前的人们只能凭肉眼观测宇宙的当时可说是最先进最科学的宇宙认知体系,以至于虽然在科学上是错位的,但在天文界也统治了约1500年。日心说,或称地动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6世纪30年代后期建立的宇宙认知体系,它的基本思想刚好与地心说相反,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等天体都是环绕太阳运行。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一个定量的宇宙认知体系,其出自于哥白尼之手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描绘出一幅宇宙总体结构示意图,即中心为静止不动的太阳,最外层天球上的天体为恒星,恒星之意就是安然不动的天体,而天球与太阳之间的天体就是行星。虽然把太阳看做宇宙的中心也是不对的,而且基于该模型对行星运动的预测也不太准,但在地心说根深蒂固的那个年代,哥白尼的日心说无疑是对传统的错误观念的一场伟大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说导致了人类认知宇宙的一次巨大飞跃。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宇宙认知体系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石,使天文学首先跨入了近代科学的大门。哥白尼不愧堪称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大爆炸宇宙学说是宇宙起源假说之一:起初,宇宙很小,几乎只有不足原子核大小的一个点,人们称之为“奇点”,但其中包含极大的热能量,直到最后奇点中容纳不下这样的热量,发生了大爆炸,通过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能源、空间及时间,也就是说,宇宙的一切来源于宇宙“奇点”的一场大爆炸灾难。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宇宙图景理论。然而,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论仍然缺乏大量实验的支持,而且人们根本就不知晓宇宙开始爆炸和爆炸前的图景。宇宙大爆炸理论吻合了许多宇宙观测现象,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哈勃、勒梅特、伽莫夫、爱因斯坦、霍金等等。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能较满意地解释宇宙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宇宙大爆炸理论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才提出,但20年代以来就有了萌芽。20年代时,若干天文学者均观测到,许多河外星系的光谱线与地球上同种元素的谱线相比,都有波长变化,即红移现象。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总结出星系谱线红移星与星系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成正比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依据该定律,如果将谱线红移视为多普勒效果产生的结果,那就意味着河外星系都在离开我们向远方退行,而且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这就描绘出一幅宇宙膨胀的情景。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该理论认为,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20世纪40年代,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遥远的过去曾处于一种极度高温和极大密度的状态,这种状态被形象地称为“原始火球”。所谓原始火球也就是一个无限小的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奇点”。现在的宇宙仍会继续膨胀,也就是无限大,有可能宇宙爆炸的能量散发到极限的时候,宇宙又会变成一个原始火焰即无限小的点以后,火球爆炸,宇宙就开始膨胀,物质密度逐渐变稀,温度也逐渐降低,直到今天的状态。这个理论能自然地说明河外天体的谱线红移现象,也能圆满地解释许多天体物理学问题。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20世纪60年代,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们也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自哈勃发现哈勃定律的1929年的时隔70年后的1998年,超新星宇宙学项目(SupernovaCosmologyProject—SCP)和高红移超新星巡天组(High-zSupernovaSearchTeam—HZSST)的观测宇宙学家Perlmutter和Riess等宣称发现宇宙不是减速膨胀而是加速膨胀,这一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观测现象的发现在天文学界引起很大震动,说明自哈勃1929年发现哈勃定律至1998年的70年期间,人们所相信的大爆炸宇宙在引力作用下的减速膨胀存在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了摆在人类面前的巨大难题。然而解决这个巨大难题的路只有两条,其一,继续沿着认知了近1个世纪的大爆炸宇宙学说前进,其二,从新审视哈勃定律。自1998年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至今也就是10来年的今天,人们已经看到,如果继续沿着认知了近1个世纪的大爆炸宇宙学说这第一条路前进,那么势必要假设宇宙中存在斥力,而斥力引入的结果自然就想到是暗能量和暗物质在作怪,而暗能量和暗物质又是人们即看不见又莫不着的存在,可以说这些暗能量和暗物质假设的存在是人类自己为自己制造的21世纪的两朵宇宙“乌云”,并且这两朵“乌云”不但始终解决不了宇宙大爆炸的“奇点”问题,而且还为人类制造了一系列逻辑上、科学上、数学上、哲学上的混乱。回头再望望第二条路,这是中国宇宙学家周坚于2009年尝试的这第二条探索之路,他从新审视哈勃定律。谁能想到,这一尝试,竟然在基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观测基础之上发现的包容哈勃定律的周坚红移定律,从此,拨乱反正,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应用创立了用代数解宇宙的《解析宇宙学》,使人们认识宇宙进入到解代数方程的时代,这是数学宇宙的时代,是人类步入真正科学的宇宙认知时代。至此,作为《解析宇宙学》的创始人完全有理由问心无愧而无比自豪地大声说:我!周坚!中国理论宇宙学家为人类正确认知宇宙做出了应有贡献!1.4.2周坚红移定律的提出先回顾一下哈勃定律,看看哈勃定律是什么一回事。哈勃于1929年研究了星系距离r和本征波长为λ的谱线在其光谱中的位移量△λ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其中r是单位为Mpc的星系距离,c是光速,H0是哈勃常数,z为星系的红移。由于天体无一不在运动,天文学上把天体空间运动速度在观测者视线方向上的分量称为天体的视向速度,而视向速度测定的基础是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依据该效应,星系的红移z与星系的视向速度υ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就是:()其中z为星系的红移,c是光速,υ是星系的视向速度。将()式代入()式就获得如下关系式:()这就是哈勃定律的最简单的物理解释,是人们假设天体红移是由天体相对观测者的背离视向运动的多普勒效应引起红移的理论结果。从哈勃定律的整个发现过程可见,将红移理解为多普勒效应的结果就是天体普遍存在系统性退行运动,这就是宇宙膨胀和大爆炸宇宙论的最有利佐证。然而,在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今天,哈勃定律的线性关系肯定存在问题,尽管人们已经将哈勃定律和400年前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相提并论,确认在天文学史上两者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科学是不相信眼泪的,人们必须从新审视哈勃定律。在从新审视哈勃定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剔除多普勒效应这个自然规律因素后,哈勃定律所描述的天体观测本意其实是系统性的天体距离与红移的正比例关系,并非是多普勒效应的天体距离与退行速度的正比例关系。再仔细审视哈勃定律也不难发现,描述这种系统性的距离与红移的正比例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不止一个,比如将哈勃定律的分母视作1加红移的和在红移很小的情况下仍然满足哈勃定律,即数学表达式是:()其中r是单位为Mpc的星系距离,c是光速,H0是哈勃常数,z为星系的红移。()式就是周坚红移定律的雏形。在这里,作者认为有必要引用于2009年3月8日完成的人类首部《解析宇宙学》后记中的这样一段记载:一个想法,引来一个全新的理念,或许将解开宇宙的诸多之谜。本人对宇宙非常好奇,对现代宇宙学解释的宇宙有很多看法,虽然它解释了很多现象,但也留下很多不解之谜,关键是对哈勃定律如何理解。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概是2006年吧,有一天在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那就是在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今天是否还能继续沿用哈勃定律呢?佷明显哈勃定律在解释近距离的宇宙均匀膨胀现象是成功的,但要他去解释今天的正在加速膨胀的宇宙看来有点疑问,而且还要回过头来解释宇宙过去的减速膨胀现象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继续强行沿用哈勃定律,那只能是附加很多的理论猜想,一个假设接着一个假设,人们始终是用新假设去解释旧假设的疑问,结果是出现了新的更难解释的疑问,因此,人们选择哈勃定律解释目前发现的宇宙变速膨胀现象的所有近似答案都是人们的一相情愿。在诸多宇宙难题面前我想尝试一下,特别是在宇宙学红移的本质性问题上尝试寻找一个既能包含哈勃定律成功之处又能成功解释宇宙变速膨胀现象的新理论。从这段引文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提出周坚红移定律的真实意图。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哈勃定律所描述的天体观测本意其实是天体距离不仅与红移成正比,而且还与1+红移的和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是:()其中r是单位为Mpc的星系距离,α是宇宙学红移常数,并且α=H0/c,c是光速,H0是哈勃常数,z为星系的宇宙学红移,在红移很小的情况下就是哈勃定律的原型。这就是自哈勃于1929年3月发现哈勃定律之后,时隔近80年的2008年6月29日,中国宇宙学家周坚首次提出的描述系统性的天体距离与宇宙学红移关系的周坚红移定律(当时并没有与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ΩM=0.3、ΩΛ=0.7的宇宙模型曲线进行拟合,只是一种假设而已,后来进行拟合后证实了其正确性才命名为周坚红移定律)。在这里,天体红移的物理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哈勃定律所描述的天体退行的多普勒红移,而是天体的本征红移,这种天体的本征红移是系统性的,是名副其实的宇宙学红移。1.4.3周坚红移定律的实际观测验证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天体主要是通过接收到该天体的能量流来确定的,而这个能量流与它的本征亮度和距离有关。依据平方反比律可知,一个天体离我们越远,看上去就越暗,要得到关于天体相对本征亮度的信息必须考虑它们离我们的观测距离。于是我们必须定义一个绝对星等M,即一个天体位于标准距离R时的视星等。依据星等系统的定义,天体的距离模数被定义为(m-M),其中,m为视星等,M为绝对星等,它与距离r的关系是:()其中,距离r的单位是pc(秒差距)。对于宇宙学尺度来说,这个距离单位小了点,如果距离r的单位选用Mpc(兆秒差距),()式就是如下形式:()如果考虑星际消光因素的影响,设星际消光星等为A,则()式就是如下形式:()现将周坚红移定律()代入()式就有:()式中,m-M的距离模数,z是宇宙学红移,α是宇宙学红移常数,并且α=H0/c,c是光速,H0是哈勃常数,β是与宇宙大尺度有关的消光常数,即β=0.0014。这就是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距离模数定义式。1998年,观测宇宙学家们以纵坐标设为Ia超新星的距离模数,以横坐标设为观测到高红移Ia超新星的红移对高红移Ia超新星进行了研究。图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结果。图高红移Ia超新星哈勃图(根据FriemanJA,TurnerMS,HutererD.DarkEnergyAndTheAcceleratingUniverse.ARAA.,2008,46:385-432.)仔细观察图所示的高红移Ia超新星哈勃图发现,图中显示的模型参数ΩM=0.3、ΩΛ=0.7的宇宙模型曲线与Ia超新星的实际观测结果吻合的最好。现在我们将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距离模数定义式也绘制出一个对应的距离模数-宇宙学红移关系曲线,具体关系曲线图见图所示。图.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距离模数定义式曲线与模型参数ΩM=0.3、ΩΛ=0.7的宇宙模型曲线完全吻合情况示意图。图中实心圆点是超新星宇宙学项目样本,空心圆点是超新星巡天样本。图是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距离模数定义式曲线与模型参数ΩM=0.3、ΩΛ=0.7的宇宙模型曲线完全吻合情况示意图,图中实心圆点是超新星宇宙学项目样本,空心圆点是超新星巡天样本。仔细观察图不难发现,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距离模数定义式所绘制出的距离模数-宇宙学红移关系曲线与模型参数ΩM=0.3、ΩΛ=0.7的宇宙模型曲线完全吻合。再仔细观察图还发现,高红移Ia超新星的观测红移与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距离模数定义式所绘制出的距离模数-宇宙学红移关系曲线有微小的偏离,有正偏离,也有负偏离,而且正、负偏离几乎是对称分布,这充分说明,高红移Ia超新星不仅存在满足周坚红移定律的宇宙学红移,而且还应该有其它因素引起的红移,而这个非满足周坚红移定律的红移就是Ia超新星的视向速度引起的多普勒红移。由于Ia超新星有背离我们运动的,也有朝向我们运动的,即有红移Ia超新星,也有蓝移Ia超新星,因此它们几乎都是沿着这条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距离模数定义式曲线分布。通过图的观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所观测到的天体红移中不仅包含了天体视向运动的多普勒红移,而且还包含了宇宙学红移。也就是说,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天体红移不能全部理解为运动引起的多普勒红移,也不能全部理解为系统的宇宙学红移。当然,在其视向速度为0的情况下,观测红移就是宇宙学红移。1.4.4“先驱者号异常”现象是周坚红移定律的有力实验证据周坚红移定律描述的是光(电磁辐射)传播的距离与宇宙学红移成正比,与宇宙学红移加1的和成反比的光(电磁辐射)传播规律。这个光(电磁辐射)传播规律告诉我们,只要光(电磁辐射)传播了一定距离,它就必定要发生一对应的宇宙学红移,但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那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还是以实际情况来说吧,就宇宙学红移来说,太阳离我们最近,它距离我们地球只有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而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计算,它的宇宙学红移却在10的-15次方的数量级上,在这个数量级上的宇宙学红移,在目前科技水平上是不可能观察到的,然而,在人们发射的深空探测器在几乎飞出太阳系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在深空探测器离地球越来越远时,科学家们观察到来自深空探测器的微波振幅出现了跳跃变化,这种未曾料到的振幅变化最终可能在漫无边际的太空旅行中摆脱地面人员的监控,而飞船的多普勒频波一向都比较稳定。这种目前称之为“先驱者号异常”现象始终在困扰着人们,科学家们仍旧不能给出答案。然而,我们谁又能想到,“先驱者号异常”这种现象竟然遵循于2008年6月29日被一个非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国人周坚发现的周坚红移定律,图所示的就是“先驱者号异常”现象满足周坚红移定律的曲线示意图。图.“先驱者号异常”现象满足周坚红移定律的曲线示意图。从“先驱者号异常”现象满足周坚红移定律的曲线示意图中明显看出,“先驱者号异常”现象并不是只在离我们地球100天文单位处才出现,其实在离我们地球50天文单位处就已经感觉到,只是这种异常量非常小,以至于人们不在意而已。由于“先驱者号异常”现象满足周坚红移定律的曲线是正比例曲线,反映在观测的微波频波上就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出现跳跃式的变化。美国的深空科学家们对这种“先驱者号异常”现象非常清楚,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现象是服从周坚红移定律的。现在我们知道,先驱者号深空探测器飞到距离我们地球100天文单位的时候,由周坚红移定律所确定的宇宙学红移将达到1.148186×10-13,相当于在真实远离地球的飞行速度上多出了34.42182um/s的飞离速度,这个速度虽然在每秒35微米的数量级上,但这已经造成地面控制人员的错误判断,它使人们总以为有什么来历不明的力量将这个深空探测器往回拉的错误感觉,然而,地面控制人员依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结果一点都没有错,而是周坚红移定律在起作用,它导致所观测到的来自深空探测器的微波振幅出现了跳跃式的变化,以至于出现了判断上的错误感觉。其实,先驱者号深空探测器飞到距离我们地球50天文单位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感觉到这种异常了,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计算,此时的宇宙学红移已经达到5.740929×10-14,相当于在真实远离地球的飞行速度上多出了17.21091um/s的飞离速度,这个每秒只有17微米的飞离速度虽然非常小,人们也不可能在意它的存在,只是到达100天文单位距离的时候又增加了一倍,这种微波频波的跳跃式的变化人们才不得不提出来进行认真思考。自解析宇宙学于2009年3月8日创立以来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依据周坚红移定律计算出相对观测者任何距离上的宇宙学红移,如果将这个宇宙学红移作多普勒效应解释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获得相对这个观测者的退行速度。现在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如下的几个假设观测情况:1假如深空探测器飞到距离我们地球1千天文单位的时候,由周坚红移定律所确定的宇宙学红移将达到1.148186×10-12,换算成退行速度就是344.2182um/s;2假如深空探测器飞到距离我们地球1万天文单位的时候,由周坚红移定律所确定的宇宙学红移将达到1.148186×10-11,换算成退行速度就是3.442182mm/s;3假如深空探测器飞到距离我们地球10万天文单位(相当于1.58光年)的时候,由周坚红移定律所确定的宇宙学红移将达到1.148186×10-10,换算成退行速度就是3.442182cm/s。等等。由此可见,人们总是说太阳系内乃至银河系内不存在宇宙学红移,其道理就在于此,人们根本就感觉不到如此微小的宇宙学红移量的存在。1.4.5星系自转曲线对周坚红移定律的验证星系自转情况是人们可以通过红移观测到的一种自然现象。现在我们先看看牛顿力学所描述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已知:星系核的质量为M1,环绕星系核转动的恒星质量为M2,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是Fw,离心力是FL,距离是r,恒星环绕星系核转动的速度是υ。因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所以:万有引力:()又因为:离心力:()由于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相等,即FW=WL,于是就有:()整理后就获得了如下关系式:()由此可见,恒星环绕星系核转动的速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牛顿力学给出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函数。现在我们再看看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牛顿力学系统所描述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将周坚红移定律()代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由此获得如下形式的万有引力定律:()式中,F是单位为N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是万有引力常数,即G=6.67259×10-11N•m2/kg2,M1是物体1的质量,M2是物体2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kg,z是两个物体质心之间光(电磁辐射)相互传播的宇宙学红移,α是宇宙学红移常数,即α=H0/c=0.000236830508/Mpc,为统一单位,将它换算成每米的单位就是α=0.000236830508/(3.2616252182×106×9.4605536×1015m)=7.67515295×10-27/m。这就是由解析宇宙学创始人周坚于2009年12月24日建立的周坚万有引力定律,它是从宇宙学红移的角度来描述万有引力性质的。基于周坚万有引力定律,环绕恒星与星系核之间的万有引力就是:()依据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相等的关系,即FW=WL,于是就有:()整理后就获得了如下关系式:()又由于式中的z/α=cz/H0=r是哈勃定律,因此用距离表达就是如下形式:(0)由此可见,基于周坚红移定律代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所获得的周坚万有引力定律,恒星环绕星系核转动的平均轨道速度并非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是随距离的增大而趋向一个恒定值αGM1,它导致与星系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这是星系自转曲线“平直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周坚力学体系给出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函数。现在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实际观测情况,在足够远的距离上环绕星系中心天体的平均轨道速度确实没有按照牛顿动力学预测的应该依照质量分布的递减,与轨道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而是“平直的”,即在中心核球外的速度相对于距离几乎是个常数,这种现象已经是众所周之的事情,它与牛顿力学给出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完全背道而驰,而与周坚力学体系给出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完全吻合。现在我们就以银河系为例,应用周坚力学体系给出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函数(0)计算一下银河系的质量。1、太阳轨道以内的银河系质量。已知条件:太阳环绕银河系中心的平均轨道速度是υ=220km/s,平均轨道半径大约是r=8500pc=2.622826×1020m。依据基于周坚力学体系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函数(0),太阳轨道以内的银河系质量M的计算过程如下:

由此可见,太阳轨道以内的银河系质量是1.937397×1041kg,而太阳的质量只有1.9891×1030kg,因此,太阳轨道以内的银河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9.740067×1010倍,也就是说,太阳轨道以内的银河系质量为1011太阳质量。2、银河系的总质量。假设银河系的平均轨道速度是υ=220km/s,已知银晕半径是r=15000pc=4.628517×1020m。依据基于周坚力学体系的星系自转曲线特征函数(0),银河系的总质量M的计算过程如下:

由此可见,银河系的总质量是3.418930×1041kg,是太阳质量的1.718833×1011倍,也就是说,银河系的总质量为1.718833×1011太阳质量。综合而言,太阳轨道以内的银河系质量占银河系总质量的大约57%。1.4.6遥远大质量星系存在对周坚红移定律的验证周坚红移定律是从观测的角度描述相对观测者的天体距离与宇宙学红移的变化规律,而与天体的本征特征无关,无论天体是恒星还是星系,也无论星系是大星系还是小星系,更无论星系演化程度如何,人们观测到它的宇宙学红移始终只与它相对观测者的距离有关,这是周坚红移定律铁定的规律。为什么说周坚红移定律是一切天体观测现象铁定的规律呢?它的依据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还不能信口开河,必须看看实际观测情况才能认证它。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两架NASA的大型空间望远镜——“斯必泽”(Spitzer)和“哈勃”(Hubble)通过联手合作观测,发现迄今所见的最遥远星系之中存在似乎重得异乎寻常,也成熟得异乎寻常的星系,这就为周坚红移定律提供了实际观测验证的依据。图是“斯必泽”(Spitzer)和“哈勃”(Hubble)联手合作拍摄的遥远大质量星系的照片图“斯必泽”(Spitzer)和“哈勃”(Hubble)联手合作拍摄的遥远大质量星系的照片。(照片转自天文科普网:/shenkong/xingxi/201002/1145.html)在图照片中,用圆圈标出的就是一个星系,偏下方的较大星系是距离较近的前景星系。右上是哈勃拍摄的可见光照片,左下是哈勃拍摄的近红外照片,右下是斯必泽拍摄的红外照片。星系在可见光中并不明显,表明它的距离是遥远的,而在红外光中异常明亮,表明它的质量相当巨大。左上图是各波段合成的假彩色照片。天文学家们对这种观测现象已经大吃一惊了,因为宇宙中最早的星系通常被认为是小得多的恒星集合,它们逐渐并合,最终才能形成类似于我们银河系的演化程度相当充分的大星系。天文学家们对这种观测现象为什么如此惊讶呢?因为这种观测现象与现行宇宙学理论背道而驰,但基于周坚红移定律的应用所创立的解析宇宙学理论,这种观测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是周坚红移定律在起作用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基于周坚红移定律以及周坚红移定律的应用所创立的解析宇宙学,目前天文学家们感到如此惊讶的遥远大质量星系存在的宇宙观测现象其实一点都不惊讶,这些使目前天文学家们惊讶的宇宙观测现象,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惊讶事件将在随后的章节中逐步展开讲解,敬请期待。§1.5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的联系与区别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即存在着联系,也存在着区别,它们是即相同又不同。只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应用它们真正认识我们的宇宙。1.5.1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的联系仔细观察周坚红移定律发现,在宇宙学红移很小很小的情况下,周坚红移定律就演变为如下形式:()从数学表达的形式上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就是哈勃定律的形式,即:()由此可见,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周坚红移定律中的宇宙学红移常数α值是哈勃定律中的哈勃常数H0除以光速c的商,即:()式中,α是宇宙学红移常数,c是光速,即c=299792.458km/s,H0是哈勃常数,即H0=71km/s/Mpc,而α=0.000236830508/Mpc。这就是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的联系数学表达式。

1.5.2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的区别仔细观察周坚红移定律和哈勃定律,从数学表达形式上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周坚红移定律中的分母项是红移(宇宙学红移)z加1的和,而哈勃定律中的分母项是1。为直观反映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我们以红移z的对数为纵坐标,以距离r的对数为横坐标,将周坚红移定律()和哈勃定律()绘制在该对数坐标图上就形成了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的直观比较图。图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的直观比较图。实线是周坚红移定律曲线,虚线是哈勃定律曲线。从周坚红移定律与哈勃定律的直观比较图1.4.1中明显看到:1距离大约在小于200Mpc(6.5233亿光年)的范围内,周坚红移定律曲线(图中实线所示)与哈勃定律曲线(图中虚线所示)完全重合,几乎看不到任何差别,说明在1929年由哈勃发现的哈勃定律与2008年6月由周坚发现的周坚红移定律在距离小于200Mpc(6.5233亿光年)的范围内是完全一致的;2距离大约在大于200Mpc(6.5233亿光年)的时候,周坚红移定律曲线(图中实线所示)与哈勃定律曲线(图中虚线所示)似乎开始出现差异,虽然不明显,但周坚红移定律曲线(图中实线所示)开始向上脱离哈勃定律曲线(图中虚线所示),说明哈勃定律与周坚红移定律在距离大于200Mpc时开始出现了差异;3距离大约在大于200Mpc(6.5233亿光年)至大约1000Mpc(32.6163亿光年)的范围内,周坚红移定律曲线(图中实线所示)与哈勃定律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明显显示出分离,并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步增大,但不明显,说明哈勃定律与周坚红移定律的近似一致性大约可延伸到1000Mpc(32.6163亿光年)的距离范围内;4距离大约在大于1000Mpc(32.6164亿光年)的范围内,周坚红移定律曲线(图中实线所示)与哈勃定律曲线(图中虚线所示)在图形中明显显示随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增大,直到距离趋向1/α;5距离大约在2500Mpc(81.5406亿光年)的附近似乎存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拐点,在距离小于这个急速变化的拐点距离时,周坚红移定律曲线(图中实线所示)向上偏离哈勃定律曲线(图中虚线所示)的程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程度有限,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