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新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_第1页
卒中新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_第2页
卒中新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_第3页
卒中新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_第4页
卒中新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入研究影响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对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卒中病例,且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60%~80%。卒中因具有预后差、致病致残率高的特点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第一页,共21页。目前已取得公认的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房颤吸烟酗酒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年龄第二页,共21页。卒中新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钙化脂联素高尿酸血症尿微量白蛋白体温氯化三甲胺第三页,共21页。冠状动脉钙化(CAC)CAC与卒中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2010年Kim等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C与卒中关系,发现较高CAC值的实验组与非CAC值增高的对照组相比,卒中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第四页,共21页。CAC作为卒中独立预测因素成立

——德国学者Hermann等对4180例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受试者平均观察95个月,共92例发生卒中,卒中患者较无卒中患者的CAC值明显更高,CAC作为卒中预测因素成立。第五页,共21页。脂联素(APN)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目前研究发现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以及抗炎等作用,在脑血管病中发挥重要保护作用对于APN在对卒中的作用影响机制方面仍存在争议第六页,共21页。ANP水平与卒中相关——近期有国内有研究发现,脑梗死组A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梗死病情越重、病灶体积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其APN值呈递减趋势第七页,共21页。APN水平与卒中的发生风险缺乏足够的联系——Arregui等人一项最新的meta分析和前瞻性研究表明,在校正其他与APN相关的卒中危险因素外,APN水平与卒中的发生风险缺乏足够的联系第八页,共21页。目前我们主要认为APN在脑血管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如下:APN能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合酶表达,促使内皮细胞释放NO,松弛血管平滑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减少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维持血管内皮功能APN与内皮祖细胞协同在体内外发挥促血管发生和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APN能减少脑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因子分泌,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发挥APN的抗炎作用临床上有望通过提高卒中高危人群血浆APN水平来预防卒中发病,这将会给今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能的新的干预靶点第九页,共21页。高尿酸血症(HUA)国际上对高尿酸血症是否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和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仍然持有争议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血尿酸增高与卒中的预后不良有关但有个别研究得出相反的观点第十页,共21页。HUA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风险

——Kim等对238449例成人资料进行了系统的Meta分析,其研究果显示,较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度为1.47,而缺血性卒中死亡相对危险度为1.26,HUA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风险第十一页,共21页。血清尿酸浓度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2002年Chamorro等在连续88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对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转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与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CT、MRI测量的最终梗死体积成反比,提示血清尿酸浓度是出现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第十二页,共21页。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伴随更高的卒中风险——2010年美国Lee等对既往12项研究的48596例受试者进行Meta分析表明,在排除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外,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伴随更高的卒中风险第十三页,共21页。Cho等对361例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试验,证实卒中早期(72h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出血性转化更高还有报道指出,在急性期卒中发生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被证实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且尿微量白蛋白伴随C反应蛋白的增高与炎症反应有关可见,临床上预防卒中的发生及改善预后除治疗血管病变等因素外,改善蛋白尿也将是一个可能的选择第十四页,共21页。体温体温是局灶性或全脑缺血后影响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后脑代谢率的增加是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在37℃以上时,体温每升高1℃,脑代谢率增加13%炎症与感染常是卒中的诱因,因此可通过发热这一抗炎症反应的指征来判断卒中的情况第十五页,共21页。首个24h内体温升高的患者其溶栓效果更差及预后不良——Tiainen等对985例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研究发现在首个24h内体温升高的患者其溶栓效果更差及预后不良第十六页,共21页。一项最新的荟萃分析表明,入院24h内发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其1个月内的死亡率是非发热患者的1倍以上亚低温治疗是目前较为可靠、安全的一种脑保护措施高剂量的扑热息痛也将有望成为一种有效,安全且便宜的治疗急性卒中的手段第十七页,共21页。氯化三甲胺(TMAO)在人体进食后,某些肠道细菌在消化营养物卵磷脂(磷脂酰胆碱)时容易生成副产物氧化三甲胺这是一种有助于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TMAO能使胆固醇进入血管壁,干扰胆固醇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造成脂肪堆积,容易引起致命的心脑血管疾病第十八页,共21页。血TMAO水平较高与卒中风险较高相关——Hazen等对4000多例在克利夫兰医院进行心脏评估的成人随访3年后测定了受试者的TMAO水平后发现,血TMAO水平较高与随后3年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脏病发作或卒中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