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赤峰二中高二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详解】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产生,则可以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有氧呼吸 B。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C.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D。一定是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详解】由于有氧呼吸过程和酒精发酵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过程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但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ATP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答案】A【解析】【分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中储存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细胞中的ATP含量少,但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生命活动对ATP的大量需求;ATP的合成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呼吸作用过程合成ATP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细胞或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的光能、化学能、机械能或者电能等.【详解】①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①正确;②Na+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因此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②正确;③ATP中的“A”为腺苷,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③错误;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很少,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需求,④正确;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如蓝藻,⑤正确;⑥光合作用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呼吸作用过程合成ATP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可以转化成光能和化学能,⑥正确。故选A。【点睛】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4.孟德尔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A.自交、杂交测交 B.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自交杂交 D。杂交、测交自交【答案】B【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发现问题阶段所做的实验中对亲本进行人工杂交,即高茎与矮茎进行杂交,子一代进行自交;采用测交进行实验验证。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去雄后自然授粉④去雄后人工授粉⑤授粉后套袋隔离⑥授粉后自然发育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杂交时,须在开花前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以防止自花传粉,①正确,②错误;待雌蕊成熟时,对去雄的母本进行人工授粉,③错误,④正确;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授粉后应套袋隔离,⑤正确,⑥错误.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
故选D.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 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C.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以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详解】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是始终相等的,A错误;B、染色体复制前,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又消失为0,染色体数目却始终不会为0,B正确;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只要存在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一条DNA,此时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始终相等,C错误;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前,染色体数:DNA数=1:1,;经过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DNA数=1:2,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进行增殖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C.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缩小D。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的多【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方式,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数量的改变,B正确;C、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D、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少,使癌细胞彼此间黏着性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错误。故选B。8。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照强度下该植株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0B。当CO2浓度为b时,高、中、低光照强度下该植株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可产生ATPC。当CO2浓度大于c时,限制曲线B、C不再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光照强度D.据图判断,在温室中可通过适当提高CO2浓度和光照强度来提高产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示为高、中、低三种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曲线变化可知,在相同CO2浓度下,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在光照强度一定时,净光合速率先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稳定.【详解】A、CO2浓度为a时,高光照强度下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0,由于植物体并非所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其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A错误;B、CO2浓度为b时,高、中、低光照强度下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都大于0,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ATP,B正确;C、CO2浓度大于c时,B、C曲线都不再升高,据图判断,限制因素很可能是光照强度,C正确;D、图中显示,高CO2浓度和高光照强度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所以适当提高温室中的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可提高产量,D正确。故选A。9.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探明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同时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D。恩格尔曼的实验利用水绵和好氧菌证明了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能产生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不知道更新空气的成分是什么,A正确;B、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实验,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O2→C3→(CH2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C错误;D、恩格尔曼的实验利用水绵和好氧菌进行实验,发现好氧菌集中在被光照射到的部位,证明了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能产生氧气,D正确。故选C.10.用打孔器将某植物的叶片取出一部分圆形小叶片,放置在低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再向溶液中溶解适量的NaHCO3,此后叶片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释放速率减慢 B.(CH2O)的含量增加C.C3的含量增多后趋于稳定 D.NADPH/NADP+比值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题干中的碳酸氢钠为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暗反应提供原料。【详解】A、向溶液中溶解适量的NaHCO3,溶液中CO2浓度增大,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增强,O2的释放速率加快,A错误;
B、向溶液中溶解适量的NaHCO3,溶液中CO2浓度增大,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CH2O)的量增加,B正确;
C、向溶液中溶解适量的NaHCO3,溶液中CO2浓度增大,导致短时间内C3的合成速率加快,因此C3的含量先增多后又趋于稳定,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加入NaHCO3后导致短时间内C3含量增加,则NADPH被消耗后减少,NADP+生成量增多,所以NADPH/NADP+比值减小,D正确。
故选A。11。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当CO2浓度约为0。8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B.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C.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D.30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两种植物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密闭室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最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图可知,B植物比A植物更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详解】密闭小室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值代表该植物的净光合量,由于两者的呼吸速率大小不知,因而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无法比较大小,A错误;光照突然降低,光反应速率下降,C3还原速率减弱,产生的C5减少,C5的消耗不变,所以C5含量将降低,B错误;由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最终浓度可判断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C错误;当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由图示知,30min以后两种植物所在的密闭小室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稳定,说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用所学知识结合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2.科学家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大量聚集在如图所示区域。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装片需放置在黑暗环境中是为了设置自变量B。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O2能进入细菌的线粒体与[H]结合生成H2OC。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水绵在不同区域光合作用强度不同造成的D。水绵的叶绿体螺旋状分布在细胞中有利于实验的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好氧菌聚集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这是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利用这两种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详解】A、实验过程不同颜色的光为自变量,装片需放置在黑暗环境中是为了设置自变量,A正确;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不含有线粒体,B错误;C、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也就是水绵不同区域光合作用强度不同造成的,C正确;D、水绵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且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有利于实验的观察和分析,D正确.故选B。13。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简图,其中①~⑤为不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②④⑤过程的酶存在差异B。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④消耗[H]C.图中[H]为NADH,过程④⑤不产生ATPD。真核细胞的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据图分析,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催化②④⑤过程的酶存在差异,A正确;B、乳酸菌细胞内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①产生[H],过程④消耗[H],B正确;C、图中[H]为NADH,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所以过程④⑤不产生ATP,C正确;D、真核细胞的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故选D.14。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②已分化的b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使其细胞核不具有全能性③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膜通透性改变④c细胞凋亡有利于细胞的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分析题图:图中a为细胞增殖过程,b为细胞分化过程,c为细胞凋亡过程。【详解】①a、b细胞均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①正确;②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改变,但该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②错误;③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膜通透性改变,③正确;④c细胞凋亡有利于细胞的更新,也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④错误。综上②④错误,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下面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的细胞出现的顺序是甲、乙、丙B.进入分裂期后中心粒倍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内DNA分子数分别是8、8、8D.观察有丝分裂一般首先找出丙图时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可知,甲有丝分裂前期,乙有丝分裂后期,丙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的细胞出现的顺序是甲、丙、乙,A错误;B、中心粒在分裂间期培增,B错误;C、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内DNA分子数分别是8、0、8,C错误;D、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适合观察,D正确。故选D.16。如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乙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丙过程的发生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结果C.丁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所有酶活性均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是有丝分裂,乙是细胞分化,丙是细胞癌变,丁是细胞凋亡,庚辛是分化的细胞形成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过程,戊是细胞坏死,己是细胞衰老.【详解】A。乙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丙是细胞癌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C。丁是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有关,细胞的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中,C错误;D。己过程是细胞的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D错误;故选A。17。如图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⑥为不同时期的细胞,a~d表示生理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a中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B。①~⑥细胞中的核DNA和蛋白质都不相同C.过程a~d受基因控制,但是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D。过程d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d为细胞衰老。【详解】A、过程a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A错误;B、①~⑥细胞中的核DNA相同,B错误;C、细胞凋亡是严格受基因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错误;D、过程d为细胞衰老,细胞衰老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正确.故选D.18。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人血液中红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见的类型有: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细胞凋亡的意义: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详解】A、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B、人血液中红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B正确;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故选B。19.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得,甲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图为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详解】A、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A正确;B、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正确;C、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而间期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体细胞相等,图丙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正确。故选C.20。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细胞将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子代,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有丝分裂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A正确;B、造血干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只不过分化程度低,B错误;C、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使趋向于形成专门行使某一功能的细胞,C正确;D、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正确。故选B。【点睛】21。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A。细胞板形成 B.着丝粒一分为二C。中心体移向两极 D。染色体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此时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且DNA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说明DNA已经复制,但是姐妹染色单体还没有分离,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而细胞板形成于末期,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A错误;B.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图中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B错误;C.中心体移向两极发生在前期,图中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C正确;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图中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弄清楚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和相关物质的变化,能够根据图中三种物质的数量关系判断细胞可能所处的时期,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22.在真核细胞中,下图所示的生物膜可能是()A.细胞膜或细胞核膜B。叶绿体内膜或液泡膜C.线粒体内膜或类囊体薄膜D.内质网膜或高尔基体膜【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真核细胞中合成ATP的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其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无氧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即真核细胞中能合成ATP的生物膜是线粒体内膜或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不是生物膜),故选C。2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目比体细胞各增加一倍,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①间期②前期③中期④后期⑤末期A.①② B.③④ C.④① 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结果DNA增倍,染色体数目不变,一条染色体含2条单体;前期和中期DNA已经复制增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增倍,DNA量不变;末期染色体数目恢复原来数目,DNA量下降.综上所述,DNA复制增倍发生在间期,染色体增倍发生在后期,故D正确。2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末期出现赤道板,形成细胞壁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D。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A错误;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会出现,B错误;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错误;末期有细胞壁的形成,而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25.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C。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D.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详解】无丝分裂过程简单,但这不是无丝分裂名称形成的原因,A错误;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这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B错误;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这也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C错误;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因此被称为无丝分裂,D正确。26。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B。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C。物质运输效率可用(y-x)/y表示D。y值越小,NaOH扩散的体积占琼脂块总体积的比例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可采用琼脂块、NaOH、酚酞作实验材料,观察NaOH在琼脂中的扩散速度。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y,因变量为NaOH扩散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即物质运输效率),A错误;B、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X值相同B错误;C、物质运输效率可用[y3-(y-2x)3]/y3,C错误;D、y值越小,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扩散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即物质运输效率)越高,D正确。故选D。2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B.分裂间期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A错误;
B、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数目不变,B错误;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错误;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NA和中心体都复制,D正确。
故选D。28。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的参与B。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气体的阶段都发生在生物膜上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O2,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阶段都有水的参与,A正确;
B、光合作用水光解后产生氧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与生物膜无关,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水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反应物,C正确;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H2O,D正确。
故选B。29。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最初所处的环境条件是()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好氧性细菌的呼吸作用的方式是有氧呼吸,氧气越多,好氧性细菌就越多;NaHCO3稀溶液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并调节pH;没有空气是形成一个无氧的环境,以充分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就要提供一个无氧的条件,以排除空气中的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条件,还需要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分。【详解】光照下水棉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空气不能排除空气中的氧气,在无空气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空气中O2对实验的干扰,NaHCO3稀溶液能提供光合作用的CO2原料,因此实验前应保证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的环境条件,D正确,故选D。30.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P﹣P~P B.ATP中最易断裂的是与A相连的磷酸键C.ATP在耗能多的组织细胞中含量特别高 D。ATP水解释放能量,必须要特定的酶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详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错误;ATP中最易断裂的是远离A的磷酸键,B错误;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消耗后可迅速形成,C错误;酶具有专一性,ATP水解释放能量,必须要有特定的水解酶参与,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及合成途径,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C.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答案】C【解析】【分析】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为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溶液,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详解】A、解离是用药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A正确;B、细胞处于不同的分裂期时染色体的状态不同,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B正确;C、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染色质的状态,分裂期呈现染色体的状态,而间期所占细胞周期比例较大,故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D正确.故选C。32.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乙小桶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球代表雌、雄配子B.从小桶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过程C.甲、乙小桶中的小球数量相等且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D.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甲、乙小桶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从小桶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过程,B正确;C、甲、乙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但是两小桶中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
C错误
;D、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以保证小球被再次抓取的概率均等,D正确。故选C。33。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B、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并且互不融合,B正确;C、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C正确;D、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但没有提出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的假设性解释,D错误.故选D。34.豌豆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批基因型为DD与Dd的高茎豌豆,两者的数量比为1: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高茎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为()A。7:1 B。3:1 C。15:1 D。5:1【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之分,受D和d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又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DD的个体后代都是DD,Dd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详解】基因型为DD与Dd的高茎豌豆,两者的数量比为1:1,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授粉,只有Dd的后代出现dd.因为Dd×Dd→1/4DD:1/2Dd:1/4dd,所以后代矮茎豌豆dd的概率=1/2×1/4=1/8;则后代高茎豌豆所占的概率为1-1/8=7/8。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高茎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为7:1,A正确.故选A。35。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株豌豆植株能结多粒种子,子代的数量足够多,能使实验结果更精确B。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且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C。性状分离是指F1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同时岀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D。通过测交实验能检测杂种植株产生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答案】C【解析】【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A、一株豌豆植株能结多粒种子,子代的数量足够多,这样可以减小误差,能使实验结果更精确,A正确;B、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且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B正确;C、性状分离是指F1高茎植株自交,子代同时岀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C错误;D、通过测交实验能检测杂种植株产生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正确.故选C。36.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比接近1:2:1【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中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A错误;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B错误;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这是演绎推理,C正确;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假说)及演绎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7.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故选B。38.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答案】B【解析】【分析】1、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如果同株传粉,则显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隐性个体;如果异株传粉,则显性植株和隐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显性个体。
2、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显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隐性个体。【详解】ABD、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都只有隐性个体;玉米既可自交,又可杂交,因此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也有隐性个体,AD错误,B正确;
C、豌豆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都为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隐性性状的一行上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
故选B。39.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段为有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答案】D【解析】【详解】ad段均有乳酸产生和氧气消耗,说明均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项错误;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只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CO2的产生量等于于O2消耗量,B项错误;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少部分释放出来,其余储存在不彻底的分解产物中,C项错误;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乳酸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人体剧烈运动时的细胞呼吸方式理解不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主要以有氧呼吸供能,无氧呼吸只是辅助供能方式,且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40.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的后代4仔,它们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 C.一黑三白 D.ABC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既有显性性状也有隐性性状,理论上显性:隐性=3:1,由于后代数目比较少存在偶然性。故选D。41.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F1中紫花的基因型有2种B。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D。F2中红花占1/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形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紫花植株(Aa)自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F1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和Aa。【详解】A、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所以子一代中紫花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A正确;BD、子一代中紫花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紫花的比例为1/3+2/3×3/4=5/6,红花比例为1/6,所以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B错误、D正确;D、子二代中紫花杂合子占2/3×2/4=2/6,所以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C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离比和性状分离比,且明确该题中子一代是紫花自交,而不是所有个体自交.4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弄清楚子一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二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成立的前提条件。43。把盆栽的杜鹃花放在密封的暗室里,供给18O2,使之进行细胞呼吸。过一段时间后,将此花从暗室取出移至阳光下.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哪些物质中可能含有18O2①植物体的水分子中②植物周围空气的CO2分子中③植物体内的淀粉中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①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因此植物体的水分子中可能含有放射性,①正确;②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水分子中含有放射性,含有放射性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放射性氧会进入二氧化碳中,②正确;③将此花从暗室取出移至阳光下,含有放射性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有机物淀粉中,因此淀粉也可能含有放射性,③正确。故选D。44.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及产物展开了研究,如图为测得的实验数据.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C.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a、b、C、d四种氧浓度下,酵母菌都能产生[H]和ATP【答案】C【解析】氧浓度为a时,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氧浓度为b时,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不等,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酒精的产生量为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正确;氧浓度为c时,CO2的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依据如下的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消耗葡萄糖为3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5-6=9mol,消耗的葡萄糖为9/6=3/2mol,因此有3/2÷(3/2+3)=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C项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均能产生[H]和ATP,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产生6mol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CO2,同时产生2molC2H5OH;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据此采取对比法,找出曲线中“不同氧浓度条件下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的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45。用密闭的培养瓶培养等量的绿藻(单细胞藻类),得到4组绿藻培养液,将培养液置于4种不同温度下,已知t1〈t2<t3〈t4,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测定培养瓶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得到如图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条件下,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B.t3条件下绿藻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细胞外和线粒体中C.t4条件下绿藻细胞群体的总光合速率与总呼吸速率保持相等D.t4条件下培养瓶光下O2增加值降低与呼吸速率增幅大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分析】黑暗条件下氧气的消耗值代表了呼吸速率,且已知t1〈t2〈t3〈t4,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逐渐增加,说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光下氧气的增加值代表了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先逐渐增加后降低,t4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A正确;B、t3条件下绿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其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绿藻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细胞外和线粒体中,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t4条件下绿藻的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而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其总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C错误;D、t4时培养瓶光下O2增加值降低,原因是光合速率增大幅度小于呼吸速率增大幅度,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46.图甲表示在相对封闭的大棚内,番茄植株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晴朗夏季,将用完全培养液培养的番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分析(1)图甲中吸收CO2量最多的时刻是_______,此刻植株总消耗CO2量约为_________mg。(2)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则图甲中J点向_____(上或下)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罩内的CO2浓度位于图乙中E点时,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可用下面的图_____表示。【答案】(1).C(2)。44(3).下(4).长期缺乏Mg2+,植物光反应减弱,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吸收CO2减少(5).1【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为光合速率随时间和光照强度的变化,B、G为光补偿点,J点为光饱和点,CE段为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光合午休现象,图乙表示植物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D点、H点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点,即光补偿点。【详解】(1)根据纵坐标显示,图甲中吸收CO2量最多的时刻是C时刻,此刻植株总消耗CO2量为总光合,为36+8=44mg。(2)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叶绿素合成减少,植物光反应减弱,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吸收CO2减少,则光饱和点降低,故图甲中J点下移。(3)图乙中的E点时,番茄植株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也大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需要从环境中吸收CO2,并把多余的O2释放到细胞外,对应图中的图1。【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一般。47。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面积和质量相同)装入含蒸馏水的注射器中,排出叶片内的气体,使叶圆片下沉。然后将叶圆片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进行实验(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浓度变化对溶液pH的影响忽略不计,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第1片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min),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当NaHCO3溶液浓度为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________(填强或弱)。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寻求证据,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中的色素,再用____________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__________及颜色深浅。(2)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弱(2)。无水乙醇(3).纸层析(4).宽度(5)。CO2+H2O(CH2O)+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网络安全防护外包合同5篇
- 车窗玻璃贴膜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年版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 2024版医疗设备采购与安装调试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互联网公司内容发布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纺织品采购及出口合同
- 铝窗合同范本
- 安装雨棚安全合同协议书 3篇
- 灯杆施工方案
- 加工厂员工合同书3篇
- ASTMA194-A194M-17中文版
- 5贵州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xls
- 常用汉字汉语拼音表
-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1)ppt课件
- 国家标准硬度转换表参考模板
- 统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小学生拼音格(可直接打印)
- NBC一体式系列气体保护焊机说明书凯尔达
- 《森林报》导读(课堂PPT)
-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规范和流程
- 道教符咒法术与易学关系的哲理探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