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的课后反思_第1页
蚂蚁和蝈蝈的课后反思_第2页
蚂蚁和蝈蝈的课后反思_第3页
蚂蚁和蝈蝈的课后反思_第4页
蚂蚁和蝈蝈的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蚂蚁和蝈蝈的课后反思

虽然每个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各有特色,但几乎每一堂课最末都安排了这样一项拓展想象训练:

师:第二年夏天到了,有些得到援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现在他们会干些什么呢?〔或曰:第二年夏天到了,蝈蝈们听了大家的劝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第二年夏天,蝈蝈们会和蚂蚁一样辛勤地劳动,储备粮食,到了冬天,他们不再挨饿受冻了。

师:是啊,蝈蝈们也懂得了勤劳才有收获的道理。

生:蝈蝈们改不了懒散的本性,依旧不愿劳动,结果到了冬天还是又冷又饿。

师:噢,这真是一群顽固不化的蝈蝈!

生:有的蝈蝈变得勤劳了,有的蝈蝈仍旧不想劳动。

……

执教老师认为,这样的拓展想象训练,熬炼了一班级同学的说话技能,也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人文主题。但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没错,这是个童话故事,教育性特别强。但在课文的结尾进行这样的拓展想象,虽然符合故事的进展,符合孩子的心理,却难以符合科学常识。《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不说蝈蝈勤劳、蚂蚁贪图享受呢?这说明这个故事其实是很尊敬科学的,是依据肯定的科学常识,再注入文学因素来编写的。

笔者以为,语文课也要尊敬基本的科学常识。对于孩子的人文教育,肯定不能忽视对于科学观念的渗透。不能由于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关于蝈蝈的寿命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对孩子加以误导。我们的人文教育,首先是关于这个世界正确的科学观的教育。

所以,在教学的结尾,老师完全可以告知孩子:其实,在自然界,蝈蝈的寿命一般在5~8个月,大多数蝈蝈在冬天会死掉,这便是它们的生活规律;作家们正是依据这一现象,编出了《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而不必再去做违抗生活真实的拓展训练!

网友发言:

山青青:别忘了,这是一班级的语文课

既然这是一篇学校一班级的课文,又是一篇童话故事,那么,我们就要从语文课的性质出发,从童话故事的角度来评价这堂课的教学。

童话故事是低班级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体裁,它是学校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载体,也担负着让孩子读故事、明事理的任务。《蚂蚁和蝈蝈》便是告知同学一个道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美满生活。假如,孩子们在读童话的过程中明白了这个道理,同时掌控了教学目标要求的学习任务,那么这节课就是胜利的语文课。由于,语文课究竟是语文课,而不是常识课。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老师从科学的立场出发,告知孩子“蝈蝈的寿命只有5—8个月,大多数在冬天就要死掉,这是它们的生活规律”,这是否就是告知同学:蝈蝈死掉与勤劳不勤劳无关,这篇童话是假的。那么,这篇课文带给同学的是什么呢?

东山〔山东〕:我要各打五十大板

寓言,作为故事原来就都是“假”的。寓言的“真”在于情理真实,而非生活的真实。

掩盖寓言情理的真实是对语文的无知,掩盖寓言故事的“虚假”,同样是对语文的无知。

想方设法引导同学认识寓言的“真”与“假”是语文课堂的责任,语文老师的责任。

心中只想着拓展而忘却责任的担负,于语文教学,是特别浅薄特别无聊的——即便他不违抗科学或者其他什么领域的常识。

总而言之,个人感觉,教学片断中的.同行是在领着小孩子游戏而已,谈不上什么“语文教学”;而此文忘却语文课堂的责任,庄重其事地探讨对“科学”的尊敬,颠倒是非。

清茶一杯〔浙江〕:不要拿学校生当中同学教

当这些一班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纷纷说出自己的想象,而且这些想象又都是依据小孩子自己的生活常识得出来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能忍心打破他们的美妙与纯真,告知他们蝈蝈们活不过这个冬天,你们的全部期望与想象都是错误的吗?这样做,语文教学就被所谓的科学常识撕裂得支离破裂,而失去了诗意的栖居,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人文精神。

在语文课堂里,尤其是在学校低班级的课堂里,应当更多地营造一种童话式的教学氛围。即使这些教学的氛围有时与现实世界相冲突,也应大胆地引导同学开展合理的想象。

但假如在高班级,这样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随着同学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教学真的可能会误人子弟。这也就是为什么初、高中语文课本里少有童话作品,而更多地增加了现实的内容。这时,老师在教学时应更多地挖掘作品的背景及其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内涵。但即使如此,语文教学也仍应遵循人文性的要求。

花开千朵〔山东〕:不妨换个思路拓展

在这里,蝈蝈寿命一般在5~8个月,大多数蝈蝈在冬天会死掉,这是它们的生活规律,需要尊敬。否那么,原来想丰富同学生活阅历,提升同学语文素养,结果却传授了特别错误的知识,一班级的学校生难免会信以为真,以后就可能会因此丢人现眼闹出笑话。

有人可能会说,这也需要尊敬,那也需要尊敬,这样的话,还能进行拓展吗?笔者以为,处理时考虑周详些,留意点环节,照样能够拓展,并且,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多,效果会更好。

比如,只需把案例中“第二年夏天到了,有些得到援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现在他们会干些什么呢”改成“第二年夏天到了,假如能够有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现在他们会干些什么呢”,现在的教育目标显着同样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告知同学生活的真实,传授一点童话创作的相关知识,实现的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人文教育目标,而且同时实现了文体教学目标,岂不两全其美皆大高兴?

徐生坛〔甘肃〕:课堂拓展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教读童话故事时,对故事情节的拓展,应当尊敬科学和生活的常识。

孩子们缺乏径直和间接的阅历,可以对故事进行奇怪甚至荒诞的“延伸”。老师那么不能顺着孩子们的思路继续奇怪或者荒诞下去,而应当用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把孩子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否那么,就会对孩子们形成误导。

事实上,培育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尊敬科学与生活的常识之间并不冲突,之所以现在看起来冲突,是由于案例中的那几个老师没有选择好拓展的切入点,假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