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考试复习钾、镁、钠、钙、氢、
铜、铁、铝、氧、
氢氧根、硝酸根、
硫酸根、碳酸根、铵根课堂小测1.写出下列元素相对应的元素符号和化合价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镁、氧化钠、氯化亚铁、氢氧化铜、硝酸钙、硫酸铵一、化学用语3.用符号表示:(1)2个氧原子
;(2)两个氧分子
;(3)2个氧离子
;(4)硫酸铵
.(5)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
;(NH4)2SO42O22O2-2O4.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1)3Al3+表示____
______;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铝离子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2)2SO2表示
;右下角2表示
。2个二氧化硫分子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3)7P表示
;(4)5Hg
;7个磷原子FeCl2+25个汞原子(5)2N2表示
.2个氮分子二、化学式的相关计算1.含磷的洗涤剂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在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为
。
2.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纳米氮化镓,已知镓(G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氮化镓的化学式是()A.Ga3N2B.Ga2N3C.GaND.Ga5N33C182+31832+754.根据上表信息回答:(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_____,核电荷数为7的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2)第二周期共有___种元素,该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_________数相同。10非金属8电子层(3)3号元素和11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周期表中Z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____价,13号元素和16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Al2S3三、物质分类以下物质中:①氧气②蒸馏水③空气④锌粒⑤五氧化二磷⑥高锰酸钾⑦5%的过氧化氢溶液(1)属于纯净物的是
;(2)属于混合物的是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单质的是
;(5)属于氧化物的是
;(6)含有氧分子的是
.③⑦①②④⑤⑥②⑤⑥①④②⑤①③下图是某些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选项中表示化合物的是()DABCA四、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的E、二氧化碳是由单质碳和氧气组成的C4、已知铟元素的核电荷数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中子数为()A.164B.115C.66D.49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DC5、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2)B粒子的半径___________C粒子的半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于B1.在氧气中点燃:A.木炭B.硫C.磷D.细铁丝(序号填写)(1)能发出白光的是_________(2)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3)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气体的是_____(4)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5)有很浓的白烟生成的是_______(6)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_______(7)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________AABBCCDB2.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较好的方法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B.用燃着的木条C.倒入澄清石灰水D.用燃着的硫粉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蒸发盐水得到盐和水B.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D.硫在氧气中燃烧ACB掌握以下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空气中燃烧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4、铁在氧气中燃烧5、向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7、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8、水的电解9、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六、水的电解实验正氧负氢氧一氢二通过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__________
,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______________
_是
___.(1)水发生
变化,其文字表达式为__
.(2)已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那么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3)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小于1:2,则原因可能有:①
;②
。气泡1:2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化学水通电氢气+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①氧气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②用金属做电极消耗少量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思考:氧气用哪种方法收集呢?为什么?EABCDF长颈漏斗如何选择制氢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B或CD或F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2)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述式为
。如果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做何变动?
,原因是
。试管长颈漏斗铁架台水槽CH或CI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E或FH请根据下图回答以下问题。(1)请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B
G
.(2)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分别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①A加热:
,
反应②B和C反应:
,
反应③E和F反应:
,
反应KMnO4O2K2MnO4①,
加热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化合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八、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问:红磷燃烧现象?又问: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再问:此实验可得出结论?可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瓶内水面上升约1/5不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实验原理: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图1(1)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2)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水················太阳光红磷图2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加准确(3)装置的气密性不好。(2)温度没冷却到室温时就打开弹簧夹;(1)红磷的量不足(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虽然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广口瓶内气体压强不变(3)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计算机网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许昌学院《空间设计与风水》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二维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健康饮食教育的有效建议计划
- 实现企业数字化管理的计划
- 反思与总结在工作计划中的地位
- 财务合规检查方案计划
- 地板安装工劳动合同三篇
- 西南医科大学《大学物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消防器材维护保养记录最新
- 燃气轮机的检修
-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校核
- 重卡用前面罩四连杆铰链设计解析
- (完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
- QC小组--GPS-RTK应用于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
- 桩承载力计算(抗压、抗拔、水平、压屈)
- 电力拖动正反转PPT课件
- 热裂解炭黑N990市场调查
- 行政管理之印章管理PPT优秀课件
- (第13讲) 第五章 乃魁斯特(Nyquist)稳定性判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