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女童受教育权与监护权保障_第1页
农村留守女童受教育权与监护权保障_第2页
农村留守女童受教育权与监护权保障_第3页
农村留守女童受教育权与监护权保障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uaranteeofRightstoEducationandGuardianshipoftheLeft-behindFemaleChildreninRuralAreas高丰美内容提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占据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近一半的女童却缺乏相应的关注。从视角剖析留守女童这一群体,着重阐述与留守女童有重大相关并易受到的受教育权和受监护权问题,分析留守女童受教育权和受监护权存在的现状、特点及原因,提出完善相关、构建专门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建立监护体系等建议。农村留守女童受教育权受监护权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江西赣州GaoFengmeiGao:Inrecentyears,theproblemoftheleft-behindchildreninruralareasraisedwideconcernsfromallsectorsoftheernmentandcommunity.However,theleft-behindfemalechildrenwhotookupnearlyonehalfoftheleft-behindchil-dreninruralareashaven’tdeservedcorrespondingattention.Thisessay yzes“theleft-behindfemalechildren”fromthegender,primarilyelaboratestherightstoeducationandguardianshipwhichareeasilyviolatedbutrelatedtotheleft-behindfemalechildren,yzesthestatus,characteristicsandcauseswhichexistedintherightstoedu-cationandguardianshipoftheleft-behindfemalechildreninruralareas,andbringsforwardsomesuggestionssuchasim-provingtherelevantlegislation,constructingthespecialsocialsecurityregime,perfectingthesystemofconsignedguardianshipandestablishingthesystemofsupervisiononguardianship.“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理论研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身心健康等问题有颇多论述。然而,近年来,农村留守女童的身体健康权益、受教育权益、受监护权益等被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凸显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差异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也反映了“留守女童”对特殊保护的需求。(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一起的儿童。本文研究的农村“留守女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一起的7周岁及以下的女性儿童。2008年,妇联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表明,17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达约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儿*基金项目: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赣州农村地区留守女童权益保护问的借读费(虽然国家自2003年来规定取消但实施情况不佳)和学费,无力解决受教育问题,只好把子女留在家里。因此,应完善相关,一方面修改《义务教育法》中有关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规定,从法律制度上为农民工随父母进城就读扫除,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和各项保障。另一方面,应明确确认留守女童的受教育权,并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增加对留守女童的倾斜性保护的规定。的学者提出国家应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来保护农村留守女童的受教育权,如《农村教育法》,其着重强调对农村女童受教育权的保护。又的学者提出“机关有必要尽快出台一部《“留守儿童”保护法》”[2]。通过这些专门的,明确留守女童公平的受教育权,加快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实行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第二,从法律的实施方面来看,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虽然规定并确认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并且实施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等举措,以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和专门的执行机构,导致留守女童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2008年教科所分别在三类城市调研“两为主”(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情况:县级市较好,地级市次之,省会以上城市不理想。因此,为了保障留守女童与男童、非留守女童具有公平的受教育权,有必要构建留守女童受教育权实现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应明确在留守女童受教育权保护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农村地区,留守女童的教育保障主要来源于家庭,而家庭保障的不稳定性、不均衡性等特点使得留守女童受教育权受到。因此,必须建立以为主导,社会、学校、家庭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成立专门的行政主管部门,明确留守女童教育监管的主体,避免多头监管、无人监管、互相推诿的情况。同时,要确保留守女童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需要财政、民政、教育、农业、等部门的社会保障支持。另一方面,应充分有效发挥社会,尤其是非组织在留守女童受教育权保护中的助力作用。在留守女童权益保护方面,是主导,担负主要职责,是由于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其行为具有普适性,提供的权益保障服务趋向一致,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在实践中又存在着财政

压力过大,供给缺口较大等问题,往往导致留守女童权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3]。而非组织具有良好的社会动员和资源优势,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是由有经验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来承担,易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更加有利于留守女童受教育权的保护,以使留守女童受教育权获得实质上的公平对待。(一)监护是指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而由特定的公民、组织对其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的制度监护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我国《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等与未成年人监护有关的来看,就监护主体而言,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一般为其具备监护能力的父母;监护内容包括保护身体、财益不受,照顾生活,进行管理和教育等。可见,设定未成年人监护的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社会、家庭都有义务保障未成年人监护权益的有效充分实现。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缺失给大量留守女童的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留守女童是由母亲一方监护或委托给父母以外的他人作为临时监护人。而这个时期的留守女童正是身体健康权益易受到,受教育权益、发展权益需要保护的关键时期。一般而言,依据监护主体与被监护主体关系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主体通常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祖辈;第二种是上辈监护,监护主体通常是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邻居、朋友等;第三种是同辈监护,监护主体通常是留守女童的哥哥、姐姐;第四种是单亲监护,监护主体主要是父亲或母亲的一方第五种是自我监护,监护主体是留守女童自己。在此,依据监护主体的不同来分析农村留守女童监护的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监护人和受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欠缺。据对样本村镇的问卷和访谈,6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女童,约80%是由母亲照看,其余由他人包括、亲戚照看;在7周岁至15周岁的农村留守女童,41%是由母亲一方照看,32%由 等隔代亲人照看,15%由亲戚代管,2%由同辈监护;在15周岁至17周岁的留守女童,约80%是自我监护,她们大多就读于高中院校或在县城打工,寄宿在学校或者工厂宿舍等。在上述五种监护中,单亲监护是留守女童监护的主要方式,隔辈监护次之。在监护能力上,单亲监护隔辈监护上辈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呈现依次递减的状态。这些监护多数家务劳动繁重、文化素质较低、思想和教育观念,他们往往只能照顾留守女童的日常生活起居,甚至有些监护人偏大,身体状况不好,留守女童要照顾他们的生活,从而出现了“逆向监护”现象。第二,监护人和受委托监护人履行的监护责任不全面。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内容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被监护人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其进行等。而在中发现,留守女童的单亲监护和受委托监护人都将监护责任浅显化理解,他们重视留守女童的生活、经济要求等,却忽略了留守女童的学习、生理、心理状况,这使得留守女童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不能得到全面的。第三,在和访谈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监护方式。如果将上述五种由自然人充当监护主体的方式称为自然人监护,那么可将下列这种方式称为社会监护。严格意义上来说,社会监护是由非自然人的一些社会民间组织作为监护主体履行监护职责的一种监护方式。在对一些县的走访中发现,在县城有一些具有一定文化教育背景的私人举办的私人托管中心,出于或者公益的目的,将一些留守儿童在一起,父母交纳一定的托管费用,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学习上的辅导,这些儿童大多是从农村来县城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孩子。客观地说,这种监护方式相对于自然人为监护主体的监护方式更有优势,其履行的职责更全面,更有利于农村留守女童的健康成长。然而对这一类实际上承担着监护职责的助教中心的民间监护组织,并没有给予定性,也未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一方面,可能导致被监护的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另一方面,也给此类民间社会组织的性质、责任承担带来困扰(二)在上述六种监护方式里,即单亲监护、隔辈监护、上辈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社会监护,除了单亲监护和自我监护,在其余四种监护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着由留守女童的法定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

给他人的情形,可见,委托监护制度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留守女童受教育权等各项权益的保护。委托监护是指监护人委托其他具有监护能力的人或组织代行部分或者全部监护的职责我国《民法通则意见》第二十二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承认了委托监护的监护设立方式,但法律对委托监护的规定却不完善,如对委托监护的法律性质,受委托监护人的资格,受委托监护人的等方面都没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受委托监护人的监护活动不能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致使农村留守女童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从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我国外出务工人员的发展趋势来看,农村留守女童委托监护这一现象将在一定时期继续存在。因此,要从根本上改观留守女童的生活、学习的现状,使其受教育权等各项权益得到全面保护,需要我国现行对委托监护作出明确的界定,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对解决农村留守女童监护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拟以此为视角展开探讨,提出两点完善建议第一,明确规定委托监护的法律性质。委托监护是法定监护人与受托监护人之间转移部分监护职责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法定监护人和受托监护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因此,受托监护人监护留守女童不是法定的义务,而是基于合同约定的行为,父母仍是留守女童的法定监护人。父母不能因为实行了委托监护而免除其对留守女童的监护主体和法定的监护义务。而且委托协议只是关于监护职责的转移,并不是有关关系的转移,因此,委托监护协议的设立、履行等可适用《中民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从而为因委托监护导致的众多纠纷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据。第二,明确规定被委托监护人的资格。《中民未成年人保》第十六条规定:“父母因外出打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从该条来看,受托监护人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即具有监护能力和成年人。而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意见》第十一条的规定:“认定监护人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可见,我国现行对于监护主体监护能力的认定,主要是从积极方面考虑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而与国外相比较,比如《秘鲁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不得作监护人的人包括与未成年人的亲属有诉讼纠葛从而危及被监护人利益的人,未成年人及其长辈的敌人,犯侵犯人身、侵犯财产或其他不名誉罪而被判刑的人,有劣迹或人们不熟悉其生活方式的人以及被未成年人父母拒绝充当监护人的人]。因此,为了更有效地维护留守女童的各项权益,在认定受委托监护人监护能力时,不仅应考量身体健康状况等物质、情感因素,更应将受委托监护人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是否有不良习惯等因素作为监护能力的考虑因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规定受委托监护人的资格,并且规定设立专门的受委托监护人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等。此外,对于社会民间组织作为受委托监护人的资格,其直接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等应具备自然人作为监护主体所应具备的条件,其设立条件应参照上述标准和程序予以认定,并建立相应的社会民间组织监护登记制度。第三,明确规定受委托监护人的法律责任。由于农村地区留守女童的委托监护关系大多是在亲属之间形成,而且大多是采取口头形式委托,对于监护权利、义务和监护责任等都未有明确约定甚至没有约定,导致留守女童处于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力,甚至出现被委托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权益的状况。因此,应区分情形,明确受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责任:一是当第三人侵害被监护人的权利时,若受托监护人尽了监护职责,则不承担法律责任;若受托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存在过失,则承担补充责任;若受托监护人故意不履行监护职责,则承担连带责任二是当受托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的权利时,受托监护人则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三是当被监护人侵害第三人的权利时,应当由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另有约定的除外;受托监护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四是受托监护人违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若违约的内容涉及被监护人的权利,则可按照前三种情形来归责。农村留守女童受教育权益、身体健康权益等得不到有效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监护的缺失,而要保护留守女童受监护的权益,除建立上述完善委托监护制度之外,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农村留守女童监护监督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没有针对监护问题设立监护监督机制,人们普遍认为监护只是家庭内部的事务而这一立法上的空白和人们的固有观念,使受托监护人的监护活动缺乏相应的约束和制衡机制,导致被监护人

的权益受到侵害。因此,设立监护监督人对农村留守女童的监护进行监督,对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至关重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外国的法治经验,我国农村留守女童的监护监督人的设立可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明确监护监督主体以及监护监督人的资格监护监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