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水处理微生物学试验_第1页
2023水处理微生物学试验_第2页
2023水处理微生物学试验_第3页
2023水处理微生物学试验_第4页
2023水处理微生物学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3水处理微生物学试验2023-5-20

2023.10.27水10—1、2班水处理微生物学试验

试验时间安排星期六(2023、10、27)

水1班上午8:3012:00、水2班下午2:306:00.每班又分为7小组,由班长把名单发到我的邮箱里hezhennana@126.com)

四个试验一起做,动手能力强的可能3个小时就够了,动手弱的要5个多小时或更长,所以选着小组时搭配起来比较好,5人的合作很重要,做完一个试验就要交上试验报告,提前复习填好内容,试验后把图或数字填上才能进行下个试验。)

试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标本图片、

结果:(1)绘图说明你所观测到的菌片的形态特征。

讲解:显微镜的使用。低倍镜的使用、高倍镜的使用。

试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测自制观测标本图片、结果:(1)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检查讲解:压滴法制片

问题:在酵母菌死、活细胞的观测中,使用美蓝染液有何作用?酵母菌和细菌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区别?

试验三、微生物细胞个数的直接计数法讲解:酵母菌悬液制作方法,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与清洗,显微镜计数方法、试验报告:(取液5个中方格共有80小方格)。计数室第一室其次室

各中方格中微生物数目12345微生物个数/ml二室平均值试验四、综合试验(无菌材料的灭菌前的准备与包扎、灭菌锅的消毒、样品的稀释液的制备、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标本:大肠杆菌

涂片→枯燥→固定→染色(初染→媒染→脱色→复染)→镜检问题: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1

2023-5-20

水处理微生物学试验-能源与环境学院

试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试验目的:1熟悉光学显微镜基本结构和用途;

2把握低倍镜、高倍镜使用方法;

3把握使用显微镜观测微生物的形态;

试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1)、机械系统部分。(2)、光学系统部分。(3)、照明系统部分。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放镜对光放片调焦(粗调焦和细调焦)。

3.试验器材:1显微镜、2玻片标本、3酵母菌、

4.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5香柏油、二甲苯、

低倍镜的使用: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测。除少数显微镜外,聚光镜的位置都要放在最高点。假使视野中出现外界物体的图像,可以将聚光镜稍微下降,图像就可以消失。聚光镜下的虹彩光圈应调到适当的大小,以控制射入光线的量,增加明暗差。

高倍镜的使用:显微镜的设计一般是共焦点的。低倍镜对准焦点后,转换到高倍镜基本上也对准焦点,只要稍微转动微调即可。虹彩光圈要放大,使之能形成足够的光锥角度。稍微上下移动聚光镜,观测图像是否明了。

2

2023-5-20

油镜的使用方法:

(1)将标本置载物台上,用标本推进器固定,将标本移于接物镜下。先用低倍镜找出标本位置,然后提高镜筒,在标本要观测的部位滴1滴香柏油后转换成油镜。

(2)从侧面观测并缓慢转动粗调理器,使镜头下移,直至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接近玻片时为止。将眼睛移至接目镜,一边观测,一边缓慢调理细调理器,使镜筒上升(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以防压碎标本片和损坏油镜),待看到模糊物像后再缓慢调理细调理器,直至明了看到染色菌片时为止。

使用油镜时需要在玻片上滴加香柏油,这是由于:油镜的放大倍数远远高于透镜,至标本片透过的光线,因玻片和空气介质密度不同,而使部分光线经载玻片和空气折射后不能进入透镜,入射光线较少,物象不明了。在油镜和标本片之间滴加与玻璃折光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光亮度加强,物象明了。

问题思考:

对颜色深的标本与颜色浅的标本在观测过程中有何不同?如何根据观测对象使用镜头?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测

试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测

试验目的:1、观测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繁殖方式。2、学习把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试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比细菌大的多,酵母菌的形态寻常有球状,椭圆状等多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芽孢: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假使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开,就会行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试验器料:1显微镜、2玻片标本、3酵母菌、接种针

4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5香柏油、二甲苯、

制片方法:

取一清白的载玻片,在载玻片同一位置滴加1滴酵母液和加一滴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防备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渐渐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观测台上镜

3

2023-5-20

检。先用低倍镜后换高倍镜观测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状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问题:1、在酵母菌死、活细胞的观测中,使用美蓝染液有何作用?2、酵母菌和细菌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区别?

试验三:微生物细胞个数的直接计数法

试验目的:1学习用血球计数板计酵母细胞数。

2学习测定酵母细胞死亡率。

试验器材:

酵母菌悬液,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无菌毛细管,吸水纸基本原理: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直观、快速。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悬液放在血球计数板与盖玻片之间的计数室中,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可根据观测到的数目换算成单位体积的总数目,此法计得的是菌的总数,故称总菌计数法。

4

2023-5-20

血球计数板刻有两方格网,每网分九大方格,中间为计数室。计数室为25×16(16×25)小方格。计数时常数五个中格的总数,换算出1ml中的总共菌数。死亡率测定的原理为:

美兰溶液是对细胞无毒性的、弱氧化性的染液,其氧化形态无色,还原态兰紫色。

活细胞具有还原能力,能将美兰溶液还原为无色,而死细胞不具还原能力。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玻片中央刻有四条槽,中央两条槽之间的平面比其它平面略低,中央有一小槽,槽的两边的平面上各刻有9个大方格。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它的长、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容积为0.1mm3。计数板的规格是把大方格分成25中格,每一中格分成16小格,总共也是400小格。计算方法如下:25×16计数板的计算:

细胞数/(ml)=

80小格内细胞数×400×10000×稀释倍数

80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基本原理:

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繁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试验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操作步骤:

1.稀释:将酵母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菌液如不浓,可不必稀释。

2.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3.加样品:将清洁枯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酵母菌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行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充满菌液。注意不可有气泡产生。

5

2023-5-20

清洗血球计数板

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在水笼头上用水柱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用手指肚轻轻搽洗,洗完后自行晾干或吹干。镜检,观测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清白,则必需重复洗涤至清白为止。

显微镜计数方法:

静止3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查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在计数前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需重新调理稀释度后再计数。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每个计数室要选5个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即作两个菌体计数。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值来计算样品的含菌量。思考题:

(1)用血球计数板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如何减少误差?(2)为什么活细胞能使美兰脱色?

试验四、综合试验

试验目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1.学习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2.把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

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原理:一般细菌的机体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由于光源是自然光,使微生物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若增加其反差,微生物的形态就可看得明白。寻常用染料将菌体染上颜色以增加反差,便于观测。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一种鉴别染色法。它可将细菌区别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它的染色步骤如下:先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经碘一碘化钾(媒染剂)处理后用乙醇脱色,最终用蕃红液复染。假使细菌能保持草酸铵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而不被乙醇脱色,呈紫色者叫革兰氏阳性菌。被乙醇脱色用蕃红液复染后呈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这由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的不同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菌都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加强了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力。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G+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细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存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依旧保持初染剂的蓝紫色。G-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简单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颜色。

6

2023-5-20

仪器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吸管、载玻片、酒精灯革兰氏染色剂:

1)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2)碘液。3)酒精。4)番红染色液。试验步骤

(1)革兰氏染色步骤:

1.涂片:对于活性污泥,用滴管取其一滴置于玻片上铺成一薄层即可。

2.枯燥最好在空气中自然晾干,为了加速枯燥,可在微小火焰上方烘干。但

不宜在高温下长时间烤干,否则急速失水会使菌体变形。

3.固定将已经枯燥的涂片正面向上,在微小的火焰上通过2~3次,由于加热

使蛋白质凝固而固着在载玻片上。

4.用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lmin,水洗。

5.滴加革兰氏碘液媒染lmin、水洗。

6.斜置玻片于烧杯上端,滴加95%乙醇脱色并轻轻摇动载玻片。直洗至流出乙醇刚刚不出现紫色时即中止(约20~30s),脱色完毕后,水洗,滤纸吸干。7.滴加沙黄染液复染lmin。水洗,滤纸吸干后,备镜检。问题绘图:1.染色后观测到的大肠杆菌的形态图。

2.革兰氏染色过程中,哪些因素是成败关键,为什么?

试验四、综合试验

操作总体步骤:包扎标记:提取细菌并稀释→革兰氏染色→形态观测(油镜观测的使用)

结果:1.根据观测结果,绘出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后的形态图。

2.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枯燥后才能用油镜观测?3.在进行菌液稀释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一、美蓝浸片观测

酵母菌菌液的配制:干酵母粉1克、蔗糖10克、蒸馏水100毫升混合均匀,7小时可用到3天。

基本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繁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试验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和水-碘水浸片来观测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

7

2023-5-20

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测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但美蓝的浓度、作用时间等均有影响,应加注意。器材:酵母;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美蓝0.3g、95%乙醇30ml、0.01%氢氧化钾溶液100ml、将美蓝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染色法: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待冷却后滴加染液,染1min~3min,水洗,待干,镜检。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在酵母菌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防备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渐渐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测,然后换用高倍镜观测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状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4)染色半小时后,再观测一下死细胞数是否增加。二、显微镜的使用

(1)、低倍镜观测: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测。除少数显微镜外,聚光镜的位置都要放在最高点。假使视野中出现外界物体的图像,可以将聚光镜稍微下降,图像就可以消失。聚光镜下的虹彩光圈应调到适当的大小,以控制射入光线的量,增加明暗差。

(2)、高倍镜观测:显微镜的设计一般是共焦点的。低倍镜对准焦点后,转换到高倍镜基本上也对准焦点,只要稍微转动微调即可。虹彩光圈要放大,使之能形成足够的光锥角度。稍微上下移动聚光镜,观测图象是否明了。

(3)、油浸镜观测:油浸镜的工作距离很小,所以要防止载玻片和物镜上的透镜损坏。使用时,一般是经低倍、高倍到油浸镜。当高倍物镜对准标本后,再加油浸镜观测。载玻片标本也可以不经过低倍和高倍物镜,直接用油浸镜观测。对准焦点的方法是从显微镜的侧面观测,将油浸镜下移到与载玻片稍微接触为止,然后用微调向上提升调准焦点。使用油浸镜时,镜台要保持水平,防止油滚动。油浸镜所用的油要清白,聚光镜要提高到最高点,并放大聚光镜下的虹彩光圈否则会降低数值口径而影响分辩率。

普通显微镜的保养:显微镜是缜密宝贵的仪器,必需很好地保养。

1、观测完后,移去观测的载玻片标本。

2、用过油浸镜的,应先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擦去,再用擦镜纸蘸着二甲苯擦拭2—3次,最终再用擦镜纸将二甲苯擦去。3、转动物镜转换器,放在低倍镜的位置。4、将镜身下降到最低位置,调理好镜台上标本移动器的位置,罩上防尘套。镜头的保护最为重要。镜头要保持清洁,只能用软而没有短绒毛的擦镜纸擦拭。擦镜纸要放在纸盒中,以防沾染灰尘。切勿用手绢或纱布等擦镜头。物镜在必要时可以用溶剂清洗,其中最安全的是二甲苯。方法是用脱脂棉花团蘸取少量的二甲苯,轻擦,并马上用擦镜纸将二甲苯擦去,然后用洗耳球吹去可能残留

8

2023-5-20

的短绒。

三、酵母菌悬液,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无菌毛细管。

大肠杆菌的菌液:取自来水让学生打球后洗手,放爆气池参与葡萄糖,12小时后过滤备用。

1.稀释:将酵母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菌液如不浓,可不必稀释。

2.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3.加样品:将清洁枯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酵母菌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行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充满菌液。注意不可有气泡产生。四、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玻片中央刻有四条槽,中央两条槽之间的平面比其它平面略低,中央有一小槽,槽的两边的平面上各刻有9个大方格。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它的长、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容积为0.1mm3。计数板的规格是把大方格分成25中格,每一中格分成16小格,总共也是400小格。计算方法如下:25×16计数板的计算:

细胞数/(ml)=

80小格内细胞数×400×10000×稀释倍数

80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清洗血球计数板

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在水笼头上用水柱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用手指肚轻轻搽洗,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镜检,观测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清白,则必需重复洗涤至清白为止。五、显微镜计数方法:

静止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在计数前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需重新调理稀释度后再计数。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即作两个菌体计数。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值来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9

2023-5-20

六、革兰氏染色详细步骤

1涂片;取一清白的载玻片,用特种笔在载玻片的左右两侧标上菌号,并在两端各滴一小滴蒸馏水,以无菌接种环分别挑取少量菌体涂片,枯燥、固定。玻片要清白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2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于两个玻片的涂面上,染色1min,倾去染色液,细水冲洗至洗出液为无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3媒染;用革兰氏碘液媒染约lmin,水洗。

4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马上水洗,终止脱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脱色时间一般约20~30s。

5复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