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5页目录TOC\o"1-5"\h\z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 1二、适用范围 1三、监测目的 1\o"CurrentDocument"四、仪器设备 1\o"CurrentDocument"五、水平位移监测 1\o"CurrentDocument"六、竖向位移监测 4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二、适用范围围护墙(边坡)顶部、邻近地下管线、邻近建(构)筑物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监测、立柱垂直位移监测、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和水位管口、分层沉降(坑底回弹)管口高程测量、围护体(土体)内测斜管口校验等。三、监测目的利用光学仪器全站仪、水准仪,实测被监测对象:①在平面位置上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②高程并计算高程变化量,从而掌握被监测对象在垂直方向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四、仪器设备基坑工程中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采用精密全站仪和水准仪完成监测工作。全站仪采用常州市新瑞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CTS-632R4全站仪,角度精度2〃,长度精度达到土(2+2X10-6D)mm;水准仪采用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SZ2水准仪,1km往返水准测量标准偏差为±1.0mm。五、水平位移监测5.1测点布置每一测区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数量应不少于2个,应埋设可靠,能够在监测过程中保存,且建立在便于观测的位置。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置与被监测对象结构、变形原因及变形方向等因素有关,测点的设置要能够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有代表性,与被监测对象紧密连接且通视条件好。针对不同的监测项目,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原则及埋设方法有所不同:1)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项目a.布置在围护体压顶冠梁上,间距20m左右,关键部位、变化较大部位应适当加密;考虑对测斜监测孔位进行管顶校核时,点位与测斜孔位一一对应;宜布置在两道支撑的中间部位。邻近地下管线水平位移监测项目管线测点的布置需考虑周围地下管线的功能、管线材质、管径、接头形式、埋深、距基坑边线的距离、敷设年代、道路交通状况等情况;对于大孔径、压力、近距离管线应作为监测重点,如上水、煤气管等宜设置直接监测点,也可利用窨井、阀门、抽气孔以及检查井等管线设备作为监测点;;地下电缆接头处、管线端点、转弯处宜布置测点;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征求有关管线管理单位的意见,并经确认方能执行;一般与管线沉降监测点共用,间距15~25m(对于重点监测管线,间距宜取小值,甚至加密);尽量布置在管线端点、转角点中间部位。3)邻近建(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项目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体态特征、基础形式、结构种类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布置在基础类型、埋深和荷载有明显不同处及沉降缝、伸缩缝、新老建(构)筑物连接处的两侧;测点位置应通视条件良好,不宜遭受破坏;测点考虑建(构)筑物的角点、中点,沿建筑物周边间距宜为6~20m,且每边不应小于3个;对于(烟囱、水塔、油罐等)圆形、多边形的建(构)筑物宜沿纵横轴线对称布置;工业厂房应考虑对独立柱基进行测点布设;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4)其它有特殊需要的项目,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该项目监测的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埋设。测点安装、埋设水平位移测点的安装埋设视不同监测项目及要求而有所不同,其与竖向位移测点的安装埋设方法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水平位移测点顶部需有“十”字划刻,以便于棱镜对中或提供量距基准,而垂直位移测点顶部为“凸”球状。建(构)筑物水平位移测点可用红油漆标识一“三角形”在墙(柱)面上,其中一条边处于竖直方向。测点埋设完成后,应参照监测方案对测点进行编号,便于现场辨识。监测方法首先建立独立坐标系统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应对该水平位移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进行定期校核。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数量不应少于3点。宜设置具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小于 )m基准点的埋设形式,按有关测绘规范、规程执行。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视准线法、小角法或方向线偏移法等方法;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前方交会、自由设站、导线测量或极坐标等方法。某监测点本次位移值与前次位移值的差值为该点本次位移变化量,本次位移值与初始的位移值之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水平位移监测注意事项:1)用于监测任务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监测网等级的要求;2)仪器进场前,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校准或检定、;每日使用完成后,要检查全站仪电池的电量,并按要求完成仪器维护工作;3)必须使用与全站仪配套的反射棱镜进行测距;4)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5)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测线宜高出地面以上,并避开障碍物、背景部分有反光材料物体及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窗等)和较宽水面上空,以减小折光影响;)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应离开高压线以外,手机、对讲机应远离测线使用;9)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雾、雨、雪天气不宜观测;10)避免阳光爆晒、雨水淋湿仪器,严禁照准镜头对向太阳;11)测站、镜站不准离人;12)整个监测期间,应做到固定监测仪器、固定监测人员、固定监测路线和测站、固定监测周期或适当调整后的周期及相应时段。六、竖向位移监测6.1测点布置水准基点是竖向位移监测的基准点,每一监测项目尽可能利用委托方提供的水准基点或按规定要求进行埋设,并应进行定期联测,校核水准基点稳定状况;1)水准基点应布设在监测对象的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确保坚固稳定;)力求通视良好,与监测点接近,距离不宜超过 0以保证监测量精度;3)避免将水准基点设在低洼容易积水处。工作基点是直接用于测定监测点的相对稳定的测量控制点,宜布置在变形区附近且相对稳定的地方,其高程尽可能接近监测点的高程。一般,垂直位移监测点与水平位移监测点共用一点,两类测点布置原则一致。有特殊需要的项目,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该项目监测的要求;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同样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埋设。6监.测2方法首先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利用该监测网对竖向位移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进行定期校核。竖向位移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或部分线路参与监测点),应形成一个或多个闭合或附合路线,其中以闭合路线为佳,特别困难的监测点可以采用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量。竖向位移水准基准点应均匀布设于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区域,且不少于点。水准点埋设深度不宜小于,标石基底宜用厚素砼浇实,或设于影响区外沉降稳定的建(构)筑物结构上。水准点标石的形式可按有关测绘规范、规程执行。在施工前开始前对各观测点进行初次观测(至少两次),并取二次观测平均值为该点初始值,其后各观测点各次观测值之间、与初始值之间进行对比计算,可得到各次变形值、累计变形值及变形量曲线。竖向位移监测注意事项:1)整个监测期间,应做到固定监测仪器、固定监测人员、固定监测路线和测站、固定监测周期或调整后的周期及相应时段;2)定期进行基准点校核检查和仪器的校验;3)记录每次测量时的气象情况、施工进度和现场工况,以供分析监测数据时参考;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雾、雨、雪天气不宜观测;避免阳光爆晒、雨水淋湿仪器,严禁照准镜头对向太阳;测站不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连商务职业学院《合唱与指挥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2025届小升初数学高频考点模拟卷含解析
- 中医操作在社区中的运用
- 淤泥晾晒施工方案
- 家具商场物业工作总结
- 教育学试讲模板幼儿园
- 工程项目管理分析报告
- 四川省卫生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药专业)近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工作总结数字量化
- 市场调研分析培训班
- 消费者需求预测-第1篇-洞察分析
- 提高胰岛素注射正确率品管圈(手工图文)
- 2025山东淄博高新国资本投资限公司选聘国员工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铁塔集团河北分公司招聘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巴蜀文化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四川大学
- 编外聘人员考试题库
- 【MOO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现行)
- 酒吧夜店数字化转型
- 矿山应急救援知识
- 歌曲《wake》中英文歌词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