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门市威臻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及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目录.123456789试验名称水泥细度测定试验(筛析法)量测定试验验定试验验试验验测定试验量比试验水率测定试验数测定试验量测定试验试验的密度测定试验析试验试验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率试验量试验试验试验筛分析试验的表观密度试验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的含水率石的压碎值指标试验泥量试验泥块含量试验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量试验度试验1234589试验名称子含量试验浆流动度试验浆工作性试验LJT与保养制度与保养制度保养制度.水泥细度测定试验(筛析法)法筛析法》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试验筛(2)负压筛析仪(可调范围为4000Pa~6000Pa)(3)水筛架和喷头(4)天平,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3.试验准备4.试验步骤(1)负压筛法。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Pa~2)称取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全部筛余物。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2)水筛法1)筛析试验前,应检查水中无泥、砂,调整好水压及水筛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并控制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的距离为35~75mm。2)称取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淡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放在水筛架上,部筛余物。5.试验结果计算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ttW式中F——式中FRt——水泥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W——水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6.筛余结果的修正的修正系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试验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中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729的要求)(2)标准法维卡仪(3)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4)量筒(精度±0.5ml)试验条件(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维卡仪的滑动杆能自由滑动。试模和玻璃底板用湿布擦拭,将试模放在底板上。(2)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3)搅拌机运行正常。5.试验步骤标准法,ss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2)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拌和完毕,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中,浆体mm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再试模表面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让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6.试验结果计算水泥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P式中——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单位为质量百分数(%)P间的测定试验测定水泥达到初凝和终凝所需的时间(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时间表示),用以评定水泥的质量。掌握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中水泥凝结.时间时间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标准法维卡仪(2)水泥净浆搅拌机(3)湿气养护箱试验条件(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步骤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s凝时间时,每隔5min(或更短时间)测定一mmmm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3)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4)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或更短时间)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6.试验结果的确定与评定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或更短时间)测定min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评定方法:将测定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结果,与国家规范中的凝结时间相比较,可判断其合格性与否。注:可以使用能得出与标准中规定方法相同结果的凝结时间自动测定仪,有矛盾时以标准规定方法为准。验(1)安定性是指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情况。掌握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性(2)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有雷氏法和试饼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2.主要仪器设备(1)沸煮箱(2)雷氏夹.(3)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4)其他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mm、厚度4mm~5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涂上一层油。注:有些油会影响凝结时间,矿物油比较合适。4.试验步骤标准法(1)雷氏夹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模移至湿汽养护箱内养护24h±2h。(2)沸煮1)调整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5.试验结果判别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精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当两个试件沸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大于5.0mm时,应验试验检验水泥各龄期强度,以确定强度等级;或已知强度等级,检验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掌握国家标准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的检验方法(ISO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泥胶砂搅拌机(2)试模(3)胶砂振实台(4)抗折强度试验机(5)抗压试验机(6)抗压夹具(7)刮平尺、养护室等3.试验前准备(1)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板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2)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3)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4)试体养护水池温度应在20℃±1℃范围内。(5)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水池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4.试验步骤(1)胶砂制备试验用砂采用中国ISO标准砂,其颗粒分布和湿含量应符合GB/T17671—1999的要求。(2)胶砂配合比试体是按胶砂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标准砂:水=1:3:0.5进行拌制的。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体,每锅材料需要量为: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水(225±1)mL。(3)配料水泥、砂、水和试验用具的温度与试验室相同,称量用的天平精度应为±1g。当用自动滴管加ml±1ml。(4)搅拌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s,mmmmmm固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4)试体的养护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3)水中养护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垂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5)强度试验1)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开始试验时算起的。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里龄期时间24h24h±15min48h48h±30min72h72h±45min7d7d±2h>28d28d±8h2)抗折强度试验①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MPa。R=ffb3式中R——水泥抗折强度(MPa)f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3)抗压强度试验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式中Rc——水泥抗压强度(MPa)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40mm=1600mm2)。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出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则该组结果作废。..动度测定试验流动度是指一定配比的水泥胶砂在规定振动状态下的扩展范围。掌握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中流动度的测试方法,正确评定混凝土外加剂减水率及粉煤灰需水量状况。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2.主要仪器设备(1)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2)水泥胶砂搅拌机(符合JC/T681要求)(3)试模(4)捣棒(5)卡尺(量程不小于300mm,分度值不大于0.5mm)(6)小刀(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mm)(7)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3.试验前准备(1)使用前,请用检规检查落距。(2)将插头接入计数器后对应孔内,将计数器接通电源。如跳桌在24h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次4.试验步骤(1)胶砂制备按GB/T17671有关规定进行。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2)将拌好的水泥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模内,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试模,不要使其移动。(3)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即开动跳桌,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在25s±1s.5.试验结5.试验结果跳动完毕,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单位为毫米。该平均值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直径结束,应在6min内完成。.煤灰细度测定试验通过试验来检验粉煤灰的粗细程度,作为评定粉煤灰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中细度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负压筛析仪(2)天平(量程不小于50g,分度值不大于0.01g)(1)将测试用粉煤灰试样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称取试样约10g精确至0.01g,倒入45μ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3)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到3min,开始筛析。(4)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屮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5)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6〕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4.结果计算G5.筛网的校正筛网的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他同等级标准样品,按第2步骤测定标准样品的细度,筛网校正系.粉煤灰需水量比测定试验通过试验来检验粉煤灰的需水量比,作为评定粉煤灰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中需水量比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3.试验前准备工作准备材料(1)水泥(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2)标准砂(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0.5mm~1.0mm的中级砂)(3)水(洁净的饮用水)4.主要仪器设备(1)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g)(2)搅拌机(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3)流动度跳桌(符合GB/T2419规定)5.试验步骤(1)胶砂配比按下表胶砂种类水泥/g粉煤灰/g标准砂/g加水量/mL对比胶砂250——750125试验胶砂17575750按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调整(2)试验胶砂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3)搅拌后的试验胶砂按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流动度在130mm~140mm范围内,记录此时的加水量;当6.结果计算LX为百分数(%);L1——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时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L);125——对比胶砂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L)。.粉煤灰含水量测定试验通过试验来检验粉煤灰的含水量,作为评定粉煤灰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中含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原理量之比确定粉煤3.主要仪器设备(1)烘干箱(可控制温度不低于110℃,最小分度值不大于2℃)(2)天平(量程不小于50g,分度值不大于0.01g)4.试验步骤(1)称取粉煤灰试样约50g,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2)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3)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5.结果计算1W——含水量,单位为百分数(%);1——烘干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粉煤灰活性指数测定试验通过试验来检验粉煤灰的活性指数,作为评定粉煤灰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中活性指数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原理按GB/T17671—1999测定试验胶砂和对比胶砂的抗压强度,以二者抗压强度之比确定试验胶砂的活性指数。3.试验前准备工作准备材料(1)水泥(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2)标准砂(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0.5mm~1.0mm的中级砂)(3)水(洁净的饮用水)4.仪器设备GBT7671-1999规定。5.试验步骤(1)胶砂配比按下表胶砂种类水泥/g粉煤灰/g标准砂/g水/mL对比胶砂450——1350225试验胶砂3151351350225(2)将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试体成型和养护。(3)试体养护至28天,按GB/T17671规定分别测定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的抗压强度。6.结果计算0H28——活性指数,单位为百分数(%);R——对比胶砂28d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0注:对比胶砂28d抗压强度也可取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给出的标准值。.化硫含量测定试验通过试验来检验试样中的三氧化硫含量,作为评定原材料(水泥、粉煤灰)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GB/T176三氧化硫的含量,并用换算因数计算测定结果,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原理在酸性溶液中,用氯化钡溶液沉淀硫酸盐,经过滤灼烧后,以硫酸钡形式称量,以硫酸钡的质量折算水泥中3.试验前准备工作准备材料(1)盐酸(1+1);(2)氯化钡溶液(100g/L);(3)硝酸银溶液(5g/L)4.试验步骤(1)准确称取约0.5g试样(m),精确到0.0001g,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约40ml水,搅拌使试样完全分散。在搅拌下加入10ml盐酸(1+1),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加热煮沸并保持微沸(5±0.5)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250ml,玻璃棒底部压一小片沉淀良好的形成,然后再常温下静置12h~24h或温热处静置至少4h(仲裁分析应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此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己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完全后,放入800℃~95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以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表示三氧化硫的含量,计算。5.结果计算首先,用空白试验数值对三氧化硫测定结果加以校正。三氧化硫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式中:m——灼烧后沉淀的质量,单位为克(g)12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110.3430——硫酸钡对三氧化硫的换算系数。两次结果的绝对误差应在0.10以内。如果超出此范围时,须进行第三次测定,所得结果与前两次或任一次量的测定试验的测定试样的含炭量,粉煤灰中的含炭量过多会影响其活性、对混合料强度有明显影响,作为评定混合料质GBT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2.主要仪器设备(2)铂、银或瓷坩埚(带盖,容量15~30ml)(3)马弗炉(隔焰加热炉,在炉膛外围进行电阻加热。应使用温度控制器,准确控制炉温,并定期进行校验)3.试验步骤(1)称取约1g试样(m),精确至0.0001g,放入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内,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高温炉1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25)℃下灼烧15min~20min。(2)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m)(见恒重说明)。2min、称量的方法来检查4.结果整理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ω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LOIm1LOIm1m——试样的质量(g)1m——灼烧后试样的质量(g)2.粒化高炉矿渣粉密度测定试验法》中密度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3.试验步骤(1)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mmh(4)用小匙将试样一点点的装入(1)条的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5)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粒化高炉矿渣粉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粒化高炉矿渣粉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6.结果计算密度ρ=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分析试验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作为评定砂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的砂筛分析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2.主要仪器设备m(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烘箱(温度控制范围105℃±5℃)(4)摇筛机(5)浅盘、硬、软毛刷等。制备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量。冷4.试验步骤(1)准确称取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精确至1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2)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按这样的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若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时。(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234561=2345611式中μ——细度模数;f孔筛上的累计筛余。进行试验。表观密度试验JGJ—2006《普通混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2.主要仪器设备(1)容量瓶(容量500ml)(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4)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制备经缩分后不少于650g的样品装入浅盘,在温度为于(105±5)℃烘箱中下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4.试验步骤标准法(1)称取烘干试样300g(m),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0(2)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然后用滴管加水至瓶颈刻度线处,再塞紧瓶塞,擦干容量瓶瓶外壁水分,称其质量m,精确至1g。1(3)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外壁洗净,再向瓶内加入与本条文第2款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的水分,称其质量m,精确至1g。试验时试验室温度应在15℃~2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tm——试样的烘干质量(g)0m——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1m——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2a——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下表t不同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水温(℃)a水温(℃)a.002.005.003.0060.003t水温(℃)a水温(℃)a0.006tm+m-m021.004.004.007.004.008.005——(2)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表观密度测定值,精确至10kg/m3;当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取样进行试验。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积等提供依据。掌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称(称量5kg,感量5g)mmmmmmL筒底厚度为5mm)(3)漏斗或铝制料勺(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干燥器、浅盘、直尺等制备.先用公称直径5.00mm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样品不少于3L,装入浅盘,在温度为于(105±5)℃烘箱中下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若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4.试验步骤(1)堆积密度的测定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瓶),称其质量(m),精确至1g。2(2)紧密密度的测定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颠实(但所垫放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相反方向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瓶),称其质量(m),并称出容量筒的质量m,精216.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松散堆积密度(ρ)或紧密密度(ρ)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LC式中ρ(ρ)——堆积密度(紧密密度)(kg/m3)LCm——容量筒的质量(kg)1m——容量筒与砂总质量(kg)2V——容量筒的容积(L)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LLCC式中v——堆积密度的空隙率(%)LV——紧密密度的空隙率(%)cρ(ρ)——砂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kg/m3)LC水率试验度(kg/m3)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试验步骤标准法由密封的样品中取各重约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m)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1器的总重(m)。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234.砂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式中:ωwc——砂的含水率(%)m——炒盘质量(g)1m——未烘干的试样与炒盘的总质量(g)2m——烘干后的试样与炒盘的总质量(g)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m-mm-m31.泥量试验验方法标准》中的砂的含泥量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2)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3)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个(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3.试样制备样品缩分至约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各为400g(m)的试样两份备用。04.试验步骤标准法(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h,然80μm的方孔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80μ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用水淋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80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m)。15.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mmω=01×100%mc0式中ω——砂中含泥量(%)c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0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1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泥块含量试验通过试验测定砂的泥块含量,作为评定砂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的砂的泥块含量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2)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0μ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个(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3.试样制备将样品缩分至约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1.25mm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0g分为两份备用。特细砂按实际筛分量。4.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200g(m)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1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30μm的方孔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2)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m)。2m-mc,Lmω=1c,Lm1式中ω——泥块含量(%)c,Lm——试验前的干燥试样质量(g)1m——试验前的干燥试样质量(g)2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中氯离子含量试验及检验方法标准》中的砂氯离子含量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带塞磨口瓶——容量1L(3)三角瓶——容量300mL(4)滴定管——容量10mL或25mL(5)容量瓶——容量500mL(6)移液管——容量50mL,2mL(7)5%(W/V)铬酸钾指示剂溶液(8)0.01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9)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3.试样制备取经缩分后样品2kg,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经冷却至室温备用。4.试验步骤(1)称取试样500g(m),装入带塞磨口瓶中,用容量瓶取500mL蒸馏水,注入磨口瓶内,加上塞子,摇动一次,放置2h,然后每隔5min摇动一次,共摇动3次,使氯盐充分溶解。将磨口瓶上部已澄清的溶液过滤,然后用移液管吸取50mL滤液,注入到三角瓶中,再加入浓度为5%的(W/V)铬酸钾指示剂1mL,用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1(2)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准确吸取50mL蒸馏水到三角瓶内。加入5%铬酸钾指示剂,并用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砖红为止,记录此点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25.砂中氯离子含量ω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01%:C(V_V)×0.035510×10ω=AgNO312×式中ω——砂中氯离子含量(%)C——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AgNO3V——样品滴定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1V——空白试验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2m——试样质量(g)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JGJ的筛分析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分别为100.0mm、80.0mm、63.0mm、50.0mm、63.0mm、40.0mm、31.5mm、mm)(2)天平和秤(称量5kg,感量5g,秤的称量20kg,感量20g)(3)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3.试样制备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小质量0.00试样最少质量(kg)(1)按上表的规定称取试样。(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只筛上筛余层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以上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3)称取各筛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1%。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5.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的百分率)精确至0.1%。(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准》中的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液体天平(称量5kg,感量5g,其型号及尺寸应能允许在壁上悬挂盛试样的吊篮,并在水中称重)(2)吊篮(直径和高度均为150mm,由孔径为1~2mm的筛网或钻有孔径为2~3mm孔洞的耐锈蚀金属板.(3)盛水容器(有溢流孔)(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一只)(6)温度计(0~100℃)(7)带盖容器、浅盘、刷子和毛巾等制备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大粒径(mm)最少试样质量(kg)4.试验步骤标准法0.00.0(1)按上表的规定称取试样。(2)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面至少高出试样50mm。(3)浸水24h后,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内,然后上下升降吊篮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升降一次约1s,升降高度为30~50mm。(4)测定水温(此时吊篮应全浸在水中),用天平称取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2)。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5)提起吊篮,将试样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0)。(6)称取吊篮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质量(m1),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由溢流口控制。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石子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12式中ρ——石子的表观密度(kg/m3)m——试样的烘干质量(g)0m——吊篮在水中的质量(g)1m——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g)2a——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下表t不同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水温(℃)151617181920a0.0020.0030.0030.0040.0040.005t水温(℃)2122232425—a0.0050.0060.0060.0070.008—t(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表观密度测定值,精确至10kg/m3。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材质不均匀的试样,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石子的表观密度的大小是粗骨料级配优劣和空隙多少的重要标志,且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必要资料,的数量及存放堆场面积等。掌握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的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秤(称量100kg,感量100g)(2)容量筒(铝制)(3)平头铁锹(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放入浅盘,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分成两份备用。4.试验步骤(1)堆积密度的测定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50mm左右。装满容量筒除去凸出容量筒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2)紧密密度的测定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桶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将桶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放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第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直至超出容量筒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m)。2(3)称出容量筒的质量。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堆积密度或紧密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式中ρ(ρ)——堆积密度(紧密密度)(kg/m3)LCm——容量筒的质量(kg)1m——容量筒与试样总质量(kg)2V——容量筒的容积(L)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Cρ式中vL、Vc——空隙率(%)ρ(ρ)——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kg/m3)ρ——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kg/m3)LC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2)天平(称量20kg,感量20g)3.试验步骤(1)按下表的要求称取试样,分成两份备用。碎石或卵石的最小取样质量(kg)最大公称粒径(mm)试验项目10.016.020.025.031.540.063.080.0含水率22223346(2)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取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1(3)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并重(m2),并称取容器的质量(m3)。4.含水率ω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wcm-mm-m23.式式中:ωwc——含水率(%)m——烘干前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1m——烘干后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2m——容器质量(g)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碎石或卵石的压碎值指标试验2.主要仪器设备(1)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2)压碎值指标测定仪(3)秤(称量5kg,感量5g)(4)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0.0mm和2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制备(1)标准试样一律采用公称粒级为10.0mm~20.0mm的颗粒,并在风干状态下进行试验。4.试验步骤(1)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圆筒。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2)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头保持水平),放到试验机上在160s~300s内均匀的加荷到200KN,稳定5s,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称其质量(m),用公称直径为2.50mm的0方孔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取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m)。15.结果计算与评定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mmma0式中δ——压碎指标值(%)am0——试样的质量(g)m——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1.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试验测定碎石或卵石中粒径小于0.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作为评定碎石或卵石质量的依据之一。掌JGJ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秤(称量20kg,感量20g)(2)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25mm及80μm方孔筛各一只)(4)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金属盒)将样品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重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含泥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质量(kg)最大公称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量不少于(kg)2266101020204.试验步骤(1)称取试样一份(m)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浸泡2h后,用手0。缓缓地将混浊液倒入公称直径mmm(2)再次加水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公称粒径为80µm的方孔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m颗粒和筒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15.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mcmω=01cm0式中ω—含泥量(%)c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0m—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1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试验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秤(称量20kg,感量20g)(2)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2.50mm及5.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3)水筒及浅盘等(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将样品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重量,缩分时应防止所含黏土块被压碎。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质量(kg)最大公称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量不少于(kg)2266101020204.试验步骤(1)筛去公称粒径5.00mm以下颗粒,称取质量(m)。1(2)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并加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压泥块,然后把mm止。(3)将筛上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质量(m)。25.泥块含量ω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c,Lω=c,Lm-m1式中ω—含泥量(%)c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1m—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2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测定大于4.75mm的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用于评价粗集料的形状,推测抗压碎能力,以评定其工程性质。掌握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的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颗粒的总含量.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或游标卡尺(2)天平和秤(天平的称量2kg,感量2g;秤的称量20kg,感量20g)(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分别为5.00mm、10.0mm、20.0mm、25.0mm、31.5mm、40.0mm、63.0mm(4)卡尺3.试样制备将样品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缩分至下表1规定的量,称量(m),然后筛分成下表2所规定的粒级备0kg最大公称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试样量不少于(kg)0.3123510表2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公称粒级(mm)5.00~10.010.0~16.016.0~20.020.0~25.025.0~31.531.5~40.0(mm)2.85.17.09.111.613.84.试验步骤(1)按表2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间距的,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的,为片状颗粒。(2)公称直径大于40mm的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符合下表的规定:公称粒级(mm)40.0~63.063.0~80.0片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18.127.6针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108.6165.6(3)称取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质量(m)。15.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ω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p=pm1m0ω—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pm—试样中所含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1m—试验总质量(g)0凝土外加剂固体含量试验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的外加剂固体含量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天平(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2)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范围0~200℃)(3)带盖称量瓶(25mm×65mm)(4)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3.试验步骤(1)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0(2)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1试样称量:固体产品1.0000~2.0000g;液体产品3.0000~5.0000g。(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特殊品种除外)烘干,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24.结果计算m-m固m-mX=2固m-m10式中:X——固体含量(%)固m——称量瓶的质量(g)0m——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g)1m——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2.密度试验匀质性试验方法》中的外加剂密度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比重瓶(25ml或50ml)(2)天平(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3)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4)超级恒温箱或同等条件的恒温设备3.试验步骤(1)比重瓶容积的校正比重瓶依次用水、乙醇、丙酮和乙醚洗涤并吹干,塞子连瓶一起入入干燥器内,取出,称量比重瓶之质量为m,直至恒重。然后将预先煮沸并经冷却的蒸馏水装入瓶中:塞上塞子,使多余的水分从塞子毛细管流出,0称出比重瓶装满水后的质量m1。0.9982m-0.9982V=10m——干燥的比重瓶质量(g)0m——比重瓶盛满20℃水的质量(g)10.9982——20℃时纯水的密度(g/ml)(2)外加剂溶液密度ρ的测定min称出比重瓶装满外加剂溶液后的质量2外加剂溶液密度ρ按下式计算:m-mm-mVm-mρ=20Vm-m式中:ρ——20℃时外加剂溶液密度(g/ml)m——比重瓶装满20℃水后的质量(g)2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的外加剂PH值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酸度计(2)甘汞电极(3)玻璃电极(4)复合电极3.试验前准备工作调整两支电极的高度和距离,将两支电极的插头引出线分别正确地全部插入插孔,以便紧固在接线柱上。4.试验步骤(1)校正按仪器的出厂说明书校正仪器。(2)测量当仪器校正好后,先用水,再用被测溶液洗涤电极,然后再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轻轻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待到酸度计的读数稳定1min,记录读数。测量结束后,用水冲洗电极,以待下次测量。5.结果表示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的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试验原理用电位滴定法,以银电极或氯电极为指示电极,其电势随Ag+浓度而变化。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位计或酸度计测定两电极在溶液中组成原电池的电势,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在等当点前滴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两电极间电势变化缓慢,等当点时氯离子全部生成氯化银沉淀,这时滴入少量硝酸银即引起电势急剧变化,指示出滴定终点.3.主要仪器设备(1)电位测定仪或酸度计(2)银电极;(3)某汞电极;(4)电磁搅拌器;(5)滴定管(25mL);(6)移液管(10mL)4.试剂(1)硝酸(1+1) (2)硝酸银溶液(17g/L)准确称取约17g硝酸银(AgNO),用水溶解,放入1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3(3)氯化钠标准溶液[c(NaCl)=0.1000mol/L]称取约10g氯化钠(基准试剂),盛在称量瓶中,于130℃~标定硝酸银溶液(17g/L)用移液管吸取10mL0.1000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于烧杯中,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加4mL硝酸(1+1),准溶液10mL,继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第二个终点,用二次微商法计算出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V,V。0102体积V按下式计算:0V=V-V00201式中V——10mL0.1000mol/L氯化钠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0V——空白试验中200mL水,加4mL硝酸(1+1)加10mL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所消耗01V——空白试验中200mL水,加4mL硝酸(1+1)加20mL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所消耗01V0Cmol/L)C’——氯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V’——氯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5.试验步骤(1)准确称取外加剂试样0.5000~5.000g,放入烧杯中,加200mL蒸馏水和4mL硝酸(1+1),使溶液呈酸性,连接,用硝酸银溶液缓慢滴定,记录电势和对应的滴定管读数。由于接近等当点时,电势增加很快,此时要缓慢滴加硝酸银溶液,每次定量加入0.1mL,当电势发生突变,表示等当点已过,此时继续滴入硝酸银溶液,直至电势趋向变化平缓。得到第一个终点时硝酸银溶液消耗体积V。V1(3)在同一溶液中,用移液管再加入10mL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此时溶液电势降低),继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直至第二个等当点出现,记录电势和对应的0.1mol/L硝酸银溶液消耗的毫升数V。2(4)空白试验在干净的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和4mL硝酸(1+1)。用移液管加入10mL0.1000mol/L氯化至第一个终点出现。过等当点后,在同一溶液中,再用移液管加入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10mL,继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第二个终点,用二次微商法计算出硝酸银消耗的体积V.01026.结果表示V某一变成零,对应这一点的体积即为终点体积,可用内插法求得。(V-V)+(V-V)2V=1012022式中V——试样溶液加10mL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mL)1V——试样溶液加20mL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mL)1c×V×35.45Xcl-=式中Xcl-——外加剂氯离子含量(%)m——外加剂样品质量(g)用1.565乘氯离子的含量,即获得无水氯化钙X的含量,按下式计算:CaCl2X=1.565×Xcl-CaCl2式中X——外加剂中无水氯化钙的含量(%)CaCl2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之一;掌握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的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2)截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为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的金属制品)(3)玻璃板(400mm×400mm×5mm)(4)秒表(5)钢直尺(300mm)(6)刮刀(7)药物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0.1g)(8)药物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3.试验步骤(1)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将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及搅拌锅,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渍。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的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3)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面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30s,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4.结果表示表示净浆流动度时,需注明用水量,所用水泥的标号、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和外加剂掺量。.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GBT的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1)胶砂搅拌机(符合JC/T681要求)(2)跳桌、截锥圆模及模套、圆柱捣棒、卡尺均应符合GB/T2419的规定。(3)抹刀(4)药物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0.1g)(5)台秤(称量5kg)3.试验前准备4.试验步骤(1)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的测定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把水加入锅s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抹刀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告诉下继续搅拌60s,各个阶段搅拌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2)在拌和砂浆的同时,用湿布抹擦跳桌的玻璃台面,捣棒、截锥圆模及模套内壁,并把它们置于玻璃台面中心,盖上湿布,备用。(3)将拌好的砂浆迅速地分两次装入模内,第一次装至截锥圆模的三分之二处,用抹刀在相互垂直的两个(4)捣好后取下模套,用抹刀将高出截锥圆模的砂浆刮去并抹平,随即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提起置于台上,(5)跳动完毕用卡尺量出砂浆底部流动直径,取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为该用水量时的砂浆流动度,mmmm度的用水量M。0(7)将水和外加剂加入锅里搅拌均匀,按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的测定的操作步骤测出掺外加剂砂浆流动度达180mm±5mm时的用水量M。1(8)将外加剂和基准砂浆流动度的用水量M加入锅中,人工搅拌均匀,再按测定加入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0量的操作步骤,测定加入基准砂浆流动度的用水量时的砂浆流动度,以mm表示。5.结果表示M0式中M——基准砂浆流动度为180mm±5mm时的用水量(g)0M——掺外加剂的砂浆流动度为180mm±5mm时的用水量(g)1..1.0使用与操作操作人员必须仔细阅读本试验机的使用的使用说明书,对试验机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和故障排除方法和了解清楚,方能上机操作,现将使用与操作方法叙述如下:1.1接好电源线,按油泵启动按纽,启动油泵。1.3将试样放在下压盘上,注意按下压盘的线框对中。1.4转动带动螺杆的手轮,使上压盘下降至与试样即将接触。1.5打开送油手柄,按需要的速度施加试验力。当指针不再前进时,表示试样已压至强度极限。当试样破坏动针所指读数即为试样的极限强度。2.1试验机各部应经常擦试干净,对没有喷漆的表面擦拭干净后,用棉纱蘸少量的机油再擦一遍。以防止生锈,雨季期间更应注意擦拭,不用时用布罩起来以防尘士侵入。2.2每次试验后,活塞最好不落到油缸底,留一定距离,以利下次使用。1.0根据试样选用量程范围,安装挂铊并对准刻线。调整缓冲阀使之与量程范围相适应。2.0转动总开关接通电源(此时绿灯亮)。.使上承压板与试样接触。关紧回油阀。4.0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活塞上升一段,然后调整指针对零后停止油泵。示器,并迅速调到适当的位置,此时指示盘保持一定的速度旋转。(用秒表测定)6.0放好试样。7.0启动油泵将送油阀手柄调到相应位置,应保持试样加荷时指针与指示盘同步旋转,直至试样被压碎,关闭送油阀,并停止油泵电机和加载速度指示器电机。记录试验数据。8.0打开回油阀使活塞回落着底后,关闭回油阀,然后拨回从动针。9.0关闭加载速度指示器旋钮(注意不必转动指示盘调节器)。11.0机体内外要经常保持清洁,对无保护表面应经常涂油防锈,不使用时应用机罩罩起来。1.0根据试样选用量程范围,挂好铊并对准刻线。。3.0转动总开关接通电源(此时绿灯亮)。4.0开动油缸电动机,拧开送油阀使活塞上升一段,然后调指针对零后停止油泵电动机。5.0启动加截速度指示器电机,并迅速调到适合位置,此时指示盘保持一定速度旋转(用秒表测定,找出符合.6.0把试件放进夹具内,试件的放置要使成型的底面紧靠定位柱。7.0启动油泵电机(此时红灯亮),迅速将送油阀手柄调到相应位置,应保持试样加荷时指针与指示盘同步旋转,直到试块压碎,关闭送油阀,并停止油泵电机的指示电机。8.0记录试验数据,打开回油阀,拨回从动针。9.0关闭加荷速度指示器按钮。清除被压碎的试件。10.0将试验机各部位擦拭干净,并经常保持机器和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止灰尘侵入。1.0使用:经过安装调试后机器即可使用。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1保持杠杆平衡,在使用中要经常注意杆平衡。检查平衡坨是否松动并紧固好。.1.2检查上下卡具是否在同一中心线上、支承圆柱是否干净、磨损、转动自由下卡具是否运动自由。1.3在将试块放入抗折夹具时要按水泥挡板放正,并调整夹具使杠杆有一个在试体折断时接近平衡状态的仰1.4试验:按上述几点检查后卡好试块即可开始试验,按启动电钮电机带动丝杠转动游坨从“0”开始移动加荷,当加到一定数值时试体折断,主尺一端定位触杆压开微动开关电机停转游坨停止。此时记下数值,就2.0保养:为保证机器的精度及寿命,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养,做到以下几点:2.1抗折机不应在有腐蚀气体的环境中使用。2.2抗折机用毕要擦净并罩好朔料罩,防止灰尘侵入。2.3机器的刀子和刀承应定期用酒精棉球擦净,防止刀刃接触部位沾染灰尘和油污影响精度。2.4机器的游坨和丝杠支承轴承应定期加油润滑,并保证游坨滑道清洁。2.5上下卡具支承圆柱及下卡具升降丝杆与夹具座半园球接触部位应定期加润滑保证转动灵活。2.6上下卡具支承圆柱是易损件,应根据磨损情况随时更换。并按数据情况校正上下卡具或更换新卡具。3.1启动指示灯不亮,应检查熔断丝是否烧断。动不灵活,应查各刀子是否落在刀座的V形刀承中间。1.0操作前先查看机器各部和接线是否完好正常,然后接通电源。3.0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5.0将试件平放在两下压辊上,对照辊上刻线使其在正中位置。6.0接通电源,关闭回油阀,拧动送油阀,先使试件较快上升,待与上压辊外表最低点将接触时,再使活塞.外缓慢外缓慢上升,及至试件折断破碎,随即切断电源,关闭送油阀,打开回油阀。.7.0观察记录表盘被动针数值。8.0清除破碎试件,将被动针回零位,以待下次试验。9.0将试验机各部位擦拭干净,对不喷漆表面擦拭后再用棉纱蘸机油擦一遍,防止生锈。经常做好卫生,防10.0注意季节变化,适时更换液压油种类,并及时将油补足。1.0将试验筛置于筛析仪上,检查密封性能。2.0然后,将样品按要求称量,倒入试验筛内,盖上筛盖。3.0插头插入电源座(注意:电源座必须接地),按所需筛分时间开启开关,筛析仪开始工作。0自动停机后,将试验筛内的筛余物称量,就可得出筛分测试结果。5.0筛析仪工作时应保持其水平,避免受外界振动或冲击。燥。7.0筛析仪每次使用后,应用刷子从筛网正反两面轻轻清刷。及时清除积灰,并将筛网保存在干燥的容器或塑料袋中。8.0使用一段时间后,及时调换老化、损坏的橡胶密封圈,以保证应有的密封程度。.9.0筛网堵塞严重时,可先将筛网在水中浸一段时间进行刷洗。10.0发现筛析仪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领导,无法自行解决时联系厂家进行维修。1.0电器部分可分别用“自动”和“手动”功能操作,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1)将立柱上的功能切换开关拨至“自动”位置,按下控制器上的启动开关,整个运行程序控制箱自动控制运2)全过程运行完毕后自动停止。在运行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机,可按下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铝加工行业安全培训
- 广东省香山中学、高要一中、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保险公司最高额保证合同
- 黄牛买卖合同范本
- 20254月股权激励协议中的技术标准变更应对机制
- 军工材料销售合同范本
- 第三方担保合同标准版
- 西游记与团队管理培训课件
- 毛竹林管护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短期出租场地协议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含答案)
- 《新生儿复苏》课件
- 客户投诉与客户满意度管理制度
- 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探讨
-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 无人机操控知识培训课件
- 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管理制度
- 2024年06月工商银行黑龙江分行金融科技社会招聘(4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公共基础知识课堂笔记
- 2025广东省广州打捞局编外人员招聘21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产科护理临床案例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