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第五课伤仲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第五课伤仲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第五课伤仲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第五课伤仲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第五课伤仲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第五课第五课伤仲永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础。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长。感悟成长包括理解作者惋惜天才泯灭的情感、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二)能力目标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教学重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课前准备准备相关的课件、备课、学生充分的预习教学设计一、导入: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二、新授:(一)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全班齐读全文。(二)作者作品简介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学生讲述)[投影]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三)题解(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四)自读课文,掌握大意(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自由诵读。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2)理解几个词语1、“养父母”养:赡养。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4、邑人:同县的人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9、“且为众人”且:尚且。10、“固众人”固:本来。(3)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三、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幻灯](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父异焉5、环谒于邑人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泯然众人矣3、稍稍宾客其父7、贤于材人远矣4、或以钱币乞之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五、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六、质疑探究[投影]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明确: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七、体验与反思[投影]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学生自由发言。八、教师小结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附2.日照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议课记录单学校:南湖中心初中授课人:学科:语文日期:2015、5、11议课人数:5负责人:厉成艳课题伤仲永班级7、5节次2教学过程评价主要优点1.课堂设计,从整体上看:结构完整,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过程注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是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开头较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2.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更关注学习差的学生,不仅关注学习活动,更要关注学习状态。存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没有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学生讨论不热烈。教师语言激情不足。改进建议在今后会按照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一些微小细节进一步改进,努力打造有效课堂。注:本表作为学校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存档必备材料。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较浅易,因此,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不大。本文叙述的是一个孩子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用生动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努力构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张扬个性,获取成功体验。效果分析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本节课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在课堂上既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又可培养自信心、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面向全体学生,激励、鼓舞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可基本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能把握好课堂秩序,避免学生因过于激动而秩序混乱,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伤仲永》是本单元的一篇经典古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语言简洁、富有哲理,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评测练习1、《伤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_宋的_________,他是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伤”的意思是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所指代的内容。(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父利其然也。()(4)稍稍宾客其父。()课后反思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给学生展示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诵读,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基于以上原因,我将本课的知识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