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题组7阳春白雪雅俗共赏——鉴赏文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一、考法解法命题特点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基本等同于“语言特点”、“语言特色”。对于它的鉴赏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能力等级。但是需要注意,需要区分不同的文体,如散文与古诗词的语言特点需要从修辞、描写、用词特点、句式、语言风格方面等方面分析。从多年的高考命题看,该考点比较热门,题目分值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解题方法荟萃考纲要求: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提问方式:1、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赏析XXX句加点词的精妙之处;3、鉴赏文章划线的句子;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XXX句段赏析;5、结合XXXX赏析本文XX句XX段。解答思路:1、从用词的角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
答: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①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②长句与短句。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紧张、激烈、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③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音韵和谐。④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口语句,通俗,朴实无华,富有地方色彩;书面语,用词典雅等。3、从修辞手法的使用角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有特色。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某种修辞手法。
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答: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
(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
5、从人称使用的角度:(2015上海高考涉及)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口诀:1、找角度2、析效果3、扣内容【注意】语言与文体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范,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在社科类文本中去考查鉴赏语言。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说明性文本的语言特点说明文一般具有“准确”、“简明”、“通俗”的风格特点,也有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性的风格特点(科学小品文)。当然,说明文的语言特有时还要考虑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议论性文本的语言特点议论文一般具有“准确”、“简洁”、“严密”、“概括性强”的风格特点,也有生动活泼、诙谐幽默(或辛辣幽默)、流畅雄辩、深刻冷峻等风格特点。二、真题剖析1.【2016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8分)湖殇熊久红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有删改)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3分)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分)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2、【2015年上海卷】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eq\o\ac(○,11)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⑫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有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被、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置,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⑬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问: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高考圈题示例一一⑴我很幸运,我的楼下就有一片森林。⑵一天早晨,我去林子里散步,阳光柔和而温暖。忽然,我看到树枝上有几只鸟儿在叽叽喳喳歌唱。它们面朝太阳,昂头挺胸,唱得是那样响亮投入,那样虔诚真情,那样痴迷陶醉……很显然,它们是在迎接太阳,感谢太阳;是在早晨向太阳问好呢!⑶这样的情形,只要你留意,在有阳光的森林里经常能看到,因为阳光是鸟儿生命的希望。据说,夜莺非常需要从阳光中获得灵感,只要有阳光,就足以使它不断鸣唱。如果把它关在暗处,一旦让它重返阳光,它会欣喜若狂地大唱特唱。而云雀看到太阳升起,更会激动得冲出森林,唱着飞向太阳,把快乐带上蓝天。⑷“鸟如此,人亦如此,这是万物的感受。”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米什莱在《大自然的诗》里说得好,“印度古老的吠陀的每一行都是在歌颂阳光。”“印度人以为,凡是动物,尤其是最有智慧的,比如大象在创造生命时,会向太阳致敬,会在晨曦微露时向它致谢,它们会在内心唱一首感恩歌。”⑸大象们在内心默默感恩,而鸟儿们是唱出来的。所以那几只鸟儿唱得如此热情洋溢;所以每天晨曦微露时,我都能听到森林里的鸟儿开始集体大合唱,那是迎接太阳的隆重仪式;千百只鸟儿,面向东方,此起彼伏地歌唱,唱得轰轰烈烈,唱得森林震动,唱得阳光摇晃……⑹于是,森林歌唱起来,森林的阳光也歌唱起来……二⑺我喜欢幽深茂密的森林,喜欢绿意葱茏的森林,但我更喜欢阳光中的森林!⑻阳光中的森林更通透更明亮,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森林中的阳光更温柔更多情,不温不火,恰如其分。我说不清是森林成就了阳光,还是阳光成就了森林。但我知道,森林里的阳光是经森林滤过的;经森林滤过的阳光,变无形为有形,一缕缕,一丝丝,像姑娘长长的金发,更像一张金色的网,倾泻而下,触手可及……⑼几个小孩在森林里玩,他们肯定是被这美妙的阳光迷住了,忍不住纷纷伸手去抓,去捕捉;嘻嘻哈哈,又蹦又跳。他们捉住了阳光,捏在手心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松开手指瞧:啊,阳光逃走啦!于是再伸手去抓,去捕捉……⑽一群鸟儿羡慕地看着孩子们,似乎有点不服气。它们突然从树枝上飞下来,在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里穿梭往来,是在向孩子们宣战:看谁能把阳光剪断?可它们剪来剪去剪不断,阳光依然一缕缕一丝丝,引来孩子们一阵嘲笑……⑾捕捉也好,剪断也好,那都是游戏,不必计较。值得高兴的是,森林的阳光里,回荡着鸟儿的叽叽喳喳、孩子们的欢笑……三⑿森林的阳光是魔术师,那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就像一支支法力无边的魔杖,会指挥森林表演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瞪口呆的魔术——⒀魔杖点到绿叶,绿叶更绿;点到黄叶,黄叶更黄。魔杖点到花朵,花朵开得格外娇艳芳香。魔杖点到树干,树干的一面亮,另一面却暗,就像一张反差强烈的阴阳脸。许多不显眼的地方,比如墙角、路边、草丛、树下……只要魔杖出现,那里就成了迷人的风景;即便是一棵小草,也会有精彩表现;就连一块晒热的石头,也变得热情洋溢、笑容可掬……⒁有一次,我走过林间的大草坪,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青草地上,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巫婆,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美人鱼……风一吹,一幕幕有趣的童话剧就开场了——森林的阳光,这支魔杖,就是它们的总导演。⒂还有一次,我走过一棵枫树,看到两片枫叶被魔杖点得玲珑剔透、鲜红透亮。我喜不自禁,看了又看。待我不舍地走了几步,回头再去看时,那两片红叶却已经不见踪影。我知道,魔杖又把它们变回了原形,它们正掩藏在叶丛里,笑我呢……⒃那一支支魔杖,让森林变化无穷、精彩纷呈;让森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森林于是就有了灵气,有了变化,有了丰富想象……在这样的森林里散步,实在是无比惬意,心情大好;如果端起相机,还能把这些稍纵即逝、不可多得的变幻,定格成永久的图画!四⒄这时天色已晚,太阳落到森林边缘的时候,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很快地,给森林镶上了一道金边;渐渐地,又把整个森林染红。它用红光在青草地上写字:生命——成长。啊,生命靠太阳,成长靠太阳,难怪歌德在临终时还呼喊:“阳光!再来点阳光!”⒅而这时,太阳即将离去……⒆我看到鸟儿们都齐刷刷飞到了树枝最高处,静静地,深情地,不舍地看着夕阳……它们肯定是希望夕阳慢点走,再多待一会儿吧。那只黑猫已经躺着晒了很久的太阳,这时突然站立,面朝夕阳,痴痴相望。它是在内心默默感恩呢?还是在默念:亲爱的太阳,请明天再来此地,我会等你……问:对第⑽段的描写加以赏析。(3分)。示例二: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赵鑫珊①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②结论是: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自娘胎里,婴儿的心脏是被母亲的心跳起搏、激活的。在心跳和谐共振的基础上,母子之间已奠定了生理、心理(情感)交流的雏形。人成年后,从母亲怀抱走近充满矛盾、冲突和处处是陷阱的外部世界,便经常在潜意识林立回忆当年母亲的心跳。那心律,永远意味着平安、清洁和舒适。因为在娘胎里,我们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更没有忧患。这便是人依恋母亲的生理基础。非常本能,根深蒂固。③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的心跳的冲动。旅游的冲动,也是潜意识渴望返回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来自那里。不管你今天是总统、董事长,还是小学教师或外地民工,从根本上都来自那里,无一例外。④一阵清凉的风,掠过河边的山谷,吹动一大片枫树林中的叶,发出沙沙声,那正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雁荡、华山多好溪,流水潺潺,那也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山光水色,猿声鸟啼,依稀在耳,同样是她的心在跳,那么亲切、祥和、安康!⑤你也许会说:“不必特意跑到雁荡山、黄山去听猿声鸟啼吧!我们家鸟笼子里就有一只黄莺,每天早晨它都叫,叫得好听极了!”⑥“不,笼子里的鸟叫是被人扭曲的大自然母亲的心声。它不叫还好,一叫,我就想哭。把大自然关在笼子里是现代人的一大愚蠢,也是当代世界危机的的总根源之一。”我回答。⑦有好几次我住在宾馆里。初冬,不算冷,但暖气已烧到25℃。一切都是封闭式的。我觉得被陌生和敌意重重包围着:里面的空气、地毯、化学制品的墙纸……我想呕吐。我终于逃了出来。一回到外面空气中,原先的压抑和胸闷感便烟消云散。尽管上海的空气已经被严重污染,居然还有这般疗效、功效,要是回到雁荡山、黄山,其疗效可想而知。⑧其实,我们时时处处都被许多陌生的现代人工制品包围着,其中有许多东西对人还是抱有敌意的:柏油马路、塑料制品、洗涤济、农药、化肥、噪音、汽车废气、席梦思……这种生存环境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人在地球上进化的历史却长达几百万年。从真正能制造工具的人进化到今天,也有一百万年的漫长时间。几十年比一百万年,怎不觉得突然、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迅猛发展,人性跟不上,骨子里适应不了变异的生存环境,因为那不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⑨不错,人性也是进化的。但进化速度极缓慢,一千年前后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然,我们就读不懂唐诗。迅猛发展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几乎在日夜拖着人性拼命向前奔跑。人性觉得很累,颇有心力交瘁之感。于是出外旅游的念头便油然而生。⑩有一回,朋友请我去新锦江顶层旋转餐厅吃夜宵。桌上点燃着蜡烛,烛光很柔和,缓解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紧张,给人以宁静、平和、安稳的感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农业文明约有一万年的历史。人性更亲近风车、水牛、马车、木制纺织机、豆油灯、蜡烛光和水井……所有这些离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很近很近。eq\o\ac(○,11)今天,人们去旅游,无非是出于两大动机:人文历史的追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后者似乎更有意思。比如在山谷草地上野餐,因为因为几万、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打猎归来,就是在草地上烤野猪、野鹿、野鸡的。今天的旅游者喜欢野餐,点燃篝火,正是在潜意识层对大自然母亲心跳的一种追忆方式。eq\o\ac(○,12)这就是人的大自然清结,永不散的结。eq\o\ac(○,13)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心跳的冲动。问:.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3分)。四、分层训练基础过关练习1:送你一张捕梦网
毕淑敏①人每日穿行于双重宇宙。②一个是包绕肉体的现实中情境,一个是潜藏于我们内心的幽谧洞穴。人在清醒的时候,五官开放,不停接受着外界的信息,做出各种应答和反应。到了困乏之时,操劳了一天的理智,不得不开始陷进或深或浅的抑制,人就放松地进入了睡眠。但是,除了死亡,人不可能完全丧失感知。人的生理和心理依然保持着最基础的警醒。③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放弃意识。当外界的干扰减到最小时,那个在理智控制之下的内在系统,就像地下水的泉眼,汩汩流出。它的代表作,就是弥漫夜晚的梦境。④人们当然希望多做好梦。可人无法控制梦的性质,梦是无拘无束的黑蝴蝶。你不能制订今晚完成一个好梦的计划。梦如野马,放任不羁来去无踪。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越是内心不安宁,精神力量越是薄弱,安全感越差的人,越容易出现恶梦。⑤儿童是恶梦的高发群体。婴儿会在睡眠中突然毫无来由地哭闹,旁边的人一定会说,这孩子做噩梦了。如果某人在睡眠中陡地脸色大变表情狰狞,人们也会赶紧叫醒他,说刚才你做噩梦了。⑥为了控制无法无天纵横驰骋的梦境,古人一定做过不懈的努力。在北美洲的印地安人土著部落,有一个绵延至今的风俗,就是妈妈会亲手制作一种名叫“捕梦网”的羽毛箍,放在婴儿的摇篮边,期待以这种方式保佑孩子们梦境平安。问:请对第③段中加点的“弥漫”一词进行赏析。(3分)。练习2:上海的另一面①是报道的错误或是自己的幻想,提到上海便是纸醉金迷一片浮华世界,似乎所有浮世的欲望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如影随形。也听人说上海购物商场奇多奇大,国际名牌林立,醒目精品琳琅华美且气派光鲜,崭新建筑与装潢样式极力仿造欧洲与美国,只可惜洋里洋气中又混杂着做作的古典情调,精致优雅处也仍不够到位。究竟这番装饰纯粹是上海人自己的品味和迷恋,还是面对旅游的媚俗需要呢?
②如何让新旧交遇而别有韵味又不失亲和沉稳?把新时代的精神和旧历史的沉淀融汇成一体是门大学问。假若不停地拆旧迎新,换了一个全新面目的城市,上海是否仍然还是上海?
③幸好我们去了土山湾博物馆。
④土山湾,有个土字的土气名字,实在而朴素,一看就很喜欢。意外地发现竟是一个孤儿院,1864年由天主教耶稣会建造,原名徐家汇孤儿院,原意是为了解决孤儿谋生技能而开设的土山湾艺工场。博物馆里展示徐家汇形成的历史和明末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光启,复旦大学的创建者马相伯等人的功绩,图文并茂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孤儿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情景,包括当时的画工坊、玻璃工坊、五金工坊、印刷工坊、木刻工坊等等。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可惜时间不足,无法从土山湾老人们在电子视频中的口述历史获知更多当时的情况。临走之前,我在展馆外边买了一本最新出版的《土山湾》,并盖上两枚纪念印章。
⑤行李因作家赠书其实早已超重,忍不住又买书,因为进门那一座令我惊叹不已的“镇馆之宝”。这座曾经参加过3届世博会,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和配套展出的木雕宝塔获得最高甲等大奖的中国牌楼,制作者是土山湾艺工厂的艺术家,他们运用中国传统的斗拱技术,雕刻三国故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出现最多的人物是关公。对着牌楼,想象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弯着身子,一刀一刀地雕和刻,那么精微和细致,对艺术若非有特别的深情,绝对不会愿意把时间专心一意地用在精细的雕刻创作上。
⑥他们在时间里雕刻时间,用过去的时间换来今天的时间,甚至未来的时间。艺术家不在了,可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在时间里留下来了。
⑦土山湾艺术家,也即是来学艺的孤儿们,在那个时常有人饿死的年代,土山湾艺工场收留他们,教导他们各种手艺,希望他们未来可以自食其力,这里是宗教的,也是艺术的,更是温馨的。老师传授西方宗教教义,也灌输西方文化艺术,至于师长们的为人处世方式,孤儿们耳濡目染,即是另一种无形的说法。展厅里各种精致典雅的艺术品,展示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圆梦的工厂,默默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周湘、徐泳清、张聿光、潘克恭、徐宝庆、张充仁等,孤儿亦有机会成大师,当年创建土山湾孤儿院的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功不可没。诸多新工艺如彩绘玻璃、印刷技术等都发源于此,艺工厂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经在此任教。
⑧见到上海返朴归真的另一面,见到中西文化交融得如此和谐自然美丽典雅,叫我想起一个外国的历史学家曾经向中国人提出的忠告:“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吸引旅人游客前来的特殊诱惑。城市在更新,倘若让中国文化的内涵生锈腐烂,甚至毫不珍惜地一刀切除,失去上海原有的风貌以后,上海的独特魅力便会消逝无踪了。
⑨
旅人要看欧洲,自然会到欧洲去,绝对不会选择飞来上海。再如何“打造”,上海也不该成为一个“欧洲城市”。都说上海“洋气”,这一回,却是“土气”的东西深深吸引了我,并且提醒我:上海,永远是中国的上海。(有删改)问:第⑤段画线句子描写生动,议论深刻,试加以赏析。(3分)。练习3:我想从天上看见阿来
(1)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在这条陆路上行走时,已经没有人能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历史与历史中的文化传播与变迁,比之于现代物理学家所建立的量子理论还要难于捉摸。物理学家描述他们抽象的理论时运用了一种可靠的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述的模型。而历史中的文化却更多的在荒山野岭间湮灭,随着一代一代人的消失而被永远埋葬。(2)我想,也许从天上,从高处像神灵一样俯瞰时可以看见。(3)于是,我在拉萨的贡嘎机场登机时特意要了一个临窗的位置。并祈愿这一路飞行,没有云雾的遮蔽。(4)事实是,我登上飞机时,拉萨正在下雨。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水溢出了河床,洪水漫进了河床两边的青稞地,漫进了低矮的平顶土房组合而成的安静的村庄。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了,洪水浅浅地漫在地里,麦茬一簇簇露在水面上。庄稼地与房舍之间,是一株株柳树,在雨中显得分外的碧绿。飞机越升越高,那些淹没了土地的水像面镜子一样反射着天光。这真是一种奇异的景象:洪水成灾,但人们依然平静如常,没有人抢险,没有人惊慌失措,那些低矮的土屋安安静静的,都是很宿命的样子。土屋顶上冒着青烟,我想象得出来,围坐在火塘边上的农人平静到有些漠然的脸。洪水与所有天气(比如冰雹)一样,或多或少都和某种神灵的力量与意愿有关。(5)对于来自神灵与上天的力量,一个凡人往往只能用忍受来担待。所以,当外界的眼光看到一个无所欲求的农人时,而赞叹,而自怜的时候,我想告诉你,那是因为对生活日深月久的失望。不指望是因为从来都指望不上。所以,你才会在雅鲁藏布江洪水泛滥时,看到这么一幅平静的景象。(6)这种平静的景象里有一种病态的美感,病态的美感往往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7)飞机再向上爬升,就穿过了饱含雨水的云层。云层掩去了下界的景象,满眼都是刺目的明亮阳光!
(8)虽然有云层阻隔,但我还是感觉到机翼下渐渐西去的高原那自西向东的倾斜。飞机每侧转一下机身,我就感觉到雄伟的高原正向东俯冲而下。闭上眼睛感觉,那是多么有力的一种俯冲啊!我当然知道,这种俯冲感是一种幻觉。飞机飞行得非常平稳。电视里正在播放平和的音乐。当气流导致飞机发生小小的震颤,空姐柔美的声音便从扩音器里传来。(9)但我还是觉得大地在向下俯冲。(10)我说过,这是一种幻觉。(11)而且是我不止一次感觉到过这样的幻觉。(12)譬如当我最大限度在接近某一座雪山的顶峰,坐在雪线之上,看到只要有一点动静,风化的砾石便水一样流下山坡,看到明亮的阳光落在山谷里、森林中,使得云雾蒸腾,我也会感觉到大地的俯冲。而到云雾散开,大地安安静静地呈现出它真实的面貌,这种幻觉便消失了。(13)飞机起飞不久,机翼下面的云层便渐渐稀薄,云层下移动的大地便渐渐显现在眼前了。(14)雪峰确乎呈南北向一列列排开在蓝天下,晶莹中透着无声的庄严。在这一列列的雪山之间,是一片片的高山草甸,草甸中间或还点缀着一些积雨形成的小湖泊。湖泊边上,有牧人的帐房。我熟悉帐民里牧人的生活。他们不是草原上那种纯粹的牧民。夏天,他们赶着牛羊来到这些雪山之间的高山牧场,秋天到来,他们被一天天降低的雪线压迫着,走进河流深切出来的山谷,回到自己种植玉米与青稞的农庄。夏天是牧场上的收获季,秋天,又是土地里的收获季了。于是,这些山地中半农半牧的同胞,便在一年中,有了两个收获的季节。(15)每一列雪山之后,这种山间牧场就更低,更窄小,直至完全消失。眼界里就只有顶部很尖锐,没有积雪的峭拔山峰了。这是一些钢青色岩石的山峰,一簇簇指向蓝空深处。山体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然后,这种美丽的峭拔渐渐化成了平缓的丘陵,丘陵又像一声长途俯冲后一声深长的叹息,化成了一片平原。这声叹息已经不是藏语,而是一声好听的汉语里的四川话了。(16)从平原历经群山的阻隔与崎岖,登上高原后,那壮阔与辽远,是一声血性的呐喊。(17)而从高原下来,经历了大地一系列情节曲折的俯冲,化入平原,是一声疲惫而又满足的长叹。(18)而我更多的经历与故事,就深藏在这个过渡带上,那些群山深刻的皱摺中间。
【注】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
问:分析第六段“病态的美感”的表达效果。(3分)
。智能拓展(一)为废墟留影胡廷楣①一大早,我去了废墟。又见到了那只花猫。白天不见它的踪影,清晨,天微微亮的时候,它卧在门楣上睡觉,门早就拆了,它就像是悬在空中。②每一次,它都是被我惊醒的。醒来了,便呆呆地看着我。这是一只傻猫啊,你以为谁都是你的旧主人吗?这里成为废墟那么多日子,还呆在那里,等着什么呢?③说是废墟,其实是工地。住户搬走了,拆了好几条弄堂,只留下沿马路的那几间,保留水电’临时给农村来的工人住着。似乎还是乡野的习惯,有人不免在瓦所堆里面,用铁锹开出小片的地来点豆种瓜,南瓜的藤已经蔓延到了篮球场那样大,开出了黄花。星星点点的紫色,是為豆的花,和无主的牵牛开在一起。④一个妇人从地里走回来,手中是一把鲜嫩的山芋秧子,这就是时鲜菜了。⑤彼此寒暄。“做饭了?”“拍照吗?”⑥我来这里已经十多次了,拍照拍得流连忘返。⑦一架上阁楼用的梯子,脚步挡已经凹下去了,那是赤着脚无数次上下的痕迹,就这样扔在草丛中了。用自来水管焊接成的晒衣架,依旧像雷达的天线那样矗在晒台上。脚桶和马桶,被称为“子孙桶”,是哪位“家主婆”当年的陪现在遗留在断砖烂瓦之间,无人问津。有一扇磨,纹理已经不太清楚了,想来以往过年的时候磨糯米粉的,现在倚在墙角下,和两只甏和一份购粮证的封套扔在一起……在废墟中找到的东西,大多数是未来的新房中没有位置的。即使风吹雨打,依旧可以看出那些东西用得非常小心,大约主人丢弃时还恋恋不舍。⑧一开始我颇为悠闲,总是先拍几张样子,回家放大了,细细地看,然后再去重新拍过。意识到需要只争朝夕,是因为四五天后,我找到的每一件东西,大多数第二天就不见了。一个曙光熹微的早晨,终于发现一个拾荒老太,浑浊而敏锐的双眼一寸寸搜索着废墟,拖着巨大沉重编织袋蹒跚而行。⑨酒瓶是废墟中最多的,是临时借住的农民工的弃物。我取了几只,放置于一截破墙上,透明的,还有乳白、浅棕、墨绿的。让我诧异的是,每一次从各处找到酒瓶,排好,拍照,第二天总是被石子击破,飞溅的碎玻璃落在乱草丛中。茫然四顾,只见边上有一条是农民工上下班的小道,便知原来他们虽然长大,依旧有着几分玩心。残留在墙上的半个瓶子,玻璃的裂纹被阳光一照,非常艺术,便再拍。拾荒老太没有这等心情,她翻检碎玻璃,没有找到完整的酒瓶,扭过头来恨恨地p南哺地骂着缺德之类。⑩有一天,我在一堆草丛中发现了六辆玩具汽车。都是只有指头长的小车,很旧了,轮子还能动。小孩都是喜新厌旧的,或许小主人已经长大,有了新的玩物,便弃之不顾。我小心捡入塑料袋,在废墟中到处摆,总是4摆不成一张照片。让六辆车鱼贯于一双孩子的弃鞋之间,如小人国一样,又太做作了。最后找到一处断墙,排起来好像是“悬崖勒车”,这才有点意思。有人在背后牵动着我的衣襟,原来是妇人的孙子,他想要那些汽车。在厨房炒山芋秧的妇人,急忙将菜盛入碗中,从里屋拿出一个畚箕,装了小汽车,准备用水去冲干净。那些小汽车在蓝色的塑料畚箕中,很有陌生感。我便说别忙,让我再拍一张。⑪废墟中的遗物,凡是年轻人留下的,都有一些几乎全新的。年轻的女郎和她们的老公,都是太愿意扔掉东西的人。在一间积着厚厚灰尘的小屋里,找到一双新鞋,再找,小孩的鞋,男鞋和女鞋,共有七八双。有几双女鞋,装在鞋盒之中,简直可以重上柜台。面对这一堆弃鞋,我拍了几十张照片,都不满意。摇着头想,没有走动的美足,鞋也不可能活泛。⑫在桌上见到一顶湖蓝色的夏帽,宽边,浪漫而张扬,也必是那女郎的。她曾经非常喜欢吧?忽然又见到了一个装着结婚照的镜框,随便把在屋角……拿来拍照,便可惊喜,那是最亮眼的静物。但作为守旧的老头,便又有一些愤懑,难道结婚照也可以随便丢在废墟里的吗?⑬细细看着那张照片,女郎很美,稍稍丰满了一点,新郎非常英俊。他们的幸福生活,由男鞋、女鞋和他们孩子的鞋,以及那顶帽子平养着。⑭远处一个男孩走来,是一个身高约一米九、约二十岁的美国孩子。他背着沉重的摄影包,显然有备而来。男孩是那种快手快脚拍照的人,三两下摆弄一番,便是一张照片。两个小时,就走完了这一片不小的废墟。美国男孩很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想法,他将破旧的衣箱打开,里面竖上三个啤酒瓶。甚至挖出瓦砾中一个玩偶,放在窗台上,作朱丽叶式的脉脉含情状。⑮他也发现了那张结婚照,便将它靠在一把破椅子上。在瓦砾中跳来跳去,拍了几张。他走后,我走到椅子前,光线黯淡幽秘,男孩营造的氛围,是对一场婚姻的祭奠?⑯“你见过一张结婚照吗?”行走于废墟之中的时候,一个女孩,外国的女孩问我。我不禁惊讶来自异乡的男女青年,为什么都会对废墟里的结婚照这样感兴趣,便拿出镜框递给她,她立刻把镜框放在一堆瓦姊之上,转着圈连着拍。拍完,她叹了口气,说:“我会为这张照片配上诗句……”⑰下了几天雨,出了大太阳,我又去废墟.花猫终于绝望地走了。南瓜地旁,妇人叉着手,看看那些拳头大的小瓜,说:“等不到吃山芋和南瓜了。”废墟的一角,一排简易房已经搭起来了。所有人都将搬出老房子,三两天之后,这里将夷为平地……问:赏析第⑬段中加点词“记载”的精妙之处。(2分)。(二)秋渐深 李娟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童话课件教学课件
- 眉毛设计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大型港口码头排水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资料交付与技术支持期限
- 2024定制家具合同范本
- 2024义齿加工商与牙科诊所之间的定制金属义齿合同
- 2024岗位聘用合同不续签岗位聘用合同
- 2024年度餐厅食材供应商采购合同
- 骨科课件介绍教学课件
- 2024年婚礼车辆租赁特别合同
- 房地产客户信息登记表
- 课程设计——夹套反应釜
- 调节池施工方案范文
-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 施工单位履约后评价报告(共2页)
- 《生活中的度量衡》PPT课件.ppt
- 趣味数学推理小故事PPT精品文档
- Excel支票打印模板2021
- 《危险游戏莫玩耍》PPT课件.ppt
- 自-铣削用量进给量进给速度(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