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_第1页
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_第2页
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_第3页
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_第4页
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报人: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目录行业背景研究行业现状分析行业痛点及发展建议行业格局及前景趋势0行业背景研究工业机器人行业定义工业机器人是指面向工业领域,通过编程或示教方式实现自动化,同时具备拟人形态及功能的机械装置。工业机器人常见形态为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能够靠自身的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具有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强、精度高等特点。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及软件、交互系统六大部分组成,不同组成部分具有各自的主要功能:(1)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根据操作任务的要求,驱动机械臂中的电机,使执行系统按照规定要求工作;(2)驱动系统:主要功能是为执行系统提供动力,根据动力源可以分为液压驱动、气动驱动和电动驱动三种基本驱动类型;(3)执行系统:工业机器人中负责执行作业的部分,主要包括机身、手臂、手腕、末端执行器四大组件,一些工业机器人还配备有行走结构,如步行机器人;(4)感知系统:主要功能为将工业机器人各种内部状态信息与外部环境信息从信号转变为机器人自身或者机器人间能够理解和应用的数据、信息;(5)决策系统及软件:主要功能为根据感知系统等来源提供的信息,自动调整控制算法的软硬件支持部分,不是工业机器人的必需配置;(6)交互系统:即人-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是能将三者联系起来并互相协调的系统,主要功能为发送信息指令及显示信息。工业机器人可以按照运动坐标形式、驱动方式、输入信号方式和应用场景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按运动坐标形式,工业机器人可分为关节式、圆柱、直角坐标、并联和SCARA五类;按输入信号方式,可分为示教输入型和编程输入型两类;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驱动型、气压驱动型和电气驱动型三类;按应用场景,可大致分为焊接、装配、搬运码垛、上下料、打磨喷漆、切割加工六大类。Q1Q2Q3Q4萌芽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1959年,美国工程师恩格尔伯格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工业机器人开始在美国、日本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逐渐成熟。中国起步较晚,1972年才开始着手研制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初期,工业机器人主要以串联机器人为主,由于这一阶段,中国在串联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较为成熟,而串联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运动空间大、工作方式灵活度高的特点,其在各种机床、装配车间获得了成功应用。开发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1985年,工业机器人被列入中国“七五”(1986年-1990年)科技攻关计划研究重点,研究方向锁定在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基础器件开发以及搬运、喷涂和焊接机器人五个方面。“七五”期间,中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研发进行攻关,并完成示教再现式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实用期(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先后研制出了装配、喷漆、切割、包装、码垛等工业机器人,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1992年,中国第一台SCARA装配机器人由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而成。在中国“863计划”实施下,中国第一台高性能精密装配机器人于1995年问世,这是一款SCARA4轴装配机器人,采用直接驱动技术,具有较高的运动速度和定位精度,同时配备视觉、力觉传感器以及多任务操作系统。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制造工厂对生产效率及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工业、制造业企业对可替代人工从事重复性、常规性、高强度劳动的工业机器人需求愈加强烈。高速发展期(21世纪1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提速,2012年随着ABB公司Delta并联机器人专利解禁,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开始研制、销售并联机器人。自2013年起,中国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需要理论支持,自2014年起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等中国高等院校机构陆续开展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位置正逆解求解、工作空间分析、运动控制器设计等。2015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工业机器人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在中国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趋势下,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政策与市场的驱动下,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研发、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加速,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个环节趋于成熟。政策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鼓励发展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半导体(洁净)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及职能装备推广计划提出攻克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专用传感器,要求完善智能机器人硬件接口标准,提出研制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并实现其大规模应用,促进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发展。在鼓励类产业机械部分增加“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全自助编程等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工业机器人RV减速机谐波减速机轴承”等内容《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政策分析提出要对行业规范进行完善,加强工业机器人行业产品质量管理,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明确将工业机器人列入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明确要求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5万台。推动机器人产业标准化、模块化发展,促进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技术瓶颈。明确提出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的目标,提出要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关于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工信部国务院工信部行业社会环境中国凭借强大的人口优势快速的度过了自动化阶段,目前国内已经有众多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的机器智能阶段业务成熟,例如旷世科技、海康威视等,这些公司在视觉应用领域的技术已经十分出众。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红利逐渐消散,人力成本提高,推动企业进行机器人换人措施。目前中国和日本、韩国等领先国家一样处于机器智能向人工智能过渡阶段;在人工智能技术积累方面中国也处于世界前列。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行业在成熟阶段的特点是: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更加适度的水平,新增的企业数量会减少;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并且排除技术创新因素的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同步。结合中国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判断,其符合成熟期行业的大部分特点,所以可以判断该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人口大国”优势逐渐减弱,人口老龄化、员工成本增加等问题使得企业用工更加艰难,而兼具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的工业机器人为制造业生产“去人工化”提供了突破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不断下降,由2013年的5258万人下降至2020年的3832万人。行业社会环境+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更加关注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领域,而工业机器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2020年中国生产总值为106万亿元,首次超过100万亿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受疫情影响,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放缓,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6.59万亿元,较2019年的26.41万亿元同比增长0.7%,占中国总GDP的26.189%。行业经济环境02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工业机器人行业下游企业市场空间广阔、销售范围广、用户分散、单批数量少、销售单价高等特点。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研究的深入及产业化程度的提升,中国行业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应用领域持续增加,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将逐渐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产业链下游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概述行业现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IFR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额达57.3亿美元,2021年销量额达到53亿美元。自2013年起,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智能化生产,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快自动化生产的步伐,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原先集中在汽车制造业、精密设备制造业逐渐发展应用于食品加工、3C电子生产等领域。在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机器换人”需求旺盛,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4年12,050台增长到了2018年147,682台,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7.1%。其中,2018年3月起,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影响,中国出口行业关税增加,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两个应用领域汽车、3C电子行业景气度下滑,使得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动力不足。未来随着5G技术的应用落地,3C电子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自动化改造脚步将加快,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到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有望达到26.1万台左右。目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以及3C,2019年时应用于汽车与3C电子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占比分别为29.2%与24%;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以汽车与3C电子为主,应用占比分别为28.2%与26%。可以看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情况与全球基本一致。在市场整体销售下行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的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总体来看,目前,搬运与焊接依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自主品牌机器人在加工、焊接和钎焊、装配及拆卸、洁净室、涂层与胶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升。其中,搬运和上下料作为首要应用领域,2019年销售6.2万台,同比下降4%,在总销量中的比重提高至406%;焊接与钎焊机器人销售4万台,同比下降16%,占比为261%;装配及拆卸机器人销售2万台,同比下降16.7%,占比为189%;加工领域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105.5%,是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应用领域。行业市场规模行业现状中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逐年上升,但近年来增速较之前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从2018年开始国内汽车、电子等机器人下游行业发展受限,机器人需求增速放缓,但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带动行业发展,工业机器人增速再次抬头。2020年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237068台,累计增长19.1%。2021年1-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136405台,与去年同期同比增加72%。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密度较低自2016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位列世界第一,发展迅速。2019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14万台,较2018年上升6.7%。据高工机器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17万台。从装机量来看,全球机器人消费市场高度集中,2019年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销售额总计占全球销量的73%。中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终端使用市场,年新装量14万台,其次是日本和美国,分别为99万台和3万台。从机器人的装机密度看,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密度为113台/万人,新加坡和韩国是机器人装机密度最高的市场,每万人机器人装机数量分别达到918台和855台,而在需求量最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数字只有187台,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驱动因素1政策红利推动、需求增长、智能制造、减速器国产化等是行业主要驱动因素当前全球新一轮制造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为制造业发展与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推动了新生产方式的形成。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推动了智能制造初步发展。自2012年以来,国家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2014年起,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针对机器人研发和应用的补贴政策(2-13)。2014至2015年间,共有77项地方政府机器人支持政策出台,全国超过36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补贴不仅发放给机器人制造商,还按照一定比例发放给采购或租赁机器人的企业。从补贴结构上来看,中央政府出台的补贴多为研发补助,地方政府出台的多为应用补贴,应用补贴比重大于研发补助,且一般补助规模在百万元以上。政府补贴政策的出台可刺激下游应用行业释放机器人采购需求,尤其是日化、食品等利润率水平偏低的行业,其机器人需求不强,应用补贴能够直接刺激企业增加使用机器人,为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增添驱动力。政策红利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行业应用广泛,应用需求增长推动行业发展行业驱动因素2政策红利推动、需求增长、智能制造、减速器国产化等是行业主要驱动因素“智能制造”倒逼下游转型升级,拉动市场需求当前全球新一轮制造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为制造业发展与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推动了新生产方式的形成。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推动了智能制造初步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为降低机器人本体生产成本,企业开始由采购进口精密减速器转向采购研发设计水平、精加工工艺和运动性能指标靠前的国产精密减速器,推动了国产减速器市场需求的提升,有助于国产减速器生产商继续扩大产能,从而以更优的性价比反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提高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的竞争力。减速器国产化需求强烈03行业痛点及发展建议行业制约因素随着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推进,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差距逐渐缩小,技术门槛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度或将更加分散,无序竞争现象可能会更加明显,行业整体面临竞争加剧的风险,价格战等因素或将对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利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劳动力供需矛盾、企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需求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作为技术集成度高、应用环境复杂、操作维护较为专业的高端装备,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多层次的需求。目前,国内中职院校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刚刚兴起,欠缺多层次人才培养经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需经长期的二次培训,方可达到工业机器人企业用人要求,并且一台工业机器人需要3至5名调试维护和系统集成开发人才方可发挥其最大效益,导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巨大的应用型人才缺口问题。根据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可分为:项目经理、系统集成开发工程师、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安装和调试维护工程师,其中,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安装和调试维护工程师。中国国产伺服电机大多是仿制日系伺服电机设计,功率多在3kw以内,以中小功率为多,5.5-15kw的中大功率伺服电机比较少。中国国产品牌中,汇川技术、埃斯顿、广州数控、英威腾、新时达、华中数控等企业伺服技术领先,但与外资品牌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人才供需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应用型人才缺口巨大行业竞争加剧中国伺服电机市场主要被外资品牌占据复合型人才稀缺工业机器人行业深陷人才困境。行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团队模式的培育机制弊端明显导致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专业人才留存难度加大,制约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扩张。工业机器人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行业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可靠、专业、多样的解决方案。从业人员需要懂行业的专业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行业产品得用途与优缺点,行业特征、市场环境和产业战略规划等。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优秀的营销谈判能力、风控反控能力及报告沟通能力。目前该行业在人才招聘时能够匹配上述要求的人才寥寥无几,限制行业发展。由于复合型人才稀缺,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通常采用团队培育的方式进行专业能力建设,而该模式亦存在一定的弊端,企业的中高端人才若大量流失,初级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将面临能力传承的断层,导致企业人才培养难度加大,制约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在资本的加持下,工业机器人的跑马圈地仍在持续,预计2021年将会更加残酷和激烈。同时,在线教育也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合规成本提升。工业机器人行业产品品种多、批量小、附加值高,产品质量要求也较为严格。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等乱象仍普遍存在,严重阻碍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进步。未来,提升工业机器人行业产品质量是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核心任务,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1)政府方面:政府应当制定行业生产标准,规范工业机器人行业生产流程,并成立相关部门,对科研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试剂流通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冷链运输环节的基础设施升级,保证工业机器人行业产品的质量,促进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2)生产企业方面:工业机器人行业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行业生产规范,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本土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加强生产质量的把控,对标优质、高端的进口产品,并凭借价格优势逐步替代进口。此外,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紧跟行业研发潮流,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进行细化分工,为客户制定科研问题解决方案,使客户能更加专注于其擅长的领域,提高科研效率,且帮助行业大幅节省医学科研投入

拓展技术服务领域工业机器人行业属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环境日趋成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多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始扩张产品相关服务领域,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主要举措包括: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面向多元化的科研实验需求,建立多种技术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除了所需的原材料以外的提取、分析等技术服务,形成企业特有竞争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开始在定制型服务领域发力,巩固行业地位提高产品定制服务能力供科研咨询服务服务技术人才

竞争趋势需求随着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都在不断提升专业员工的技术水平。通过专项培训、高薪招聘吸引高端优质人才加入。人才竞争是未来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的核心点之一。客户是上帝,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的价值实现,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趋势首先在需求的分析与客户痛点的把握。小众运动场景日益崛起,带动了新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产品需求。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竞争促进了产品质量与服务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给行业服务带来不断的新体验。优质的服务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的重要焦点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企业对工业机器人行业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企业形成自己的技术堡垒是在未来市场中取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收到,因此技术竞争也是未来行业竞争的重要方向之一。行业发展建议以产业整合为主线,塑造竞争新格局鼓励核心零部件骨干企业以互相参股、技术转让等模式进行横向整合,使企业快速加强核心技术能力,做强上游环节后,通过纵向并购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面的“研-产-销”能力。二是产业链中下游企业聚焦自身赛道发展,以本体业务为核心,自下而上拓展应用领域,布局全产业链。产业整合时需考虑并购企业业务的相关性,选择有相同战略目标的企业,同时强化企业管理。工业机器人共融为未来技术突破要点发展建议1发展建议2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在结构化环境汇总执行确定性任务,在复杂动态环境中作业的情况并不足够灵活,主要是因为工业机器人在与环境的共融、与其他机器人之间协同方面感知能力较弱。随着传统工业机器人在机器视觉、智能传感与云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下,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更智能化,柔性化,即由传统机器人向共融机器人优化。发展建议3工业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有待挖掘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随着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饱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在向其他领域逐步拓展。在疫情驱动下部分工业机器人厂商随即布局医疗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例如利用工业机器人组装医用注射器或或用于填充和关闭小瓶等04行业格局及前景趋势行业发展趋势云化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云平台将兴起在智能制造生产场景中,需要工业机器人有自组织和协同的能力来满足柔性生产,这就带来了云化机器人(机器人大脑在云端)及工业机器人云平台的需求。和传统机器人相比,云化机器人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端的控制中心,基于超高计算能力的平台,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实时运算控制。实际上,如今已有厂商开始在云化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云平台上进行布局。关键零部件-伺服系统驱控一体化趋势加深中国伺服系统行业整体呈现产品驱控一体化的趋势。驱控一体化是指将伺服系统中的驱动器与上位机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实现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和提高性能的目的。驱控一体化集成可在有效提高伺服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使伺服系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控制算法,通过共享内存即时传输更多的控制、动态信息,提高内部通信速度。近年来,中外企业都相继推出驱控一体化产品,一体化集成不局限于驱动器与控制器之间的集成,同样也适用于驱动器与电机。传统的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三者可两两结合集成,用一体化集成的思路实现结构的简化以及效率的提高。行业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人机协作更加和谐根据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资深专家介绍:良好的人机关系并不是机器人取代人,而是融洽的人机协作关系。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促进工业机器人向着智能化、高控化方向发展,人机之间的协作交流、交互更加稳定细分领域并联机器人占比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大多停留在工业0或者工业0自动化的早期阶段,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机器人承担部分体力劳动,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稳定性也有较大改进空间。随着工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工业机器人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弱,于工业机器人企业而言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吸引众多新兴市场参与者加入其中。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企业数量众多,同质化竞争现象日趋严重,成为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公司数量众多,但大多以简单融资租赁为主要业务方式,服务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行业的发展带来以下不良影响:(1)价格战引发收益率报价逐年下降:部分工业机器人行业公司为抓住优质客户资源,依靠价格战取得竞争优势,导致行业毛利率下降,选择合作企业时“唯价格论”,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2)过高授信加大财务风险:工业机器人行业公司对各家医院的总体授信额度偏高,甚至超过医院的偿还能力,为自身带来较大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未来,工业机器人行业行业要想获得突破,首先需要企业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行业竞争格局区域竞争长三角经济圈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从区域竞争角度来看,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机器人企业的总数为11066家。2020年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