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第1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第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第3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第4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1页/共123页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基本方针政策。

第2页/共123页重点难点

1、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第3页/共123页3、关于建设和谐文化。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4页/共123页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文化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第5页/共123页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思想观念的色很难高产活动及其产品。第6页/共123页《辞海》、《辞源》: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中国的定义第7页/共123页第8页/共123页第9页/共123页第10页/共123页第11页/共123页

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2、文明第12页/共123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第13页/共123页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精神文明第14页/共123页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3、先进文化第15页/共123页

和谐文化以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4、和谐文化第16页/共123页思考

为什么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第17页/共123页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培育文明道德风尚。3、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4、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生活。第18页/共123页(1)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2)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第19页/共123页(3)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4)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第20页/共123页思考

建设和谐文化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第21页/共123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文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2页/共123页思考

什么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怎样理解和谐文化、先进文化、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第23页/共123页

在当今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4页/共123页第25页/共123页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重要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26页/共123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27页/共123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28页/共123页1、根本任务: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第29页/共123页

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科学信念。有理想第30页/共123页

是指要遵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并使“五爱”在社会

生活各方面体现出

来。有道德第31页/共123页山西太原市52中唱响《八荣八耻歌》第32页/共123页第33页/共123页第34页/共123页

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素质,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有文化第35页/共123页

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地遵纪守法。有纪律第36页/共123页3、培养”四有公民”的意义(1)培“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第37页/共123页(2)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38页/共123页(3)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第39页/共123页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40页/共123页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第41页/共123页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42页/共123页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什么叫核心价值体系:指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体系。第43页/共123页(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44页/共123页(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第45页/共123页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我们已经总结取得的思想文化成果,建立崭新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46页/共123页(2)从当今的忧患意识角度看,建立核心价值体系也刻不容缓。

社会矛盾最后都要反映到人们的精神上来,形成内心的矛盾,甚至精神危机。只有建立崭新的、人们能够普遍认同的、社会化的、现代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以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第47页/共123页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的需要。第48页/共123页(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第49页/共123页(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第50页/共123页思考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基本内容在体系中的地位?第51页/共123页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第52页/共123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第53页/共123页精神是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3)民族精神和时代第54页/共123页(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第55页/共123页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56页/共123页思考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57页/共123页(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性质决定的。第58页/共123页(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由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第59页/共123页(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挑战的需要。第60页/共123页(4)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第61页/共123页2、如何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第62页/共123页(1)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2)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鲜明的民族特色。(3)使当代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第63页/共123页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64页/共123页

理想决定行动,有共同的理想,才有共同的步调。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动力。1、理想及理想的作用第65页/共123页(1)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66页/共123页(2)这个共同理想可以起到凝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的作用。第67页/共123页

(1)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2)对共产党人来说还有更高的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3、理想的层次性第68页/共123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69页/共123页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一)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内涵第70页/共123页江泽民:有没有高贵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2、民族精神的作用胡锦涛: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第71页/共123页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72页/共123页民族精神的丰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第73页/共123页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击冰雪灾害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第74页/共123页第75页/共123页3、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爱国主义的传统。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它是民族整合的强大精神力量。第76页/共123页

团结统一的传统。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第77页/共123页

勤劳勇敢的传统。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勤勤恳恳,努力不懈,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第78页/共123页

自强不息的传统。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第79页/共123页4、如何弘扬民族精神(1)不仅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第80页/共123页(2)不仅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要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第81页/共123页(3)要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第82页/共123页1、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用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时代精神第83页/共123页2、怎样才能弘扬时代精神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但是弘扬时代精神的前提,也是弘扬时代精神的必要条件。第84页/共123页(2)必须勇于实践,实践是弘扬时代精神的最重要基石。实践是激发、产生时代精神的最重要动力之源。第85页/共123页(3)必须勇于创新。时代的进步、社会变革,无不以创新为基础和先导。第86页/共123页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87页/共123页1、荣辱观:就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第88页/共123页2、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第89页/共123页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第90页/共123页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第91页/共123页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92页/共123页城管走后,哭泣的卖红薯老人。这个在街上卖红薯老人的三轮车链条被城管人员剪断,前轮钢丝被城管踩断。城管干完就走了,他靠着墙哭泣。好心的路人纷纷向老人施出援手,大家帮他把钱收到怀里。中国人是很好面子的,这个草民也有面子。他现在不能要面子了,老泪纵横,必是伤心到了绝地。因为他得吃饭,他是个老人。第93页/共123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第94页/共123页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好干部王杰焦裕禄雷峰第95页/共123页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96页/共123页3、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第97页/共123页

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社会公德第98页/共123页我就这样存在在这个世界,站在那里,走过那里,冷眼旁观着周围的与我无关的人与事,偶尔开一些与人无碍无益的玩笑。或许这个也需要我们思考些什么……第99页/共123页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第100页/共123页

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意识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职业道德第101页/共123页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第102页/共123页

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和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家庭美德第103页/共123页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第104页/共123页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第105页/共123页

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第106页/共123页二、发展教育和科学第107页/共123页

(一)科学是代表一个国家

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1、科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2、科学技术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第108页/共123页3、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109页/共123页4、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第110页/共123页(二)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1、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第111页/共123页贵州剑河县久仰乡最边远、最贫困的纯苗族村寨白闹村小学。2、扶持贫困地区第112页/共123页安康市汉滨区玉岚乡前丰村小学由于道路不通,杨汉贵老师只能以肩扛背驮的方式,在崎岖的山道上分次将学生的课本从几十里外的乡上运回。第113页/共123页徐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小学马庄教学点徐云玲在带领学生们做课间操第114页/共123页放学了,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乡汪槎小学老教师汪荣林正背着年幼的学生,翻山越岭,带队送孩子们回家。

3、坚持以人为本第115页/共123页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以发展为主题,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