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分裂前期,核仁逐渐消失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C.在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NA数目加倍D.在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2.下列关于群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片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就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群落B.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的垂直结构要复杂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群落中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3.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是由于()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等位基因的分离4.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体B.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C.四分体形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5.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和ttBbB.TtBb和TtbbC.TtBB和ttBbD.TtBb和ttBB6.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7.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A.空间结构 B.氨基酸数目 C.氨基酸种类 D.氨基酸排列顺序8.(10分)关于群落的结构,错误的是A.竹林中的竹子高度差别不大,所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不同的鱼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有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1)决定白化病的基因为_____性。(2)Ⅱ2和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3)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4)若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_____,预计他们生一肤色正常男孩的可能性_____。10.(14分)下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传递过程,①②③④为分子。据图回答:(1)在细胞核内,由分子①形成分子②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2)在核糖体上由分子②形成分子④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在此过程中需要③__________(填“tRNA”或“rRNA”)的参与,图中亮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填“GAA”或“CUU”)(3)图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基因控制__________合成来实现的。11.(14分)图示某个家系的遗传系谱,已知Ⅰ1号无乙病致病基因。甲、乙两种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甲病由A或a基因控制,乙病是由B或b基因控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是由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基因控制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2)如只考虑甲乙两种病的性状,图中II3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3)某同学怀疑自己患有红绿色盲症,请写出简单的检测方法。__________12.研究人员对麇鹿(2n)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Ⅰ、Ⅱ为其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图Ⅲ是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和图Ⅱ所示的细胞可同时存在于该生物的______(器官)中。(2)图Ⅰ中,①与③互称为_______,该细胞内应有______个染色体组,其中表示X染色体的有______(填序号)。(3)图Ⅱ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图示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4)图Ⅲ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图Ⅰ和图Ⅱ细胞分别对应图Ⅲ中的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Ⅲ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本题比较基础,要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详解】在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A正确;在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B正确;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染色体的数目加倍,DNA的数目不加倍,C错误;在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D正确.2、A【解析】

考查群落及群落演替的概念,以及对群落垂直结构的理解。【详解】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群落,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A错误。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相比之下,森林生态系物种繁多,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B正确。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正确。植物分层分布,上层植物利用较强的光,底层植物用弱光,提高了生态系统对光的利用率,群落中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点睛】易错点:群落一定是全部生物,从类群上讲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讲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B【解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生物种类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镜检光镜下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光镜下可检出【详解】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能产生新基因,B正确;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不会产生新基因,C错误;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产生新的基因,D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根据四分体的概念可知,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即2条染色体,A错误;四分体时期的上一个时期是联会,B错误;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4条染色单体,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四分体的概念,特别要知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5、A【解析】由“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可知:①高茎∶矮茎=(3+1)∶(3+1)=1∶1,亲本基因型为Tt×tt;②无芒∶有芒=(3+3)∶(1+1)=3∶1,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Bb和ttBb。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这一类题目,一般是把两对等位基因分开,一对一对地加以考虑,然后再把两部分结果组合起来。6、B【解析】试题分析:鉴定动物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用测交;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用定义法进行杂交;也可根据性状分离比法进行自交来判断;B正确。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交配类概念的归纳区别:(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可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等。(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植物体的自花传粉和同株异花传粉都属于自交。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3)测交: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杂交的一种)。(4)回交:杂种子一代与亲本或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5)正交和反交:是一相对概念,如果甲作父本,乙作母本为正交,则乙作父本,甲作母本为反交。主要用于判断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等。7、A【解析】

蛋白质形成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三肽→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等空间构型的变化→蛋白质。【详解】A、烫发时,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故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正确;B、该过程中,氨基酸数目未改变,错误;C、该过程中,氨基酸种类没有增多或减少,错误;D、该过程中,只是二硫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故氨基酸排列顺序没有改变,错误;故选A。8、A【解析】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竹林是种群,A错误;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通常是因为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原因,B正确;不同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物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是因为水平方向上地形、酸碱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D正确。【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忽略群落结构的概念是在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的现象。二、非选择题9、隐Aaaa1/3Aa1/65/12【解析】

由图示可知,Ⅱ3为患白化病的女性,而Ⅰ1和Ⅰ2表现正常,所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aa,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Ⅲ1的基因型为aa,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据此答题。【详解】(1)Ⅰ1和Ⅰ2表现正常,生有白化病的女儿Ⅱ3,所以决定白化病的基因为隐性基因。(2)根据分析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Aa,Ⅲ1的基因型为aa。(3)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1/3AA、2/3Aa,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Ⅱ3的基因型为aa,所以Ⅲ3的基因型为Aa。(4)若Ⅲ2(1/3AA、2/3Aa)和Ⅲ3(Aa)婚配,后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2/3×1/4=1/6,预计他们生一肤色正常男孩的可能性(1-2/3×1/4)×1/2=5/12。【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0、转录翻译tRNACUU蛋白质【解析】

由图可知,①表示DNA,②表示mRNA,③表示tRNA,④表示肽链。【详解】(1)在细胞核内,分子①DNA通过转录形成分子②mRNA。(2)②mRNA在核糖体上通过翻译形成分子④肽链,在此过程中需要③tRNA(运输氨基酸)的参与,图中携带亮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GAA,故密码子是CUU。(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点睛】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11、常隐性女性患者Ⅱ2的父母Ⅰ1号和Ⅰ2号是正常的,说明该遗传病是隐性的,因为女性患者的父亲是正常的,所以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AAXBXb或AaXBXb可用“红绿色盲图”进行检测【解析】

Ⅰ1号和Ⅰ2号是正常的,其儿子Ⅱ1患乙病,女儿Ⅱ2患甲病,说明两种遗传病均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女性患者Ⅱ2的父亲是正常的,所以甲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号无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于女性甲病患者Ⅱ2的父母Ⅰ1号和Ⅰ2号是正常的,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因为女性患者的父亲是正常的,所以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Ⅱ1患乙病,Ⅱ2患甲病,则Ⅰ1号和Ⅰ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又因为Ⅲ1患乙病,故Ⅱ3可能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3)该同学可用“红绿色盲图”来检测自己是否患有红绿色盲症。【点睛】根据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常隐)”来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睾丸(或精巢)同源染色体4②、⑥次级精母细胞4a、ba、db→a、d→c【解析】

由题意可知,图Ⅰ、Ⅱ细胞中仅示部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分析可知,图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①和③、②和④、⑤和⑦、⑥和⑧属于同源染色体,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