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_第1页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_第2页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_第3页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_第4页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

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日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

二、说教材。

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把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根底上,学习含有两步计算的整数混合运算。本课以小朋友购置学习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把握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的运算挨次。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到达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熟悉综合算式;初步把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挨次,并能按挨次正确地进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念。

三、说教法、学法。

闻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阅历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加状态、参加度是打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看、比照、总结等多种方式进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熟悉综合算式。

1.情境是最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出示30页的主题图。让学生依据图中供应的信息,解决问题一: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学生在解答时,习惯会用分步计算,教师在组织沟通时,重点是让学生说清晰每个算式的含义。

2.熟悉综合算式:在学生列出两道分步算式的根底上,教师直接介绍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的算式(板书:3×5+20),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活动二:把握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1.争论列出的综合算式要先算什么?

2.教学用递等式书写计算结果的格式。强调:先算的可以划线、等于号要写在算式

的左边,算式上下要对齐、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

3.比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说说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

4.揭题。

【这段教学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并初步把握用递等式表达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上。】

活动三: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挨次。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出示问题二: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沟通。教师巡察,查找资源,估量学生会消失的资源:

①50-18×2②18×2-50③50-18×2

=50-36=50-36=32×2

=14(元)=14(元)=64(元)

3.全班沟通:

层次一:出示两种综合算式:50-18×2和18×2-50,引导学生思索在列综合算式时,哪个钱数应做被减数?哪个钱数做减数?从而得数正确的算式:50-18×2

层次二:出示两种算法:①50-18×2③50-18×2

=50-36=32×2

=14(元)=64(元)

引导学生思索,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从而得出正确的算法。

4.归纳运算挨次: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本环节重在运算挨次的教学上,结合题意帮忙学生理解要先算乘法。】

活动四:稳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此题重点是让学生说运算挨次,以及练习递等式的格式书写上。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此题是改错题,重点是稳固运算挨次。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

3.补充:把下面的分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说说运算挨次。共三组题:①17×3=5151+20=71②7×8=5684-56=28③3×20=6032+60=92。我是把想想做做第4题进展了重组,由于本课把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也是一个重点,我想通过这题,让学生体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也是对问题一的一个稳固。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此题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稳固运算挨次。

活动五:拓展延长、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你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

2.完成课作:想想做做第3题。

五、板书设计: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递等式计算)

5×3=15(元)5×3+2050-18×2

15+20=35(元)=15+20=50-36

=35(元)=14(元)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六、教学反思:

1.常规积存环节,应把“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个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2.问题一在解决时,应补充20+3×5这一算式,并同时呈现:5×3+20和20+3×5这两道综合算式,让学生结合详细的数量关系,理解无论乘在前,还是乘在后,都应先算乘法。

3.问题二解决时,当得出50-18×2这个算式,并争论应先算乘法后,可补充一题:50-18+2,让学生去说运算挨次。通过此次比照教学,让学生更清楚地把握同级运算和异级运算中各自的运算挨次。

4.要注意综合算式的读法,如5×3+20要读作:5乘3的积加20。

5.教学节奏还可以加快,教学语言要更简洁些。

2、《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展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忙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洁的乘法应用题》说课稿,欢送大家共享。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9页例6,做一做。

2、教材分析:

用数学一节是在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后消失的`。例6,是以三个小象运木头情境,依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3个4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4、教学难点:建立求几个一样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纳电化教学、启淘教案网了肯定的感知后,再提醒求几个一样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含义。

其次,课件出示一样练习题2,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然后说算理,分析问题

最终,通过师生的拍手嬉戏练习,将学问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根底上,建立求几个一样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三、拓展延长,稳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2、3题,目的是稳固新知,加深对学问理解,理清乘法的详细意义,到达融会贯穿。

四、全课小结,鼓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表达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时机。

3、《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9页例6,“做一做”

2、教材分析:

“用数学”一节是在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后消失的。例6,是以三个小象运木头情境,依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3个4”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4、教学难点:建立“求几个一样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纳电化教学、启淘教案网了肯定的`感知后,再提醒“求几个一样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含义。

其次,课件出示一样练习题2,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然后说算理,分析问题

最终,通过师生的拍手嬉戏练习,将学问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根底上,建立“求几个一样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三、拓展延长,稳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2、3题,目的是稳固新知,加深对学问理解,理清乘法的详细意义,到达融会贯穿。

四、全课小结,鼓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表达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时机。

4、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细心整理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以小朋友购置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把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学生也已经学过含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两步式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挨次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学生开头学习本单元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为了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运算挨次和递等式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实行分步教学,另一方面,在“想想做做”中编制一些改错题,帮忙学生通过改错来进一步把握混合运挨次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材在安排这局部内容时,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把握混合运算挨次;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进展规律,引导学生渐渐把握混合运算的挨次,不断提高理解水平;三是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运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在比拟中加深对混合运算挨次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结合购物情境理解、把握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能正确计算。

2、能用递等式表示脱式过程,把握标准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创设的购物情境,主动理解混合运算挨次;通过仿练、沟通,把握标准的脱式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育学生参加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在计算和标准表达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理解、把握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结合题意帮忙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口答:5+8-7=

7+7+7=

3+3+3+3+3+2=

12÷4×4=

3×7=

3×4+2=

3×5-1=

提问:认真观看,有什么想说?

【设计意图:第一组从旧知入手,归纳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其次组得出:结果一样,一样的数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第三组得出:前4个3连加可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加2,也可5个3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减1,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乘加与乘减可使一些计算简便。】

2、教师:(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认真观看,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熟识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新学问的兴趣。】

二、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加法的混合运算挨次

1.教师:(课件出示:富有情境地说)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察。

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要先算出什么?(指名答复)

提问:你们能不能把刚刚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并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允许争论和沟通,

然后板书:5×3+205+5+5+2023+5×3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晰运算的过程,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其次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其次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其次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还没有参与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板书:照抄)下来,而且要写在相应的位置。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其次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其次步计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答复,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提问:20+5×3,可以吗?

(1)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2)提问: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展脱式计算,教师巡察,捕获错误资源。

可能消失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20+5×3②20+5×3

=25×3=20+15

=75(元)=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索: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留意什么?(板书:脱式)(1、上下等于号要对齐,2、没有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而且都要写在相应的位置。)

教师指出:逐步把计算的过程写下来,可以看清晰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便于自我检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提问:5+5+5+20这样列式可以吗?

引导发觉:5+5+5+20就是5×3+20,几个加数相加,可以先把一样加数用乘法简算再加另一个加数

7.比拟5×3+20和20+5×3

=15+20=20+15

=35(元)=35(元)

你有什么发觉?学生争论沟通。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样进展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创设较为宽松的气氛,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供应给学生合作沟通的时机,鼓舞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把旧知纳入已知,建构新的学问构造。】

三、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

1.谈话:同学们帮小军解决了问题。

教师:(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助,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你们能列综合算式解决吗?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全班沟通:你们的.综合算式是怎样列的?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察指导,捕获错误资源。

可能消失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50-18×2②50-18×2③50-18×2=14(元)

=36-50=32×2=50-36

=14(元)=64(元)=14(元)

依据学生的计算状况,相应进展争论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留意些什么?要按什么挨次进展计算?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中,重点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出错误资源,引起学生留意与重视,然后结合题意,让学生在充分比拟、反思、碰撞中,理解算理,总结出运算挨次,对书写格式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运算挨次和书写格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应用稳固,提高力量

第—层次:说出下面计算的第一步。

1.15+3×22.100-25×33.54-44+164.40÷4×2

3×2+1525×5-10054+16-4440×4÷2

汇报沟通。

教师指出: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只有加、减法,只有乘、除法的,都是从左往右的挨次计算。(形成完整的板书:

有乘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扩大所学学问的内涵,与以往所学学问构建清晰的块状学问构造,使学生的熟悉更加清楚】

其次层次:计算下面各题。

2+3×220-2×87×3+210×4÷2

2+3-220÷2×87+3×210-4×2

2023-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

20230-180×10

教师提问:这些题目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做完这些题目给你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设计数目较小的计算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运算挨次,计算后再通过比一比,启发学生计算前要认真观看,弄清运算后再细心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最一组】

第三层次: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堂作业

【设计意图:既是复习稳固,又是检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把握状况,调整教师的教学】

五、课堂小结:

1.今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留意的?

2.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很多多的混合运算,盼望同学们连续去学习和探究,信任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混合运算

(1)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递等式

(2)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脱式

5×3=15(元)综合式5×3+2023+5×350-18×2

15+20=35(元)=15+20=20+15=50-36

=35(元)=35(元)=14(元)

答:一共要35元。答:应当找回14元。

5、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想想做做1~5

【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以小朋友购置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把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学生也已经学过含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两步式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挨次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学生开头学习本单元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为了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运算挨次和递等式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实行分步教学,另一方面,在“想想做做”中编制一些改错题,帮忙学生通过改错来进一步把握混合运挨次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材在安排这局部内容时,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把握混合运算挨次;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进展规律,引导学生渐渐把握混合运算的挨次,不断提高理解水平;三是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运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在比拟中加深对混合运算挨次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结合购物情境理解、把握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能正确计算。

2、能用递等式表示脱式过程,把握标准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创设的购物情境,主动理解混合运算挨次;通过仿练、沟通,把握标准的脱式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育学生参加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在计算和标准表达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理解、把握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结合题意帮忙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口答:5+8-7=7+7+7=3+3+3+3+3+2=

12÷4×4=3×7=3×4+2=

3×5-1=

提问:认真观看,有什么想说?

【设计意图:第一组从旧知入手,归纳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其次组得出:结果一样,一样的数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第三组得出:前4个3连加可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加2,也可5个3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减1,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乘加与乘减可使一些计算简便。】

2、教师:(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认真观看,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熟识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新学问的兴趣。】

二、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加法的混合运算挨次

1.教师:(课件出示:富有情境地说)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察。

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要先算出什么?(指名答复)

提问:你们能不能把刚刚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并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允许争论和沟通,

然后板书:5×3+205+5+5+2020+5×3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晰运算的过程,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其次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其次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其次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还没有参与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板书:照抄)下来,而且要写在相应的位置。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其次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其次步计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答复,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提问:20+5×3,可以吗?

(1)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2)提问: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展脱式计算,教师巡察,捕获错误资源。

可能消失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20+5×3②20+5×3

=25×3=20+15

=75(元)=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索: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留意什么?(板书:脱式)(1、上下等于号要对齐,2、没有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而且都要写在相应的位置。)

教师指出:逐步把计算的过程写下来,可以看清晰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便于自我检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提问:5+5+5+20这样列式可以吗?

引导发觉:5+5+5+20就是5×3+20,几个加数相加,可以先把一样加数用乘法简算再加另一个加数

7.比拟5×3+20和20+5×3

=15+20=20+15

=35(元)=35(元)

你有什么发觉?学生争论沟通。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样进展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创设较为宽松的气氛,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供应给学生合作沟通的时机,鼓舞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把旧知纳入已知,建构新的学问构造。】

三、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

1.谈话:同学们帮小军解决了问题。

教师:(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助,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你们能列综合算式解决吗?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全班沟通:你们的综合算式是怎样列的?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察指导,捕获错误资源。

可能消失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50-18×2②50-18×2③50-18×2=14(元)

=36-50=32×2=50-36

=14(元)=64(元)=14(元)

依据学生的计算状况,相应进展争论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留意些什么?要按什么挨次进展计算?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中,重点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出错误资源,引起学生留意与重视,然后结合题意,让学生在充分比拟、反思、碰撞中,理解算理,总结出运算挨次,对书写格式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运算挨次和书写格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应用稳固,提高力量

第—层次:说出下面计算的第一步。

1.15+3×22.100-25×33.54-44+164.40÷4×2

3×2+1525×5-10054+16-4440×4÷2

汇报沟通。

教师指出: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只有加、减法,只有乘、除法的,都是从左往右的挨次计算。(形成完整的板书:

有乘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扩大所学学问的内涵,与以往所学学问构建清晰的块状学问构造,使学生的熟悉更加清楚】

其次层次:计算下面各题。

2+3×220-2×87×3+210×4÷2

2+3-220÷2×87+3×210-4×2

2023-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

20230-180×10

教师提问:这些题目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做完这些题目给你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设计数目较小的计算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运算挨次,计算后再通过比一比,启发学生计算前要认真观看,弄清运算后再细心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最一组】

第三层次: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堂作业

【设计意图:既是复习稳固,又是检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把握状况,调整教师的教学】

五、课堂小结:

1.今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留意的?

2.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很多多的混合运算,盼望同学们连续去学习和探究,信任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混合运算

(1)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递等式

(2)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脱式

5×3=15(元)综合式5×3+2020+5×350-18×2

15+20=35(元)=15+20=20+15=50-36

=35(元)=35(元)=14(元)

答:一共要35元。答:应当找回14元。

6、《简洁加减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内容:

课本p102页3t,练习二十四10t,11t,12t.

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加减乘法应用题的熟悉,把握解题思路。

2.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力量。

重点:

把握解题思路。

难点:

仔细审题,细心解答的”习惯。

教法:

讲解法,归纳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练习法。

教具:

课件

过程:

一.提醒课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师生共同理解。

三.自主探究

内容:

课本p102页

时间:

5分钟

方法:

独立思索

要求:

1.这张情境图给我们供应了哪些信息?

2.依据搜集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

(1).——————————,—————————,小东摘了多少个?

(2).——————————,—————————,小丽摘了多少个?

汇报沟通:

条件:1.小明摘了5个西红柿。

2.小丽摘得是小明的3倍。

3.小东摘的比小明多8个。

问题:1.小东摘了多少个?

2.小丽摘了多少个?

指名答复: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把应用题补充完整。

1.小明摘了5个西红柿,小东摘得比小明多8个,小东摘了多少个?

5+8=13(个)

答:小东摘了13个。

2小明摘了5个西红柿,小丽摘的是小明的3倍,小丽摘了多少个?

5ⅹ3=15(个)

答:小丽摘了15个。

拓展应用:

依据刚刚的计算结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解答?

思索沟通,指名答复:

1.小东摘的比小李多多少个?

2.小丽摘的比小东少多少个?

3.小东和小丽一共摘多少个?

四.全课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依据问题补充条件并解答,又学习了依据条件提问题并解答,及拓展为依据算式编应用题。

五.当堂检测

课本p107页,10t,11t,12t.

7、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习收集信息、发觉并提出问题,培育学生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在共同探讨中培育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共同画线段图、尝试列式计算。

教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课件)

四、教学活动:

一、复习铺垫。

1.先说出以下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3×2/97/15×3/1425×3/52/9×35/12×6/7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3/4。(2)梨的筐数的3/4和苹果的筐数相等(3)白羊只数的4/5等于黑羊的只数。(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4/5。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3(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34(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44(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54(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5二、探究新知。

1.出例如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5/6,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2/3。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答复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依据什么?学生答复:

依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作为

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依据什么?引导答复:依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2/3”,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5/6,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2/3。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答复后,教师画线段图。

依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依据什么?引导答复:依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2/3”,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线段图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需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答复:依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18×5/6=15(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③该怎样列综合算式,?16×5/6×2/3=10(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展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一样和不同?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推断计算方法?

学生答复后,教师归纳:今日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推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其次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稳固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讨论了什么?你有那些体会?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五的第8~10题。

8、《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等奖

(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进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日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提醒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例如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叙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看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置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知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其次个条件,告知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答复后,依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答复。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把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稳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

(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进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例如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其次道题。

①出例如2的其次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叙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叙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刚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答复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答复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答复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把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寻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稳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以下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习。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答复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题。

(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肯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肯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05×50300×2070×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例如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一样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其次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依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答复之后,依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把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稳固练习。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肯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肯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教学例4。

(1)出例如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

3×8=24(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5=80(个)

(2)教师叙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

(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

引导学生答复后,依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4)小结:我们把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

4、稳固练习。

(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

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李师傅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

(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三、作业。做练习六的第5—9题。

9、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等奖模板四

教学目的

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进展。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把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

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

一、复习: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例如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其次道题。

①出例如2的其次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叙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叙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刚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答复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答复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