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期末复习笔记整理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期末复习笔记整理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期末复习笔记整理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期末复习笔记整理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期末复习笔记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考试复习内容主要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P26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可供国际间交换的剩余产品②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2、国境和关境的关系P13有关税同盟的国家,关境大于国境例如:欧盟有保税区、自由港等的国家,关境小于国境例如:中国上述两种情况都没有的国家,关境与国境是重叠的。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总贸易(generaltrade)。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欧各国及我国。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专门贸易(specialtrade)。约有83个国家和地区,德国、意大利和瑞士等。3、国际货物贸易额、国际货物贸易量P8-9国际贸易额以货币表示,按照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与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又称国际贸易值。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货物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货物总额。国际贸易额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额之和。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办法,得出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国际贸易的量,所以又称为国际贸易量。计算公式为: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4、顺差、逆差;出超、入超P10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贸易顺差或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我国也称之为入超5、贸易条件P11-12国际贸易条件又称国际交换比价,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通常,一国贸易条件等于一定时期内该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计算公式:国际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1表明相对于基期,该国贸易条件好转,通过对外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贸易条件=1表明相对于基期,该国贸易通过对外贸易获得的福利不变。贸易条件<1表明相对于基期,该国贸易条件恶化,从对外贸易获得的福利减少。以上商品贸易条件有时候称为净贸易条件,常被用来衡量一段时间内某国的国际贸易和分工地位的变化。6、绝对配额、关税配额P151-152绝对配额(absolutequot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绝对配额按照其实施的方式的不同,又有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和进口商配额三种形式。关税配额(tariffquotas),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区别:绝对配额规定一个最高进口额度,超过就不准进口,而关税配额在商品进口超过规定的最高额度后,仍允许进口,只是超过部分被课以较高的关税。共同点:都是以配额的形式出现,可以通过提供、扩大或缩小配额向贸易对方施加压力,使之成为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7、歧视性政府采购、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贸易壁垒;P160-164(主要理解考选择)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criminatorygovernmentprocurementpolicy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政策明文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商品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货。(有违WTO原则)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指一国或区域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理由,制定一些复杂、苛刻且经常变化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措施,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的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市场的目的。限制进口产品方面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非对等性与隐蔽性。②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healthandsanitaryregulation),主要适用于农副产品及其制品。③严格的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packingandlabelingregulation),适用范围很广。环境贸易壁垒(environmenttradebarrier)又称绿色贸易壁垒,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设置贸易障碍的措施;狭义的绿色贸易别类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供给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贸易障碍的措施。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但真正成为重要的壁垒形式并扮演重要角色还是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专门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的。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实施的措施主要有绿色关税制度、环境保护法规、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检疫制度等。8、国际贸易的发展的各个阶段、代表国家、主要贸易品P26-33历史演变时间段代表国家主要贸易产品产生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发展奴隶社会罗马、印度奴隶、奢侈品封建社会中国奢侈品、农产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16~18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奢侈品、原材料资本主义自争时期(18世纪60年代〜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品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1870〜1938)英国、美国、德国矿产、金属和化学品9、绝对优势理论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49-51(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也称绝对利益理论或绝对成本说(absolutecosttheory)。创始人:AdamSmith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背景:英国的产业革命逐渐展开,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国民经济在各个领域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但是,存在于乡间的行会制度严重限制了生产者和商人的活动,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占据统治地位,极端保护

主义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主要观点:1、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3、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是国际分工的基础结论:各国产品绝对成本的差异是国与国之间产生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以其所拥有的绝对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活动,并且通过这种分工和贸易模式,使各国获得贸易利益。因此,又被称为绝对成本理论。(1)分工和贸易模式的决定:各国按照自身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2)贸易利益的体现。各国通过上述分工和国际贸易,实现两方面的贸易利益。首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同投入获得更多产出,以此交换,获得更多消费总量。其次,可以用较高的价格去换取外国产品,可以减少本国劳动力的消耗。评价:(一)科学性:1.亚当.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2.亚当.斯密将早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系统发展。(二)局限性:1、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点是错误的。2、斯密没能提出和回答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参加贸易的问题。现实的世界经济情况表明:有的国家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同样存在着国际贸易的现象。因此亚当斯密的学说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益。10、 比较优势理论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51-55(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工人工资提高里口了资产阶番利益背景: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建立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优势理论(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为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工人工资提高里口了资产阶番利益要求自由贸易(一)基本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2、自由贸易。3、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两国之间则不能自由流动。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5、没有运输费用。6、不存技术变化。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8、劳动价值论一一任一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二)贸易模式“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11、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55-61(古典贸易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狭义一HO理论(也称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瑞典)赫克歇尔(H)1919年《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PPT课件第3章第33页)(瑞典)俄林(0)1933年《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广义(美)萨缪尔森1942年《经济理论的运营意义》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P60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视频20141101-28,P61-66贸易依存度P9-10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或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DP或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DP或GNP)*100%分析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标的意义:计算外贸对依存度的贡献国际贸易地理方向P10-1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用来表明世界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他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站世界出口总额或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一国而言,如果商品的进出口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国家,我们就说该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集中;反之,则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分散。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利弊,如下表: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优点缺点集中有利于出口商的信息交流交易成本比较低对内:国内厂商相互压价造成出口国内部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对外: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对内:避免进出口商之间的恶性分散竞争对外:降低一国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风险交易成本比较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P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各类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即各类商品出口贸易额与整个出口贸易额相比,以份额表示。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的比重大大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一一没有加工或很少加工的农、林、牧、渔、矿产品;工业制成品一一经过充分加工的工业品。意义:(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等。(2)一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产业结构状况和劳动力就业状况等,是一国制定产业政策的依据。重商主义的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46-48(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早起的国际贸易理论。它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重商主义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后来流行到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重商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早期(即货币差额论)(英)约翰海尔斯(英)威廉斯塔福德强调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禁止金银输出(强调金属货币余额)晚期(即贸易差额论)(英)托马斯孟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获取大量货币,但仍然坚持少买多卖的原则(强调贸易差额甚于货币差额)重商主义核心思想是世界资源的静态观,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之上,出口国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国通过贸易减少财富。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他们只把货币当做财富而没有把通过分工和贸易获得的财富包括在内,从而把国家质检的国际贸易看做是一种财富交换的“零和游戏”。16、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80-83(新国际贸易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主要观点1966年《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第一阶段:创新阶段一一技术密集型第二阶段:成熟阶段一一资本密集型第三阶段:标准化阶段一一劳动密集型17、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74-77(新国际贸易理论)背景:研究者发现,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时间段创始人主要观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佛丹恩迈凯利巴拉萨和考基玛做了大量经验性研究.产品的差异性(消费者).规模经济(生产者).偏好相似(国家)PPT课件第四章第13-14页20世纪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劳尔德格雷戴维斯兰卡斯特做了开创性、系统性研究

18、 规模报酬理论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73-74(新国际贸易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主要观点克鲁格曼&艾瀚南1985年《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规模报酬递增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之一,当某一商品的生产发生规模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19、 技术差距理论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P78-79(新国际贸易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主要观点波斯纳1961年《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技术差距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生产效率差距研发新产品差距需求差距 反应差距20、 偏好相似理论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FP83-85(新国际贸易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主要观点(瑞典)林德1961年《贸易与变化》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能解释密集使用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的贸易,不能适用工业品的贸易。1、国内需求是制成品贸易的前提条件2、贸易的流向、流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的相似程度3、需求偏好取决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始人、历史背景、主要内容P85-87(新国际贸易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主要观点迈克尔波特1980年《竞争战略》1985年《竞争优势》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1、一国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2、一国要在国际时尚上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能否使其主导产业具有优势。要使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则企业必须具有创新的机制,提高生产效率。3、从一个国家角度来分析,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22、 保护关税学说、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超保护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P99-106学说提出者主要观点

保护关税学说(美)汉密尔顿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者:汉密尔顿完善着: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详见书本p102超保护贸易(英)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23、 从量税、从价税的计算方法,名「自的优缺点P124-126征收方法及标准计算方法优点缺点从量税以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体积和面积等单位作为标准,制定统一的税率征收的关税.操作简单.对于外国的出口商进行销价轻笑有较高的保护作用.具有累退性.在通货膨胀时期,将失去其保护作用从价税(多数国家采用)以商品的价格为标准,按照一定的百分比例征收的关税.既不具有累进性,也不具有累退性.在通货膨胀时期,从价税的关税税率不需要随着通过膨胀率变动而变动.对于一些特殊商品比较容易征收.操作比较复杂.有的国际政府有意鼓励海关高估商品价格.由于商品种类税目复杂,分类不明确,引起持久的争议24、 GSP(毕业条款,受惠国范围)、特惠税P132-137税别主要内容受惠对象GSP(普遍优惠税)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即无偿性)原产地规则: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规则原产地证书.国家或地区.给惠商品范围(非敏感的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惠商品减税幅度.保护措施(毕业条款)特惠税殖民主义的产物1975年2月《洛美协定》殖民地附属国25、 关税保护率、有效保护率的计算P139-141有效保护率=征收关税后单位产品的附加值-有效保护率=没有征收关税时产品的附加值 " ,V'-VERP= X100%V参考P145思考题3、4视频2014120684,26、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各自的特点,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情况P147-149历史上关税壁垒是最重要的贸易限制形式。26、非关税壁垒的特点: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歧视性.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无需通过复杂、冗长的立法机关程序,可通过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灵活采取.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沦落为世界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