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书有感》教案设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
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持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持续
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
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持续读书,持续汲取新知识
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水平,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
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理解诗借景
喻理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朱熹的读书名言和古诗,弄懂它们的意思。
2、预习《观书有感(二)》,理解诗意。
3、查阅资料,理解朱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介绍朱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
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但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
情意去沟通。所以,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
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
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
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教师带着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
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
成果,朗读做到字音准确、节奏鲜明。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
生找出诗眼“清”,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感受半
亩池塘的清澈明净。学习后两句诗时,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
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持续读书,持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再加上教者
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个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几句名
言,请你去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出示】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读书也叫“观书”,
板书。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齐读】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
法】
4、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呢?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读,一起来
读一读这段简介。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
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
板书:有感。理解诗题。观书有感,就是看书后生发的感想。于是,他颇有感
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6、初读这首诗。
二、品析诗句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
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
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一半时间后,能够建议学生互相交流交流。
2、检查诵读。
1)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
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
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
【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
3)古诗大多使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
所以这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我们一起来读三四句。
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
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3、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
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
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出示一二句,一起读】
3)“鉴”是个生字,指导写字,师范写,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
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
“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
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板:清澈明净】水的
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徘徊”如何理解?做一下动作。
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
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
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
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
交流】
6)同学们,虽仅仅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
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
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4、品读三四句。
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
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如许什么意思?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
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
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自问又自答这叫什么?诗中哪个词提示了你原因
了?
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
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持续地从源头流来。【板:源头活水】
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3)我们能够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持续流入
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假如没有活水源源持续的流进方塘,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
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
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啊!
5、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持续流
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三、辩论明理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
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不过……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
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
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持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持续地读书,
持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板书: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
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3、此时此刻,再读这个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
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
—齐读】
四、拓展延伸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
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
书: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很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出示:我们常
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
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缺乏道,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
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只有持续地读书,
持续地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会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反复诵读,入境悟情
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
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
的诗【出示,引读】
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
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但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
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
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4、品读完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5、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
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
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
事。
六、作业布置。
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建加油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之欧阳法创编
- 2024年煤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给生活加段片头曲
- 中国麝香接骨胶囊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公交广告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国含硫镍饼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把女婿当儿子
- 聘请采购人合同范本
- 2025年按摩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OptiStruct及HyperStudy优化与工程应用
- 科目一3小时速成璇姐笔记
- Neo4j中文使用手册以及例子
-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个案护理
- 高中化学奥赛培训计划
- DB51-T 2146-2023 天然气汽车改装企业管理规范
- 反腐倡廉廉洁行医
- 汽车维修厂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 QC成果劲钢混凝土结构钢骨柱梁安装质量控制
-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简介课件
- 砖厂各类人员职责、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