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刚碑人行索桥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TOC\o"1-3"\h\u207201前言 前言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重庆北泉温泉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拟在重庆市北碚区金刚碑修建人行桥项目,委托重庆英杰建设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对其进行详细勘察,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必要的岩土参数和地质资料。拟建人行桥起点桩号:K0+180.900,起点高程:209.075m,终点桩号:K0+338.900,终点高程:205.375m,单跨跨度10~50m,桥宽4.5m,总长158.90m,桥台拟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展基础、桥墩拟采用桩基础。根据设计方案,桥台基础开挖将形成最大高度约7.8m的基坑边坡(岩土混合)及最大高度约5.9m的基坑边坡(岩质),边坡安全等级最高为二级。拟建建筑物位置及尺寸详见平面图,具体特征详见下表1.1。表1.1拟建物参数一览表拟建物名称高程(m)跨度(m)工程安全等级结构类型基础形式荷载(KN/柱)0号桥台209.07510~50一级钢混扩大基础2501号桥墩209.525桩基6002号桥台209.825扩大基础3003号桥台209.825扩大基础3004号桥墩209.572桩基6005号桥墩209.225桩基6006号桥墩207.962桩基6007号桥墩206.843桩基6008号桥台205.375扩大基础250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拟建构筑物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支护、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建议。具体任务主要如下:(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拟建物及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的基础类型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2)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3)探明桥梁墩台地基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厚度,岩体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弱夹层及地下水情况;(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断水、土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5)查明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及其成因、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查明场地内是否存在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物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计算的有关参数,对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作出分析论证;(6)对桥墩、桥台地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条件作出工程评价,并为桥墩、桥基础设计、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特殊性岩土的治理等提供必要的岩土参数和建议;(7)确定各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选择基础的持力层,提供经济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建议。(8)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支挡建议。(9)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10)评价场地特殊岩土。(11)对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进行分析。1.3勘察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本次勘察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3)岩土工程勘察纲要;(4)业主提供的含1:500地形图的拟建物总平面布置图。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规程:《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9)《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住建部2020年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2005年版)等。1.4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的判定勘察范围判定:根据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本工程勘察范围应包括基坑边坡及其影响的区域。本工程勘察工作布置,严格执行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勘察范围判定见表1.4-1。判定结果:本次勘察范围满足要求(详见平面图、剖面图)。表1.4-1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范围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有,勘察范围距离均大于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有,勘察范围距离均大于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勘察阶段判定: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及渝建(2013)346号文的规定,本场地需进行初步勘察,符合有关规定。勘察阶段判定见表1.4-2。表1.4-2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中等复杂场地,一级建设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175水位线距离拟建场地介于81~114m。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未见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根据上表,本工程需进行初步勘察。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根据相关规定,本项目前期进行了初勘。1.5勘察等级确定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见下表1.5),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5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因素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地形、地貌构造剥蚀低山和冲洪积地貌,拱桥两侧地形较陡,坡角一般20~35°,坡道桥处地形较缓,坡角一般5~15°√中等复杂场地岩层倾角(°)56√岩土特征岩土类别较多,局部存在特殊岩土(填土,厚度小)√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土层厚度(m)最大厚度3.60m√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小√不良地质现象无√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无√1.6勘察工作布置我公司与甲方签订了勘察合同(附件1)、并在接到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委托书(附件2)后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踏勘,编写了勘察纲要(附件3)。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要求和拟建建筑物特点,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采用《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有关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综合确定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按规范沿桥台边线和桥墩中线布孔钻探,勘探点纵向间距一般10~15m;横向间距一般5~10m;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8个(其中初勘孔13个,详勘孔15个),勘探深度钻至稳定基岩面以下15~20m。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地质调查、室内试验,于2021.6.16~2021.6.20完成野外钻探工作,完成主要工作量见下表:序号项目单位工作量1工程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点2地质剖面测量(1:200)Km0.37勘探点定位放收测量组日22地质测绘实地调查面积Km20.1成图范围(1:1000)Km20.033工程勘探钻探工程岩芯钻探初勘m/孔349.70/14详勘m/孔345.89/144取样岩样原状组175室内试验单轴抗压天然组17饱和组176原位测试波速测试孔/m1/40.307水位观测钻孔地下水孔次288工程摄照岩芯幅281.7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严格按现行勘察规范执行,根据拟建物的重要性和场地地质条件,确定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室内试验,原位试验,地质测绘调查及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进行工作,各项工作能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1)工程测量:本次工程测量控制点坐标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系,控制点由甲方提供,各勘察点采用采用RTK定位放孔并测量孔口高程,工程测量严格执行测量技术规程,其精度达到0.01m。在勘探点施工完成后对所有勘探点均进行了复测。工程测量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相关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成果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表1.7控制点成果表点名纵坐标X(m)Y(m)H(m)A1100324.53649987.989219.77A2100477.77850011.140189.98 (2)工程地质测绘:对拟建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1:500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01Km2。地质测绘主要是调查拟建场区及周边地带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组成、结构特征;调查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规模及其工程特征,分析该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现状条件及预测其对拟建工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调查地表水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的类型、补排、径流条件。(3)工程钻探:本次勘察劳务单位由重庆茂华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完成,采用3台XY-150型回转钻机施工,全程采用套管跟进钻探。地质工程师跟班编录,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执行。土层采取干钻,遇大块石时辅以小水量钻进,钻穿后即停水。钻孔岩芯采取率:素填土采取率介于65~70%,粉质粘土层采取率介于90~94%,中砂土层采取率介于80~84%,强风化层采取率介于75~80%;中风化层采取率介于83~94%。(4)取样试验:本次勘察共采取岩样17组,完成室内单轴抗压试验;样品规格及尺寸符合规范要求,各试样均现场编号及时封蜡送检。室内试验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测试。(5)原位测试波速测试:本次勘察在2个钻孔进行剪切波速测试,以确定场地土的类别。试验严格按规范进行,技术人员现场记录,数据采集合理、齐全,资料整理符合要求。波速测试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测试。(6)水位观测:各钻孔在施工时,每天早晨开钻前用测钟测量孔内水位,在钻孔终孔后提干孔内残余水,待24小时后,再次测量稳定地下水位。本次勘察期间,通过对已完成钻孔的水位观测,均未发现有地下水,说明拟建场地内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无稳定的地表水体。(7)本次勘察由重庆市勘测院派1名见证人员(易元刚:见证员编号YKJZ-231072-0002),采用野外旁站式见证,对勘察的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了见证,并出具外业工程见证书。本报告的成果图件使用AUTOCAD2008绘制。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相关技术规范及勘察技术要求执行,经综合分析后编制的本报告可供设计方及业主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金刚碑,离北碚城区约5公里,有道路直达场地周边,沿途交通较为便利。拟建项目所在位置拟建项目所在位置图2.1:勘察区地理交通位置图(来自截图)2.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剥蚀丘陵和冲洪积地貌,地形总体上为北西高东低的宽缓斜坡;场地高程范围一般为184.42~211.00m。场地地形地貌总体较复杂。2.3气象与水文2.3.1气象拟建工程场地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具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秋雨连绵等特点,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2.3.2水文场地北东侧为长江一级支流水系嘉陵江干流,175水位线距离拟建场地介于81~114m。嘉陵江北碚段常年洪水位195.21m,5年一遇洪水位198.01m,20年一遇洪水位203.21m,50年一遇洪水位206.01m,100年一遇洪水位207.81m。库岸勘察区汛期天然水位线80%为175.9m,20%为176.5m;5%为181.8m。而嘉陵江北碚段的的常年洪水位是195.21m,比坝前最高水位175m高。勘察期间水位最高涨至约182.00左右。拟建人行桥起点桩号:K0+180.900,起点高程:209.075m,终点桩号:K0+338.900,终点高程:205.375m,高于常年洪水位195.21m,嘉陵江对拟建桥梁影响较小。在场地中部冲沟内还见有小股流水,为污水整治后从西南侧用水管排泄而来。区内流水高程均低于拟建人行桥设计高程,对场地范围内拟建物影响较小。2.4地质构造拟建场地构造上处于北碚向斜北西翼,岩层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25°∠56°,岩层面微张,少量粘性土充填,结合差~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在场地范围内基岩出露区测得两组裂隙:裂隙①:裂隙面产状一般为255°∠61°,裂隙面较平直,延伸长度为1.0~5.0m,张开度0.5~3mm,见有少量泥质充填;同组裂隙间距约1.0m~3.0m,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裂隙②:裂隙面产状一般为85°∠70°,裂隙面平直,延伸长度0.5~4.0m,张开度1~2mm,未充填或见有少量泥质充填;同组裂隙间距约为0.5~4.0m,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场区内及附近未发现活动性断裂从拟建场地通过迹象,场地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勘察区位置勘察区位置图2.4-1重庆市构造纲要图(来自截图)2.5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结合地质调查,勘察场地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Q4)、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现将岩土特征分述如下:2.5.1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①素填土(Q4ml):人工堆积层,以杂色为主,主要为砂岩、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稍湿,结构松散~稍密。硬质物块粒(块)径10~1000mm不等,含量在10~25%之间。为道路及管网施工时堆填形成。堆填年限1~3年不等。主要分布于建设场地地表区域,厚度不均匀。揭露该层厚度最大1.60m(ZK19)。②粉质粘土(Q4el+dl):残坡积层,黄褐色,刀切面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可塑;局部夹少量碎石,残坡积成因。该层分布范围小,层厚小。揭露该层厚度最大2.10m(ZK28)。③粗砂(Q4al+pl):冲洪积层,灰黑色、棕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夹少量泥岩角砾,粒径5mm-20mm,含量5-20%,颗粒级配好,稍湿,呈稍密状态。该层分布范围小,层厚小。揭露该层厚度最大2.80m(ZK23)。~~~~~~~角度不整合~~~~~~~~~2.5.2、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基岩④砂岩(J2x-Ss):灰黄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局部段砂质较粗,胶结差;部分段含粘土矿物含量较重或现泥质条纹。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岩芯主要呈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主要呈柱状或短柱状,节长约为10~40cm。裂隙较发育,多为无充填,部分裂隙裂面上有黑色、铁锈附着物。灰黄色砂岩多为较软岩,灰白色砂岩多为较硬岩。分布连续广泛,为场地主要岩层。泥岩(J2x-Ms):紫红色为主。由粘土矿物组成,粉砂泥质结构,局部见砂质条带及薄层,中厚~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芯主要呈块状、片状~短柱状;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主要呈柱状或短柱状,节长约为30~60cm,岩质软,锤击易碎,失水易干裂。分布连续广泛,为场地主要岩层。页岩(J2x-Sh):灰黑色为主。由粘土矿物组成,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芯主要呈块状、片状~短柱状;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主要呈柱状或短柱状,裂隙较发育,节长约为30~50cm,岩质软,锤击易碎,失水易干裂。零星分布,为场地次要岩层。上述地基岩(土)层分布埋藏情况详见所附工程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及数据一览表。2.6基岩面及基岩面风化特征场地基岩埋深介于0.00m~3.60m,高程介于190.92~209.72m,覆盖层为填土、粉质粘土、中砂,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5~35°,局部较陡,约45°。基岩风化程度由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胶结物、岩体的结构面发育情况、地形及人类活动的控制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将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质软~较软,岩芯呈碎块状、块状、饼状,岩饼手易折断,裂隙较发育,分布连续广泛。揭露该层厚度0.50(ZK14)~5.80m(ZK12);中等风化带:岩质新鲜,较硬,岩芯较完整,砂岩和泥岩裂隙不发育,页岩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基岩一般呈短柱状,长柱状,少量块状。顶界埋深0.00m(ZK4)~3.60m(ZK21,中等风化带顶界标高188.92m(ZK13)~208.82m(ZK24)。2.7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北东侧为长江一级支流水系嘉陵江干流,175水位线距离拟建场地介于81~114m。嘉陵江北碚段常年洪水位195.21m,5年一遇洪水位198.01m,20年一遇洪水位203.21m,50年一遇洪水位206.01m,100年一遇洪水位207.81m。库岸勘察区汛期天然水位线80%为175.9m,20%为176.5m;5%为181.8m。而嘉陵江北碚段的的常年洪水位是195.21m,比坝前最高水位175m高。勘察期间水位最高涨至约182.00左右。拟建人行桥起点桩号:K0+180.900,起点高程:209.075m,终点桩号:K0+338.900,终点高程:205.375m,高于常年洪水位195.21m,嘉陵江对拟建桥梁影响较小。在场地中部冲沟内还见有小股流水,为污水整治后从西南侧用水管排泄而来。区内流水高程均低于拟建人行桥设计高程,对场地范围内拟建物影响较小。(2)地下水场地范围内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粗砂、泥岩及砂岩、页岩等组成。素填土主要由粉质粘土及岩石碎块石等组成,为先期修建道路和管网时开挖回填而成,结构以稍密状为主,渗透性一般。下伏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局部为页岩,岩体内部裂隙不发育~较发育,渗透性较差。结合场地原始地形、地层结构等,综合分析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区内出现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土体孔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上部第四系素填土等覆盖层中,主要来源为大气降雨或地表水的渗漏,从原始地形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排泄。场地范围内素填土层主要由粉质粘土、岩石碎块等组成,结构以稍密状为主;而其下部为粉质粘土、泥岩、页岩等相对隔水层,因此就为水体在素填土层中的富集提供了条件。经以上综合分析判定其为赋存在素填土内的由周边地表水体渗透而形成的一些水位较高、水量相对丰富的上层滞水。由于场地范围内素填土层较薄,赋存在素填土中的水量相对较小,但在雨季时,素填土中会赋存相对较大水量的上层滞水,因此基础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该类地下水,应做好相应的抽、排水措施;若水量丰富无法排干时,应采取水下浇筑措施。2)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基岩构造裂隙中,主要由上部覆盖层中的土体孔隙水渗透或大气降水直接通过裂隙向下渗入而形成,并在场地低洼处排泄。由于场地范围内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较发育,故该类地下水水量较贫乏。在所有钻孔完工后,均提干了钻孔内残留的施工循环水,提干后经24~48小时孔内水位观测,钻孔内水位未见恢复或恢复缓慢。结合场地地形、地层特征及所有钻孔终孔水位观测结果,表明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综上知,场地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9.1.2条并结合地区经验:建议场地人工填土渗透系数为20m/d,透水性强;场地粉质粘土渗透系数为0.06m/d,透水性弱;场地粗砂渗透系数0.04m/d,为透水性弱;场地砂岩渗透系数0.10m/d,透水性弱;场地泥岩渗透系数0.001m/d,为微透水性。2.8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土根据现场调查和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内及其周边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测绘,拟建场地的特殊土主要为素填土及强风化基岩。素填土,均匀性差,未经处理合格,不能用作持力层;建议对其采用分层夯实或机械碾压等工艺进行处理,压实系数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基岩强风化带厚一般为0.50~5.80m,该层于整个场区均有分布,厚度小,变化大。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承载能力较低,厚度小,不宜作为荷载要求较大的基础持力层。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工程地质分层勘察区地层岩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中砂,下伏砂泥岩和页岩,工程钻探、原为测试、室内试验符合相关规定,其测试成果和试验真实、可靠。本次勘察工程地质分层以场地内地层岩性及力学特征异同作为划分依据。素填土:在场地表层分布,层厚小,变化大,承载力低,工程性能差;粉质粘土:在场地表层分布,层厚小,变化大,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能较差;粗砂:在场地表层分布,层厚小,变化大,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能较差;4、砂岩、泥岩、页岩:分布范围广,层厚大,较均匀,承载力较好,工程性能较好。本次共采取17组(51件)试样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并进行数理统计。3.2岩土试验成果统计3.2.1统计公式本次勘察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场地的工程地质分层分别进行统计,主要应用了以下公式:平均值计算公式: 2、标准差计算公式:3、变异系数计算公式:4、标准值计算公式:5、统计修正系数公式:式中:——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统计修正系数。3.2.2试验成果统计及评述(1)基岩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采取中等风化岩样17组进行天然及饱和抗压试验,样品采集、密封及时,运输等均符合要求,室内试验所获得的岩土参数真实、可靠,可供设计使用。进行数理统计统计结果详见下表3.2-1。表3.2-1泥岩试验成果统计表岩性抗压试验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试样编号样本指标(MPa)试样编号样本指标(MPa)中等风化泥岩ZK58.711.06.6ZK55.77.04.2ZK69.311.810.3ZK66.77.07.0ZK77.28.47.5ZK74.65.34.7ZK814.117.812.0ZK88.39.89.6ZK911.211.49.0ZK97.57.55.9ZK11-27.710.58.0ZK11-25.16.85.2ZK15-18.510.010.5ZK15-16.95.65.7ZK15-210.012.710.3ZK15-27.17.87.1ZK178.510.010.5ZK177.06.05.6ZK197.48.27.2ZK194.85.24.6ZK225.96.76.0ZK223.74.13.7ZK275.36.05.2ZK273.43.83.3统计个数3636最小值5.203.25最大值17.809.80平均值9.215.92标准差2.631.65变异系数0.290.28标准值8.455.44中等风化泥岩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8.45MPa、5.44MPa,为软岩,变异系数为0.28,变异性中等;软化系数为0.64,属易软化岩石。表3.2-2砂岩试验成果统计表岩性抗压试验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试样编号样本指标(MPa)试样编号样本指标(MPa)中等风化砂岩ZK236.739.236.7ZK233.331.031.6ZK11-133.135.234.0ZK11-126.127.326.4ZK12-121.724.422.0ZK12-115.817.415.7统计个数99最小值21.7015.73最大值39.2033.28平均值31.4424.96标准差6.826.92变异系数0.220.28标准值27.1720.63中等风化砂岩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27.17Pa、20.63MPa,为较软岩,变异系数为0.28,变异性中等;软化系数为0.76,属不易软化岩石。表3.2-3页岩试验成果统计表岩性抗压试验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试样编号样本指标(MPa)试样编号样本指标(MPa)中等风化页岩ZK12-214.515.414.2ZK12-210.010.49.6ZK12-311.512.611.3ZK12-37.88.47.5统计个数66最小值11.307.51最大值15.4010.40平均值13.258.95标准差1.701.21变异系数0.130.13标准值11.857.95中等风化页岩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11.85Pa、7.95MPa,为软岩,变异系数为0.13,变异性中等;软化系数为0.67,属易软化岩石。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按相关规范,根据声波测井(纵波)测试,现场钻探情况和裂隙发育情况确定岩体的完整程度。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对场地内岩体作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强风化砂岩、泥岩、页岩,岩体较破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等风化泥岩、页岩,岩体较完整,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表3.3钻孔声波测试成果表孔号地层名称测试范围Vp体Kv完整性(m)(m/s)ZK11强风化砂岩1.30~2.3021280.30破碎中风化砂岩~2.8030770.62较完整中风化泥岩~3.8027150.64较完整中风化砂岩~33.3031450.65较完整中风化页岩~37.8025830.60较完整3.4土、石可挖性分类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工程区土石等级为:1.松土(=1\*ROMANI级):工程区的粉质粘土、粗砂。2.普通土(Ⅱ级):工程区的填土。3.硬土(=2\*ROMANⅢ级):工程区的基岩强风化带。4.软石(Ⅳ级):工程区的中等风化泥岩、页岩。5.次坚石(V级):工程区的中等风化砂岩。3.5岩土体参数建议值本次勘察岩土体参数主要是根据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及地区经验综合判定。按重庆市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重庆市地方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4.2条,中风化基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0.33*8.45*1000*1.10=2788.50kPa。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0.33*20.63*1000*1.10=6807.90kPa。中等风化页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0.33*11.85*1000*1.10=3910.5kPa。注:如不能保证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泥岩和页岩不遭水浸泡,则中等风化泥岩和页岩承载力特征值则采用饱和抗压强度值进行计算。表3.5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土名称 岩土名称现状填土粉质粘土粗砂强风化泥岩中等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中等风化砂岩强风化页岩中等风化页岩天然重度(kN/m3)19.0*19.3*19.0*23.5*24.5*24.5*25*23.5*24.5*饱和重度(kN/m3)20.0*19.6*19.5*24*25*24.5*25.5*24*25*抗压强度(MPa)天然////8.45/27.17/11.85饱和////5.44/20.63/7.95粘聚力(KPa)天然0*17.6*0*/254*/1022*/254*饱和0*13.8*0*//////内摩擦角天然30*9.5*35*/27*/30*/27*饱和25*6.8*28*//////压缩模量(MPa)/4.2*/20*/30*/20*/变形模量(MPa)//2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140*160*300*2788.5300*6807.9300*3910.5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0.25*0.3*0.4*0.45*0.4*0.55*0.4*0.45*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5*100*135*300*145*800*1350*400*干作业钻孔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55*/160*/180*/16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4)10*14*/40*/60*/4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40*/280*/60*临时边坡坡率允许值土质H<5m;岩质H<8m1:1.251:1/1:0.751:0.51:0.751:0.351:0.751:0.5土质5≤H<10m;岩质8≤H<15m1:1.501:1.25/1:11:1.0.751:11:0.51:11:0.75永久边坡坡率允许值土质H<5m;岩质H<8m1:1.501:1.25/1:11:0.751:11:0.751:1.0.751:1土质5≤H<10m;岩质8≤H<15m1:1.751:1.5/1:1.251:11:1.251:11:0.751:1取值说明及补充:1、加*者为当地地区经验值;2、按规范要求压实系数达到0.95的填土,天然综合内摩擦角可取35°,饱和综合内摩擦角可取30°,天然重度取20.5kN/m3,饱和重度取21.0kN/m3,基底摩擦系数取0.30,建议其承载力特征值取120kPa,但须通过现场载荷试验验证。未经处理的松散~稍密状素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20。3、考虑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变化,建议:层面,C=30KPa,φ=12°;裂隙1、2,C=50KPa,φ=18°。填土与粉质粘土、基岩接触面:粘聚力:综合内摩擦角:天然:φ=27°,饱和:φ=22°;粉质粘土与基岩接触面:粘聚力:天然14KPa,饱和11KPa;内摩擦角天然:φ=8.5°,饱和:φ=6.1°。砂土与基岩接触面:粘聚力:综合内摩擦角:天然:φ=31.5°,饱和:φ=25.2°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划为标准设防类。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计算深度(m);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剪切波速度测试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有关规定: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Vs取110m/s;粉质粘土为中软土,剪切波速Vs取170m/s;粗砂为中软土,剪切波速Vs取116m/s;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500m/s;中风化基岩剪切波速>800m/s。拟建工程地震效应评价见下表:表4.1-1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表孔号地层名称测试范围Vs土的类型(m)(m/s)ZK11粗砂0.0~1.0116软弱土强风化砂岩~2.0747软质岩石中风化砂岩~3.01080岩石中风化泥岩///中风化砂岩~20.01104岩石表4.1-2岩块波速特征表岩性测试块数取样孔号采样深度(m)岩块波速Vp石i(m/s)平均波速Vp石(m/s)泥岩2ZK113.30~3.5033753383ZK113.60~3.803391砂岩2ZK116.50~6.7038843901ZK117.40~7.603918页岩2ZK1135.60~35.8033233339表4.1-3各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表名称平场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对建筑抗震地段划分0号桥台2.56(ZK2,填土)110Ⅰ10.25一般地段1号桥墩2.4(ZK3,填土1.0,粉质粘土1.4)141Ⅰ10.25一般地段2号桥台1.0(ZK8,粗砂)116Ⅰ10.25一般地段3号桥台1.2(ZK11,粗砂)116Ⅰ10.25一般地段4号桥墩1.3(ZK11,粗砂)116Ⅰ10.25一般地段5号桥墩0.7(ZK5,填土)110Ⅰ10.25一般地段6号桥墩1.3(ZK16,填土)110Ⅰ10.25一般地段7号桥墩1.3(ZK17,填土)110Ⅰ10.25一般地段8号桥台3.24(ZK21,填土1.24,粗砂2.00)111Ⅱ0.35一般地段4.2地震作用下场地土的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土层主要为填土、粉质粘土、粗砂,下伏砂泥岩和页岩。场内地下水贫乏,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在表层填土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场地粉质粘土、粗砂和岩地震稳定性较好。4.3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4.3.1桥位区工程地质评价拟建北碚区金刚碑人行桥起点桩号为K0+180.900,起点高程:209.075m,终点桩号:K0+338.900,终点高程:205.375m,单跨跨度10~50m,桥宽4.5m,总长158m,桥台拟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桥墩拟采用桩基础。根据前期完成的初步勘察报告,拱桥南东侧0号和2号桥台处岸坡,地形较陡,坡度介于25~34°,覆盖层为薄层填土和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泥岩互层,整体稳定性较好;拱桥北西侧3号桥台处岸坡,地形较陡,坡度介于20~38°,覆盖层为薄层填土和粗砂,下伏基岩以砂泥岩互层为主,局部为页岩,整体稳定性较好;坡道桥8号桥台处岸坡,地形较陡,坡度介于20~30°,覆盖层为薄层填土和粗砂,下伏基岩为砂泥岩互层,整体稳定性较好。桥台、桥墩边坡评价:0号桥台: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台位置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分布厚度0.20~3.00m(1、2剖面),设计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台基础开挖将形成基坑边坡问题。基坑边坡高度最大约7.8m,边坡岩土性质部分为土质部分为岩质,土质部分土层厚度最大约3m,岩土界面倾角约7~10°,边坡不会沿着岩土界面产生滑移。直立开挖或不合理放坡开挖会在土体内部产生滑移。岩质部分评价根据表4.3可知,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建议基坑边坡采取放坡开挖,临时坡率素填土1:1.25,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1:0.50,按照设计开挖后基础置于中等风化基岩上,基础均匀较好,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但右侧桥台嵌岩深度较小,宜加深,建议设计时验算其嵌岩深度是否满足要求。1号桥墩: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墩位置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分布厚度0.20~1.00m(5剖面),设计采用圆柱式墩,桩基础。设计桩底位于中等风化基岩内,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基岩,设计方案可行。2号桥台: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台位置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和粗砂,分布厚度0.50~1.10m(6剖面),设计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台基础开挖将形成基坑边坡问题。基坑边坡高度最大约5.9m,边坡岩土性质主要为岩质,表层为薄层土层。直立开挖或不合理放坡开挖会在强/中风化界面产生滑移。由于2号桥台基坑边坡倾向与0号桥台一致,参考0号桥台边坡评价,基坑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建议采取放坡开挖,表层土建议直接清楚,临时坡率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1:0.50,按照设计开挖后基础置于中等风化基岩上,基础均匀较好,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但右侧桥台嵌岩深度较小,宜加深,建议设计时验算其嵌岩深度是否满足要求。3号桥台: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台位置覆盖层为粗砂,分布厚度0.50~1.20m(9剖面),设计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台基础开挖将形成基坑边坡问题。基坑边坡高度最大约5.2m,边坡岩土性质主要为强风化基岩,表层为薄层土层。直立开挖或不合理放坡开挖会在强风化基岩内产生滑移。建议采取放坡开挖,表层土建议直接清楚,临时坡率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1:0.50,按照设计开挖后基础置于强风化基岩上,建议桩长应加长,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内。4号桥墩: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墩位置覆盖层为粗砂,分布厚度0.70~1.30m(10剖面),设计采用圆柱式墩,桩基础。设计桩底位于中等风化基岩内,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基岩,设计方案可行。5号桥墩: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墩位置覆盖层为素填土,分布厚度0.50~1.00m(11剖面),设计采用圆柱式墩,桩基础。设计桩底位于中等风化基岩内,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基岩,设计方案可行。6号桥墩: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墩位置覆盖层为素填土,分布厚度0.50~1.30m(12剖面),设计采用圆柱式墩,桩基础。设计桩底位于中等风化基岩内,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基岩,设计方案可行。7号桥墩: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墩位置覆盖层为素填土,分布厚度0.50~1.30m(13剖面),设计采用圆柱式墩,桩基础。设计桩底位于中等风化基岩内,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基岩,设计方案可行。8号桥台:根据钻探揭露,该桥台位置覆盖层为填土和粗砂,分布厚度1.60~3.60m(14、15剖面),设计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台基础开挖将形成基坑边坡问题。基坑边坡高度最大约5.8m,边坡岩土性质主要为填土,直立开挖或不合理放坡开挖会在填土内产生滑移。按照设计开挖后基础置于强风化基岩上,建议桥台深度应加长,或采用桩柱式桥台,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内。表4.3桥台基础开挖形成的基坑边坡特征一览表边坡位置岩土类型参考剖面边坡高度(m)坡向(°)边坡特征分析赤平投影分析层面:125°∠56°;LX1:°255∠61°;LX2:85°∠70°;裂隙组合(171.0°∠10.7°)支护措施0号桥台左侧(沿大里程方向)岩质3、43.4~7.844边坡岩土性质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与层面近垂直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裂隙LX1、LX2、裂隙组合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25。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0°;中等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岩体破裂角取60°。建议采用放坡开挖,建议采用放坡进行处理,坡率按表3.5执行。0号桥台右侧(沿大里程方向)岩质3、43.4~7.8224边坡岩土性质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与层面大角度响小;裂隙LX1、LX2、裂隙组合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25。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0°;中等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岩体破裂角取60°。建议采用放坡开挖,建议采用放坡进行处理,坡率按表3.5执行。0号桥台西北测岩质1、22.6~3.4314边坡岩土性质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25。边坡与层面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裂隙LX1、LX2、裂隙组合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25。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0°;中等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岩体破裂角取60°。建议采用放坡开挖,建议采用放坡进行处理,坡率按表3.5执行。0号桥台东南测岩质1、24.9~7.8134边坡岩土性质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与层面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裂隙LX1、LX2、裂隙组合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影响小;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25。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0°;中等风化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岩体破裂角取60°。建议采用放坡开挖,建议采用放坡进行处理,坡率按表3.5执行。4.3.2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评价根据前期完成的初步勘察报告,场地内未发现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及墓穴、人防硐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区内现状岸坡未见变形破坏迹象,岸坡稳定。场地水文条件简单,场地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和页岩,岩层分布稳定。在对形成的基坑边坡治理达到稳定后,勘察区适宜本拟建工程建设。4.4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拟建人行桥5~7号桥墩及8号桥台,距离外侧莱特斯大酒店外侧条石挡墙距离较近,且场地下埋地线管线较多,施工时应加强对整个场地地下管线的探测,查明管线后在实施;若无法避开,应作好相应预案及保护措施。建议施工过程中除采取保护措施外应加强监测,确保建构筑物及人员的安全。5.地基评价5.1地基均匀性评价平场后场地地基由后期填土、粉质粘土、粗砂组成,下伏砂泥岩互层和页岩。填土厚薄不均且填龄差异较大,力学强度低,均匀性差,属不均匀地基;粉质粘土和粗砂均匀性较差,厚度小且厚薄不均,属不均匀地基;强风化基岩广泛分布,但厚度一般较薄,力学强度较低,均匀性较差,属不均匀地基;中等风化基岩连续稳定,压缩性低,属均匀地基。5.2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水位、水量主要受降水控制;在钻探期间,钻孔深度范围内无统一水位的地下水存在,但若在雨季或长时间下雨情况下,特别是受长江补给,基础施工时地下水会有增加。因此,建议尽量选择在枯水期施工,否则应视具体情况采取降排水措施或必要的水下施工工艺,降排水可采用一般抽水设备。5.4地下水和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并结合地区经验,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为HCO3-·Ca型,场地区内覆盖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中砂。拟建场地及周边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没有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岩土层没有受到污染。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工程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层在Ⅲ类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5.5特殊岩土评价人工填土为道路及管网施工平场回填形成,填土松散,不能直接作路基持力层,应进行碾压夯实处理,处理后的填土应进行质量检测,压实度≥95%后方可作路基使用。冲洪积层粗砂:灰黑色、棕红色,稍密,可以直接作路基使用。残坡积粉质粘土:为黄褐色可塑状,可以直接作路基使用。强风化基岩:分布厚度小且不均,分布高差较大,不宜用作路基。5.6环境影响评价该人行桥位于北碚区金刚碑,距离莱特斯大酒店较近,施工期间应注意对环境保护,施工弃土、弃渣不得随意堆放,同时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制扬尘与噪音。5.7地基持力层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照设计开挖整平后,道路路基有人工填土(压实)、残坡积粉质粘土、强/中风化基岩。素填土压实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o]=120Kpa(压实系数≥95%),压实填土承载力应以现场检验为准;残坡积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取300kPa,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取2788.50k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取300kPa,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取6807.90kPa。强风化页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取300kPa,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造价管理课件袁建新
- 工程课件认识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游戏场交易居间服务合同
- 2025版海鲜餐厅联合经营合同示范文本
- 工程能力提升课件
- 放飞梦想作文500字11篇范文
- 疫情后复学家长会课件
- 疫情健康试讲课件下载
- 网络游戏开发合作合同细节说明
- 疟疾预防知识课件
- 摄影教学类课件
- 刚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培训
- 厨师长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农业水果储藏管理办法
- 胡麻种植技术课件
- (零诊)成都市2023级(202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料质检员笔试试题及答案
- 高压安全知识培训
- 护士长岗位胜任力培训心得
-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警察警械使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