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48页一、选择题(此题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代的皇家猎苑,现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荒漠、草原与丛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荒漠是一个有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域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以下图为木兰围场地点表示图。据此达成第1~2题。1.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由是()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B.东部降水许多,向西渐渐减少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罕D.东部临海,西部凑近内地2.促使木兰围场生态可连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动“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B.建立丛林草原自然保护区C.扩大耕地面积,提升粮食产量D.提升有名度,吸引大批旅客答案1.B2.B分析第1题,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而且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受夏天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域降水许多,水分充分,山区和山麓地带多丛林散布,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域,受夏天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草原和荒漠。所以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应选B项。第2题,丰富的动植物质源,使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成为天然的生物质源、基因资-1-源和植物种子资源库。保护区完满的植被自然状态及完满的丛林生态系统,作为全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构成部分,是人类可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将来的遗产和可连续发展的基础,所以木兰围场生态可连续发展的举措是建立丛林草原自然保护区,B项正确;推动“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提升有名度,吸引大批旅客,属于经济可连续发展的举措,故A、D两项错误;扩大耕地面积,提升粮食产量,对该地的生态建设没有益处,不切合可连续发展的原则,C项错误。在荒漠广布地域,过度开采地下水常致使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达成第3~5题。3.“生态裂谷”的地点最可能距县城()A.0~20kmB.20~40kmC.40~60kmD.60~80km4.“生态裂谷”邻近的地带()植被覆盖率较高风力侵害作用较弱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地下水流向荒漠区5.为了绿洲区的可连续发展,应当()A.在荒漠区鼎力发展浇灌农业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C.在交织带严禁开采地下水D.合理分派流域内水资源答案5.D分析第3题,在绿洲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交织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示中0~20km的距离,地下水位最低,应当是“生态裂谷”的地点,选A项。第4题,在绿洲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交织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所以“生态裂谷”邻近水资源欠缺,-2-天气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A项错;天气干旱,植被较少,生态环境恶化,致使风力加大,风力的侵害作用增强,B项错;因为地表植被减少,土质松散,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C项正确;“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地下水水位降落,“生态裂谷”邻近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位较低的绿洲区,D项错。第5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连续发展,应当在流域内合理分派水资源,D项正确。在交织带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资源欠缺,不适合发展浇灌农业,A项错。丛林耗费水量大,不适合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项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项错。黄土高原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点表现差别较大。读图和表,达成第6~7题。1977年7月2013年7月最大6小时最大12小时最大24小时最大6小时最大12小时最大24小时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48.8mm66.1mm83.7mm69.8mm85.2mm97.2mm6.对于延河流域泥沙特点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目越多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显然增添,泥沙颗粒显然变细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目均有显然增添7.致使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由是()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害作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展,流速迟缓,堆积作用强大批修建淤地坝起到明显的拦沙成效修建梯田,损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答案-3-分析第6题,图示小于0.1mm粒径的各级别中,小于基粒径的沙量比重都是1977年小于2013年,说明2013年泥沙粒径变小了,则B项正确。第7题,上游大批修建淤地坝,拥有拦沙成效,能够使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堆积,进而致使下游颗粒减小,则C项正确;资料显示2013年7月的降水量比1977年更大,因此侵害作用更强,则A项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则B项错误;修建梯田,会减少水土流失,则D项错误。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沉。因为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害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栽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表示冉家沟流域不同栽种方式的表层土壤情况。据此达成第8~9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氮含量))封山育林48.514.515.21.17乔灌联合42.613.813.80.95林草联合42.514.115.21.12乔木纯林39.413.412.80.94撂荒地39.112.212.3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8.减少土壤侵害最显然的栽种方式是()A.封山育林B.乔灌联合C.林草联合D.乔木纯林9.除减少土壤侵害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可以()A.增添土壤矿物质B.提升土壤坚固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答案8.A9.C分析第8题,读表可知,封山育林不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氮含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少土壤侵害最为显然,应选A项。第9题,由上题剖析可知,图中减少土壤侵害最明显的栽种方式为封山育林,丛林植被的增添,致使下渗量增添,土壤的孔隙度增添,含水量增添,土壤的水分条件增强,有益于提升抗旱涝能力,应选C项。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域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以以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储存。据此达成第10~12题。-4-10.图中进水口的独到设计,主要目的是()A.减少引水杂质B.方便引水管自流C.防备泥沙淤积D.过滤水中污染物11.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认识决饮水问题,还可以够()A.增添地表径流B.降低土地盐碱化C.缓解水土流失D.增添水汽输送量12.最合适该工程推行的地域是()A.东南丘陵B.河套平原C.黄土高原D.藏北高原答案分析第10题,读图可知,引水卧管设计在清水层,设计有开启进水口,而在浑水层是关闭的,这样有益于减少引水杂质。应选A项。第11题,坝窖联蓄工程拦蓄了泥沙,有益于缓解当地的水土流失;同时有益于地表径流下渗,增添了地下径流。第12题,由资料信息可知,该工程是为缺水严重、地形起伏比较大、有洪水灾祸的山区设计的,最切合条件的是黄土高原。应选C项。二、综合题(共52分)13.(30分)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各题。伊塞克湖水面海拔1600余米,湖水清亮,味咸,终年不冻。因为地理地点特别,成为候鸟迁移、过冬、生殖之地。1948年成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散布在伊塞克湖湖盆区内东西双侧的平原低地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粮区和畜牧区。说明伊塞克湖冬天表层水温较高的原由。剖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由。简要说明每年秋天伊塞克湖流域内候鸟的两种不一样迁移方式。-5-联合所学知识,提出伊塞克湖候鸟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举措。答案(1)四周山地围绕,阻拦冷空气进入;湖泊面积大,河流多,汇水许多,水量大,冬天降温慢。所以,湖泊冬天水温较高。湖泊终年不冻,周边气温适合;湖中鱼类等资源丰富,利于候鸟觅食;成立保护区,为候鸟供给安全的越冬场所;湖盆东西双侧产粮区和畜牧区,为候鸟供给充分的食品。在此生殖的候鸟,开始陆续向南迁移,走开此地;从北方南下的候鸟,部分准备在此越冬;部分南下的候鸟,在此做短暂的歇息,而后连续南下至目的地越冬。(任答2点即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使用低毒无害农药,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利用候鸟作天敌,克制害虫;保护湿地,为候鸟供给栖息地;在食品缺少季节,合适人工投食,辅助饲养;农业作物收割时,合适遗留,增补候鸟越冬食品。(从农业生产和候鸟保护双方面回答3点即可)分析第(1)题,联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湖泊面积及水量等角度剖析伊塞克湖冬天表层水温较高的原由。第(2)题,从气温、食品、安全越冬等方面剖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由。第题,依据文字信息“因为地理地点特别,成为候鸟迁移、过冬、生殖之地”推测说明每年秋季伊塞克湖流域内候鸟不一样的迁移方式。第(4)题,从农业发展与候鸟保护双方面提出协调发展的举措,农业发展要从提升产量、生态化、收割时合适遗留、利用候鸟克制害虫等角度剖析,候鸟保护可从保护湿地、人工投食等方面阐释。14.(22分)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各题。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天气平和润湿,丛林茂盛,与江南相似,于是游说当地田户共同开垦,并渐渐完美梯田浇灌系统。凤堰梯田主要位于山前冲积扇,在修建早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次日就出现干枯的情况,后来先民采纳举措加以解决。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行胜地。以下图表示凤堰梯田地点及景观。说明凤堰梯田水源条件较好的原由。推测梯田修建早期易干枯的主要原由及先民采纳的主要举措。剖析梯田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有益影响。-6-答案(1)该地谷地张口朝东南,夏天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四周丛林茂盛,涵养水源能力强;河流多,地表水丰富;沟渠众多,浇灌系统完美。原由:土质松散,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举措:夯实底土。增添耕地面积,提升粮食产量;平坦土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