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研究_第1页
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研究_第2页
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研究_第3页
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研究_第4页
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流突然中断,脑组织由于缺氧、缺血等出现神经受损,进而引发语言、运动功能受损。脑梗死患者的具体表现为同向性偏瘫、面偏瘫、运动障碍等,这些表现会对患者生理、心理等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生存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减缓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中医康复护理Abstract:Cerebralinfarctionisacommoncerebrovasculardisease,alsoknownasischemicstroke,oftenoccursintheelderly.Cerebralinfarctionreferstothesuddeninterruptionofbloodflowinthebrain,braintissueduetohypoxia,ischemiaandothernervedamage,resultinginlanguage,motorfunctiondamage.Thespecificmanifestations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aresymptomatichemiplegia,facialhemiplegia,dyskinesia,etc.thesemanifestationswillcauseseriousadverseeffectsonthephysiologyandpsychologyofpatients,andevenaffecttheirdailyactivitiesandqualityoflife.Atthesametime,theyalsobringheavymedical,economicandsocialburdenstopatients,theirfamiliesandsociet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habilitationnursinghasagreatimpactontheabilityoflifeandneurologicaldeficitofstrokepatients,includingslowingdown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and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Therefore,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habilitationnursinginthenursing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hashighapplicationvalue.Keywords:cerebralinfarction;Ischemicstroke;Rehabilitationnurs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脑梗死概念简介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卒中,在中医中又被称为中风或卒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是各种因素导致脑组织局部区域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进而造成脑组织出现缺血性缺氧性病变坏死,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其发病率占脑卒发病率的比例超过70%。目前,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中,急性脑梗死占据首位。脑梗死存活患者中,每年都有67%左右的患者会因该病症而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问题,还有超过25%以上的患者在生活自理上出现了问题[2]。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救治,该病症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脑梗死的发病几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急性脑卒中中枢神经受累作为最主要的问题,能够引发综合性的功能障碍,如认知、运动、心理等障碍[3]。早期及时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综合性障碍的发生,实现患者身体功能的早期恢复,为患者的疾病好转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临床中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较多的后遗症,有研究显示,采用中医康复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神经等功能尽快恢复[4]。2中医康复护理及其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2.1中医康复护理中医康复护理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中医康复护理不同于中医临床护理,临床护理多需要依靠药物和常用护理技术,而康复护理运用独特的康复护理方法,配合自我康复训练使患者达到康复的目的。因此,中医康复护理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2.2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康复护理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进行辨证施护,把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形体康复与情志康复、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把中医学治疗和护理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常见瘫痪患者症候多以“气虚血瘀”主论,如《灵枢•刺节真邪论》说:“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虚邪偏容于身半,根据患者情况实行“辨证论治、施护”的个体化治疗护理原则,“其病在脑,瘫痪诸证乃为瘀痹阻脑脉”的理论[6]。据中医学理论,中风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饮食不洁、劳倦内伤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也可能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在开展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判断,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症型以及饮食起居治疗康复等相关活动功能进行全面分析,因时、因人制宜,充分发挥中医康复治疗的整体效果,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疗效,保证患者的健康水平得到全面的康复[7]。3脑梗死患者中医康复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降低颅内压、稳定血压、溶栓,预防感染、扩张血管、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护理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遵医嘱护理、输氧、配餐、营养等;研究组则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进行精准中医康复护理。3.1生活起居护理脑梗塞的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头部禁用冰袋。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者,瘫痪肢体可早期做按摩或被动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防止烫伤。坠床等意外等情况的发生。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褥疮的发生。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可适当进行功能恢复训练[8]。3.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根据不同症型,给予饮食指导。风痰上扰型应食具有清内热,化痰湿的食物,如山楂、莲子汤、菠菜芹菜等;痰型以素食为主;阴虚阳亢型多食养阴生津消火的食物。因此,在饮食护理上应指导控制饮食及总热量,不可以每餐都吃得太饱,八成饱最为适宜,限制摄入过多含脂肪量多和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肥肉、奶油、黄油等,食物恰当搭配,营养均衡对治疗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9]。患者饮食时需注意荤素搭配,不要吃太多肉,也不要只吃蔬菜。另外,多吃水果、清淡食物能补充身体所缺乏的维生素,增强身体抵抗力;少吃甜食原因在于甜食中的糖会转化为脂肪,使患者血脂升高,不利于疾病治疗。老人预防脑梗塞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饮食上注意科学合理,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及时治疗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突发性剧烈头痛、眩晕、步态异常是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前兆,家属应密切观察老人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病情控制后的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对于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作用,把脑梗死的危害降到最低。3.3情志护理很多脑梗死患者不能完成从健康的正常人到残疾或患者的角色转换,会出现烦躁、抑郁、焦虑、无助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甚至会因此出现不与医护人员合作,或自残、自杀等行为。患者可能因为对脑梗死疾病的了解不充分,而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出现一些绝望、焦躁等负面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耐心给患者讲述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讲述治疗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0]。基于此,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脑梗死的基本知识及康复治疗中的各种要素,告知患者康复治疗可能取得的疗效,聆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及家属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另外,音乐疗法也是重要的情志护理措施。音乐治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动作完成质量、强化认知功能恢复和降低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负性情绪等方面。听觉训练可以提高老人记忆能力、反应能力。据此,我院康复护理人员利用医院内部的影音系统,在相应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程和心理状态选择适当的音乐类型,如在进行运动治疗时让患者聆听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以提高动作完成质量;或播放患者喜欢的、能提高情绪的音乐,以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及预防负性情绪。3.4肢体基础训练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给予最适宜促进其康复的肢体摆放位置,以利于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功能障碍,能够有效降低后期的社区和家庭护理成本。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中也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变化,患者的上下肢每日进行上举、外展、旋转等低负荷伸展运动,使肌肉处于拉长的位置,可预防或扭转处于静止缩短状态肌肉发生萎缩[11]。我院康复科根据脑梗死患者的特殊性,设计出一套肢体训练方案,包括卧床体位、坐姿体位及站立、行走训练,卧床体位又分仰卧体位、侧卧体位,侧卧体位还可以进一步分患侧向上和患侧向下的体位。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家属配合下,护理人员应鼓励并协助脑梗死患者尽早开展适宜的活动,指导患者在床上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逐步被动活动各关节,如上下翻身、左右移动、身体前后弯曲、坐位姿势平衡、桥式运动训练等;活动幅度以患者关节最大活动范围为依据,尽可能活动到位;每天2次或3次,每次15~30min。随着病情好转及肌力恢复,逐步开始站立、行走锻炼,以促进自主神经恢复,防止患肢挛缩和关节畸形。当患者可进入康复室训练时,以他人辅助与机能训练相结合,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动力训练相结合,并且康复训练过程指导家属学习和掌握各种训练技能。通过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康复护理过程中,康复护士应通过观察患者各种细微动作和表情变化,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保证精准中医康复护理顺利进行。3.5体位护理在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体位方面的护理,在指导患者仰卧位的姿势,在保持仰卧位姿势的时,要确保患者的肩胛骨和上肢保持尽量的向前方拉伸,在肩胛骨的下方可以防止柔软的软枕或者软垫等,以免患者在保持适当的体位过程中肩胛骨出现脱位等情况,并且患者的肩关节要向外伸展约角度为40°的位置,腕部和肘部关节需要向外适当的进行伸展,保持掌心向上,也可在患者的腰部等伸展部位放置软枕,髋关节向内适当的进行旋转,踝关节背曲,过程中确保足尖向上,避免出现下垂等情况。期间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健侧卧位时,患者的健侧肩膀在下,放置于一个较为舒适的位置,患者的患侧肩膀在上,避免对患侧造成挤压,上肢向前伸展80°-90°,在患者的肩膀下方放置软枕,促使患者的肘部稍微屈伸或伸展,同时间,前臂向前旋转,手部尽可能甚至,健侧下肢向后弯曲或伸展,患者一方的膝盖适当屈曲,并放置在患侧的前方,弯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等,并在其下方放置软枕;3.6中医特色护理脑梗塞康复理论认为,大脑具有可塑性,能够进行功能重组[12]。通过穴位刺激,能较好地挖掘大脑各种功能细胞的修复潜能,加速病灶周围微循环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病灶周围组织和细胞的功能重建,积极改善患者各种神经功能缺陷,并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语言思维、计算与记忆的恢复效果。方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在康复医师指导下,护士每次取患者上肢合谷、少海、曲池等穴,下肢取昆仑、照海、涌泉、承山等穴,以及肩井、肩贞、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采用推、拿、捻、搓等手法行每日1次约30min的按摩推拿,以疏通经络,活动肢体;也可通过针灸治疗,即选取患者人中、解溪、风池、百会、关元、列缺、曲泉、三阴交等穴为主,脾肾两虚型加脾俞、肾俞,肝经湿热型加大敦、行间,采用虚实补泻法,留针10~15min。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艾条热灸治疗,每天一次,在肺俞、肾俞、膀胱俞等穴行艾灸治疗,以温和灸为主,配以回旋灸、雀啄灸,以穴位温热微红为度,每穴施灸5~7min。3.6.1中医穴位按摩护理人员要每天对患者的上下肢固定穴位进行按摩,2次/d,每次按摩至少持续30min,这样可有效防止患者的肌肉出现萎缩,帮助患者的机体保持经脉通畅和正常的血液循环。3.6.2中药封包中药封包的护理方式具体是指用中药煮毛巾后,将热毛巾敷于患者患病的部位或身体穴位上。热毛巾蒸气有助于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中药封包主要作用是通筋活络、调和体内湿气、活络气血的一种外治方法。可以辅助药物疗法,加快病人康复。3.6.3中药熏洗首先将药材煎好患者患病部位及身体穴位进行熏洗的过程。先用蒸汽熏,后用药物洗,能够通筋活络、使气血流畅,达到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目的。3.6.4针灸针灸具有活血通络、行血气、利关节的重要功能,通过针灸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刺激,能够促进病变位置的血液快速循环,保证人体的大脑皮质产生电解活动,增强血管功能,有效减少血肿的问题,促进大脑皮层信号的快速发展[13]。通过建立侧支循环能够有效改善病灶,确保脑组织供血供氧的整体水平得到增强,通过将针灸与穴位按摩相结合的方法,对人体进行特定的刺激,也能够起到运行气血、抵御外邪的重要机能,恢复患者病变肢体的血液循环效果,保证神经的快速康复。在按摩的外力作用下,能够促进肢体的局部营养得以改善,使患者的肢体经脉得到增强,促进关节更加的灵活,避免关节粘连和萎缩的问题。在对脑梗死患者使用针灸康复护理中,醒脑开窍针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疗方式。醒脑开窍针能够帮助患者的神经更加清醒,增进患者大脑的功能运动,促进大脑肢体更加协调。通过醒脑开窍针能够快速帮助中风患者恢复人体脑窍以及附属组织受损的情况,实现对神经网络进行重新的支配。通过运用醒脑开窍针对中风患者进行按摩,也能够保证患者的急性出血问题、血管疾病得到全面改善。经过临床实验证明醒脑开窍针的诊疗方法非常奏效。由于中风病很容易出现窍闭神匿,导致患者神经意识受到干扰,通过对患者的内关、人中等穴位进行刺激,可以促进脑脊髓的运动,达到滋阴补肾的效果[14]。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工作的目的就是恢复脑梗死患者的健康。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气滞血瘀是脑梗死患病的基本病因,因此中医治疗理论和中医康复理论处理原则是一致的,均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在某些积极因素条件下,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神经组织部分神经细胞可再生,具有再次组织构造能力和功能重塑特性[15]。通过心理辅导、肢体训练、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功能训练,可以达到多种功能最大程度恢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患者,语言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是主要内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脑梗死治疗的重要环节,精准中医康复护理比传统护理方式更具优势,可积极引导患者进行自我照顾,调动患者的自我护理潜能,减轻了患者心理上对家人的依赖,对脑梗死患者的生活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使其自我完成日常生活起居,对恢复患者生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明显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后遗症和致死率,为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很大帮助。参考文献[1]赵建国.脑梗死[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岳婷.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02):245-247.[3]杨孙芹,禹玲,武茜,高岑,戴文俊,章晓敏,燕兰云.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01):92-95.[4]姬广丽.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3):157-158.[5]资雅玲.中医适宜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偏瘫肌肉表面肌电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0,27(04):241-243.[6]温云,张敏.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4):185-187.[7]夏小敏,阮丽玲.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0,44(11):1626-1628.[8]徐剑英,徐梅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