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网络影响下青少年的人格异化与干预_第1页
王健:网络影响下青少年的人格异化与干预_第2页
王健:网络影响下青少年的人格异化与干预_第3页
王健:网络影响下青少年的人格异化与干预_第4页
王健:网络影响下青少年的人格异化与干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影响下青少年的人格异化与干预王健【项目来源】安徽省200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来源】安徽省200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异化与干预研究”(JG06100)王健(1971.12—),男,安徽阜阳人,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与学校德育摘要:伴随互联网的应用,网络对青少年的人格异化问题凸现。异化是现代科技对人的反作用力的一种客观存在。网络对个体人格的异化导致了网络人的出现。网络异化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减弱或消除网络对青少年人格的异化,需要构建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个人协调互动、五位一体的多重干预模式。关键词:网络;人格;异化;干预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异化一词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其意为转让、分离、疏远、差异等。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权利的转化意义上使用了异化的概念。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异化是指人的一种状态,即自己的行为对他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他相对,并反对他,他从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法兰克学派的异化则注重大众传播媒介对主体意识形态的束缚与塑造。《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化”的解释是“哲学上指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由此来看,异化的基本含义是主体的产物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过来与主体对立,控制主体。人格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是个人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稳定表现。一个人只有具有健全的人格,才能独立和适应于社会。人格异化体现在主体的人格独立性特征弱化甚至消失而成为受控于主体对象的物。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物,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显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互联网对人尤其是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异化。正是互联网的出现,使许多青少年从学校走向网络泥潭而不能自拔;正是互联网使青少年迷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丧失了自我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正是互联网使青少年沦为“网”中之物,成为网络的奴隶,被网络所左右。所有这些都说明网络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异化问题凸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青少年因接触网络,依赖网络,最终被网络所异化,深陷网络沼泽无法解脱,而导致休学、退学者有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者也有之。针对网络对人的异化现象凸现,如网瘾问题。1995年,美国一位名为伊文·戈德博格(IvanGoldberg)的精神病医生第一次提出了“网络成瘾失调症”。1996年,美国心理学会(APA)就制定了鉴定网瘾的10条标准。与国外研究的情况相比,国内研究起点晚,侧重点有不同,我们不仅关注网络的消极影响,而且关注网络的本质和特性为德育变革所带来的发展机遇。1999年以来,国内有不少学者撰文从不同侧面探讨了网络对人们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近年来,网络对人的异化问题研究不断引起关注。开展网络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异化问题研究,积极应对网络挑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不断变革与发展,消弭网络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不良影响,阻止网络对人的不断异化,培养网络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一、两重性:网络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客观现实网络是现代高科技的必然产物。网络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地两重性特征。自由: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正向作用。无庸置疑,网络的出现对社会个体、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个性自由”上,自由是个体发展的生命追求和价值体现。自由是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第一感官体验。正是这种“自由”给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舒展的虚拟空间。网络交往促进了青少年人格的独立发展。在自由、隐蔽的网络交往中,个体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可以独立地选择、判断、评价和思考,为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机会。网络交往促进了青少年人格的平等发展。平等性是网络交往的显著特征。在网络世界中,不管上网者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如何,财富多少,尊严多高,他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双方或多方在同等地位上交流,在这种平等的交往中,人格必然得到平等性的张扬。网络交往可以促进青少年人格的个性发展。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现实中的痛苦和内心的思想,在网络中可无所顾忌的表达。这为人格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网络交往可以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开放发展。网络是个开放性的世界,开放的网络使学生们打破了时空限制,接触大量的网络信息、多元的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能打破他们封闭、局限的观念。参考文献:切实加强中小学网络健康教育[DB/OL].88参考文献:切实加强中小学网络健康教育[DB/OL].88,2005-10-5异化: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逆向作用。网络空间是一个变幻无穷的虚拟世界,进入这个空间就宛如进入了一个奇妙无穷的数字迷宫。青少年在互动沟通、平等交流的网络交往过程中,张扬个性,舒展情绪,刻意回避现实中的不平等与不自由,但这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心理过滤,它只会使个体更沉溺于虚幻的想象,而人总是要回归现实的。终究这种不平等感和不自由感在网络的幌子扯掉后复归,其结果又会感到更加的失望与不适应。实际上,“网络带来的自由平等与个性张扬也仅仅是生活真实的临时剥离,体现了人们试图超越现实社会的美好诉求。”网际互"捕"中的玄机[DB/OL]./blog/a/wood/2930.html,2006-10-7正是这种虚拟的网络生活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感。这种依赖使人丧失自主性,离开了自己的本质,成为独立的,制约着人的力量,即为自我异化。“网际互"捕"中的玄机[DB/OL]./blog/a/wood/2930.html,2006-10-7技术·网络·人[DB/OL].,2004-2-4二、网络人:网络对个体人格异化的必然产物网络对人的异化是技术异化的一种形式,技术异化体现在人本、社会和自然等三个层面。本文所探讨的网络异化问题主要侧重于人本层面的,即技术异化造成了个人自由的丧失、人格的分裂、本能的压抑和心灵的空虚,从而导致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0-77个体理性丧失。网络有一种使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只要上网,就会不知不觉地沉迷其中,丧失理性。理性是人们用思想把握客观世界、控制现实存在的工具,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具有三个不同维度的意义内涵,即理性、情感和信仰。在理想的状态下,三者是和谐统一的。然而,网络对个体的异化显然剥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异化的结果是个体过分依赖网络,渐至丧失应有的理性,也就无法客观地认识和把握世界,必然导致现实与虚拟的混淆。主体人格分裂。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学博士卡赞斯基说“科技发展使人的尊严受到挑战,造成广泛的心理创伤。技术比人的自由更强大,科技的进步来源于力量的角逐而非人的幸福。”李河.得乐园·失乐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3青少年是网络世界的主要群体。其人格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网络对青少年的异化使个体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形成了双重身份、双重人格,从而造成青少年角色的混乱与人格的分裂。实际上,李河.得乐园·失乐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3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106人际交往受阻。网络一方面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同时又增强了个人的自我意识,削弱了社会意识,使个体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哈贝马斯深刻指出:“技术理性破坏了人际交往的正常、和谐的状态,个人的自由空间被不断蚕食,社会的人文环境严重恶化,生活世界的人文内涵变得日益薄弱。”哈贝马斯·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82网络弱化了个体对社团的相对依赖,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分解为个体与个体的点对点的关系。“哈贝马斯·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82[美]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症[M].毛英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5现实责任淡漠。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等异化现象往往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纪的结果。网络游戏有其双重性,一方面它体现了网络的冷漠与程序的死板,另一方面又体现在网络虚拟空间人性的张扬。网络的特性助长了个体对现实的冷漠与社会道德责任的丧失。三、多重干预:消弭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异化的有效途径网络对青少年人格的异化问题,涉及到青少年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背景及自身心理等因素。因此,对青少年人格异化的干预过程,需要系统科学地设计和制定有效的全方位措施。陶然等提出的网络成瘾五位一体干预模式包括“心理治疗、医学治疗、健康教育、军事化训练、社会体验活动等方面的内容。陶然等.网络成瘾探析与干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陶然等.网络成瘾探析与干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6(一)学校干预(或教育干预)学校是消除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异化问题的关键所在,缘于其是青少年受教育的专门机构。然而,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实际上,当前许多学校甚至高校都没有对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网络沉迷等青少年人格异化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即使在“象牙塔”内已经发生了不再是少数的网瘾典型个例,但高校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依然没有凸显出来,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和惶恐不安。如果说中小学没有这个研究力量和资源优势而无动于衷还可以理解的话,但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的确无法让人搪塞。其实,无论高校也罢,中小学校也罢,它们在消弭青少年网络人格的异化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责任和角色。1、开展网络观教育,培养网络素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在日常教育中,学校应突出以人为本原则,开展主体性德育,培养青少年的主体性。开设网络伦理课程,逐步养成青少年健康的网络行为规范。加大校内网络投入,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在校内,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教育,养成学生对网络的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建立属于青少年自己的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2、构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塑造孩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关注孩子的人格发展,引导孩子形成统一的网络内外的健康的人格特征。落实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组织和举办生动、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引领孩子健康、茁壮成长。3、保持家校联系经常化,形成教育合力。马卡连柯认为,一个人不能够一部分一部分地来教育,而是由人所受的种种影响是全部总合综合地教育出来。在今天开放的网络时代,校内校外教育的影响必然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也就是说,教育的影响已具有空间上的不可分割性。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在孩子的网络体验中,学校应及时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阶段,学校老师应经常和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把握孩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教育的方向,形成教育的合力,引导孩子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茁壮成才。4.建立专业辅导队伍,开展网络异化的专业干预。在中小学设置专业辅导人员,开展网络成瘾防治工作专题培训,建立常规化的专业辅导队伍。同时,高校应发挥资源优势,凸显教育、培训和研究的主体作用,履行学校所担负的对社会对家庭的教育责任。开展专题防治与研究,通过网络举办各类网络讲座,开办网上、网下家长学校等,为各类学校以及社区青少年的网络异化的干预提供技术和人员方面的帮助。在及时诊断的基础上,区别网络对青少年的异化程度,对重症网瘾患者,应及时转移到专业心理辅导治疗机构,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方案加以解决。(二)家庭干预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稳定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者是弱化都会造成教育目标的偏离、人才培养的失误。教育是社会性事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人,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父母是孩子的蒙师。父母要高度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生活,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孩子在网络世界中健康成长。第一,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父母与子女能够心灵互动、彼此关照、相互信任的平台。从调查发现,许多青少年因学业等原因沉迷网络,因上网与家庭发生冲突,亲子关系十分紧张,也不利于网瘾的消弭。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是对青少年心理支持的有力环节。有效沟通是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秘诀。父母们主动弯下腰来,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放弃俯视,与之交流,父母关注孩子的发展,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做他们的朋友,通过协商制定规则,帮助他们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自信面对生活。第二,帮助孩子规划发展目标,重建学习、生活的信心。学业的阻力本就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诱因之一。作为每一个父母都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孩子的成长问题。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心智发展状态,时刻了解孩子的思想与心理变化,准确把握孩子的成长脉搏,对孩子出现的沉迷网络行为,积极加以引导,帮助孩子理清学习和生活目标,使其胜任学业,有助于摆脱网络的控制。第三,主动了解和认识网络,与孩子一起走进网络世界。网络对青少年的人格异化等不良影响现象凸显,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泥潭不能自拔,沦为网络迷途的羔羊。我们应高度关注孩子对网络的态度,接触网络的程度,防止孩子沉迷网络,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耶鲁大学杰罗姆·辛格说“汽车有危险,不过负责任的家长会教导孩子怎样过马路和扣上安全带。”李益树.李益树.网络时代与中学德育的碰撞[DB/OL]./info/1369-5.htm【作者简介】王健,男,1971年12月生,安徽阜阳人。现任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评建办副主任,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与学校德育。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持省、校级研究课题3项,并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各1项。王健(1971.12—),男,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与学校德育;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邮政编码:236041电

话办)E-mail:wjfzw6213@163.com第四,准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孩子。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教育。作为父母应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还应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多一些平和,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有作为,但我们应明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我们应让孩子在符合自己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的范围内发展,应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引导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下,孩子才会健康茁壮成长,才可以抵御网络的不良诱惑,也不会出现逃避现实而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的现象。(三)社会干预网络对青少年的人格异化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公民都应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青年提供合法、健康的网络场所,给孩子一片纯洁的虚拟天空。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但是社会教育的一些消极因素会削弱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力量。社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在阻止网络对青少年的异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区生活中,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青少年广泛参与的人际交往游戏、体育运动锻炼等,向广大未成年人开放社区图书馆、公益网吧、体育健身等服务设施,开展各类趣味的专题讲座,在家长和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下,让青少年逐步摆脱网络的困扰,从网络的虚拟状态过渡到现实生活中,引导他们回归真实生活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开始有意义的人生。同时,倡导行业自律,明确网络媒介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全社会应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以自律为重点,推进整个互联网站的自律建设。规范经营,严格自律,坚决执行不准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等规定。作为信息社会中影响青少年思想的最重要媒介,大众传播媒体应担负起维护网络文明环境的责任,尤其是媒体网站应投入人力、物力制作一批内容精良、形式生动活泼的网络节目。在传授网络知识的同时,告诉青少年如何理解、选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四)政府干预在我国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过程中,政府成为维护社会健康育人环境的主导和保障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教育工作强烈呼唤着政府行为。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强化责任,推进网络法制化进程,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和所有网络受众营造网络内外健康向上的良好育人环境。网吧是随着我国全面进入网络化社会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的产物。据统计,每天在网吧里的人90%以上是大中小学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已经成为继游戏厅之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又一顽疾,且来势更加凶猛。近年来,政府在规范网吧运营,加大网络运行管理,作了许多工作,成效显著。如上网实名登记制、网吧场所的远程监控制等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但我们看到在城市郊区以及广大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大批黑网吧,这些网吧的无序状况严重侵蚀着周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当前,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网吧打击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黑网吧应坚决予以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