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_第1页
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_第2页
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_第3页
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_第4页
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篇一: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虽然网易猪至今没有出栏,但“柳桃”已经成功上市,还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农业领域,未来的互联网农业还将风生水起。是借着农业的概念吹起又一波的概念泡沫,还是通过深刻改造和深度融合让农业从此与以往大不同,尚需在实践中仔细观察。互联网加农业成功事例篇三《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为了提高行业或企业的运营效率,各个行业都已经将互联网应用到自己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领域亦是如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欢迎阅读!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1:邯郸市鸡泽县双塔镇新军寨村农民刘占平,是一个利用互联网卖菜的痴迷者,经过苦拼试水,仅建网站、推广策划、购买配送车辆、租房、注册公司等几项数得上来的投入就有30万元之多。几年下来,打工及家里农田的全部收入贴了进去,还欠下朋友数万元,这也让他品尝到美好梦想与残酷现实碰撞出的苦涩。然而,刘占平却执着地说:我已经赚到了经验,看到了曙光,坚定了信念。联想进入农业有标杆性意义:它标志着互联网农业迈入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层次,也标志着资本进入了资本跨界运营的新阶段。联想对农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仅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还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产品营销进行了创新设计,最终将传统隔离的农业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同时,依托联想的全球化视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的布局。也即联想提出的“三全”解决之道,即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运营、全球化布局。联想农业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农业的深度研究和平和的预期。首先,联想没有选常规的粮油蔬菜等产业,也没有像网易那样去搞养殖业,而是选择了产品较为高端、利润提升空间相对较大的蓝莓和秋猴桃,这让运行有了可靠的产业基础,形成了盈利的预期。其次,充分进行了资本运作,没有从头开始,而是采取了收购的办法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缩短了投资期限。第三,联想意识到农业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于是柳传志特别提醒负责农业板块的陈绍鹏:“我们不急着挣钱。十个亿,二十个亿咱们投得起,咱们一步一步稳着做。”当然,联想充裕的资本实力也让他们有了这样说话的底气。虽然网易猪至今没有出栏,但“柳桃”已经成功上市,还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农业领域,未来的互联网农业还将风生水起。是借着农业的概念吹起又一波的概念泡沫,还是通过深刻改造和深度融合让农业从此与以往大不同,尚需在实践中仔细观察。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互联网农业典型案例84等内容。【篇三: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1:邯郸市鸡泽县双塔镇新军寨村农民刘占平,是一个利用互联网卖菜的痴迷者,经过苦拼试水,仅建网站、推广策划、购买配送车辆、租房、注册公司等几项数得上来的投入就有30万元之多。几年下来,打工及家里农田的全部收入贴了进去,还欠下朋友数万元,这也让他品尝到美好梦想与残酷现实碰撞出的苦涩。然而,刘占平却执着地说:我已经赚到了经验,看到了曙光,坚定了信念。甘蓝滞销,萌生互联网卖菜梦现年49岁的刘占平,是一名退伍老兵,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可他有一股子不肯服输的拼劲儿和闯劲儿。他懂农业技术、爱好写作,在互联网上开微博、做版主,隔三差五自己的文章还会见诸报端。可谁也没有想到,一次小小的经历,将他拽到了互联网+农业这条路上。2013年8月,他下定了决心辞去工作回到家乡,请来技术人员开始筹建自己的网站。尝试网卖,大数据搭供需桥接下来,刘占平又将眼光瞄准了农村市场。2014年12月底,咱村网购买了厢式货车等配送设备,雇佣了5名司机,规划好配送路线,开始试验。刘占平他4天说服并教会20多家店主通过互联网订菜、卖菜,网上订单从开始的每天几百元,增加到到了七八千元,从最初的30种蔬菜水果扩展到100多种。经过一年的运营,刘占平说:咱村网虽没赚到钱,但得到了数据,赚到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咱村网模式解决了农村小超市每天到市场采购生鲜的痛点。在互联网+这个链条上,将来我们不仅要做农产品配送,还要推广农产品安全种植,打造一个生态农业产业链,通过网络大数据,让农产品实现按需种植。日前,刘占平和他伙伴们的创业项目,受到邯郸市政府关注,公司入进驻邯郸市丛台区政府扶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之一河北网商园,享受到三年免缴房租等优惠政策。刘占平说:通过这几年摸爬滚打,没曾想到,竟然赶上了2015年互联网+的创业热潮。这更加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念。我会在互联网+农业这条路上,探索不止。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2:服务对象:全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批发、经销的从业者,帮助买卖双方完成农产品产销对接;过去4年里,这个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但直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发醉,一亩田才第一次为互联网圈熟知。试错:试错了五个方向,只有第六个方向是赚钱的,这就是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发布的白菜价格信息。运行情况:去年7月,我们一个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现在一个月已经达到100亿元。日交易额突破3亿元。目前活跃在我们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如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坂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之前,这两类人发生交易主要是通过很多中间人和经纪人来完成。很多时候甚至连中间人也找不到货。我们的出现消除了所有人的信息不对称,就连中间人和经纪人也是受益方,因为中国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散户,都需要经纪人去做工作,才能实现大宗交易。合作开创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农产品价格查询一亩田即推出农产品行情数据服务《今日行情》移动互联网应用一亩田推出了手机app,即一亩田手机版,解决农业从业者随时随地行情查询、发布供应、完成采购等需求贸易对接业务一亩田是中国最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撮合交易服务机构。拥有众多具有长期农产品流通经验的专家组成的团队,一方面组织人员对用户发布信息进行审核,另一方面也对接买卖双方,撮合交易。大数据业务一亩田是农产品流通大数据的先行者。基于一亩田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积累方面的经验,以及横跨产销两地的分支机构,一亩田逐渐汇聚了大量可分析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大数据研究县域产业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商建设。一亩田研究院一亩田集团研究院是开展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市场化等主题研究的专门机构,将打造中国农产品数据中心、中国现代农业案例中心,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库服务。大客户服务一亩田以独有的网上交易平台和供应链管理结合的模式,服务于大型商超及连锁餐饮。三个月前,南方周末记者第一次走进一亩田的办公室,那时公司只有1300人,正在大量招人。大家拥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甚至连洗手间门口,也放了个屏风,搭建出了个临时工位。来拜访和谈合作的,只能在过道里放两把椅子将就一下。公司唯一的会议室员工基本预定不上,每天都有一些县考察团来这里参观。三个月后的今天,南方周末记者再次走进一亩田的时候,他们的办公区域扩大了好几倍,在隔壁一个大厦租了好几层的新办公室。员工突破3000人。这就是互联网速度。有圈内人士感慨,上一次互联网行业出现如此高速增长的公司还是团购行业兴起时候的美团网。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虽然过去4年里,这个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但直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一亩田才第一次为互联网圈熟知。当时创业就3个人,我们尝试了六个方向,五个都失败了。第一个是帮农民团购饲料。现在有很多农资团购网站,当时我做得早了点,农民、经销商和资本的意识没到,大家合作积极性不高。第二个方向是鼓励农民在我们网站上填写养殖档案,我们给他发虚拟货币,有两万多个农户填写了档案,但依然难以撼动当时的流通体系。三是帮农民卖东西给贩子;四是找大学生村官合作,每个村搞一个网站,让村官来编辑内容,做农村社区;五是帮批发商把农产品卖给饭店的后厨。这五个项目都失败了,我们总结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时还没有到来,很多农民都是在早上七点到九点上一亩田,然后就是晚上登录,白天有12个小时农民基本不在网上。但买家恰恰是白天活跃在网上,两批人像平行的轨道,永远碰不到一起。只有第六个方向是赚钱的,这就是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当时我们这块业务只有一个人在兼职维护,但每个月能带来10万元的收入,主要是会员费和广告费。20H年到2013年9月份,一亩田主要靠这个农产品的去哪儿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发布的白菜价格信息。做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每天有好几万人登录我们网站,很多人还提出要委托我们销售或者采购农产品。这就让我们开始思考:除了信息平台定位外,我们能否提供更多的服务?当时也没有国外的模式可以参考,国外不存在这种信息鸿沟。于是我就开着车去农村调研。让农业交易精准匹配订单农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我需要什么,告诉你,你再去种植。2013年年底,我发现一个很让我兴奋的数据:每天访问一亩田的用户里三成是通过手机登录的,农民白天在田间地头,也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一亩田了。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撮合农民和买家进行交易了。2014年6月,我们正式尝试做线上+线下的交易撮合模式,直到今天,公司有3000员工,线下团队就占了2500人,这些人八成是从本地招聘,过去他们都在当地卖房子和快消品,我们给他们远高于当地工资水平的薪水。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下到田间地头,教育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种植大户去使用互联网工具,教他们怎么用我们的产品跟全国各地的买家聊天和交易。另外,就是当有买家来跟农民做生意的时候,我们的员工帮买家看货,锁定货源。现在中国大概有70万个自然村,我们已经覆盖了3万多个村庄,未来我们希望线下团队是1万人,到时候将覆盖10万个村庄。我认为这是一个临界点。覆盖10万个村子,一亩田的品牌就会让种植大户主动使用我的服务。未来,我们会加大从应届毕业生里去招聘线下人员,国家现在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这恰好也是我们想要的。去年7月,我们一个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现在一个月已经达到100亿元。日交易额突破3亿元。目前活跃在我们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如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之前,这两类人发生交易主要是通过很多中间人和经纪人来完成。很多时候甚至连中间人也找不到货。我们的出现消除了所有人的信息不对称,就连中间人和经纪人也是受益方,因为中国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散户,都需要经纪人去做工作,才能实现大宗交易。一亩田正在让农业交易的所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假如今天全国有一万个人要买白菜,以前是通过很复杂的多对多的关系完成交易,我们出现后,通过系统的算法,包括价格、品质、规格、距离、天气和信誉等级等,实现双方交易的精准匹配。以前投资人对我们不了解,后来找上门来,我们基本是被动融资,连ppt都没有做过,只给他们看了后台数据。当时很多投资公司在抢。先后有六七家机构投资了我们,我们可以说不差钱了。很多机构错过我们,因为每个月我们的价格都在涨,很多人接受不了。也有很多投资人不太了解农业,他们投资别的电商有代入感,因为自己就是消费者,但对于农产品没有代人感,他们就算用我们的app,也提不出优化意见。在撮合交易环节之后,我们还会做订单农业和技术输出。订单农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我需要什么,告诉你,你再去种植。以前是生产之后找需求,以后是按需生产。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入地介入农业生产,比如我们要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现在一些从台湾进口农产品的贸易商也在使用我们的服务。过去这些贸易商要通过多个层次的中间商才能把台湾的农产品卖到大陆。但他们缺乏一亩田这种瞬间把货铺到全国所有批发市场的速度优势。要知道,速度就是农产品流通的生命,延迟一天损耗就很大。挖掘农业大数据甘蓝滞销,萌生互联网卖菜梦现年49岁的刘占平,是一名退伍老兵,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可他有一股子不肯服输的拼劲儿和闯劲儿。他懂农业技术、爱好写作,在互联网上开微博、做版主,隔三差五自己的文章还会见诸报端。可谁也没有想到,一次小小的经历,将他拽到了互联网+农业这条路上。2013年8月,他下定了决心辞去工作回到家乡,请来技术人员开始筹建自己的网站。尝试网卖,大数据搭供需桥接下来,刘占平又将眼光瞄准了农村市场。2014年12月底,咱村网购买了厢式货车等配送设备,雇佣了5名司机,规划好配送路线,开始试验。刘占平他4天说服并教会20多家店主通过互联网订菜、卖菜,网上订单从开始的每天几百元,增加到到了七八千元,从最初的30种蔬菜水果扩展到100多种。经过一年的运营,刘占平说:咱村网虽没赚到钱,但得到了数据,赚到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咱村网模式解决了农村小超市每天到市场采购生鲜的痛点。在互联网+这个链条上,将来我们不仅要做农产品配送,还要推广农产品安全种植,打造一个生态农业产业链,通过网络大数据,让农产品实现按需种植。互联网加农业成功事例。它会告诉你未来几天内会有多少黄瓜运到某个城市,又有多少东西运出这个城市。8月底,我们会跟中国气象局和农业部、农科院等机构合作,推出一个真正的农业大数据产品,主导这个产品的是我们从加拿大挖过来的一个技术团队。这个产品买卖双方甚至是记者都能用上。它会告诉你未来几天内会有多少黄瓜运到某个城市,又有多少东西运出这个城市。这对政府的物价调控会有帮助,过去政府稳定本地菜价的菜篮子工程主要是靠补贴,未来不用补贴了,只需要调控好供给关系就行。媒体也可以从中提前知道哪个城市可能某个农产品要脱销,哪个地方的农产品滞销。对于脱销和滞销都可以做出预警。其实我们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数据来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二是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用规模来制定行业规则。目前公司还处在亏损状态,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公司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来自广告、金融、大数据和物流。其中,广告是卖家和买家投放的。金融是我们跟地方银行比如一些地方邮政储蓄合作,给信誉好的批发商做贷款,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大数据是跟地方政府做一些合作。物流是通过交易大数据解决货车空跑的问题。未来我们还将在农产品的分级和行业标准制定上做许多尝试。我们不会去赚农产品差价,也不想赚这笔钱,这些收入应该属于农民。我们的模式是c2c里的b2b,每个用户都是个人,但交易额又非常大。淘宝的一笔交易都是几十几百,我们一单是几万元。我们也不会去做b2c,这些生意让给其他公司去做吧。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餐饮企业、b2c网站、微店、超市和淘宝店从我们这里进货。比如乡村基,以前是从经销商进货,现在是从合作社产地发货,一笔订单就要省几百万元。我们也不担心巨头进入,基因不对,模式也不同。别的电商进农村,走的工业品下乡路线,目的是寻找原有模式的新市场。他们也尝试做一些农产品上行的工作,但效果不明显。一亩田只做一件事:就是农产品上行工作,我们只帮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让农民赚更多的钱,让菜不要烂在田里,不要扔在沟里,不要花费过多的物流成本,也不要花费太多的交易时间。农民有了钱,他们才会去别的电商平台购买工业品。十年后才有回报现在很多大的农场主已经在用无人飞机施肥,用摄像头监控了。这几年农业电商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流通效率,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提,但现在有互联网和风险投资进入,国家突然有了抓力,政策有了附着feo其次是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小户的土地流转到大户,我们只需要对接大户就行了。现在很多大的农场主已经在用无人飞机施肥,用摄像头监控了。尤其是很多现代农业合作社的现代化程度,超出我们想象。最后就是冷链运输行业和批发市场的建设,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联网等投入应用,各方面的资源都在加码这个市场。我们只是其中一股力量而已。目前这个市场发展的最大阻力依然是用户的习惯。很多农民还是不太相信我们,我们让他们下载我们的app,他们觉得我们是骗他们流量,不相信能通过手机这个小屏幕把10亩地的产品卖掉。就跟15年前很多人不敢在网上买衣服一样。很多农民依然习惯找经纪人,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过,一旦他通过一亩田赚钱后,他就会彻底成为我们的粉丝。我们的愿景是创造新农业文明,简单说就是让流通更高效,让生产更科学,让食品更安全。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是生产环节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利诱机制和农业规则的重塑解决。比如订单农业,就能让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和可追溯。尽管国家提出鼓励农业电商,推动互联网改造农业,但一些地方政府的一把手理解这个事情还是需要时间。一些县长希望我们去投资建个大楼,拉动下gdp和就业,然后产生税收。他们更关心硬实力的提升,对于互联网这种软实力提升不感兴趣。我们很多员工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比较大方的利益共享机制,我是大股东,全体公司员工加起来的股份占到了公司第三大股东。我希望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能比较迅速地在一亩田实现经济自由,然后再去回报他们走出来的村庄。日前,刘占平和他伙伴们的创业项目,受到邯郸市政府关注,公司入进驻邯郸市丛台区政府扶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之一河北网商园,享受到三年免缴房租等优惠政策。刘占平说:通过这几年摸爬滚打,没曾想到,竟然赶上了2015年互联网+的创业热潮。这更加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念。我会在互联网+农业这条路上,探索不止。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2:服务对象:全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批发、经销的从业者,帮助买卖双方完成农产品产销对接;过去4年里,这个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但直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一亩田才第一次为互联网圈熟知。试错:试错了五个方向,只有第六个方向是赚钱的,这就是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发布的白菜价格信息。运行情况:去年7月,我们一个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现在一个月已经达到100亿元。日交易额突破3亿元。目前活跃在我们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如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坂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之前,这两类人发生交易主要是通过很多中间人和经纪人来完成。很多时候甚至连中间人也找不到货。我们的出现消除了所有人的信息不对称,就连中间人和经纪人也是受益方,因为中国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散户,都需要经纪人去做工作,才能实现大宗交易。合作开创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农产品价格查询一亩田即推出农产品行情数据服务《今日行情》移动互联网应用一亩田推出了手机app,即一亩田手机版,解决农业从业者随时随地行情查询、发布供应、完成采购等需求贸易对接业务一亩田是中国最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撮合交易服务机构。拥有众多具有长期农产品流通经验的专家组成的团队,一方面组织人员对用户发布信息进行审核,另一方面也对接买卖双方,撮合交易。大数据业务一亩田是农产品流通大数据的先行者。基于一亩田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积累方面的经验,以及横跨产销两地的分支机构,一亩田逐渐汇聚了大量可分析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大数据研究县域产业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商建设。一亩田研究院一亩田集团研究院是开展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市场化等主题研究的专门机构,将打造中国农产品数据中心、中国现代农业案例中心,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库服务。大客户服务一亩田以独有的网上交易平台和供应链管理结合的模式,服务于大型商超及连锁餐饮。三个月前,南方周末记者第一次1【篇二:互联网农业成功案例】10万亿诱惑,“互联网+”传统农业的风来了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这个新颖的提法一出来,立即成为众多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那究竟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二互联网XX行业”即传统产业互联网化。“互联网+''的例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说传统集市+互联网就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就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就有了支付宝,传统红娘+互联网就有了世纪佳缘等等。“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面对传统农业发展的困局,互联网农业是大势所趋。如何定义“互联网农业”?按照刚才的解释,就是指农业的互联网化和涉农企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农业有三大模式为三种模式:一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二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三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而且这三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互联网带来的智能化让农业也如此现代2012年12月中旬,一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密云县西康各庄村的海华云都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探访这里的智能化养殖,发现仅仅四五名饲养员,就能在半天时间内为数千头奶牛挤奶,这让他大为惊奇。为什么可以?每头奶牛一出生都会戴上一只专属的电子“耳钉”,里面储存着奶牛的所有身份信息,包括出生时间、谱系、初次产奶时间等,只要进入挤奶大厅,就会与相关设备相连,读取奶牛"耳钉”里的信息,并通过挤奶杯上的感应装置传输到后台,每次挤奶的奶质是否合格得到监测。其实这还只是养殖业智能化的冰山一角,目前动物的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以饲喂站作为控制终端,以称重传感器和射频读卡器采集动物信息,根据科学公式运算出饲料日供量,再由控制器控制机电执行部分精确下料,饲喂动物不再是过去的人工操作,而是在计算机上轻点鼠标。在种植业,同样呈现智能化的系统性操作情形。例如在陕西的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秦龙现代生态智能创意农业园里,喷药施肥靠无人飞机,地面遥控员通过雷达和gps导航对其遥控、定位、喷药施肥和传输数据;采摘番茄机器人代劳,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具有获取果实信息、判别成熟度、确定收获目标的三维空间信息标定能力,再引导机械手完成抓取、切割、回收任务。互联网带来的农业智能化浪潮,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当前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