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灌阳实习报告
1.3.3???野外地质填图
1、目的。了解区域地质构造、岩石、构造特征。
2、观看内容。包括地层、褶皱、断层、岩石。依据所学理论学问,具体的观看地质现象。
3、路线观看野外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工作日期;天气;观看路线及起止、经由点;观看点编号、位置、点性、地质观看内容及各种测量数据。灌阳实习日程工作支配及完成工作量统计,见表1、表2
表1?实习工作日程支配表
日期?工作支配?
11月7日?学习相关学问,预备相关用品?
11月8日?乘车去灌阳,下午休整。购置实习期间所用物品及预习指导书?
11月9日-12日?野外踏勘?
11月13日?实测地质剖面?
11月14日?踏勘考试,实测剖面图编制?
11月15日-18日?野外地质填图?
11月19日?上午野外填图考试,下午坐车返回学校?
11月20-12月12日?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及编写地质报告?
表2?????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单位?数量?
实际工作日?天?35?
实测剖面?条?1?
踏勘路线?条?5?
背〔向〕斜剖面图?幅?1?
信手剖面图?幅?6?
实测剖面图?幅?1?
观看背〔向〕斜?个?5?
地形地质图?幅?1?
?实习报告?篇?1?
素描图?幅?6?
地层柱状图?幅?1?
图切剖面图?幅?1?
构造纲要图?幅?1?
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大家都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了实习的各项任务,并通过此次实习基本上把握了灌阳县的地层、构造和岩石及岩性,扎实了本专业相关的各项技能,加深了对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学问。实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亲密合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充分表达了团队合作的力气,为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有老师带队指导的时间里,由于在付老师带队的过程中,大家形成了以高效率工作的习惯,所以在野外自由填图期间,我们组的工作效率也是特别的高,提前一天半完成了工作任务。由于工作量不是很大,大家的工作激情都没有降低。
第2章区域地质特征
2.1、区域地质
灌阳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湘桂粤北的海西-印支凹陷内〔南京高校地质系,1981〕。实习区属于南华准地台上的桂中-桂东陷中的桂东凹陷的四级构造单元“海洋山断褶带”(〔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82年〕〕,灌阳地区区域地质图〔见图2〕
灌阳实习区区域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分布广泛。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和第4系,其中以奥陶系和泥盆系最为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的复理石碎屑岩建筑,经加里东运动岩石均患病浅变质,并构成地槽裙皱基底:泥盆系和石炭系以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的连续沉积,属地台阶段的盖层沉积:白垩系是陆相红盆沉积,按陈国达(1959年)观点系地洼阶段之产物。其特征见综合地层柱状图见图3。
图2??灌阳地区区域地质图
2.2??区域构造
依据区内地层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不同时代沉积岩岩性、沉积建筑、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点分析,实习区所在的灌阳地区经受了地槽→准地台→地洼的地壳构造进展阶段;经受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4期构造运动,对应可划分出4个构造层。受上述四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建筑和改造各具特点,如表3所列。
表3??各构造进展阶段的主要地质构造特点
实习区经受多期构造运动,裙皱、断裂、岩浆活动和断裙盆地发育,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向,次有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
2.2.1.褶皱
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形态多样。不同时期的褶皱具有不同的规模和特征。其中,加里东期基底褶皱构造最为剧烈,形成了以褶皱轴向北东向、北北东向紧闭复式褶皱,且显示了背斜向北东倾伏,向斜向南西扬起之特征。印支期盖层褶皱轴向为近南北向绽开的宽缓裙皱构造。燕山、喜山期褶皱由于零星分布,形迹不明显。
实习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的近核部,该褶皱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组成,相对简洁而开阔,具盖层构造特点。灌阳复式向斜次级褶皱特别发育,在填图区内,从西向东主要有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高地向斜等,如图4
它们总的特征是:
(1)均为近南北向延长的平行裙皱。
(2)规模大小不等。长一般为1000m~7000m,宽为100m~700m,长度与宽度之比在3:1~10:1之间,属短轴褶皱。
?图4??灌阳复式向斜次级褶皱剖面图
(3)依据两翼优选产状、轴面产状、枢纽改变,投三角位态图,本区褶皱主要为直立水平褶皱,次为斜歪水平褶皱,个别为直立倾伏褶皱。
(4)翼间角一般在100°左右,多为开阔褶皱。
〔5〕据轴向及主应力方位计算,结合区域应力场,本区褶皱是印支运动受近东西方向水平挤压的产物。
2.2.2.断层
区域断层按主要构造线的分布、规模大小等特征,可归并为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和东西向4组。F1、F3、F5方向大致为东西向;F4、F6、F8、F10方向大致为南北向。其中,北东向断层切断了燕山期的花岗岩,并掌握白垩纪盆地的成生,具长期活动特征;南北向断层多平行于复式向斜轴向延长,属先压后张的纵断层;北西向断层主要以新好断层为代表,它切断了基底和盖层褶皱,形成印支运动后,多为右旋平移逆断层。
实习区断层具有以下特征:
(1)以南北向的纵断层为数最多、规模最大,且多位于背斜的东翼或近核部;次为近东西向断层,多具正断层性质。且为平移断层。
(2)均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脉带及方解石胶结的角砾岩带。
(3)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断层,因其愈合力强,断层的断距均不大。
(4)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具多期活动性质。
2.2.3.节理
实习区的节理具有类型冗杂、性质多样、多期叠加的特点。
按节理走向与禧皱枢纽的关系,可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张节理及复合型节理;
按形成时期可分为印支期褶皱前的X剪节理及张节理、印支期褶皱后的X剪节理及张节理、燕山期的X剪节理及张节理。?它们之间的区分除了依据?????????图5??背斜素描图
一般规律进行分期配套加以区分之外,印支期褶皱前的节理产状多与地层层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印支期褶皱后的节理一般与层面斜交或平行,而燕山期的节理与层面斜交,且与地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其中跳马涧组砂岩中的就属于复合型节理。
2.2.4.劈理
实习区劈理特别发育,按劈理与褶皱的关系分,有层间劈理和轴面劈理。
〔1〕层间劈理发育在褶皱的翼部,轴面劈理发育在近轴部;
〔2〕因本区的褶皱属于开阔型褶皱,因此,层间劈理与层面夹角一般较小,而轴面劈理与层面的夹角一般较大;
〔3〕层间劈理不穿层,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发生折射现象;而轴面劈理可穿层,在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构成扇形或反扇形〔本区主
要为正扇形〕的劈理扇。
??另外,在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富泥质的板岩中,广泛发育板劈理,岩石具良好的可劈性,使岩石劈裂成完好的石板。
2.3???区域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实习区的东西两侧,构成东西两个花岗岩带:东带为都庞岭岩体,西带为海洋山岩体。两者均呈北东方向延展,从南西向北东岩浆活动时代由老到新,由加里东期到燕山期。
2.3.1.海洋山岩体
海洋山岩体的岩性为细一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分布于灌阳县西山乡五马山至新好乡下棚一带,平面上呈椭圆状,出露面积约380bd〔照片1〕。岩体侵位于海洋山背斜核部,长轴方向与加里东期构造线方向大体全都。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构造。斑晶主要为饵长石,少量斜长石,局部消失石英,粒径约1cm~3cm,含量8%~25%,在钾长石斑晶中常包含有细小的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嵌晶:基质主要为饵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
由以下证据:①海洋山花岗岩?????照片1?海洋山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存在接触面,接触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基本全都;②花岗岩结晶颗粒较粗,无冷凝边,流面、流线等构造,说明其为中心相,岩体患病肯定的风化和剥蚀,并消失假花岗岩;③上覆地层消失底砾岩,其角砾策划能够粉主要为花岗岩;④本点无侵入现象,也无断层通过。故推断本点海洋山花岗岩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为沉积接触关系,如下列图6
图6?海洋山花岗岩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为沉积接触关系
2.3.2.都庞岭岩体
都庞岭岩体由西体和东体组成。
??(1)都庞岭西体:主要为细一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见照片2〕。岩体出露于灌阳县红旗乡毛竹山至观音阁乡随家山一带,略呈北窄南宽的三角形,北东向-南西向分布,明显受区域断裂构造掌握,岩体长约30km,宽为2km~4km,面积约为76km2。岩体侵入寒武系,被燕山期岩体侵入:与上古生界多为断层接触,局部被泥盆系沉盖:铀-铅法测定石样的同位素年龄值为407Ma~422Ma(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1988年),为加里东期侵入体。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构造。斑晶主要由钾长石组成,粒径约1cm~2cm,含量5%~10%,多呈半自形板状;基质粒径为15mm~4mm,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钾长石与斜
照片2??都庞岭似斑状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长石含量接近,如表3所列。??????????
本点见岩体具边缘相,接触面四周可见冷凝边,围岩受肯定程度的硅化,接触面为一晶面,推断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如下列图7
图7??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图
(2)都庞岭东体:主要为细中粒一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沿湘桂交界的都庞岭主脊出露于灌阳县红旗乡奇怪冲到黄关镇南竹河一带,露面积约为170km2,平面上岩体呈北北东向-南南西向延展,略似北宽南窄的直角三角形。,是都庞岭复式岩体的主体部分。岩体侵入下古生界及印支期岩体,湖南区测队取独居石、锆石样两个,用铀-铅法测定年龄值分别为169、174Ma,属燕山早期。岩石呈浅灰白色,似斑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斜长石及石英组成,粒径约为1cm,钾长石、斜长石自形程度好,多为单晶,石英斑晶为他形集合体,斑晶含量约为20%。基质粒径为1mm~4mm,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如表3所列。都庞岭林场北西100M的桥头处见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见图8。
图8?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关系图
2.3.3???都庞岭与海洋山花岗岩特征对比
同处南岭西段的广西都庞岭岩体与海洋山岩体形成时代不同:前者是加里东晚期、印支
晚期和燕山早期形成的复式岩体,以燕山早期花岗岩为其主体;后者以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为主。与两岩体有关的含矿性有明显的差异,区内已发觉的钨锡矿矿床(点)主要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
第3章??测区地质
测区的地质主要为出露的地层和发育在其中的构造现象,下面将分别对地层和构造别描述。
3.11、测区地层
测区位于灌阳县城西部,大体位于灌阳复式向斜近核部.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泥盆的佘田桥组〔D3s〕,上泥盆的锡矿山组〔D3x〕,锡矿山组又分为锡矿山组下段〔D3x?〕及上段〔D3x?〕,上泥盆的邵东组〔D3sh〕,下石炭的岩关组〔C1y〕,白垩系〔K〕,第四系〔Q〕及???????????????????????????????????????????????????????????????????????????跳马涧组〔D2t〕,其中白垩系〔K〕局部少量出露在锡矿山组下段〔D3x?〕地层上,在测区内仅有两个地方出露,为红盘沉积物。测区内出露的地层除白垩系地层不整合掩盖在锡矿山组下段〔D3x?〕地层上,其
他都为整合接触。灌阳地区区域地质图〔图9,〕可以很好地表现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图9?????灌阳地区区域地质图
3.1.1.佘田桥组〔D3s〕
厚约460米,上部主要为厚层状灰白色泥晶灰岩、纹层状灰岩及白云岩,且具有粒序层理、鸟眼构造及交叉层理;下部灰色中至厚层层孔虫泥晶灰岩、核形石灰岩夹纹层状灰岩和白云岩,具示底构造及迭层构造,产双孔层孔虫(Amphipora)、球状及半球状层孔虫及珊瑚、腕足类化石。佘田桥组〔D3s〕与锡矿山组下段〔D3x?〕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之间的分界标志为刀砍状白云岩,产状:95?<37?。
3.1.2.锡矿山组下段〔D3x?〕
厚约294米,上部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化燧石结核砂屑灰岩夹白云化碎屑灰岩、泥晶灰岩;中部为深灰色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与泥晶、粉屑灰岩互层,间或夹泥晶灰岩;下部浅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灰岩、泥质灰岩、泥晶灰岩;本组产云南贝〔Yunnanella〕、小云南贝〔Yunnanellian〕、弓石燕〔Cyrtospirifer〕等化石。
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夹泥晶灰岩一般作为该组下段的标志层。其与上段地层〔D3x2〕的分层标志为岩性改变:下段以癞痢状白云岩化灰岩夹泥晶灰岩结束,上段以泥灰岩、泥页岩消失,两套岩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在其底部与佘田桥组〔D3s〕分界处有一厚约1米的薄层泥灰岩,因其易风化,在地形上表现为负地形。
3.1.3.锡矿山组上段〔D3x?〕
厚约68米。上部浅灰色中至厚层状泥晶灰岩、纹层状灰岩夹白色泥晶灰岩,顶部为灰色中至厚层状扁豆灰岩泥晶灰岩的韵律层;有一厚约1m的灰白色的豆腐脑灰岩:下部为青灰色、紫红色中至厚层微晶白云岩、纹层状灰岩及泥晶灰岩,具泥裂和帐篷构造,泥灰岩及叶岩产双壳类、介形类及植物碎片,D3x?产状约为125?<33?。
从锡矿山组上段〔D3x?〕上部消失的第一层扁豆灰岩为锡矿山组上段与邵东组分界的标志层,在扁豆灰岩中灰黑色的部分为灰岩,紫红色为泥质。扁豆灰岩不常见,局部出露,本段岩层常风化为土黄色粘土,植被比较发育,经常被松树林掩盖,所以植被的改变成为界线的主要推断根据。
3.1.4.邵东组〔D3sh〕
厚约160米,深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粉屑、泥晶灰岩,间夹多层0.5-1.5m的白云岩化灰岩。上部粉屑、沙屑灰岩中产:多洛多氏大齿珊瑚〔Caniniadorlodoti〕、米契林珊瑚〔Michellinia〕、内沟珊瑚〔Zaphrentis〕、穹房贝〔Camarotoechia〕、弓石燕〔Cyrtospirifer〕。在实习过程中各个观看点很少见到化石。
在该层与岩关组〔C1y〕交界的地层有十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条带,其中的中三条特征特殊明显,风化面为灰黑色,新奇面为灰白色;通常把简单观看的这三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条带作为该层与岩关组〔C1y〕的分层标志。
3..1.5.岩关组〔C1y〕
厚约233米,灰-深灰色中亚厚层砂状泥晶灰岩,底部为黑色厚层状白云岩化砂屑灰岩,中下部灰岩中多产珊瑚化石:泡沫内沟珊瑚〔Cystophrentis〕、笛管珊瑚〔Syingopora〕.
除了上述硅质条带中三条与下三条出露作为标志外,岩关组岩石结晶颗粒较粗大,为砂屑结构,具有层理构造,与邵东组泥晶灰岩相区分,此外的岩关组岩石与邵东组岩石极为相像。远观很难区分。同时岩关组地层在测区都是出露在恶猫岭向斜的核部。该向斜在地貌上多表现为陡立的小石山,攀登困难,不易在上面定点和近距离观看、描述。
3.1.6.白垩系〔K〕
白垩系〔K〕在测区内小面积出露,主要为紫红色呈面状掩盖在锡矿山组下段〔D3x?〕地层之上的砾岩,属粗碎屑内陆盆沉积,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砾岩成分为灰岩、白云岩化灰岩胶结物为白色方解石、红色方解石和紫红色的铁锰质〔泥质胶结〕。砾石呈棱角状,大小不一角砾粒径为10~100厘米,分选性差,在个别地层,除砾岩外,349.1东坡消失紫红色粉沙岩,薄层状,具几组解理。
3.2、测区构造
测区内主要的构造都有发育,特殊是次级褶皱特别发育,同时,断层、节理、劈理等也很发育。在填图范围内,从西向东主要有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高地向斜等,它们在在特征上有相像之处;断层多为多期活动的结果,南北向的断层从西到东依次有:F4、F6、F8、F10四条主要断层;东西向的断层从南到北依次有:F1、F3、F5三条断层;节理多见于锡矿山组上段〔D3x?〕地层中。其他的构造现象间或可见。
3.2.1、褶皱
测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近核部,以次级褶皱为主。自西向东依次消失有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高地向斜;褶皱的总特征在区域地质章节业已介绍,在此就不作阐述;由于对天花板背斜和农机校向斜没做观看,在此不作描述,下面主要介绍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高地向斜4个次级褶皱。〔见图4〕????????????????????
〔1〕陈王塘倒转背斜
此背斜两翼都向西倾伏,倾角都较小。往东为F4断层通过点,断层东为岩关组〔C1y〕的泥晶灰岩,西为邵东祖〔D3sh〕的沙屑泥晶灰岩,为岩关组〔C1y〕与邵东组〔D3sh〕的分界。该背斜核部地层为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浅灰色泥灰岩、页岩夹泥晶灰岩〔见大片松树林〕,东西两侧都见一层扁豆灰岩,翼部地层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在不远处的松树林背后可观察一明显的倒转背斜构造,故推断此处为一倒转背斜。
〔2〕恶猫岭向斜
该向斜观测点在其核部的一平台处,核部地层为下石炭岩关组〔C1y〕中厚层泥晶灰岩,翼部地层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见三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东翼向西倾、西翼向东倾,产状较为全都,倾角在30多度左右,西翼有断层通过的标志陡立的裂开面,属于开阔向斜。
〔3〕罗家坪背斜
该背斜观测点位于罗家坪村北100M处,从该点观察背斜走向近南北走向,核部出露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浅灰色泥灰岩、页岩夹泥晶灰岩。两翼地层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夹癞痢条带状白云质灰岩,露出的锡矿山组上段〔D3x?〕地层近南北展布,使得在风化严峻的地方找不到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与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的分界标志扁豆灰岩。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轴面近乎直立,两翼核部地层厚度大致相同枢纽向北扬起,向南倾伏,属直立倾伏褶皱(照片3)。
图3????罗家坪背斜
〔4〕410.3向斜:、
该向斜被F6和F8从中间穿过,核部地层和翼部地层均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劈理发育,植被稀有,在地貌上表现为410.3高地向斜。
3.2.2、测区断层
??测区内断层发育,共观看过三组类型的断层:第一组是南北向的纵向断层,有F4、F6、F8、F10四条断层,规模最大,平行于褶皱轴向,且多位于褶皱近核部,多为印支期和燕山期相继活动先逆后正的断层;其次组是东西向右旋平移断层有F1、F3两条断层;第三组是东西向左旋平移断层,有F5断层;本区断层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脉及方解石胶结的角砾状构造;发育在碳酸岩地层中的断层,因其愈合力强,断层的断距均不大,并都具有多期活动性质。下面详述测区内的几个主要断层:
〔1〕F4断层
产于陈王塘背斜东翼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地层中,南起于水泥厂西312.0高地,止于恶猫岭北山脚,断面平直,观测点的产状为268°∠30°,断面对西倾,带内为构造角砾岩和方解石脉填充。角砾为灰岩和红色方解石,胶结物为红白两色方解石,方解石结晶颗粒较大。断层面上可见近水平的擦痕,略向东南倾伏,断层壁上有两组共轭剪节理发育。
〔2〕F6断层
产于罗家坪背斜的东翼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地层中,近南北向延长,起于新工业区的水井旁,并切过罗家坪背斜东翼,穿过花生壳山,到410.3高地西侧与F8汇合基本结束,花生壳山可见明显平直陡立断层面,产状难以测量。348.0高地反面山包上可见大量方解石脉,断层过处有两个落水洞和一小型出水井。断裂带宽10~30厘米,可见碎裂岩及水平擦痕;断层两盘地层均为上泥盆统邵东组地层,断层面近乎直立,断面参差不平;该断层为多期活动断层,识别根据有:〔1〕早期为压性,表现为碎裂岩;〔2〕晚期可能呈张性,并有剪切平移,表现为断层面上有水平擦痕。
〔3〕F8断层
产于上泥盆统邵东组泥晶灰岩中,起于戴家塘水井四周,过花生壳山近鞍部,348.0高地及其中的溶洞,终止于410.3高地侧与F6汇合,末端峭壁上观察一溶洞,断面平直陡峭,依据348.0高地溶洞内方解石脉的S样子,推断该断层有逆断层的性质,在410.3高地西侧溶洞中可见擦痕。
〔4〕F10断层
?发育于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内,近南北走向。在观测点〔348.0高地北约50米处〕有明显断层面,断层面中有红白相间的方解石脉,局部可见角砾岩,产状为295°∠45°。由于出露不明显,并不知道其起止端。
〔5〕F1断层
位于电视塔以北的山脚,长约700米,宽3米左右,断层北盘向西平移,南盘向东平移,为右行平移断层,水平断距约20米,走向近东西向,切断佘田桥组〔D3s〕与锡矿山组下段〔D3x?〕的地层,断面近乎直立,带宽约0.5米,带内方解石脉发育,角砾呈棱角状,大小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
〔6〕F3断层
此断层位于F1、F5断层之间的近山头上,将佘田桥组〔D3s〕与锡矿山组下段〔D3x?〕的地层分界线错断10-20米,错动标志明显可见,走向近东西向,断层过处可见大量的方解石脉,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7〕F5断层
此断层位于353.0高地以南的沟谷位置,将佘田桥组〔D3s〕与锡矿山组下段〔D3x?〕的地层分界线错断10-20米,错动标志明显可见,走向近东西向,断层过处消失落水洞和方解石坑,该断层为左行平移断层
第4章?地质进展史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中间缺失了志留纪、三叠纪、第三纪,说明至少经过了三次较大的.海陆旋回。其中,在测区内表现明显的有两次,一是下车田北东约600米下里河南岸下泥盆统〔D1〕与上奥陶统〔O3〕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二是349.0高地山脚的白垩统〔K〕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4.1、沉积进展史
寒武系(∈):本区属于浅海至半深海的沉积环境,连续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物呈互层状,为砂岩和泥岩(现岩石发生浅变质,砂岩变成变质砂岩,泥岩变板岩),海水小幅度振荡频繁,此时该区属亚热带气候。
奥陶系〔O〕:该区连续沉积,连续了寒武系的沉积环境。
志留系〔S〕:本区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发生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受风化剥蚀,志留系无地层沉积,加里东期运动作用后,该区结束地槽阶段。
泥盆系〔D〕:初期沉积在侵蚀基准面之上,为陆表海湖泊作用。
上泥盆统〔D1〕:本区为滨海碎屑岩潮坪相沉积,海水仍从西南方向侵入沉积,沉积物为紫红色的细砂岩和粉砂岩,泥岩较少,是一种氧化环境。早泥盆世与下伏地层呈渐渐过渡,由花岗岩--假花岗岩--砂岩。
在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时期,继承早泥盆世的沉积环境,跳马涧组早期为灰绿色细粉砂岩,还原环境,晚期为杂色,末期为红色强氧化环境,化学、风化作用剧烈,Fe3+呈脉体、强氧化、水动力作用剧烈形成豆状赤铁矿。
棋子桥组〔D2q〕发生较大规模的海侵,方向从南到北,使海岸线北移,江南古陆渐渐变远患病剥蚀,地形变低,从而到达本区的风化产物变少,本区变为浅水海疆,气侯暖和,海水流淌,碳酸岩化。在早期海水流淌性好,故有块状层孔虫、珊瑚。海水升降震荡常常露出水面,形成生物礁灰岩、纹层状白云岩,发生了5-6次旋回。中到晚期,水体流淌性不好,枝状层孔虫白云岩〔灰岩变为白云岩〕和纹层状白云岩〔局限性台地相〕。
在佘田桥组〔D3s〕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此时江南古陆变的更小。早期局限台地相,为浅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和球状层孔虫。中晚期为台地浅滩相,水浅,但水动力作用强,形成核形石灰岩。
在锡矿山组下段〔D3x?〕时期,由北向南发生海侵,为局部台地相,沉积了厚层癞痢状白云化灰岩,由于局部盐度稍高,Ca2+部分转为Mg2+取代。
锡矿山组上段〔D3x?〕时期,海水连续退缩,时常露出水面,产生鸟眼构造、帐篷构造。
在邵东组〔D3sh〕时期,又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开阔的台地相沉积了一层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泥晶灰岩。
在岩关组〔C1y〕时期,又发生了海退,成为海陆过度相、沼泽相,为一成煤时期。
在二叠系〔P〕受印支运动的作用,本区隆起成为陆地,受此影响其结果为:〔1〕晚古生代地层褶皱削减,产生了灌阳复式向斜;〔2〕产生了一系列的F4、F6等断层,为压性逆断层,同时形成了F1、F3等拉性正断层。
侏罗系〔J〕为海陆交相互,沉积了一层泥岩、砂岩。末期,受燕山运动作用,进一步隆起,使F2、F4、F6、F8、F10断层重新活动,受应力场南北向挤压,表现为张性正断层,枢纽向南扬起,向北倾伏。受此影响其结果为:〔1〕都庞岭岩体侵入;〔2〕与海的连通性不好,水体能量不高,盐度稍大;〔3〕开阔台地相与外海的连通性好,水体能量中等,盐度正常;〔4〕半局限台地相;〔5〕生物礁相地形凸起,水流淌荡、暖和;〔6〕形成浅滩相。
白垩纪〔K〕晚期,本区受晚期燕山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使白垩系发生弯曲,形成北东40?的平缓向斜。
第四系〔Q〕本区为陆相河流沉积。
4.2、构造进展史
在寒武纪〔?〕--奥陶纪〔O〕,本区处于浅海→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物为海相陆源碎屑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和泥砂岩,在志留纪〔S〕受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使本区寒武系至奥陶系褶皱并隆起,同时发生区域浅变质作用和猛烈岩浆活动。其中浅变质作用使寒武系〔?〕--奥陶系〔O〕砂岩、泥岩浅变质形成板岩。而猛烈的岩浆侵入作用形成海洋山岩体和都庞岭岩体的西体。两者均呈岩基露出,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该期构造应力场是近东西向挤压作用,结果使寒武系--奥陶系褶皱形成轴迹北东10?的紧密线状褶皱和走向近南北向的压性断层,随着近一步褶皱隆起,使寒武、奥陶系出露并患病风化剥蚀。
从早泥盆纪开头,随着加里东运动的结束地壳开头缓慢下降,相继沉积了泥盆、石炭潮坪至浅海相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这期间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期〔地台〕,总体以间歇性垂直升降运动为主,这套滨、浅海相沉积盖层掩盖于基底寒武--奥陶系之上,并与其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约在三叠纪本区发生印支构造运动,该期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仍以近EW向挤压作用为主,结果使泥盆系〔D〕--石炭系〔C〕〔其次构造层〕褶皱。形成轴迹南北向紧密线状到开阔各种形态次级褶皱,在断裂构造方面,形成一系列与灌阳复式向斜和次级背向斜相伴相生的南北向压性〔逆〕断层F2、F4、F6、F8、F10和走向近东西向正断层F1、F3。
到侏罗纪,受燕山运动早期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使本区地壳褶皱隆起,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使泥盆系〔D〕--石炭系〔C〕印支期形成的南北向逆断层转为正断层,同时发生北北东向的左旋平移断层,燕山运动早期还导致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都庞岭岩体东体岩基〔γ52b〕。
白垩纪,本区转为陆相沉积阶段,沉积了陆相沉积物,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砾岩、砂岩和含砾砂岩,砾岩成分为泥盆系〔D〕--石炭系〔C〕白云岩、灰岩多为“就地取材”,这套白垩系陆相沉积物与下伏岩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
白垩纪晚期本区受晚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使白垩系发生弯曲,形成北东40?的平缓向斜,在断裂构造方面,早期〔印支期〕形成的南北向正断层转为左旋平移断层,并形成北东东向右旋平移断层。
第四纪本区为陆相河流沉积,沉积物为残积物、冲积物和压粘土、粉砂、砂、砾石层等。
第5章???总结
真情期待
??一条小河,一段情缘,一座小城,一生记忆。在灌阳呆的十一天里,让我接触了二十年来始终企及而未曾幸遇的洗礼。闻一缕清楚的山间空气,抱一团金秋的余温,我们在此寻找的不仅是旅途的起点,更是人生的归宿。我们坐在去灌阳的车里,谁也按捺不住去寻索:不管你藏到哪里,我也肯定要找到你!
静谧的窗外下着毛毛细雨,模糊了山的棱角,绘意出天地的曲线,也模糊了我的心。车轮照旧滚滚前进,它不曾因这细雨而停下前进的步伐,时间的脚步也不曾由于我思想的停滞而停留片刻。路边些许的柿子林在沐浴着这毛毛细雨,让我想起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雨始终下,它告知我脚步不曾停止。此刻我心里默许,我在山间行,带着你的情。慢慢地,汽车让我们更近距离靠近这位梦中情人,我们沿着她的肌肤,走进她的心房。下车,灌江映入眼帘,早就有勘技的同学说我们的住处就在灌江边,在宾馆的一些宿舍往外看就是灌江,还叫我去取住去这些宿舍呢。
崭新开始
初到一个地方,总要先形成一丝敬畏,此后便有依恋。当天下午,便和同学冒着细雨逛了灌阳,第一感觉就是很清静,记得我还和同伴说:“城镇就是比城市好,由于可以看到这延绵起伏的山脉”,谁知道这些山就是后面我们要制服的山和学习的教材呢?
第一天出野外,校车行十数里,我们在仁义电站〔当时并不知道此地叫仁义电站〕下车后连续往前走,当时也分不清东西南北,我们像战士一般,老师叫到哪里,我们便到哪里。沿着小溪,风景一路。走着走着,我们开启踏勘第一点。这是我们踏勘最西边,出露大量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我们要学会点的记录、描述、素描图以及剖面图的绘制,一下子接触这么多的学问,难免有点消化不良。虽然有许多的地方不理解,但大家都很努力的去记录老师讲解并描述的内容和仿照老师所画的素描图及剖面图,后面渐渐消化。此后的十数天里,大家把老师的谆谆教育细细汲取,转化为自己的实际力量,牢牢地。
花岗岩体与围岩有三种接触关系:沉积接触、断层接触和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是岩浆岩成岩以后,在它的外表连续沉积成岩,接触面上下两套岩体无穿插关系,一般地,沉积岩会和接触面产状全都,并且接触面上方会形成一层底砾岩,砾岩大多是由花岗岩风化,此后胶结而成。断层接触是沉积岩〔变质岩〕形成之后,由构造运动而使沉积岩〔变质岩〕发生断层,接着岩浆沿着断层形成的断面通道上涌,冷凝后岩浆岩体会与其中一盘或两盘呈断层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与围岩最常见的一种接触关系,无规章界面,一般形成冷凝边。这些理论学问,将在这里得到实践,我们将会看到大量的实物,而不是试验室那一点点的标本。第一观看点海洋山花岗岩就是属于岩浆岩的沉积接触关系。在仁义桥西30米的大路旁,我们观看了跳马涧组顶部豆状赤铁矿,该矿层十数厘米厚,矿物呈褐红色,硬度非常大,有豆粒般黑色颗粒。这是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分界的标志层,是区分不同地层的标志矿物。像这样的标志层还有许多,如扁豆状灰岩、癞痢状灰岩等。同时在跳马涧组的顶部消失三组阶梯状正断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构成方解石胶结的砾状构造。
我信任崭新的开头终究会迎来憧憬的胜利。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爬山都不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女生。虽然不欢迎,但都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弟子规》与2024年教育趋势融合教学
- 2024年贝的故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 2024年XX企业客户服务文化建设方案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棉花姑娘》
- 护理学基础(护理专科(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时分层作业一Unit1Laughoutloud含解析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操作系统教程》(5版)课堂或课后研讨题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课时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1
- 初中语文茶可道茶亦悠然阅读练习及答案
-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 学校岗位廉政风险排查登记表
- 公司电梯安全总监、电梯安全员岗位职责
- 02J331地沟及盖板图集
- 2019年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HAY岗位管理体系构建
-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SB/T 10895-2012鲜蛋包装与标识
- GB/T 9115-2010对焊钢制管法兰
- GB/T 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 GB/T 23221-2008烤烟栽培技术规程
- GB/T 16900-2008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