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褴彼物质交换和(3)内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2)血细胞:鱼茎(4)毛细淋巴管壁(2)血细胞:鱼茎(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速(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允。牝1血家1座dco「组织液等网;巴一内环境…a%。等依物 布协 H.O.无机盐……废物•…嘰)••味素、尿酸妙…皮狀一•賣斜无机检组织细胞内环境1 外界环境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担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调节机制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认为:神经Y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调节途径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正京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担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壇强的调节。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藝的调节。(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提示】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稳态主要通过社箜调节,独调节起辅助作用,另外,兔疫调节也起作用。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二、体温调节1、 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 体温的测量部位:直壓、巽、腋赏。3、 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4、 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5、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器官:产相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格肌(另还有立毛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6、 体温调节过程:I体,保持忸定I寒冷环境—「方觉感受卷威少放热増加产热I.1代谢水平心11皮肤血管收瑞NHR产熱t/ T甲状朦激素Wh»激素• t汁朕拝汗极少骨褊肌产魅1甲状脂立毛肌收缩1f1„咋H匚下丘脑体混调节中枢 1=1弟体-1者上驟皮肤血制舒张汗腺分泌増多1肝脏产热1荷的肌产热1立毛肌舒张1炎热环境温觉的1受器増加散熟11械少产加□I 体温保fflgg7、调节方式:寒冷环境下:神经一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炎热环境下:神经调节。8、调节中枢:下丘脑9、 调节机制:贝反馈调节。10、 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边霊条件,主要通过对醛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水平衡的原因: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实现的°22222、水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金、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a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也是塗二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覽,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3、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4、水平衡的调节过程:5、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主要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4、水平衡的调节过程:5、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主要通过登产生羿一就鷲J皆W小管、集合管対水分值吸收下IE脑神經细胞分泌细胞外液渗透压盐垂休脏完成)。6、调节中枢:6、调节中枢:下丘脑7、7、调节机制:觅反馈调节。【特别提示】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到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下丘脑是神经传导电信号与体液调节中化学信号的中转站,所以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四、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 无机盐平衡的原因:是靠无机盐的提△和迪保持动态平衡实现的。2、 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白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3、调节激素:理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KL从而使血钠升高、血钾降管。)4、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血钾升高或血钠降低肾小管和集合管一醛固酮血钾升高或血钠降低肾小管和集合管一醛固酮血钠升高、血钾降低5、 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6、 调节机制:员反馈调节。补充:肾脏排盐的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五、血糖调节1、 血糖的含义: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lmmol/L)2、 平衡的原因: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3、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消化箕化CO2+H2O+能底食物中糖类吸收分解分解血糖3.9-6.1mmol/L合成(乳酸+能最)nrWw转化 艸糖原、肌物原等转化心晓甘此XT*非糖物质♦加助、未W察至取等非糖物质4、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降低血糖浓度。作用机理:①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链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升高血糖浓度。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5、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过程:血糖升高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降低血糖降低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同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补充:血糖降低一肾上腺髓质一Jt上瘗蛙一血糖升高)6、 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肝脏完成)7、 调节中枢:下丘脑8、 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9、 糖尿病血糖不平衡:过高一糖尿病。(过低一低血糖病)(1)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 症状:宏星、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多尿: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带走大量的水,因而22尿量增加,形成多尿。多饮: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于是口渴、多饮。多食: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总感觉到饥饿而导致多食。体重减少: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3) 治疗: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轻型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治疗;重症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基因治疗将成为根治糖尿病的措施。(4)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六、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1、 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應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注:概念中“抗原”可以是外来的病原体,也可以是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2、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魇g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3、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r第r道防线:皮炊、黏膜及其分泌物等。}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呑噬作用、抗直独和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特异性免疫(2)免疫类型:非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对鈕病原体的防御作用,即对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先天性的)特异性免疫:指人体针对某致病原体由特异性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参与的防御作用。(后天性的)(3)特异性免疫①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为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为T淋巴细胞。②类型: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由旦些耍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抗原理・B淋巴细胞舞•效应B细胞(浆细胞)-记亿B细胞性抗体(体液中的抗体与侵入机体的的抗原发生杭原一扰体反应,从而中和或潰除抗京)(能长期存在,当同一•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附:人教版(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绍胞的離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附:人教版gj体记忆bgj体记忆b细胞鑑m舔識5抗原一•吞噬细胞竺生T细胞些b£胞(教収和处理, 分化墨矢出这布病母体轩冇的艮態)【特别提示】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卷丑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异物以及自身衰老的细胞等。抗体是指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特异性蛋白质。靶细胞丄也T淋巴细胞零(被抗原入 奸化校的细胞)注:实巍为抗体浓戊变化;虚线为愚皿;•细胞免疫:靶细胞丄也T淋巴细胞零(被抗原入 奸化校的细胞)注:实巍为抗体浓戊变化;虚线为愚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IX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效应。联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若细胞免疫不存在时,体液免疫也基本丧失。,/使報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以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效应.记忆T细胞(能长期存在,当同一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③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4)再次免疫的特点9ititititI0I0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再次免疫反应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更快地作岀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再次免疫反应特点:比初次反应惟,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和清除体内巳经袁老的、破坏的、或瘗变的细胞并及时清除。5、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免疫缺陷病:原因: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缺乏B细胞或T细胞。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举例:艾滋病: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艾滋病毒:全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O遗传物质:2条单链的理。攻击对象: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发病机理:(书P2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震、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自身免疫病原因: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把宜物质当作抗原进行攻击。举例: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①原因: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外来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亲乱。(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称过敏原。)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举例:有人接触花粉引起寻麻疹,吃海鲜呕吐等。【特别提示】过敏原属于抗原,但它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但它产生的抗体分布部位不同于体液免疫,它只是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发生。6、免疫学的应用研制疫苗:把减毒或无毒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产生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力的方法叫做预防接种。如: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根除了这种传染病的发生。检测抗原:根据抗体能和抗原蛙匡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问题:异体器官移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原因:效应T细胞识别并攻击被移植的器官。V#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遂厘生态系统、淡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农业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附:最大的生态系统一一生物圈概念: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范围: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卜层。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作用:阳光、温度、水等。(人教版:非生物物度和能量非生物成分:无机盐、作用: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地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生物成分化为有机物中能量。生物成分类型:主要是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类型: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賣,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等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特别提示】一个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分解者。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腐食性动物蚯蚓、蟆螂等属于分解者。并不是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萱茬关系而形成的结构。如:草 虫 FE対 肉食性鸟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2)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彿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四、有关食物网的解题注意点1、 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止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2、 同一中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3、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即捕食与竞争,因为在同一条食物链上为蛭关系,在不同食物链两者还可能同时另一种生物,则为竞争。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或增加时,对其他生物的
影响分析如下:在一条链中:按“捕食”关系依次分析。在不同链中:按“三角”关系分析。(见笔记)注意:①当用不同“三角”分析结果不同时,以最小三角的分析为依据。当有多种食物来源的高营养级生物突然缺少一种食物来源时,对其数量影响不大。昆虫一青蛙例1、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昆虫一青蛙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是第三、四五营养级.二、三、四级消费者。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该食物网再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四、五、六营养级,属于系统;四、五、六营养级,属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该生态系的营养结构。例2、右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回答。(1)该食物网含七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是第三、三、四、五级消费者。兔与鼠的是竟全关系。蟾蛉与与蛛是捕食和竞系关系。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大量减少,蛇的数量将下降,蟾蛉的数量将卫生。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过程:见右图。分析:生产者(第一會葬緩)呼吸呼吸(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过程:见右图。分析:生产者(第一會葬緩)呼吸呼吸次佥消弁占
(気代芥如呼吸(第二管芥a»)分解者呼吸作用1、 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2、 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4、 能量流动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热能(最终散失)5、 能■在食物链(网)中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6、 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7、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1)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各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一粪便中所含能量)(2)能■去路每个营养级生物耍宜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每个营养级生物一部分能量流到后一个营养级中(注意:最高营养级无此途径)。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未被利用的能量(现存量:最终去路是上述三个途径)【特别提示】消费者摄食的能量不是上一营养级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消费者的能量(同化量)=消费者摄食的能量一粪便中所含能量,粪便中所含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特点:1、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原因: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原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每个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特别提示】(1)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如某食物链丄A每B-中,生物A到生物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宅歌曜。
若在食物网“芫中,则A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三竺竺。(2)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原因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传到第4・5营养级时,能量已经很少了,再往下传递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2、能■金字塔(1) 概念:各个营养级单位时间内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他到直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2) 意义: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补充:其他金字塔(1)数量金字塔:每一层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一般呈金字塔形。(2)生物量金字塔:每一层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的质量。一般呈金字塔形。【特别提示】用数量金字塔或生物量金字塔来表示能量数■金字蟠(紂殊)Baffin生物量金字塔(#♦殊)关系时,有时会出现倒置的情况(如右图):(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例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1)将A、B、C、D各营养级的名称依次写在图中:A. B. C. D. 图中a1代表 图中a2代表 a3<a2的原因是 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动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 例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I:fJ 动图解,回答问题。 I..‘ %.土 丄|由若狐获得的能量是8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最多为 千焦,狼要获得该能量,草应供给这条食物链的能量至少为 千焦。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 被消耗,通B 利用,而B又通过C 被消耗。答案:(1)1.6200 (2)呼吸作用分解者呼吸作用例3、如右图,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增重20g:(1)最多消耗 g植物;(2)最少消耗/兔—a g植物。 植假2'/I1/5 、鼠一蛇答案:(1)5600 (2)900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一)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0、N、P、Ca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二)特点1、全球性: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一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不像能量流动那样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三)实例:碳循环过■■程分解作用过■■程分解作用小结:(1) 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金也(还有少量是化能合成作用);(2) 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璃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2、碳的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0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3、碳的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四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落和食物会传递,传递形式为有机物。4、温室效应.成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02含量迅速增 力口,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 •结果: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加快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策:①保护和增加植被;②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核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特别提示】(2)(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2)无机环境可接收各种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传回的碳。分解者可接收所有生产者、消费者传来的碳。(4)在物质循环图中消费者可能不止一种,则有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之分,它们与生产者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4)在物质循环图中消费者可能不止一种,则有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之分,它们与生产者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大气中的co,•煤、石油等例:右图是碳循环的图解,请回答:(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分别属于A : 、D o碳分别以 形式进入和离开生物群落。大气中的C0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 (4) 大气中的CO2的来源有 (填序号),图中①②③表示 ⑤表示微生物的 ,⑥⑦表示 ,⑧表示 O(5) 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④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o(6) ⑧过程的加剧将产生 现象。(7)在生物群落中,碳元素是沿着 和流动的。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2)COa(3)④光合作用(4)①②③⑤⑧呼吸作用分解作用捕食燃烧(5)水(6)温室效应(7)食物链食物网(四)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査、不可分割。1、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2、 物质作为能量的曇俺,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五) 生物富集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皿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丝而发生)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1)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埜理些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包括声、光、热、电、磁等。(2) 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包括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素等。(3)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舞传递的信息。包括舞蹈、运动等。(4)营养信息:生态系统中以食物或养分传递的信息。包括食物的数量等。2、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萬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由昆虫体表腺体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其捕食者繪狗的生存,獪狗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天敌的减少,由促进雪兔数量的回升。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特别提示】生态系统中三个基本功能的地位及特点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不同。一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循环的。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往往是双向的。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担殴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①结构上:各种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②功能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状态。2、 生态系统稳态的类型:•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抠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也L到原状的能力。3、 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原因:(1)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2)判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苏教版)4、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如: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数量就会受到抑制。5、 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对性:(1) 原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丕蚤无限的。(2) 表现: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大疊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坯、甚至引发系统崩遗。6、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亜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特别提示】以往认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但这以看法并不完全合理。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遭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的恢复。相反,对于极地苔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因此,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可能这种分析本身就不合适。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抵抗力稳定性看物种组成和营养结构,恢复力稳定性要看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恢复力稳定性较高。五、【实验】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1、 实验目的:设计一个生态瓶,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基本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3、 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瓶等,河水,细砂,水草,小鱼,螺蜥若干,胶带(或凡士林)。4、 实验步骤:(1) 瓶子处理:将瓶子和瓶盖洗净。(2) 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3) 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小鱼,螺蜥。(5) 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6) 粘贴标签:贴上标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与法规试题解析
- 第九章统计章节练习卷2-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内分泌系统考点-宝典内部资料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模拟卷(艺术鉴赏提升)备考策略
- 二级计算机Python使用技巧试题及答案
- 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2024-2025学年期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难点突破与技巧训练)
- 2025年军队文职哲学专业考前押题卷(马哲原理辨析题必做)
- 钢筋识图培训
- 尿潴留治疗方案
-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 GB/T 10599-2023多绳摩擦式提升机
- 蜜蜂的传粉过程
- 公招资格复审个人委托书
- 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诊疗指南
- DB22-T 3454-2023 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 202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要求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题05 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详解)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公开课课件
- 山西灵石红杏广进宝煤业有限公司新建煤矸石综合治理及土地复垦项目环评报告
- 睡莲花卉欣赏与养护
- 出生证明英语翻译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