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图2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海拔高B.气候干燥C.潮湿闷热D.河流众多2.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3.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灌溉水源充足B.自然环境优美C.气候湿热D.地势高峻4.若A地人口密度低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灌溉水源充足B.地形平坦开阔C.土壤肥沃D.地势高峻5.四川省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山清水秀,环境优美B.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C.平原广阔,土壤肥沃D.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6~7题。6.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7.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D.从湖北流往贵州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8~9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8.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C.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9.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2017年度和2018年度浙江省连续两年净流入人口居全国第二。下图为2010年浙江省人口分布图。据此回答10~11题。10.2010年,浙江省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差异较小B.西部地势起伏小,人口较少C.西南部水资源少,环境承载力小D.东北部经济发达,人口集中11.大量人口流入浙江省,对该省的影响是A.改变人口分布格局B.增加就业机会C.影响地域文化特点D.减小环境压力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2.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影响。根据下表,回答13~14题。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位人口流出地排序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省第1位人口流出地第2位人口流出地第3位人口流出地第4位人口流出地第5位人口流出地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14.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A.山东B.海南C.福建D.广西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示意图,完成15~16题。15.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耕地资源 B.土地资源C.水资源 D.矿产资源16.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经济发展程度 B.对外开放程度C.人口受教育水平 D.消费水平“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17~18题。17.“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18.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13亿人,人们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完成19~20题。19.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20.下列决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B.放宽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数量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D.建设高耗能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有着多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影响。据此回答21题。2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下列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A.四川 B.广东C.海南 D.广西23.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①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②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剩余劳动力③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在乡村,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下图为云南某乡村鸟瞰图及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24.关于该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内部的空间结构主要由居民点、道路、各种农业用地等组成B.从总体上看,该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相对简单C.该乡村居民点集中连片,集聚成块状D.该村土地利用中占比最大的是生产用地25.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振兴就是要摒弃传统农业,发展乡村旅游B.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C.振兴农村经济需要保持乡村原有自然村落的特点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26~27题。26.从图中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格局来看,最接近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田园模式27.图中可能为高级住宅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聚落是一种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包含民居及周边地理环境。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下左图示意宝胜村聚落。据此完成28题。28.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A.增加耕地面积B.控制人口增长C.提高生活品质D.改善交通条件上右图为吉林市某年9月26日17时左右的热力地图(利用手机定位获取人流量制作成的地图,数值越大,人口越密集)。读图,完成29题。29.热力地图数据可应用于A.火车站选址B.医院选址面C.居住区规划D.肯德基选址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的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30~31题。30.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31.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作为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最差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32~33题。32.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大多位于民居的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33.中国传统民居中“四合院”“照壁”“屏风”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A.内向性和封闭性B.外向性和开放性C.严谨性和逻辑性 D.含蓄性和冲动性以下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据此完成34~35题。34.据图片信息概括可知,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A.多元性B.区域性C.独特性D.相对稳定性35.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A.靠近首都B.温暖湿润的气候C.平原地形D.沿河靠海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独特风貌。读图完成36~37题。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37.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商业区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区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38~40题。38.该幅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39.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40.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共40分。61.读世界人口分布分类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3)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洲。(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地区、纬度地区和地区的趋向性。62.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面积比例人口比例人口密度东部地区46%96%222人/km2西部地区54%4%9人/km2(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写简称)(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3)从环境人口容量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现状存在的合理性。(4)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影响环境容量的问题?6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因此出现“民工潮”这一新名词。材料二(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陆迁往;从欠发达地区(落后)迁往。(2)我国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的影响有:。此次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入地的影响有:_。64.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分)(1)A、B、C、D四块地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2)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65.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院内都建有水窖,说明水窖水的来源。。(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3)分析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4)说明北京四合院的住宅结构能反映出的华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并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原因。66.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简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2)你认为①~④地中,最宜布局高品质住宅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3)简析该城市规划可能对市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第Ⅱ卷非选择题答题卡61.(每空一分,共6分)(1)分析图甲,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2)分析图乙,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3)分析图丙,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洲。(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地区、纬度地区和地区的趋向性。62.(11分)(1)、。(写简称)(2分)(2)人口现状。(2分)(3)合理性。(4分)(4)要注意的问题:(3分)63.(6分)(1)从内陆迁往;从欠发达地区(落后)迁往。(2分)(2)对迁出地的影响有:。(2分)对迁入地的影响有:。(2分)64.(3分)(1)居住区是。(1分)(2)。(2分)65.(7分)(1)水窖水的来源。。(1分)(2)(1分)(3)关系:(2分)(4)气候特点。作用,原因。(3分)66.(7分)(1)形态类型影响因素(2分)(2)布局地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