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有哪些一、在标题上设题
1、标题有什么含义
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方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
(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
(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
(3)是否新奇、好玩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
3、如何拟写标题
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大事、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
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
人物、大事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行。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
大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
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
※留意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谈论等表达手段,以及衬托、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手法,塑造了--形象,表现了仆人公--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境况、经受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状况。
语言描写刻画--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某种品质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进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微小处进行详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仆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2、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详细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谈论语句,用精确 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
3、如何评价人物
评价人物不要架空,尽可能紧扣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结构为:概括叙述+精当谈论。
“形象”既包括详细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人物群体或事物、景物,
※甚至于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周敦颐笔下的莲、鲁迅笔下的朔方的雪等。鉴赏事物形象,重点要了解形态、特征、性质、含义、影响等。
五、在词语上设题
1、如何解答重要词语的含义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派生义、特定义、隐含义),而不是词典义。
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留意联系语境分析缘由,保持词性全都,最终代入验证。
2、词语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词语赏析)
特殊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留意观看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的什么情感态度。
人的心情、性格
带句解词+手法效果++
物的特点、状态
答题模板:本句用了--手法,刻画了/描写了--,语言生动好玩,简洁凝练,,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六、在句子上设题
1、特别句子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大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进展,
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真挚肤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谈论作用:引发读者思索,点明人物或大事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考句子的含义(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
详细做法有:
(1)思索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
(2)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确定
(3)突破关键词语
(4)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
(5)指出句子体现的倾向、态度
3、句子的作用
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入手。
(1)内容上的作用
指出该句子运用了……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方法,写了……内容,表现了陈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或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
(2)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句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潜伏笔、设悬念。
结尾句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线索句贯穿全文,使文章紧凑;强调中心句、紧扣主旨,揭示中心。
过渡句承上启下。
疑问句表达鲜亮、强调,激发读者思索作用。
哲理句具有启迪作用,画龙点睛作用。
引用句故事传奇增加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奇性,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语言风格上
留意:句子中某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由于该词精确 生动详细地写出了--x
(2)形容词:不行。由于该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3)副词:不行。由于该词精确 地说明白--的状况,换了后就变成--x,与事实不符。
4、句子鉴赏(自主批注、赏析)
(1)找修辞
比方: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详细化,易于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增加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能传达出非常鲜亮的感情颜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夸张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揭示本质,表达主观感情和态度,给读者以鲜亮而剧烈的印象。
排比把某事物的不同特征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条理清楚;流畅贯穿,节奏鲜亮;感情剧烈,增加气概。强调了+对象+特征。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相互衬托,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剧烈抒情,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留意,启发思索。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留意和思索。
反问态度鲜亮,加强语气,剧烈抒情。
※以上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在分析文章中的详细句子时,还要联系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情感。
(2)找手法
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反语讽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调动感官、多种角度、虚实结合、颜色搭配等
(3)找句式
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错落,都使句子节奏富于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气概,很有感染力
(4)找用词
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
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
七、在段落上设题
归纳段意题:
A记叙文:(时间+地点)+人+事
B说明文: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C谈论文:用--论证方法证明白--论点。
段落的作用
1、开头段的作用
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照应标题(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进展潜伏笔,做铺垫。(留意和说明文、谈论文开头段作用相比较)
2、结尾段的作用
(1)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2)先概括最终一段的内容,再指出点明白(升华、深化)……主旨(主旨是指:表现了人或物……精神(品质),表达了文中人物或的……情感,揭示了……道理,揭露了……现实(本质)等
(3)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开头;照应题目。
3、过渡段
紧承上文……内容,转入下文……内容,使情节紧凑,结构严谨。留意表达方式的转变,如由记叙转入谈论,由描写转入抒情等。
八、补白题
1、揣摩人物心理:符合人物身份,用第一人称叙述,
2、补充人物的语言:贴近人物内心
3、补充人物行为,特殊是神态、动作细节。
九、在写作技巧上设题
1、表达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谈论、抒情、描写。
(1)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则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2)记叙文中的谈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索、点明人物或大事的意义、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是直接抒情,指或仆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2、挨次的支配
记叙文的挨次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主要考查倒叙、插叙
(1)倒叙依据表达的需要,把大事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大事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进展挨次进行叙述的方法,
答题思路:渲染一种氛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开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插叙在叙述中心大事的过程中,为了关心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临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答题思路: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进展。(《爸爸的花儿落了》)
(3)补叙,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洁的补充交代,
答题思路: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3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A运用了--手法
B渲染--气氛。
c托人物--性格(情感)
d名--中心(揭示主旨)
e突出--主旨(深化中心)
4、行文结构的支配
⑴如何找文章的线索:
1文章的标题2各段反复消失的事物3文中谈论抒情的语句4的思想感情(变化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⑵记叙文开头句子有什么作用(从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爱好或思索。5为下文埋下伏笔
⑶记叙文中间句子有什么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进展
⑷记叙文结尾句子有什么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5、各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想像、联想,虚、实结合。
(2)渲染烘托主要指环境和场面描写。
(3)对比衬托通过比较,突出主要的人或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冬季课件名称
- 冬季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宣传交通知识课件
- 2025届六安市重点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拆墙工程合同纠纷解决免责责任合同样本
- 2025版产业园区环保节能改造项目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班组安全生产安全评价协议
- 二零二五年WPS合同在线签订与履行服务合同
- 2025版共享租房平台服务标准合同
- 二零二五年企业资源计划ERP-SaaS服务合同
- 财政内部监督制度范本
- 2023全新包干制物业服务合同
- 外卖运营培训手册
- 多学科治疗协作模式
- 青岛离婚协议书
- 眼睑裂伤查房
- 国际税收税收管辖权
- 土石方工程股份分红协议
- 《农药学基础》课件
- yamaha贴片机操作规程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