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公开课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五分钟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2、解题---------------------------------------------------------------“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三、研习课文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輮④以为轮,其曲輮:使……弯曲⑤规:测圆之器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①受绳:经墨线量过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③就:动词,靠近,接近④砺:磨刀石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加工冷冻胜于寒于輮绳砺直木————轮木————直金————利(4)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行并列的,而是延伸。(1)学生齐读第3段。------------------------------------------------------------------------------------------------------------------------------(2)讲解第3段。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①须臾:片刻②跂:提起脚后跟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⑤彰:明显,显著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①假:借助,利用②舆:车③利足:脚步快④致:达到⑤能水:指游水,能,动词⑥绝:渡⑦生:通“性”,资质,禀赋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课前五分钟二、检查背诵情况抽查(个别)背诵,集体背诵。、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无以”——可与“河曲智里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3、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说理透彻的特点。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解,运)(另两位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西汉董仲舒,南宋朱圣人朱熹)---------------------------------------------------------------。1)认为人定胜天。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认识掌握3)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此与孟子的“性善论”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不可以已”这一论点;---------------------------------------------------------------(生集体背诵)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1)、分析第三自然段---------------------------------------------------------------种客观条件,这里指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3)小结:---------------------------------------------------------------4)作业布置(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吾尝跂而望矣()(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其曲中规()(5)虽有槁暴()()(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君子生非异也()明确:(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不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1)通假字(结合“思考和练习”二)(2)词类活用---------------------------------------------------------------(3)一词多义(结合“思考和练习”二)B.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l)判断句(2)固定格式(3)定语后置(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艺术---------------------------------------------------------------(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生集体背诵):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引出什么结论?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生:“学不可以已。”:对。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劝学《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2)掌握背诵的技巧。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二、说教法: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冰,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人装修住房合同范本
- 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防疫用餐合同范本
- 业务代管合同范本
- 11我是一张纸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银行注销合同范本
- Module 11 unit 2 In England,you usually drink tea with milk 英文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理财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届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解题技巧教学设计
- 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第三方检测单位管理考核办法
- 越南语基础实践教程1第二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课件整本书ppt
- 民政局离婚协议书模板(8篇)
- 气管镜科室讲课ppt课件(PPT 69页)
- 对于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浅分析
- 冷库喷涂施工工艺(详细)
- 电机学辜承林(第三版)第1章
- 知情同意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观音神课三十二卦
- 医疗机构停业(歇业)申请书
- 发票(商业发票)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