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教学设计6篇_第1页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6篇_第2页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6篇_第3页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6篇_第4页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6篇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篇1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悉“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与、宏伟”等2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能够积存文中的一些美丽词句。

二、教学重点:

熟悉“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与、宏伟”等23个词语。

三、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积存美丽词句。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

安排设计意图

一、赏图入境,激发兴趣1、用幻灯片呈现赵州桥的近远景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什么?

2、噢,有的同学已经把赵州桥的一些建筑特点看出来了。但是我们接下来还能在课文里学到赵州桥更多的特点。1、激发学生的对桥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活动引路,读文识字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发动。讲清方法及规章,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预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桌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现会”活动。

a.“我会认”。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结实、石栏、同首眺望、图案、设计、雕刻、才智。

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状况,相机订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适当引导学生用快乐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骄傲的语气读最终一段)

1、激起学生互学生字的积极性。

2、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读书方式随文识字。

3.初步感受骄傲的感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三、稳固认字,指导写字1、“说”字。请同学当“小教师”,帮忙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留意点。

2、“写”字。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写字本上先描后写。

3、“查”字。同桌相互查写的字。

4、“评”字。四人小组评评谁写得好,展现。1、引导学生自主发觉生字的特点。

2、互查生字激发学生把字写好。

四、品读课文,初次赏桥1、通读全文,简洁说说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板书)

2、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与建筑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

3、沟通: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你发觉赵州桥是一座()的桥?(板书)

1、引导学生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根底上,小组沟通阅读所得。

五、设疑提问,铺垫下文据我的了解,赵州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都是一个创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桥梁的资料,在书中找出能够说明赵州桥是一个创举的句子。1、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资料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辨别所收集信息的可用性。

2、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时间历史悠久

构造

赵州桥

用途

美观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篇2

一、导入

1、今日我们连续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具有什么特点?

2、快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听清晰教师的的要求:

(1)用你的朗读,告知我们它坐落在哪?

(2)用你的朗读,告知我们它的设计者是谁?

(3)用你的朗读,告知我们它的年月?

(4)用你的朗读,告知我们它在世界上的影响?

4、听了你们的朗读,教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座石拱桥了,你们呢?

二、体会文章的其次自然段。

1、请你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赵州桥特别宏伟,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标画下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l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50多米长,9米多宽。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6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2个教室还要宽。中间通过的是古代的大马、马车,两旁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真惋惜当时没有照相机,不能再现这喧闹的景象。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1)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认真找一找,赵州桥与我们常常看到的桥有什么不同?而我们的赵州桥却完全不需要这些桥基或是桥墩就能横跨足有37米宽的桥面,多么有气概啊。能读出这种气概吗?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常,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3、听教师的问题,试着用你的朗读向我们介绍介绍赵州桥。

(1)赵州桥有多长?有多宽?

(2)这么长的桥,有什么特点?

(3)大桥洞上还有什么?

4、“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1)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可以读读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简洁介绍原理。

(3)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课文的哪句话告知我们答案了?

(5)能用几个短语概括吗?

5、赵州桥的这几个设计优点课文用了一组关联词语就把它们串联起来了,谁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组关联词语。教师也想读读,情愿和我协作一下吗?

6、赵州桥的建筑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1300多岁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受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屡次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闻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赵州桥能够稳稳当当地矗立于此1300多年就说明白这的确实确是一个创举。你现在就站在这座修建于1300多年以前的赵州桥上,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

三、体会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1、赵州桥的特点还远不止这些呢。“这座桥不但结实,而且美观。”

(1)读一读,这是什么句?

(2)什么作用?。

(3)哪局部是承上?哪局部是启下?

(4)教师说明用法: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由于它与下文的联系更亲密,所以多放在段首。在你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到过渡句,使内容更加连贯。

2、同学们,现在我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赵州桥边。美观的的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致的图案,很多只龙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快找找,它们都藏在哪呢?请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读一读。

(1)你最喜爱那哪幅雕刻?把它的特点读给我们听听。教师评价:

l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致的,的语言描绘是美丽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蜜的。

(2)是运用什么句式将精致的雕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3)既然喜爱这些雕刻,能把它印在脑海中吗?试着填一填。

(4)看看你填的内容和前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

(5)再试着背一背:

3、同学们,你们看,在描写“双龙戏珠”的图案时还没有来得及详细描写呢,你能不能发挥想象,帮忙把它描写详细呢?

4、长50多米的桥面上莫非仅仅只有这三幅雕刻吗?绽开想象,运用这样的句式,用自己美丽的语言向我们介绍栏板上更多的精致雕刻。

(1)小组内练习说一说。

(2)指名展现。

5、多美的石雕啊,同学们。全部的龙好像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6、我们知道,在石头上刻图案是特别困难的,只有手艺超群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此时此刻,面对赵州桥,你又想对古代的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1、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著名中外,以它宏伟、美观的气概引来世界上很多桥梁专家参观学习。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2、让我们齐读最终一段,把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身为中国人的傲慢、把对赵州桥熟悉都融入其中。

3、这节课我们领会了赵州桥的风采,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与才能。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还可以查阅更多关于赵州桥的资料,看看你还会发觉什么神秘?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熟悉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坚韧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预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轰隆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竹笋。(抽拉幻灯片)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出示实物春笋)春笋娃娃裹着浅褐色的外衣,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先将方框内生字读几遍,再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并分好自然段。

2、检查自读状况:

⑴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声、冲是后鼻音。

⑵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

⑶认读词语:

一声春雷唤醒冲破石块冒着浅色一节向上嫩生生阳光春雨

⑷指导读好长句子: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⑸分段抽读课文。(长句子教师领读)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学教师读书的语气、停顿。

4、学生再读课文,试着仿照教师的语气。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生长的?要求学生相互说一说。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自学生字笔顺,预备沟通:

沟通记忆生字的方法。

3、重点指导: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察指导,订正不正确的写字姿态。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抽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说说有几句话。

⑵学习第一句话:唤醒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叫醒)谁唤醒了春笋?第一句话告知了我们什么?(春笋生长的季节)这里把春笋当成什么来写?为什么?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中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⑶指导朗读:一声春雷要读得慢些,清楚有力,唤醒要读得重一些。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⑷学习其次句话:春雷唤醒了春笋,躺在泥土里的春笋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指名读其次句话。

出示: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地()出来。

指名填空,齐读句子。

它们指的是谁?为什么要冲破泥土?掀翻是什么意思?冒改成钻好不好?为什么?一个一个说明什么?(说明春笋许多,而且你追我赶地往上长)

掩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最终冒出了地面,这种生长的力气是多么强大。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把冲破、掀翻、冒读重些,读得有力些。(范读,指名试读,同桌互读,齐读)

⑸指导背诵:

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春雷唤醒了春笋;其次句话讲了春笋是怎样生长的。(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2、学习其次自然段:

⑴轻声自由读其次自然段。读后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⑵学习第一句:(出示幻灯片)谁来说说春笋的样子和颜色?书上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指名读句子。

①裹着(动作演示)浅褐色(看图理解)

②指导朗读,看图激情:小朋友看,这些嫩生生的娃娃冲着你们格格地笑呢,你们喜爱它们吗?谁能用宠爱的语气读这句话?

⑶学习其次句话:

师述:春笋的生长离不开雨露和阳光。指名读其次、三句话。

①春笋长成什么样儿了呢?(指导看图)

②指导朗读:提示学生留意停顿,语气要渐渐加强,语调慢慢提高。(指名试读,齐读)

③指导背诵。用问答方式引导背诵:

春笋是什么样子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

三、总结

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

是啊!春笋就是靠着坚韧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连续顽强而又安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

齐读课文。

四、稳固练习

1、扩词:

节:春节、节日、节省、节约

破:冲破、破旧、破烂不堪

2、背诵课文。

3、辨析组词:

中()皮()

冲()破()

4、兴趣题:

⑴用唤醒说一句话。

⑵春笋长大后,长成了竹子。想一想,竹子有什么用呢?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春笋

冲破掀翻冒

迎着笑长

不怕困难坚韧生长

【教学后记】

识字教学既是一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低年级的孩子记忆里好,但是面对每天九个生字,往往是今日写,明天忘。如何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在生字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给生字编故事,编儿歌,编口诀、换部首记忆。例:石头撞虎皮就是破。这样的生字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篇4

【学习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奇妙。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课前预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同桌对读生字词。

⑵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2、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⑴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

⑵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相互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丽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丽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丽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⑴你喜爱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爱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爱上它吗?

⑵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忙你解决的?

⑶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应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气氛。

6、引导小组感悟:

⑴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⑵课件展现描述的情景;

⑶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觉观潮挨次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刚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挨次给打乱了。其实,写得可有挨次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教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领大,能听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2、感悟发觉:

是按从远到进挨次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宏伟壮丽。

3、齐读课文,感受壮丽。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丽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概(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骄傲,为之(傲慢)!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存词汇:

今日,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特别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存起来?听教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响快,教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留意词语的积存,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日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晰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日,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如同(),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慢慢的,潮过去了,消逝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争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预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1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熟悉,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悟郊外、追赶、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索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比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快乐。

()同学们跟教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其次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慢慢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拟加了慢慢有什么不同。

(4)其次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漂亮的景象呢》请读其次段。

其次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每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拟: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其次句说了什么?奔驰和追赶两个词语完全一样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其次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快乐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快乐。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