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_第1页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_第2页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_第3页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_第4页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

学习目标:1.了解“双减”的背景。2.知道“双减”的目的。3.知道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4.知道教学评一体化的涵义及操作要点。5.知道提高作业、题目设计实效性的策略并愿意实践。

一、“双减”的背景

“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019.6.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

(2019.6.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

二、“双减”的目的

“双减”的目标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而最终目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考虑二个问题:

(1)怎样的学生才是发展了?

(2)怎样做到发展了“每一位学生”?

(1)怎样的学生才是发展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修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主要表现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1)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主要表现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2)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主要表现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3)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主要表现健康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4)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主要表现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5)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主要表现实践创新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技术应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6)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20个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数学英语语言建构与应用数学抽象语言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逻辑推理文化品格审美鉴赏与创造数学建模思维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直观想象学习能力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20个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物理化学生物物理观念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性思维实验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20个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政治历史地理政治认同时空观念人地协调观理性精神史料实证综合思维法治意识历史理解区域认知公共参与历史解释地理实践力历史价值观20个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艺术音乐美术艺术感知能力自主音乐需要图像识读艺术审美情趣音乐实践能力美术表现艺术创意表达音乐情感体验审美判断音乐文化理解创意实践文化理解20个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运动能力技术意识信息意识健康行为工程思维计算思维体育品德创新设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图样表达信息社会责任物化能力三、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学校因素学校外部因素学生因素占30%占40%占30%

课堂教学、作业和题目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课堂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决定着学校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评一体化的涵义及操作要点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涵义

虽然不同学者对“教学评一体化”有不同的理解,但他们都认为以目标为统领,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为驱动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特征。

教学评一体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整个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活动都要围绕着清晰的目标展开。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和评价在目标上应该是一致的。三是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有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方法,即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会了什么。四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二)传统教学在教学评一体化方面的缺陷

1.教师更倾向于教师评价,嫌弃学生评价浪费时间。

2.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不能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3.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更多关注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成为教案中的“花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过程性的评价不具有指导作用。

4.老师的提问、课堂检测、家庭作业更多地检测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记忆而非学生的深度理解和学科方法学科观念的形成,评价游离于教和学之外。

5.课堂教学设计前较少研究学生,几乎是凭借经验而不是基于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操作要点五、提高作业、题目设计实效性的策略(一)知道作业的类型按属性划分,主要有预习性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复习性作业、假期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按形式划分,主要有书面(笔答)作业、阅读作业、背诵作业,以及调查、活动等。按题型划分,主要有客观题(判断、单项或多项选择、填空、确定对应项等)、主观题(问答题、材料题、解析题、应用题等)。

(二)知道作业的作用

1.信息反馈。教师借助于作业,可以获得相关的教学信息,不但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而且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缺陷和遗憾,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抓住知识的重点,注意分散难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育人。教师编制作业的目的之一就是督促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从而培养全人。而全人教育的理念就道出了作业的作用,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终身探索的精神,使之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同时,由于作业是集体性的活动,是师生、生生间协作完成的,是面向集体的,因此它还具有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当然,学科不同,作业达到的效果也不同,综合来说,作业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3.巩固。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调控。因此,作业可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

4.发展。作业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方面具有发展功能。一方面,学生借助于作业获得初步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探究能力,兼具独立性和合作性的作业,能使学生在该能力方面得到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教师的作业批改结果中获知自己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认清自己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存在的欠缺之处,并依据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从而提升并发展自己。

(三)知道核心素养导向下作业设计的要求1.形式多样化,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主。与传统的家庭作业种类单一、形式和内容陈旧的现象不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就内容而言,是经过教师的筛选和甄别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就形式而言,则强调了多样性,不但出现了综合题,还出现了诸多实践题、合作题等创新题型,这是教师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计出来的。让学生带着挑战做作业、带着兴趣做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形成批判性思维。

2.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更为便捷。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巧妙地与时代相结合,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一特点。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体现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这样的题型,或是名师的原创,或是教师创造性地改编、大胆改革的结果。可以说,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3.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出现了分层作业、自助餐式的作业等创新形式,这些作业设计是源于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学力的不同而设计的。这种作业,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作业,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分步学习,以便发展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可实行分层管理,即按照需求将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和普通生,然后为其提供程度各异的作业,让学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普通生吃得了,从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全人教育的思想。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不同侧面进行多元发展和成长,从而真正激发自我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以分层为支点,打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后一千米”。(四)知道核心素养导向下作业设计的原则1.四个“要”(1)要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规律,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即内驱力,包括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其中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去尝试。因此,作业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设计灵活新颖、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当然,作业设计兴趣化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科特点。(2)要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说学习的迁移作用。作业设计要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即要注重示范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教材为范例,设计“例子”式的示范性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这类作业,掌握学习的关键点、重点,突出作业的代表性、典型性、精要性,减少机械性的重复作业,用“精”代替“多”。

(3)要遵循记忆的规律。记忆的规律告诉我们,适度的学习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这个“度”应维持在50%左右,当超过50%时,过度学习就会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注意控制量,避免造成学生沉重的负担。(4)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作业设计要紧扣文本,联系学生实际,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以及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2.三个“度”(1)作业难度要合理。所谓难度,是指作业相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教师设计作业,要符合期望理论公式:动力=目标高度x达到的可能性,要注意“目标高度”和“达到的可能性”之间的相互制约,要让达到的目标合理化,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可以让后进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至少要设计三种难度的作业题:第一种是针对中等程度的绝大多数学生布置的作业。第二种是针对后进生而设计的作业。第三种是为优等生布置的作业,难度较大,能培养发散思维和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高深问题的能力。

(2)作业的数量要有限度。教师设计作业的量一定要适当,要少、精、活、新,充分发挥作业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作用,促进学生认知冲突的形成。要将量与质结合起来,精选作业,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负担。(3)作业的时间要有限度。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轻负担、高质量,还要权衡时间、练习量,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于提高效率来达到提高质量。因此,教师就要注意依据学生特点,科学、适度地布置作业,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张弛有度,让学生能合理地安排休息和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知道作业设计中对“情境”的要求

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

“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命题的基本特征:一是多角度设计测试情境,借助真实情境,为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测试中的表现提供舞台。

二是针对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表现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素养。

三是重视开放性试题的研制,为学生表现不同的水平提供空间等。

(六)知道作业设计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1)命题要体现学科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2)命题要依据学科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命题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七)知道各类题目的设计要求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八)题目要避免出现下列问题

1.无关知识随意堆砌。

2.超出《课程标准》要求。

3.情境设置无效。

4.题型混乱。

5.表达不严谨。

6.政治性、政策性、导向性有问题。

7.选择题题干内容对选项有暗示。

8.选择题编造选项。

9.选择题设立低效或无效的选项。

10.简答题的材料与问题无关。

11.简答题的问题宽大无边。

案例1:你准备在你生日时,如何报答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

案例2:给出一段关于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并成功返回的材料,然后问:杨利伟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九)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

学习策略: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能及调控方式。

(十)作业的批改和讲评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1.作业的批改

核心就是“沟通”,让作业作为媒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要善于从作业中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生活,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为他们提出合理建议,指点他们走出挫折,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这样就会围绕学生的兴趣、乐趣促进师生互动,形成一种“趣动式”的批改模式。教师明确的批改和真诚的点评,学生给予积极的回应,并提出困惑的问题;教师再次耐心的指点和真切的关怀,……营造出师生间的智慧交流场。2.作业的讲评

要让学生爱上作业,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学生自己赋予自己的一项责任。在讲评的时候,更要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大家分享思考的乐趣。换句话说,就是要创造“展示与分享”为核心思想的作业讲评方式,让作业讲评成为师生学识、情感交流的纽带,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进步的快乐。

一般而言,全班正确率超过80%或低于20%的作业题,没有必要在全班讲评,这些题,需要个别辅导。

(十一)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一个优秀教师和一个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