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1页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2页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3页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4页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PAGEPAGE1/9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4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6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9三体石经汲冢竹书的发现。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15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16中古语音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汉书。讹、脱、衍、倒。龙鳞装。ft(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新五代史》25。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31、古书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注解术语读若、读如、如字。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编年体断代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是大题,列于此行之下。38、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叫夺文、阙文。39、蜀本是指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颜体。40二、名词解释1、「九流」是指: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商鞅(重法)、韩非;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邓析子;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鬼谷子;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农2本校法3、祖本:即初刻本,是最早成书刻印的版本,为后来衍生的同一著作各种不同版本的来源和依据。4、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5写本狭义的写本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唐以前的本子。6九经正义:为了统一南北经学,解决“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之弊,唐太宗命令孔颖达7ft8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4169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皇朝(清)(清)(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10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ft本。12监本: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13叙录题解,提要,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件、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14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逐一摘录出来,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15、鱼尾:是指刻板中心部位所刻的折叠书页的标志。鱼尾因其数量、形状不同,分为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黑鱼尾、白鱼尾、线鱼尾、花鱼尾、顺鱼尾和逆鱼尾等。16、古典文献学:是指广义的校雠学,即有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17、三、指出下列文献学著作的作者及时代1.《四库提要辨证》近现代 余嘉锡 2.《中经新簿晋荀勖3.《经籍籑诂清阮元 4.《水经注》北魏郦道元5.《孟子正义》清焦循、焦廷琥、焦征 6.《周礼正义清孙诒让7.《汉书补注清王先谦 8.《墨子间诂》清孙诒让9.《春秋经传集解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10.《尔雅义疏清 郝懿行11.《通典》唐杜佑 12.《经传释词》清王引之13.《方言西汉扬雄 14.《七录南朝梁阮孝绪15.《七略汉刘歆 16.《郡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17.《四库全书》清纪昀 18.《文选南朝梁萧统19.文献通考》元马端临 20.《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21.《抱朴子》晋葛洪四、问答题1、中国早期文献包括哪些形式?简述它们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答:中国早期文献形式包括甲骨文、金文、石刻等。A:甲骨文也叫卜辞、契文、龟甲文等,它记录了和占卜相关的事情,其典册是中国最原始的书籍。甲骨文是早期的“史书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明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考古价值,保存了珍贵的早期史料。B最初是统治者刻上的名字或其它符号,后来渐渐刻上带有纪念性的文字,说明作器的原因或者作器的人。后又进一步将需要永久保存的文献也刻上。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并且青铜器耐磨、耐压、耐腐蚀,便于保存文献。因此,金文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C:石刻文字的主要种类有岩画、石鼓文、玉刻文、碑文等。它的特点是取材方面,面积大,搬运不方便但是不容易流失、毁弃,利于长期保存。政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2、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是哪一部?特点是什么?它的特点是:A、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B、它从书籍的反映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CD、分类详细,部类中又有子目。3、什么是校勘?校勘的方法有哪些?中国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增添、颠倒等情况。4注出来,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②本校。以同一部书前后互证,指明其后文字或记载的异同,并进一步判断其正误。③他校。以其他有关的书籍对照本书。④理校。凡无其他本子可以依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就凭校者的学识,据理判明其正误。4、目录学的作用是什么?古书目录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独特作用,了解目录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先秦诸子的学术观点及流派的演化情形因此,一部好的目录学著作,实际上便起到了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其次,目录学可以指示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目录学,可以担负指导读者阅读的任务,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目录可帮助读者挑选自己需要阅览的书籍,解决如何读书,先后缓急的问题。因此,目录学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5、“十三经”指哪些典籍?“十三经注疏”每种书的注者和疏者各是谁?《毛诗正义》汉.毛亨传、孔颖达疏《尚书正义》汉.孔安国、《周礼注疏》汉.郑玄、《仪礼注疏》汉.郑玄、《礼记正义》汉.郑玄、《周易正义》魏.王弼《春秋左传正义》杜预、《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论语注疏》魏.何晏、《尔雅注疏》晋.郭璞、《孝经注疏》唐玄宗、《孟子注疏》汉.赵岐6、“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种典籍?各史的作者是谁?1史记西汉·司马迁2汉书东汉·班固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4三国志西晋·陈寿5晋书唐·房玄龄等6宋书南朝梁·沈约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梁书唐·姚思廉9陈书唐·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11北齐书唐·李百药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13隋书唐·魏征等14南史唐·李延寿15北史唐·李延寿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脱脱等21辽史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23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张廷玉等7、清初学者顾炎武说了一些错误,破坏了古籍原来的面貌。这同郑樵的“学者自亡”有共同之处。说明学者、刻书之人要认识到校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慎重的态度细心校勘,不要自以为是。8、两汉官方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有哪些?(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9、我国古代目录体例有几种情况?部类有序,书目下有解题:有大、小序,为著录的每部书撰写提要(刘向时称叙录。现存宋代《崇文总目解题》;清《四库全书总目》部类有序,书目下无解题:史志书目《汉书··经籍志》部类无序,书目下无解题,只记书名:南宋郑樵《通志·答问》10、刘向父子的《七略》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之间有什么关系?简述其性质与作用。答:《汉书艺文志》是在《七略》的基础上,加以删补而成。目录。比较系统地著录,而且奠定了我国图书目录的基础,有开创性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通过它可以考查先秦学术渊源流派及古书存佚真伪,是研究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方法、成就的主要依据,在中国历史典籍中的地位十分重要。11、目录书的编制分类有几种方法?根据编目者分类:官修目录、四家目录、史志目录并无,只著书名根据编制目的和收录范围分类:综合目录、学科目录、特种目录12、比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之间的异同,说明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隋书·《汉书·《汉书·写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中收录了粱代收藏而隋已散佚或残缺之书,使后世得以考见粱藏书及粱以来典籍的存亡。有“存令书、考亡佚”的双重作用,这是《隋》的一个创新,也是它胜过《汉》的地方。13、四部分类法是怎样形成的?274)荀勖领秘书监,与当时著名学者张华合作书·。这次整理图书的规模很大,可与刘向时相比。在荀勖等人整理图书之前,有魏秘书郎郑默著有《中经》。荀勖依据《中经》,更著《新簿》,分图书为四部。3014《隋书经籍志·,即只有四部,不立各书的类名。不过,他开始确立四部顺序,在我国图书目录发展史上,仍然有较大影响。经史子集四部的确立。荀勖也好,李充也好,他们都只是把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并参考以前的有关目录编成《隋书·经籍志》四部类目如下: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小学;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集部楚辞、别集、总集。附道经部 佛经部晁、陈二目以及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都沿用这种四部分类法,直到近代。1、为何说目录具有“考辩学术源流答:目是指分条细别,遍辩其事;录是指详细的,把字一一刻到载体上。目录始用于西汉刘向父子校理群书之时。目录标示目次,避免错乱,便于检索,可以考当代查著述概况及其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历代文献目录对比分析研究,可以辩证书籍真伪来历,考查文献的散指的作用。每书都有提要,对作者、注疏者的时代、爵里均有详细介绍,而书之内容优劣得失,都有公正的评语,学术源流的考订多有精到之处,是后世整理古籍,考辩存佚的重要证据。有“存令书、考亡佚”的双重作用。15、西汉刘向父子等人整理群书对保存中国古文献有什么贡献?答:他们整理群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般认为文献目录起源始于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之时。刘向校书,每校一书它是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后班固在此书基础上作成第一部完整的图书目录——《汉。志》。《别录》、《七略》开创了文献目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次,在版本方面,他们用各种不同版本进行校勘,首创了“百衲本”。保存了不少版本信息,为注重版本第一人。第三,在校勘方面,刘向立校勘章法程式,历代继之不断。这对考辩、保存、流通古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6面各有何作用。A:丛书是将原单本刊行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书籍全本收入汇编而成的一部大书,类书是采集或杂抄各种古籍中有关资料,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编次、排比于从属类目之下。它的特点是内容广博,以杂见称,一般是百科全书性质。B3461种,79039卷,55部。抄引上自秦汉下至五代经史百家之言,引书千余种,可勾稽久已亡佚的唐代史料,如《玄宗实录》等。此书门类繁多,可用来研究唐代的服饰、饮食、民俗等。广征博引,参考价值极高,17、什么是伪书?伪书的存在有什么价值?伪书就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造假的古典文献。伪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保存古代的佚书,保存古代的神话,保存古代的制度,保存古代的思想,保存古代的科技,保存古代的语言。18、什么是丛书?丛书分哪五类?“全书”等。就丛书所汇集的书籍的内容而言,丛书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汇集某一时代著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