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计算书_第1页
C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计算书_第2页
C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计算书_第3页
C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计算书_第4页
C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5013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计算书计算依据:本工程塔式起重机基础依据**街10#地块的施工总平面设计,总体选用TC5013塔式起重机3台,平面布置见施工总平面图。本工程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5.50m,原地坪标高为5.00m,±0.000以下设一层地下室,上部结构:1#楼为16层;2#、3#楼为18层;4#、5#楼为19层;6#、7#、8#、9#楼为20层;10#、11#楼为19层;总高度为72.8m,地下室板厚为400,底板标高-5.1。本工程建筑等级:一、二级建筑;建筑类别及耐火等级:一类高层建筑及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人防工程等级:抗力六级,防化丙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二级15年。主要结构类型: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塔吊性能:选用方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TC5013塔式起重机。塔吊最大臂长回转半径可达50M。最大起重量为6吨,总功率为31.7KW。本工程共选用3台塔吊,1#塔吊安装高度为75M,2#塔吊安装高度为80M,3#塔吊安装高度为85M。故设计参数3#塔吊为基准,1#、2#塔吊的基础参照3#塔吊。3#塔吊基础处的地下室底板断开,预留同等级钢筋,并增设止水带,详见后附图。规范、规程:《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0年)《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TC5013,自重(包括压重)F1=490.0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基本风压值:0.60kN/m2,塔吊的最大起重力距为760.00kN.m塔吊倾覆力距M=1460.00kN.m,塔吊起重高度H=85.00m,塔身宽度B=1.7m混凝土强度:C35,钢筋级别:Ⅱ级,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4.00m桩直径或方桩边长d=0.60m,桩间距a=2.80m,承台厚度Hc=1.30m保护层厚度:50mm塔吊荷载取值与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力距塔吊型号:TC5013塔式起重机,选高度85米,自重(包括压重)F1=49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KN。塔吊起重高度:建筑高度为72.8米。安装高度为85米,考虑2节附着框架柱梁(9、18层楼面位置),塔身宽度B=1.7×1.7M。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F1+F2)×K=(490+60)×1.2=660KN。塔吊的倾覆力距为1460KN.m。结构设计:1、桩基选型:选机械钻孔摩擦型桩(桩顶竖向荷载主要同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本计算不考虑):直径D=600(尚考虑施工工艺现有成桩机械);桩长初步取进入土层深35m,钢筋笼8Φ14通长设置,上部5米范围为12Φ14,HYPERLINK"mailto:Φ6@200螺旋箍"Φ6@200螺旋箍"Φ6@200螺旋箍,桩身强度为C25。(工程地质剖面图B55堪探孔,桩端落在7-1层号位置);场地类别为地基土Ⅲ类;桩间距中心点A=2.80×2.80m(塔身底直至中心点,并符合桩侧土抗力计算宽度在同一平面内4根桩组成的基础中的单桩作用宽度≥3D桩径),设混凝土强度:C35,钢筋级别:Ⅱ级,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取4.0×4.0m;承台厚度HC取1.3m进行试算。基础承台面埋深于地下室底板底面下,保护层厚度:50mm。2、地基基础地质勘察简述:根据该场地的岩石工程地质报告,自然地坪标高为5.1M,地下水位埋深为1.5M.地质土层分层如下:序号层号地层深度地层名称桩周土摩阻力特征值1层号11.5m杂填土层号21.5~3m灰黄色粘土12层号3-13~10.65灰色淤泥4.5层号3-210.65~18.35灰色淤泥5层号3-318.35~21.65灰色淤泥质粘土8层号4-121.65~27.0灰绿灰黄色粘土18层号4-227~31.5灰色粘土12.5层号4-331.5~32.9浅灰浅灰绿色粉质粘土20层号5-132.9~42.2灰色粘土13.5层号7-142.2~49.35灰色粘土153、矩形承台弯距的计算计算简图:图中X轴的方向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第8.5.3-3式:其中n-—单桩个数,n=4;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660KN;G——桩基承台的自重,G=25.5×4.0×4.0×1.3=520KN;Mx,M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1460KN.M;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最大压力:N=(660+520)/4+1460×(2.80/2)/[2×(2.80/2)2]=816.43KN最大拔力:(660+580)/4-1460×(2.80/2)/[2×(2.80/2)2]=-226.43KN4、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第8.5.16式)其中Mx1,M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Ni1——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经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Mx1=My1=(660-520/4)×(2.80/1.414)=1049.50KN.m5、矩形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5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As=KM/0.9h0fy其中M——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K——安全系数,取1.55;ho——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o=1250mm,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弯矩设计值Mx1=786.7KN.M,配筋面积Asx=1.55×1049.50×106/(0.9×1250×300)=4820mm2取值20Φ18=5086mm26、矩形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XY方向桩对矩形承台的最大剪切力,考虑对称性,记为V=660KN,考虑承台配置箍筋的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下面公式:其中γ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β——剪切系数,取0.04;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70N/mm2;bo——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o=400mm,ho——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o=1250mm,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S——箍筋的间距,S=200mm。V=0.04×1670×4000×1250+0=2.86×104KNγOV=1.0×660=660kn≤2.86×104KN经过计算承台已满足抗剪要求,只需构造配箍筋。7、桩承载力验算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第8.5.9式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816.43KN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应满足下面公式:Q≤Apfcψc其中ψc——工作条件系数,取0.6;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70N/mm2;Ap——桩的截面面积,A=0.283m2桩身砼强度计算0.283×16.70×106×0.6=2836KN>816.43KN满足要求经计算得到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满足要求,只需构造配筋。配8Φ14通长配置,上部10米配12Φ14。8、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及桩长计算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第8.5.5-1式。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816.43KN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应满足下面的公式:最大压力:Ra=qpaAp+upΣqsiaLi其中R——最大极限承载力,最大压力时取Nmax=816.43KNqsia——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特征值;qpa——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up——桩身的周长,u=1.885m;Ap——桩端面积,取Ap=0.283m2Li——第I层土层厚度及侧阻力标准值,取值如下表:层号3-26.6灰色淤泥5层号3-333.25灰色淤泥泥质粘土8层号4-155.4灰绿灰黄黄色粘土18层号4-244.5灰色粘土112.5层号4-311.4浅灰浅灰灰绿色粉质质粘土220层号5-199.3灰色粘土113.5层号7-144.55灰色粘土115由于桩的入土深深度为35米所以桩端端在7-1层土层。最抗压承载力:R=3.1416××0.6((6.6××5+3.255×8+5.4××18+4.5××12.55+1.4×××20+9.3××13.55+4.555×15))=818..54KNN上式计算的R值值大于最大大压力8116.433KN,所以满满足要求。桩基抗拔承载力力验算桩基上拔最大拔拔力:(660+580)/4-14600×(2.80/2)/[2××(2.88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