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与人生学习第1页/共53页
为何修身?第2页/共53页第3页/共53页
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共场所,人们肆意地高声喧哗和乱吐乱扔;在公共汽车门口,人们相互拥挤;在经济交往中,虚假广告满天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商品无所不在开车不愿礼让,都想抢先争道,不懂得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的道理;乘公交车不排队、争先恐后抢位置;不懂照顾老弱病残者;只注重小家庭的卫生和美化,而随意糟蹋公共卫生;在开会、看文艺演出时使用手机或电话,甚至打游戏、睡觉;看望朋友、同事、上司不预约时间;接电话不愿先报自己的姓名;至于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说脏话恶语、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者更是常见。
传统礼节的丢失第4页/共53页曾子杀猪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第5页/共53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6页/共53页第7页/共53页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第8页/共53页节选第一课时第9页/共53页一、《大学》来源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大学》《中庸》本为《礼记》中的一章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第10页/共53页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介绍:第11页/共53页《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第12页/共53页释题1.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第13页/共53页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第14页/共53页节选讲析第一章: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第15页/共53页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第16页/共53页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5)得:收获。第17页/共53页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事物的发展规律)第18页/共53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第19页/共53页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第20页/共53页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研究了万事万物,然后就会获取知识;获取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第21页/共53页八目:“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实践中求知,然后明白事物。“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公正诚明,无所偏倚,不动摇心志。“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了解事物,获得“真知。能辨明是非善恶。第22页/共53页“齐家”:是善于理处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布施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第23页/共53页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内修(独善其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外治(兼济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枢纽:修身第24页/共53页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妙。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第25页/共53页大学止于至善
明德新民《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图正心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26页/共53页【解读】: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第27页/共53页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28页/共53页感悟
请记住: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无形的名片,它虽然不能装进口袋里,却能够展现在脸庞上,流淌在语言间,体现在行动中。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透露出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生境界。第29页/共53页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Addyourtitle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Addyourtitle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任责第30页/共53页
思考探究:《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请将文章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第31页/共53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第32页/共53页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33页/共53页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第34页/共53页归纳本文论证特色:总分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逻辑严密第35页/共53页问题研讨1“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第36页/共53页第37页/共53页第38页/共53页《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第39页/共53页大学之道大略:三纲、八目、七证第40页/共53页“格物致知”简释格物格,用智慧来观察物,宇宙,万事万物致知1、恢复良知2、增长智慧第41页/共53页“格物致知”的各家注解:朱熹的解释:“格,至也,物,犹事也。穷尽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把事物的理都弄明白了,通达了,圆满的领悟事物之理,能使这个理一分一毫没有不明的,到了极处,叫做格物。推极我的知识,达到无所不知的地步。格尽物之理,推广我的知识。有人称之为“心外求法”第42页/共53页“格物致知”的各家注解:张居正直解:“心之明觉谓之知,若要诚实其意,又必先推及吾心之知,见得道理无不明白,然后意之所发或真或妄,不至错杂,所以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理之散见寓于物,若要推及其知,在于穷究事物之理,直到那至极的去处,然后所知无有不尽,所以说,致知在格物。”“至,是尽处,人能于天下事物的道理,一一都穷到极处,然后心里通明洞达,无少亏蔽,而知于是乎可至。夫物格而后知至,可见致知在于格物也。知既到了至处,然后善恶真妄,见得分明,心上发出来的念虑,都是真实,无些虚假,而意于是乎可诚……”——穷尽事物之理,内心通达明净,能辨善恶真伪,从而得以发心真诚,行善道,走圣贤之路。第43页/共53页“格物致知”的各家注解:王阳明解:“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於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原来有不正的(物欲、恶习等),现在把它摆正,就是格;“‘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良知明觉者也。”人之初,性本善,恢复人心本有的良知,就是致知。第44页/共53页“格物致知”的各家注解:(民国)印光大师通俗解:“所言格物者,格,如格斗,如一人与万人敌,物,即烦恼妄想,亦即俗所谓人欲也。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具一番刚决不怯之志,方有实效。否则心随物转,何能格物?”——财色名食睡,人的五欲六尘,都是覆盖我们本性明德的障碍物,与这些烦恼习气做斗争,而不是心随物转,就叫做格物。第45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课课程设计数学
- 液压基本回路课程设计
- 算术逻辑运算alu课程设计
- 班长班本课程设计
- 幼儿园螺旋主题课程设计
- 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服务方案与保证措施
- 2024年中国人造革皮本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Mink无油爪式真空泵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陵园石制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夜间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
- 内分泌科糖尿病“一病一品”
- 年会小游戏万能模板
- 学校关于加强校园防性侵害防欺凌和暴力工作的实施方案6篇
- 解除合同的补充协议
- 2023年中医养生之药膳食疗考试试题
- 《医学人文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高空除锈刷漆施工方案模板
- 锅炉控制器modbus协议支持说明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危废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