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锦集八篇_第1页
初中地理教案锦集八篇_第2页
初中地理教案锦集八篇_第3页
初中地理教案锦集八篇_第4页
初中地理教案锦集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初中地理教案锦集八篇初中地理教案锦集八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目的]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p地理问题的才能。[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妙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p地理问题[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p法[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橘生淮南那么为橘,橘生淮北那么为枳”的这句话提出为什么?从而引出秦岭—淮河一线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限。一、秦岭—淮河的位置〔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局部经注入东海。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5、判断以下,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A、湖北B、山东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第1、2题为读图根底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根底〕〔二〕、介绍秦岭和淮河1、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2、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以下问题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畅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从复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温度带的分布、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水资的分布,加深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理解。〔0℃、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限;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潮湿区和潮湿区的分界限。〕2、课本P76活动3、课本P77活动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请你解释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竞赛〕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拓展〕综上所述: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限。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消费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课本P77〕三、四大地理区域〔课本P78活动〕看一看以下山脉是哪些地区的分界限。并用线连接起来。阴山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太行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秦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课本P79活动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用直线将以下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沙漠广布东南半壁农耕为主牧业为主西北半壁人口众多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反思:初中地理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掌握水资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理解南水北调工程。2、才能目的〔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进步读图、用图和析图的才能。〔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分析^p、归纳、推理等思维才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节水意识,教育学生树立非常珍惜、倡导节约的资观。二、教学重难点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三、教学过程1、导入:视频《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引出我国水资分布不均匀。2、空间分布:【情景一】住在南方的农民伯伯,搬到北方种粮食,由于他对北方的水土情况不太熟悉,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为他分析^p情况,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小组讨论】〔1〕他应该种植的是什么粮食作物呢?〔2〕为什么要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你可以图文并茂告诉农民伯伯吗?【情景二】当农民伯伯种植小麦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地形平坦有很多耕地可以利用,可惜的是水资缺乏,干旱严重的时候,农作物甚至无法生长。【小组讨论】〔1〕1、请结合右图为农民伯伯分析^p我国南北方水土配置的情况?并分析^p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请为农民伯伯想想对策,解决问题。【思维拓展】为什么要把水主要调到华北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3、时间分布:【情景三】春天来了,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春雨贵如油”,农民伯伯准备播种的时候,刚好遇上了干旱,小麦迟迟不能发芽。【小组讨论】〔1〕为什么春季会遇上干旱呢?〔通过看图指出我国水资时间分布的特点〕〔2〕这种分布特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方面〕〔3〕请为农民伯伯想想方法,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4、完毕:“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为后面“保护水资”作铺垫〕四、板书设计水资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兴建水库初中地理教案篇3【学习目的】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其形成原因。2、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及旅游资的分类。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记住地理知识的才能,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的才能。4、增强学生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我国的民俗。2、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教学难点】我国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式、读图分析^p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课件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谈谈旅游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图片[转承]我国疆域辽阔、地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板书〕二、民俗与环境1、[自主学习]结合学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教材P92-94页内容,仔细研读教科书。2、【解释】民俗即民间风俗。3、活动:阅读“地方美食图”、“中国民居图”、“中国民族服饰图”和有关资料,体会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民居、服饰的地方特色。4、[讲述]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差异、风俗习惯不同,饮食文化、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著礼仪等方面都各具特色。5、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分别从食、住、衣、行、节日庆典等方面探究各地民俗差异。(1)食:学生读【知识之窗】理解我国的八大菜系课件展示地方美食图片【学生活动】课本P92活动、P93活动1、2。(2)住: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展示图片中国民居【学生活动】课本P94活动1(3)衣:服饰的产生和服饰民俗的形成和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各民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展示图片中国民族服饰【学生活动】课本P94活动2(4)行:学生交流南方与北方的交通差异(5)节日庆典〔视频播放〕6、拓展练习:三、旅游与文化(1)旅游业及其意义〔播放视频〕。(2)我国旅游资的分类.(3)世界遗产的分类方法以及分类,找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景点,并完成P96活动1(4)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因注意些什么?〔视频播放〕四、作业完成学案练习册板书设计一、民俗与环境1.民俗差异衣、食、住、行、节日和宗教2.民俗差异因素地理环境历史习惯风俗因素二、旅游与文化初中地理教案篇4教材分析^p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考虑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绘。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学情分析^p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化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将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消费和生活效劳,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p和比拟的才能,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描绘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才能,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才能。过程与方法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络实际培养比拟、分析^p、概括才能。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难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2、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过程一、天气与气候老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间隔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详细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绘。老师活动:举出身边的例子,提问天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说出天气是多变的,不稳定的。老师活动:什么是气候,举出实例让学生总结学生活动:说出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老师活动:小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络列表总结:区别: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联络: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学生活动:练习:以下词语中哪些描绘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那么,天气是怎样预测出来的呢?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老师活动:展示卫星云图。讲解: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外表进展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通过计算机处理,再合成精巧的云图照片。1、一道风尾为2级2、一个风旗为8级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老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老师活动: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学生活动:试答复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蓝色:代表的是海洋。老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p和预测天气的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答复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老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拟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学生活动:试答复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蓝色:代表的是海洋。老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p和预测天气的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答复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老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拟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风级的表示方法:1、一道风尾为2级2、一个风旗为8级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老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老师活动: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初中地理教案篇5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才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才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二〕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p法、比照分析^p法。教学媒体地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构造与过程第1课时同学们:长城、____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在哪里?学生发言:中国、亚洲、____-〔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限。学生阅读。老师进展总结。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局部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展讨论后总结。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化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S〕~北纬80度(N)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E)~西经170度(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应该明白,当谈及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我们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承接:通过老师刚刚描绘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如今请你们来分析^p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展描绘。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展总结。〔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西经9度〔W〕~东经66度〔E〕;纬度范围:36°N~71°N。〔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局部位于东半球。〔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课堂总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p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p。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知识导入〕我们如今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如今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讲授新知识〕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板书2.时区及换算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172.5°E~172.5°W根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考虑题。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4.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限在哪里?板书3.北京时间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述为了防止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课堂总结〕本节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同学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才能。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初中地理教案篇6一、分析^p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兴趣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进步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二、分析^p教学对象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宏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除社会、家庭、学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老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场就使学生认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认识地理在国民经济建立中的宏大作用。三、分析^p教材内容1.教学目的:①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2.知识构造〔如下表〕3.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4.教学难点老师要用“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5.教学思路①采用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浓重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想一想”,利用彩色图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掌握从5个方面考虑的学习地理方法。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播送中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兴趣小组。6.课程类型阅读欣赏课。7.课时安排1课时8.教具准备①自制本课知识构造图。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③搜集有趣的地理知识图片2~3张。9.学具准备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10.组织教学〔3分钟〕四、教学过程1.老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道:“宁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庞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仅是银河系内的一个成员,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假如说,河外星系就像我们的学校,银河系就像我们的班级,太阳系那么是班上一个小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们今天就学习地理课第一节‘学习地理认识人类之家’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13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真正面目还认识不清楚。例如,我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测量出我国大陆每年向东偏南运动8毫米;科学家预言地球轨道正面临陨石进入的'顶峰期,美国科学家自1994年开场利用卫星控测陨石打破大气层后的轨迹;我们附近的小造纸厂给我们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地理课中要研究的问题。教科书中讲了7个地理学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答复。老师板书7个问题将在地理课本中的那些章节详细讲解:地球运动──气候──地形──地壳运动──资的利用及工农业消费──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章节。老师小结:地理课的内容远比这些问题广阔的多,中国的、外国的、本地的,同学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地理专业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异,学习研究的目的都是理解认识人类之家,让人们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②看彩图,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8分钟〕引导学生看彩图:火山喷发东方明珠____图片初中地图册让学生想一想: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旅行、书报、看电视、天气预报、筑路、治理环境等等”③怎样学好地理〔13分钟〕老师将学好地理应考虑的5个方面贴在黑板上引导讲解。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同人类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处理好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阅读地图,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才能。引导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办地理小专刊,搜集地理自然景观图片等,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才智,启发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和兴趣。④地理小游戏〔3分钟〕话说世界稀奇事。活动内容始终围绕地理题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课后小结〔5分钟〕讲地理科学的开展前景。培养热爱“人类之家,建立人类之家──地球”的远大情怀。初中地理教案篇7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枯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才能,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才能。3。教育目的:让学生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识别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识别方向。教学方法:读图分析^p法、比照分析^p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答复以下问题。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答复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究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究啦。所以,我们如今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如今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三、讲述新课: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1、淡水资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非常丰富。2、矿产资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3、生物资请同学们看一以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63页,活动题。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险》。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老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究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究啦。所以,我们如今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如今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生活动: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作业:目的检测的相关内容。教学后记:后半节课,学生自主交流,讲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完毕。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交流课。初中地理教案篇8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p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进步学生的读图和分析^p图的才能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p和综合问题的才能。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p,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络、互相影响的。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教学提纲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联络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二、自然条件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p,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Article/Index.>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学习新教材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读图]读《东西半球图》,老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老师做简单介绍。[提问]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非常重要。〕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联络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老师介绍马六甲海峡。[提问]____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____主要工业原料来示意图”答复。〔____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____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____经济的开展。〕[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考虑,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局部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那么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局部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Article/Index.>总结归纳。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二、自然条件〔板书〕1.地形[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考虑并答复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答复略〕老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老师归纳]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老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消费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为工农业消费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兴旺,人口稠密。〕[做一做]填写课本第114页表格。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提问]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拟,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