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10-201
2011-02-11发布2011-06-01实施
目标1、明确工作要求:项目分类、工作分级、评价模式、参数选取、勘察实验……2、掌握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各种资料的获取、调查监测勘察、资料收集……3、了解“工作”思路:水质、水位定量预测工作。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性应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 地下水环境影响工作分级二 地下水环境影响技术要求三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四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五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附录B(资料性附录)典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的确定附录D(资料性附录)废水入渗量计算公式附录E(资料性附录)环境水文地质试验方法附录F(资料性附录)常用地下水评价预测模型建设项目分类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Ⅲ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影响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Ⅰ类:通常的工业企业项目,公用水源或自供水量不大时,特殊情况除外;2、Ⅱ类:供水工程、水利工程。附加条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推用至Ⅰ类;一、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分级(Ⅰ类)Ⅰ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以下五个方面因素划分
1、包气带防污性能:强、中、弱;2、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易、中、不易;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4、污水排放量:大、中、小;5、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根据以上五种因素、十五种情况列出了18+1+20种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评价级别。一、二、三级评价包含了以上所有情况的组合。
------怎样确定这些因素是关键!一、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分级(Ⅰ类)1、包气带防污性能包气带岩土的防渗性能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弱—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10-7cm/s=0.0001m/d:高于纯粘土;10-4cm/s=0.086m/d:亚砂土~亚粘土)注:“岩(土)层”:指基础下第一岩(土)层。一、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分级(Ⅰ类)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敏感---生活供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生活供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生活供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一、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分级(Ⅰ类)4、污水排放强度分级污水排放总量(m3/d)大10000中1000~10000小10005、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一致时,取高级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一、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分级(Ⅱ类)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以下四个方面因素划分1、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大、中、小;2、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大、中、小
;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4、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强、中等、弱。
根据以上四种因素、十二种情况列出了8+1种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评价级别。
一、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分级(Ⅱ类)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同Ⅰ类建设项目)4、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强---产生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含水层疏干现象明显,产生土壤盐渍化、沼泽化。中等---出现土壤盐渍化、沼泽化迹象。弱---无上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一级评价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区域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详细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大于或等于1/10000的相关图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勘察试验,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预测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二级评价要求
通过搜集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区域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基本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大于或等于1/50000的相关图件)、污染源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补充必要的勘察试验,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半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调查与评价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组织现场监测及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对一级评价,还可选用不同历史时期地形图以及航空、卫星图片进行遥感图像解译配合地面现状调查与评价。
对于地面工程建设项目应监测潜水含水层以及与其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兼顾地表水体;对于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应监测受其影响的相关含水层;对于改、扩建I类建设项目,必要时监测范围还应扩展到包气带(土壤)。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调查与评价范围
Ⅰ类建设项目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一级50km2;二级20~50km2;三级20km2。Ⅱ类建设项目应包括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平原地区),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矿山疏排水),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大型供水水源地)。
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调查内容与要求
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a)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b)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c)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d)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e)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f)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g)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h)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i)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j)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列出调查表,依表调查。)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a)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天然劣质水分布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地方性疾病等环境问题。b)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c)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人类活动情况调查,如保护区划分情况等。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略)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检测点数;取样深度;监测频率;取样要求(p12-13)。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通常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R、k)、浸溶试验、土柱淋滤试验、弥散试验(溶出物、吸附降解能力、a、D)、流速试验(连通试验)、地下水含水层储能试验(如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等。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原则、范围、时段、因子(略p17)。预测方法及要求
1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和类比预测法。其中,数学模型法包括数值法、解析法、均衡法、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等方法。2一级评价应采用数值法;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数值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可采用解析法;三级评价可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法。
3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
4采用解析模型预测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时,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a)污染物的排放对地下水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b)预测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如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等)不变或变化很小。5采用类比预测分析法时,应给出具体的类比条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以下要求:a)二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条件相似。b)二者的工程特征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概化与参数选取
1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应根据评价等级选用的预测方法,结合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边界条件及参数类型来进行水文地质条件概化。2污染源概化:污染源概化包括排放形式与排放规律的概化。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以概化为点源或面源;排放规律可以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或非连续恒定排放。3水文地质参数值的确定:对于一级评价,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预测所需用的含水层渗透系数、释水系数、给水度和弥散度等参数值,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对于二级、三级评价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值,可从评价区以往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成果资料中选取,或依据相邻地区和类比区最新的勘察成果资料确定;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而又缺少资料的地区,二级、三级评价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值,也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水流模型的解析解:潜水、无限边界、群井稳定流开采:承压水、无限边界、群井稳定流开采:
潜水、非稳定流:
承压水、非稳定流:H0—潜水含水层初始厚度,m;h—预测点稳定含水层厚度,m;k—含水层渗透系数,m/d;i—开采井编号,从1到n;ri—预测点到抽水井i的距离,mRi—第i开采井的影响半径,m。s—预测点水位降深,m;Q—第i开采井开采量,m3/d;T—含水层的导水系数,m2/d;W(ui)—井函数,可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井函数的值(查表《地下水动力学》)M
—含水层平均厚度,m;t—
为自抽水开始到计算时刻的时间;
—潜水含水层给水度,无量纲;
—含水层的贮水系数,无量纲。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数值解工作步骤
1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根据所要考察的实际水文地质问题确定所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进而对预计的研究成果精度提出恰当的要求。
2收集资料与野外调查:
明确水质模型的范围,对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背景进行调查,查明含水介质条件、地下水流动条件和研究区的边界条件三方面内容。收集研究区内的地层、岩性、构造、第四纪地质及地貌资料;收集区内地表水体相关资料,包括河流的流速、流量、含砂(泥)量、河床淤积速度,地表水的水位、水质、蓄水量及其渗漏补给地下水量;收集区域土壤、植被、农作物相关资料,分析包气带水的运移特征及其水质特征;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储存和排泄条件,分析地下水水动力、水化学特征及含水层富水性变化规律;分析区域大气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入渗条件;分析区内水循环特征,分析大气降水、地表水、包气带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特征及其水均衡要素。在此基础上查明含水层(目的层)系统的结构、裸露区的入渗条件、垂向和侧向水量交换条件、地下水在不同时期(枯、平、丰水期)和不同开采条件下的渗透水流状态以及地下水在天然状态和开采条件下的水均衡条件、地下水水化学背景、地下水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模型所含的参数和定解条件进行初步的分析,明确还需为获取必要信息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和设计出为获得这些参数和条件所必须进行的勘探和试验,包括需要增加的钻探工作量、抽水试验或野外弥散试验的布置,室内水质分析等。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数值解3选择模型:根据工作目的选择所需要的模型。
对流-弥散模型考虑了水动力弥散的作用,能比较精确地刻画过渡带的浓度分布,比纯对流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对于时空范围大的水质问题,或对研究区的精度要求不太高时,可选用较简单的纯对流水质模型,这样就避免了因确定水动力弥散系数而带来的困难。对于局部的水质问题或者精度要求较高的水质问题,必须用对流-弥散模型,它能反映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时空分布规律。
根据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计算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计算区的范围、含水层的结构及地下水流动方程的类型。如,含水系统是单层的还是多层的;含水层是承压的、无压的,还是承压-无压的;多层结构的层间水力联系是面状越流、“岩性天窗”勾通,还是两者兼有;含水层是均质结构、二元结构,还是多层非均质结构,等等。4现场试验:初步确定了地下水水质模型的基本类型后,经常碰到的问题是缺乏某些资料,如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水质统测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优化招聘流程提升团队效率计划
- 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
- 邢台学院《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学院《雕塑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员工劳动合同示范三篇
- 汽车电商行业保安工作总结计划
- 加强班级体育活动的开展计划
- 新余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工程咨询三人合伙协议书3篇
- 屋面板的拆除与更换施工方案
- 中药水飞蓟简介
- 生命不是游戏拒绝死亡挑战主题班会
- 8《我们受特殊保护》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保健艾灸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世界500强集团)2025年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 6.1.2 点、线、面、体
- 2024年军队文职统一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试卷(网友回忆版)含解析
- GB/T 44456-2024电子竞技场馆运营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