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初级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初级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初级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初级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初级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式来表示,以下流程式错误的是A.人的胚胎发育: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B.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多肽→甘油+氨基酸C.肺循环路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D.平静吸气:呼吸肌收缩→胸腔扩张→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气体入肺2.图是人被针刺后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5是皮肤上感受器B.神经传导的途径是54321C.缩手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D.缩手的意义在于让人避开危险3.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A.肠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4.某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下,尽管他的头颈部露在空气中,若不能及时将他救出,工人也会因窒息而死。造成工人呼吸困难的原因是()A.鼻腔被沙土堵塞B.口腔被塞住许多沙土C.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D.沙土挤压使工人呼吸运动受阻5.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分析原因,错误的是()A.静脉多数分布较浅B.静脉内红细胞单行通过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慢D.静脉管壁较薄6.如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小球、甲和乙共同构成肾单位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C.若用药物麻痹正常人的乙处,则b中会有蛋白质D.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7.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酸雨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氧化物造成的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C.酸雨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回收和利用8.某同学对学过的人体的部分器官或结构进行了知识整理并绘图,图中数字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那么,你认为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②中的血液来自肺动脉,血液中含氧高B.③中的血液为营养丰富的静脉血C.⑥内的血液经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D.⑦将脑产生的CO2经心脏输送至肺进行气体交换9.如图所示血液分层实验,错误的是()A.①是抗凝剂B.②是血浆C.③是白细胞D.④是红细胞10.将一根鱼肋骨浸入10%的盐酸中,大约15分钟后取出鱼骨并用清水漂洗后,发现鱼骨变软,这是因为鱼骨中的何种成分被脱去了()A.蛋白质 B.脂肪 C.钙 D.水分11.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 B.C. D.12.下列关于人体排尿的生理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排出体内废物 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C.维持体温恒定 D.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13.下表为某健康人的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含量。据此分析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血浆肾小球输尿管甲1.13%1.13%2%乙1.1%1.1%1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C.甲是葡萄糖、乙是无机盐 D.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14.人的受精卵形成部位是()A.输卵管 B.卵巢C.子宫 D.胎盘1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中某个部位的示意图,①、③代表血管,②代表人体内某器官,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②代表肺,则①中流静脉血,③中流动脉血B.若②代表心脏,则①中流动脉血,③中流静脉血C.若②表示肾脏,则①处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比③处多D.若②表示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则①处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比③处少16.农业生产中施肥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植物生长提供()A.有机物B.无机盐C.水D.二氧化碳17.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A.输精管 B.睾丸 C.附睾 D.阴茎18.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A.视觉的形成: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C.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D.反射的完成:刺激→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反应19.完成反射的结构叫()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末梢 D.大脑20.眼球内具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的结构是()A.角膜 B.虹膜 C.视网膜 D.脉络膜21.当人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护士抽血时选择的血管是:()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都可以22.如图中,甲、乙、丙、丁代表血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C.血液流动方向是甲→丙→丁→乙 D.丁血管内血流速度最快23.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酶,试管1,3中各加入2ml清水,试管2,4中各加入2ml唾液,如图处理5~10分钟,然后分别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试管1和试管4可作为对照B.试管3在该实验中是必不可少C.滴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试管2D.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24.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主要物质分别是()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氟利昂④重金属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④25.下列有关输血与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安全输血应以输相同型血为原则B.某些病人因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可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C.A型血的病人可以输AB型的血D.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26.下图是人体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5\*GB3⑤是一个神经元中的;从图中分析该反射弧至少有个神经元组成。(2)图中=6\*GB3⑥是,它在感受外界刺激后,能够产生。(3)图中=3\*GB3③是,在完成反射活动的同时,它其中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若是一个针刺手指的反射活动,是缩手在先还是痛觉在先?在先。(4)用图中番号(文字不给分)写出该反射弧产生简单反射活动途径的五个环节:,例如:等等(最少举二个)就是这类简单反射。另一类反射活动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复杂反射活动,例如等(举一个)。27.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1)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淀粉、________、_______的消化。乙被消化为______才能被吸收。(2)从图中看,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_______开始;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______(填“甲”或“乙”或“丙”)的消化会受到较大的影响。(4)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淀粉的消化,如下图A、B两试管装人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人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鉴定淀粉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淀粉糊不变蓝的是_____试管;B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消化。28.下图是人体的部分系统和器官模式图,每一个细胞能量的获得都离不开它们的生理作用,请认真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最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在食物中,经消化后主要在图一的[_____]______中被吸收,随着体液循环会首先通过图三中的[_____]______进人心脏。(2)能量的获得还需要氧气的参与,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此时膈肌______(填“收缩”或“舒张”),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③流向④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氧气分子由图三中的[_____]______(血管)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3)伴随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同时产生尿素等废物,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图四的[⑨]______作用和______作用,图四[⑩](液体)叫做______。29.资料(一)2018年3月14日凌晨,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成廉•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他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缩等症状。(1)_____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_____的基本单位。霍金因运动神经元F和_____(填图中字母)受损,导致不能完成运动。(2)ALS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娄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_____(填图中字母)。(3)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_____。A.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B.没感觉,发生膝跳反射C.有感觉,发生膝跳反射D.没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4)霍金虽然不能运动,但视觉和听觉都相当敏锐,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的_____。30.资料分析:2018年7月,泰国13名游客在游览一处大型洞穴时,突遇洪水淹没洞口受困。他们喝洞壁流下的水维持生存,并谈论家乡美食互相安慰鼓励,等了10天才被救援人员发现并获得食物。最后,在救援人员帮助下,他们使用氧气罐潜水通过水淹路段而获救,令所有关注者感动甚至落泪。经检查,遇险者们的体重平均减轻了2公斤,其余情况良好。据此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吃到食物而分泌唾液属于_____反射;谈论食物而分泌唾液属于_____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2)遇险者急需补充体力,因此除了清洁的水,最急需的营养物质是_____。遇险者体重减轻,是因为贮存在体内的_____消耗很多。(3)潜水时呼吸很重要。当膈肌_____时,肺部吸气,此时外界的_____进入血液,并最终到达全身各处细胞的_____中被利用。(4)人感动落泪时往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调节的影响。31.分析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材料二:艾滋病可通过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接触或使用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由于艾滋病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1)艾滋病的传染源是_____,HIV属于_____,HIV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无_____结构。(2)来宾市中心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_____。(3)从材料中分析,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是因为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并且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和_____传播。(4)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致力于研制艾滋病疫苗,因为将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参考答案1、B【解析】生殖的过程是两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人的胚胎发育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胚泡→胎儿,故A正确;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多肽,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即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故B错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肺循环的流程图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C正确;人在平静时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气体入肺,人在平静时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故D正确。故选B。2、D【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详解】A.观图可知,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图中1是感受器,A错误;

B.1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2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3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4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射;5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B错误;

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的控制,C错误;

D.遇到危险会缩手,让人避开危险,保护身体不受伤害,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3、B【解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分泌物叫做消化液。【详解】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胆汁中虽然不含用消化酶,但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胆汁。4、D【解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详解】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下,尽管他的头颈部露在空气中,但是由于沙土挤压使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受阻,胸廓的容积增大受阻,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交换困难,造成工人的呼吸运动受阻,若不能及时将他救出,也会因窒息而死。故D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呼气和吸气过程的认识。5、B【解析】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详解】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红细胞单行通过、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血液速度较慢,管壁较薄,管壁弹性较小,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6、C【解析】

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原尿。甲、乙表示结构,分别是肾小囊和肾小管,a、b表示液体分别是原尿和尿液。【详解】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从图中可知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b表示的液体分别是原尿和尿液。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与蛋白质没有关系,因此若用药物麻醉乙肾小管,b中不会出现蛋白质。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尿液的形成及肾脏的结构及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7、C【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酸雨的危害和预防,主要的是可以从酸雨的形成、危害、预防措施方面来切入。【详解】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A正确;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B正确;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C错误;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并对污染物回收和利用,D正确。【点睛】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考题之一。8、A【解析】

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图中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小肠静脉、④小肠动脉、⑤肾动脉、⑥肾静脉、⑦脑静脉、⑧脑动脉。【详解】②中的血液来自肺动脉,血液中含氧低,故A错误;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③小肠静脉中,其血液为营养丰富的静脉血,故B正确;⑥肾静脉内的血液经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故C正确;⑦脑静脉将脑产生的CO2经过心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输送至肺,经过肺泡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通气排出体外,故D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9、C【解析】如图所示:①是抗凝剂,②是血浆,③白细胞和血小板,④是红细胞;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要求学生熟记并能迁移运用。10、C【解析】

(1)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骨胶原蛋白)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

(2)煅烧法: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

(3)盐酸脱钙法:将鱼的肋骨浸泡在10%的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骨这时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详解】将鱼的肋骨浸泡在10%的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骨这时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故选C。【点睛】探究骨头的成分,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酸。11、C【解析】试题分析: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观图可知A符合题意。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2、C【解析】

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之一。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详解】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维持体温恒定不属于人体排尿的生理意义。故选C。13、B【解析】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的成分如表: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11毫升)原尿(克/111毫升)尿液中(克/111毫升)水919896蛋白质8.111.131.11葡萄糖1.111.111.11无机盐1.721.721.11尿素1.131.131.81(3)从表中可以看出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据此解答。【详解】甲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1.1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为1.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1,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回到血液中;乙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被滤过到血液中,不可能出现在肾小管中,所以乙是葡萄糖,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区别。14、A【解析】

根据“受精卵形成部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受精过程,据此分析解答。【详解】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胎盘交换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所以,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故选A。【点睛】理解受精过程是解题关键。15、B【解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详解】A、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若②代表肺,则③表示的是肺动脉,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①是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故A正确;

B、若②代表心脏,则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房、左心室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的是静脉血;因为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肺循环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肺循环后流回心脏的左心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开始体循环,体循环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经体循环流回心脏的右心房,故B错误;

C、若②代表肾脏,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故C正确;

D、若②代表小肠,则此血液循环是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则①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故D正确;【点睛】血液循环的途径。16、B【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农民为农作物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17、B【解析】

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其中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详解】A、输精管具有运输精子的作用,A错误。B、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B正确。C、附睾的功能是能够贮存和输送精子,C错误。D、阴茎有排出精液和尿液的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8、A【解析】

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4、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详解】A、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A正确。

B、血液循环都是从心室出发,终止于对侧的心房,其规律为: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错误。

C、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即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错误;

D、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错误;

故选:A。【点睛】掌握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的流程图解。19、B【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不符合题意。B、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符合题意。C、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C不符合题意。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概念组成。20、C【解析】【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详解】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A错误;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B错误;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眼球中的视网膜,C正确;脉络膜有营养眼球的作用,D错误。【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眼球的结构和是视觉的形成。21、B【解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据此解答。【详解】人体的血管有三种类型: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运往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是将全身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在病人的上臂抽血化验和输葡萄糖溶液,选用的血管分别是上臂静脉和手腕处的静脉。【点睛】此题考查了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可结合上面表格中的内容来比较记忆。22、C【解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详解】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例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丙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错误;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正确;丁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D错误。【点睛】关于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要熟记各血管的特点。23、C【解析】试题分析:试管1和试管4有两个变量唾液、温度,因此不可作为对照,A错误;试管1起对照作用,因此试管3在该实验中可以么有,而不是必不可少的,B错误;滴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试管2,C正确;温度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而不是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D错误。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24、B【解析】

(1)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3)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详解】①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②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会形成酸雨;引起臭氧层空洞主要是③氟化物和氮氧化物。故B正确。

故选:B。【点睛】了解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形成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C【解析】

考查输血的原则、意义及无偿献血的范围等。【详解】安全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AD正确;某些病人因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可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B正确;A型血的病人不可以输AB型的血,可以输少量的O型血,但异型者之间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因此,大量输血时,必须实行同型输血原则,C错误。26、(1)细胞核3(2)感受器神经冲动(3)神经中枢大脑缩手反射(4)⑥→④→③→②→①缩手反射排尿反射听到铃声回到教室【解析】试题分析:(1)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细胞核位于胞体内,图中=5\*GB3⑤表示的是细胞核,图示所示反射弧中含有3个神经元。(2)图示所示反射弧中=6\*GB3⑥表示的是感受器,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的特点。(3)图中3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部分,反射中枢的神经元会将冲动传递到大脑,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一个针刺手指的反射活动中,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所以在此反射活动中,缩手反射在先,后感觉到痛觉。(4)反射活动依次经过的结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活动可以分为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和排尿反射,后天性反射。例如听到铃声回到教室等。考点:此题主要考查反射的产生和传到以及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7、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口腔小肠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种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大量消化丙碘液A作对照实验减少【解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详解】(1)曲线甲在口腔中就开始下降,在胃中没有下降,到小肠又下降故为糖类的消化;曲线乙口腔没有下降,到了胃肠中下降说明在胃中开始消化,结束于小肠,故为蛋白质的消化;故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故甲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淀粉,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曲线乙物质是蛋白质,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曲线丙物质是脂肪,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从图中看出,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种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大量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3)丙代表脂肪。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胆汁,胆汁是由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人的胆囊切除后,食物中的脂肪的消化会受到较大影响。(4)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A试管中有唾液,在37℃的条件下将淀粉成了麦芽糖,淀粉遇淀粉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在图中A、B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淀粉糊不变蓝的是A试管,B试管的作用是对照作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从而影响消化。【点睛】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结束小肠,脂肪的消化开始小肠。28、糖类②小肠⑤右心房(下腔静脉)收缩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⑦主动脉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解析】

(1)图一结构名称:①是胃、②小肠;图二中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图三结构名称:⑤是上下腔静脉、⑥是肺动脉、⑦是主动脉、⑧是肺静脉;图四结构名称:⑨肾小球、10是肾小囊,解答即可。(2)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3)呼吸时胸廓扩张和收缩与肋骨间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关。胸廓容积的变化还与膈的运动有关。(4)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详解】(1)糖类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糖类在口腔内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经过下腔静脉,回到心脏的右心房。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细长,有环形皱襞,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中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人体最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在食物中,经消化后主要在图一的②小肠中被吸收,随着体液循环会首先通过图三中的⑤右心房(下腔静脉)进人心脏。(2)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气体进入肺,此时膈肌收缩。气体进入肺,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肺后,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然后流入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营养物质和氧气分子到达组织细胞内后,在线粒体中被利用释放能量。因此,能量的获得还需要氧气的参与,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此时膈肌收缩,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③肺动脉流向④肺静脉后,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氧气分子由图三中的⑦主动脉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3)尿是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的,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伴随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同时产生尿素等废物,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图四的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四⑩(液体)叫做原尿。【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里的气体交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肺通气的过程。29、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