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绪论:一、中医诊断学学科属性二、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课时2教学目的掌握“诊断”“诊法”的含义;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了解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授课设计1.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2.授课中采用讨论的方式广泛发动同学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发表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使同学加深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属性的理解。3.以中医诊断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理论典籍为主线,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学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学术特色,使同学对中医诊断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初步了解。4.展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书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预习要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复习要点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试述病、证、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是哪部书?作者是谁?参考书目《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医学心悟》等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一.简述诊断、中医诊断学及其地位诊,是诊察,了解的意思;断,是分析,判断的意思。诊断,就是对来诊者的身体健康或患病情况所做出的一种概括性判断。二.介绍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五.介绍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内经》在诊断学方面的贡献:提出并运用四诊、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贯穿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2、西汉·淳于意首创“诊籍”3、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把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起来的著作。他提出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4、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5、隋·巢元方等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6、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说为病因辨证奠定了基础。施发《察病指南》绘制脉图33幅,以图示脉,便于学生领会。7、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8、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以“二纲”“六变”的形式总结出八纲辨证的方法;“十问歌”成为后世问诊的准则。9.李时珍《濒湖脉学》以歌诀的形式总结出28脉的体象、主病和相类脉的鉴别。10.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的方法。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1.熟练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2.理论联系实际,反复临床实践。3.学会辨证思维方法。第一课时:10min组织学生讨论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属性5min30min第二课时展示中医诊断学经典著作照片及实物40min《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问诊:1.问诊的方法和问诊的内容2.掌握各种寒热的临床意义课时2教学目的熟悉问诊的方法和问诊的内容掌握各种寒热的临床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理解2、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3、不同病证潮热的鉴别。授课设计以问诊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性成果——理论典籍为主线,简要介绍问诊的发展历程,使同学对问诊的发展有初步了解。教师讲授并示例,以加深学生理解。预习要点寒热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复习要点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何谓潮热?潮热有几种?各种潮热有何特点?3、何谓微热?微热的成因是什么?4、何谓寒热往来?有几种类型?其成因是什么?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参考书目庄泽澄.恶寒、畏寒之我见.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4庄泽澄.表证探析.庄泽澄.论寒热往来.山东中医杂志,1997,9,387年月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一节问诊意义及方法一、简述问诊的意义:张介宾说问诊是“诊病之要领,临症之首务。”二、介绍问诊的方法第二节问诊的内容(一)问一般情况(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的时间。意义:1、要善于抓住主诉。2、不能以诊断结论做主诉。(三)现病史病人从发病前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经过。1、发病情况;2、疾病的发展情况;3、疾病的诊治情况;4、现在症状。(四)即往史病人即往的健康或患病情况;患病情况应注意与现在病证的关系;预防接种、手术、药物或其他物品过敏史等亦应询问清楚。(五)个人生活史1、生活经历:出生地、居住地、经历地。应注意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区。2、精神情志。3、饮食起居。4、婚姻生育。(六)家族史指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应特别注意传染性和遗传性疾病。第三节问现在症问寒热讲述寒热的概念寒,指病人自觉身寒怕冷。其中,加厚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不缓解者,称为恶寒,多见于表证;加厚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可以缓解者,称为畏寒,见于里寒证。热指体温增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或某局部发热。(二)介绍寒热的机理寒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寒邪致病,多见恶寒症;热邪致病,多见发热症。机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所以问寒热,就可以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三)常见的寒热及临床意义1.恶寒发热: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的症状,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2.但热不寒:指病人只发热不觉冷,或反复发热者,属里热证。包括壮热、微热、潮热三中。分别介绍其特点及临床意义。3.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主要特征。注意强调少阳病与疟疾的区别。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问诊第三节问现在症二、问汗三、问疼痛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表证有汗与无汗、里证自汗、盗汗、战汗及半身汗的概念与意义2.熟悉头汗、大汗、阴汗、胸汗的机理3.掌握疼痛的病因病机;疼痛的性质。4.理解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和意义。5.了解问疼痛的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各种汗证的特点与临床意义。疼痛的病因、病机,疼痛的性质。胸痛如何确定病位在心,还是在肺。掣痛是否多与肝有关。各种性质疼痛的相关与转换。授课设计结合病例,讲述为主预习要点自汗、盗汗、战汗及绝汗的特点与临床意义疼痛的病因病机;疼痛的性质。复习要点1、何谓自汗、盗汗、战汗、绝汗?各见于何病证?2、试述头汗、手足心汗、半身汗、心胸汗的特点和成因。3、试述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理。4、试述不同性质疼痛的特点和成因。5、试述不同部位疼痛的原因。参考书目庄泽澄.对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2,9,10张宗芳.《中华医学问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二、问汗(一)介绍表证有汗无汗的意义表证有汗:见于中风表虚证或外感风热之表热证。表证无汗:见于外感风寒之表寒证。(二)介绍里证有汗无汗的意义里证无汗:(1)津血亏虚,化汗乏源;(2)阳气亏虚,无力化汗。里证有汗:(三)介绍几种特殊汗出1.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阴虚证2.自汗:经常日间汗出,活动尤甚——气虚证;阳虚证3.战汗:患者先恶寒战粟而后汗出——正邪剧争。预后:汗出热退,脉静身凉——向愈;汗出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疾急——病情恶化(四)简要介绍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心胸汗的病因病机。三、问疼痛(一)首先介绍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理1、实性疼痛:因外感六淫、气滞、瘀血、痰浊、食积、虫积等阻滞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通则痛。”2、虚性疼痛:因气血不足,阳虚阴亏,脏腑经脉失养所致。“不荣则痛。”(二)重点讲述各种疼痛的性质及其意义疼痛的性质包括胀痛、刺痛、重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固定痛、走窜痛、酸痛、掣痛等。注意强调胀痛不都是气滞,如头胀痛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三)讲述疼痛的部位头痛:首先介绍头痛分虚实,实性头痛多因外感六淫、痰浊、瘀血阻滞脑窍所致。虚性头痛因气血阴精亏虚,脑窍失养引起。然后,讲述太阳经头痛、厥阴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和少阳经头痛的部位。胸痛:病在心肺,需结合病史确定病位。胁痛:肝郁气滞,肝火,肝胆湿热,悬饮(肝阴虚)。脘痛:见于胃病。如胃之寒、热、食积、气滞(瘀血)等。腹痛:分虚实,实性腹痛多因寒凝、热结、气滞、血瘀、食积、虫积;虚性腹痛因气虚、血虚、阳虚所致。背痛:多因风寒客于太阳经和督脉损伤而致。腰痛:寒湿、瘀血、肾虚。四肢痛:见于痹证、脾胃虚损、肾虚。周身痛:新病为外感风寒湿邪;久病为气血亏虚失养。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问诊第三节问现在症四、问头身胸腹不适;五、问耳目;六、问睡眠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头晕、胸闷、心悸、脘痞的含义和临床意义。2、理解胁胀、腹胀、身重、麻木的含义和临床意义。3、掌握耳鸣、耳聋、重听的含义与成因。理解目痒、目痛、目眩的含义与成因。5、掌握失眠、嗜睡的含义与意义。理解失眠、嗜睡的病机;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教学重点、难点头晕、胸闷、心悸、脘痞、眩晕的含义与临床意义。耳鸣、耳聋的含义与成因。失眠、嗜睡的含义与意义。授课设计结合病例讲述为主预习要点晕、胸闷、心悸、脘痞、眩晕的含义与临床意义。耳鸣、耳聋的含义与成因。3、失眠、嗜睡的含义与意义。复习要点何谓头晕?其成因是什么?何谓心悸、怔忡、惊悸?其成因有哪些?何谓胁胀、脘痞、腹胀?各自的成因有哪些?何谓目痒、目痛、目昏、雀目、歧视?各自的成因是什么?何谓耳鸣、耳聋、重听?各自的成因是什么?何谓失眠、嗜睡?各自的成因有哪些?参考书目张宗芳.《中华医学问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四、问头身胸腹不适1.头晕:是患者自觉头脑晕旋,甚至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其成因有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阻滞、气血亏虚(肾虚)2.胸闷:患者自觉胸部有痞塞满闷之感。常见原因有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和痰湿阻肺。3.心悸:患者自觉心跳不安为心悸;若因惊吓而致心悸或心悸易惊者,为惊悸;若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不能自主者为怔忡。4.胁胀:患者自觉胁的一侧或两侧胀满不舒,多因肝气郁结,肝胆湿热所致。5.脘痞:患者自觉胃脘胀闷不舒。多由食积胃脘,或脾胃虚弱所致。6.腹胀:患者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甚至如物支撑。腹胀多为脾为病变。7.身重: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成因有风邪束肺,脾气虚弱或温热之邪耗伤气阴。8.麻木:患者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多因气血亏虚、肝风内动或湿痰瘀血阻络所致。五、问耳目;一、介绍耳鸣、耳聋和重听的问诊要点及其临床意义。1.耳鸣:若耳鸣突发,声大如潮如雷,按之不减者属实证,多由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若耳鸣渐起,声细如蝉,按之可缓者属虚证,多因肾虚精亏或肝阳上亢所致。2.耳聋:暴聋多为实证,由肝胆火盛所致或温病热邪蕴结上焦引起;耳聋渐起,多为虚证,因精气虚衰所致。3.重听:骤发重听,多为实证,因风邪上袭或痰浊上蒙耳窍所致;重听渐起,属虚证,实为耳聋的由轻渐重的过程,由精气虚衰所致。二、介绍目眩、目痒、目痛和目昏、雀盲、歧视的病因与病理。1.目眩:其成因有肝肾精血亏虚,中气下陷、痰湿上蒙、风火上扰。2.目痒:两目痒甚,如虫行,畏光流泪,有灼热感,多由肝经风火上扰所致;若两目微痒而势缓,多因血虚目失所养所致。3.目痛:痛剧,由肝火上炎或风热上扰所致;目微赤微痛,或时痛时止而干涩,多由阴虚火旺引起。4.目昏、雀盲、歧视:目昏是视物昏暗,模糊不清;雀盲又叫夜盲,是患者每至黄昏视力减退,视物模糊不清;歧视是视一物而为二物。三者病因、病机基本一致。皆由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六、问睡眠1.失眠失眠的成因:有营血虚或阴虚火旺及邪气干扰两类。基本病机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2.嗜睡的其成因:有脾气亏虚,痰湿困脾,心肾阳虚及邪闭心包四种。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问诊第三节问现在症七、问饮食;八、问二便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食欲异常的症状之含义与临床意义;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小便尿次、尿量、排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2.理解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意义。3.了解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食欲异常症状的含义与临床意义。2、大便便次、便质和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授课设计结合病例讲述为主预习要点1、食欲异常症状的含义与临床意义。2、大便便次、便质和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复习要点试述口渴欲饮的成因及其各自的特点。何谓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各自成因如何?何谓除中?除中的成因如何?何谓便秘?便秘的成因?何谓泄泻?试述泄泻的成因。何谓完谷不化、溏结不调、里急后重、滑泻失禁?其成因如何?试述尿量增多、尿量减少的成因。何谓癃闭、余沥不尽、遗尿?试述其成因。参考书目张宗芳.《中华医学问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七、问饮食(一)口渴与饮水口不渴饮,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口渴欲饮:提示津液己伤。见于里热炽盛,津液大伤、消渴病、汗吐下太过,腹泻太过伤津、温病初起,卫分证。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多见于痰饮内停、湿热证、瘀血内阻、温病营分证。(二)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见于(1)脾胃虚弱;(2)湿邪困脾;(3)食滞胃脘厌食:食滞胃脘、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妊娠及妊娠恶阻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胃强脾弱饥不欲食:胃阴虚、伤寒厥阴证(三)偏嗜食物:小儿虫积、妊娠(四)口味依次介绍口淡、口甜、口中粘腻、口酸、口苦、口涩、口咸的临床意义。八、问二便(一)大便异常1、便次异常(1)便秘成因:热结肠道;津液不足;阴虚血亏;气虚阳虚寒凝。(2)泄泻成因:2、便质异常完谷不化、溏结不调、脓血便、便血。3、排便感异常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湿热痢疾;排便不爽、滑泻失禁、肛门气坠(二)小便异常1、尿量异常尿量增多:(1)虚寒证(2)消渴病尿量减少:(1)津亏(2)脾、肺、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2、尿次异常尿次增多:(1)下焦湿热(2)肾阳虚(3)肾气不固癃闭:(1)湿热(2)瘀血(3)结石阻滞膀胱(4)肾阳虚(5)年老气虚3、排尿感异常尿道涩痛:膀胱湿热余沥不尽:肾气虚小便失禁:(1)肾气不固(2)下焦虚寒(3)心神失用遗尿:肾气不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问诊第三节问现在症:九、问经带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正常月经、正常带下的特点;经带异常、经量异常的成因及表现。2、理解痛经与经色、经质异常的意义;带下异常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正常月经与带下的特点。2.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意义。授课设计结合病例讲述为主预习要点正常月经、正常带下的特点;经带异常、经量异常的成因及表现。复习要点正常月经有何特点?经期异常包括哪些内容?各有何临床意义?经量异常包括哪些内容?各有何临床意义?经色、经质异常有何临床意义?何谓痛经?其成因如何?6、带下异常有几种?试述各种带下的成因。参考书目张宗芳.《中华医学问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问月经月经是发育成熟妇女有规律的周期性胞宫腔出血。经色正红无块,不稠不稀,经量在50~100ml左右。1.经期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错乱2.经量异常(1)月经过多(2)月经过少(3)崩漏闭经3.经色、经质异常4.痛经二、问带下带下是妇女阴道内有少量无色无臭的分泌物,具有濡润阴道的作用。若带下质地、数量发生改变则为病理性带下。常见的病理性带下有以下三种:1.白带2.黄带3.赤白带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一、望神;二、望色(一)课时2教学目的1、了解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望色的原理、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2、熟悉少神、神乱的表现和望色十法。3、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与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神的判断②五色主病难点:①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②各种神、色的临床辨识授课设计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望诊图谱,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预习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与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复习要点1.得神、失神、假神各有哪些表现?2.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3.常色与病色的特征怎样?4.面白、面黄、面赤的主病有哪些?参考书目张树生.《中华医学望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一、望神(一)复习神的含义及神的产生。提问:神的含义是什么?(明确:神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二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提问:神是怎样产生的?(明确: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提问:根据以上两点,请同学回答望神的意义是什么?(明确: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通过望神就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二)介绍神的具体表现。首先指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主要表现于目光、色泽、神情、体态等方面,其中眼神是望神的重点,然后简要讲述其机理。(三)神的分类及判断。这是望神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得神即有神,是精气充盛,体健神旺的表现。得神的具体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态清楚,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让学生互相观看)失神即无神,是得神的反面。将得神的表现反过来就是失神。少神介于得神和失神之间。假神是比较难学的内容。首先讲清假神的概念,以“回光返照”作比喻,学生可加深理解。其次,在讲假神的表现时,强调指出假神以“突然出现,迅速消失”为特点。最后,将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归纳为两条,以便记忆和运用。一是假神是突然出现,而重病好转则是逐渐的;二是假神是局部的“好转”,而重病好转则是整体的。(四)神乱部分,学生自学。二、望色由于面部血脉丰富,与内脏的关系密切,所以望色的重点是望面色。(一)简要讲述望色诊病的原理。首先,了解色指皮肤的颜色,包括赤、黄、白、青、黑五种。色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其次,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来说明面部与经脉气血的关系,从而明晰望面色的意义所在。再次,以教材39页的面部分候脏腑分属图来说明面部与内脏的关系。(二)关于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常色包括主色和客色两种,主色就是一生不变的肤色,客色则是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病色是以晦暗、暴露为特点。其中,虽有异常,但仍有光明润泽的为善色,枯槁晦暗的为恶色。(三)讲述面赤、白、黄的主病赤色主热证,满面通红者为实热,两颧潮红者为虚热。强调赤色不但主热也主戴阳,其特点为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走不定。白色是气血不足,阳虚寒盛所致。淡白者为气血不足,淡白者为气血不足,白者为阳虚,苍白者则是亡阳、气血暴脱或寒盛。特别强调面色白主虚但不主阴虚。黄色主脾虚与湿证。其中萎黄者为脾胃气虚,面黄虚浮者为脾虚有湿,一身俱黄者为黄疸。黄疸分阴阳,而黄色鲜明者为阳黄,晦暗者为阴黄。望诊图谱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神的含义、神的产生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二、望色(二);三、望形态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面青、面黑的主病。2、熟悉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面青与面黑主病的异同及其机理授课设计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望诊图谱,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讲授并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相互观看,以加深学生理解预习要点面青、面黑的主病复习要点面青与面黑的主病有何异同?为什么?望色十法是十种方法还是五对纲领?望色十法各自的意义是什么?4、望色十法与五色主病的关系是怎样的?5、形体与五脏的关系怎样?参考书目张树生.《中华医学望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色(二)(一)面青、面黑的主病青色与黑色的主病有共同之处,如寒证、血瘀、痛证等均可见青色,也可见黑色,其机理乃为气血运行不畅。其不同点是青属木,为肝色,故面青还主惊风;黑属水,为肾色,故面黑还见于肾虚和水饮等。(二)自学“望色十法”。1.望色十法是是望色的五对纲领。2.望色十法各自的意义。3.望色十法与五色主病的关系。(三)指出望色的三个注意事项。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3.排除干扰,辨别假象。三、望形态 根据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气、神合一的理论,通过望人体形体和姿态来诊察病情。学习阅读教材料,大概了解。要点:1.形体与五脏的关系。2.望形体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姿态与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虚实的关系。望诊图谱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这两部分内容不作为讲授重点,由同学们自学、讨论。《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局部望诊一、望头面;二、望五官课时2教学目的熟悉小儿囟门、颜面、目、口唇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了解发、耳、鼻、咽、喉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小儿囟门、目、咽喉部的病症及临床意义。难点:①望咽喉的方法。②咽喉的各种异常的辨识。授课设计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讲授并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相互观看,以加深学生理解。预习要点小儿囟门、颜面、目、口唇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复习要点1.小儿囟门异常有几种?各主何病证?2.目的异常有哪些?各有何意义?3.咽喉部的病症有哪些?如何辨别?参考书目张树生.《中华医学望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一、望头面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的病变可以反映于局部,局部的病变也可影响全身。局部望诊,又称分部望诊,是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病变。整体望诊的内容包括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皮肤等。下面我们首先学习望头面。二、明确头面与脏腑精、气、血的关系及其望诊的意义。头与哪些内脏关系最密切——头为精明之府,脑为髓海,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而养发,故头与肾的关系最密切。望头部的意义——主要了解肾气和精血的盛衰。三、望头部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望头颅。头大可见于先天不足和水液停聚于脑;头小和方头皆可因于肾精,而方头还可因于脾胃虚弱。第二,望囟门。正常小儿的前门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约2—4个月闭合。病理性囟门主要有三种:囟填,囟陷,解颅,第三,望头发。发黄、发白、脱发,其主要原因多是肾虚或血虚,头发失养而成。脱发还可见于血热。四、望面部主要讲述腮肿、口眼歪斜等意义。腮肿见于痄腮、发颐、托腮痈。口眼歪斜见于中风和风邪中络,前者伴有半身不遂,后者无半身不遂。二、望五官(一)望目。1、望目的意义目与脏腑的关系——眼睑属脾,白眼属肺,黑眼属肝,瞳仁属肾,目眦属心。与目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心、肝、肾,特别强调肝2、望目的内容:(1)目神:目神是望神的重点。目的神气之有无,见望神。(2)目色:目之赤、黄、黑、淡白等色泽的意义同面部五色主病。(3)目形:常见的目形异常有目胞浮肿、眼窝内陷、眼球突出、眼胞红肿等。主要讲述眼窝内陷和眼球突出的意义。(4)目态:瞳孔散大、瞳孔缩小、两目凝视多为危重病候,应注意整体诊察,或结合西医诊断,以明确病情。睡后露睛与胞睑下垂多与脾虚有关。三.耳与鼻的望诊,学生自学,教师总结。1.耳的病变多与肾、肝、胆有关,其中虚证多为肝肾亏虚,实证多是肝胆火盛。2.梅毒者鼻柱溃陷;麻风者鼻柱塌陷,且眉毛脱落。四.望口与唇(一)口疮、口糜、鹅口疮三者都属于口腔粘膜之病变,具有心脾热盛这一共同的病机,所以三者的鉴别诊断是讲课的重点。(二)“口形六态”,(三)口唇色泽的变化与面部五色主病基本一致。用前后联系教学法讲述。五.望齿与龈(略)六.望咽喉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咽喉与内脏的关系。二是望咽喉的方法。关于望咽喉的方法,教师讲授并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相互观看。望诊图谱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局部望诊三、望躯体;四、望四肢;五、望皮肤课时2教学目的熟悉颈项、胸胁、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熟悉斑疹的表现和鉴别。了解腰背、四肢的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颈部病变、胸廓异常。斑疹的辨识。授课设计结合望诊图谱讲述。教师讲授并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相互观看。预习要点颈部病变、胸廓异常及斑疹的辨识复习要点何谓瘿瘤、瘰疬?扁平胸、桶状胸和鸡胸如何鉴别诊断?斑与疹如何鉴别?痈、疽、疔、疖各有何特点?参考书目张树生.《中华医学望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三.望躯体(一)望颈项颈项部的望诊以瘿瘤、瘰疬、颈动脉怒张为讲授重点。在讲述过程中,注意瘿瘤与瘰疬的区别,首先,发生的部位不同,前者生于结喉两旁,而瘰疬则在侧颔下;其次,形态上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肿块随吞咽而动,后者累累如串珠。颈脉怒张为临床常见,见于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而有瘀血、水肿的病人。(二)望胸胁这里重点讲授扁平胸、桶状胸和鸡胸的鉴别诊断。扁平胸的主要特点是胸廓的前后径小于左右径的一半;桶状胸则是前后径与左右径相等,而鸡胸的突出特点是胸骨高起,状如鸡胸。(三)望腹部腹部膨隆与腹部凹陷在形态上相对,在主病上相反。膨隆者多属实证,或瘀血,或水肿;凹陷者,多属虚证,气血不足或精气耗竭。腹部青筋暴露见于鼓胀,为血瘀所致。(四)望腰背部介绍几个名词,如脊疳、发背等。四.望四肢望四肢重点讲述两部分,一是四肢形状的改变,如膝部肿大、膝内翻、膝外翻及手指变形等;二是四肢动态的异常,如四肢抽搐、手足颤动、手足蠕动等。教师模仿病人,结合图片进行讲授。五.望皮肤皮肤与内脏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望皮肤不但可以诊断皮肤病症,还可以诊察脏腑气血的病变。(一)皮肤色泽异常:皮肤赤、黄、白、青、黑五色的意义见望色之“五色主病”。丹毒:本病的特点是皮突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疼痛。其中,发于头面者为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为游丹。白驳风:四肢、面部发生白斑,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由风湿侵袭,气血不和所致。(二)形态异常:其中,皮肤干燥为常见,多因阴津、营血不足,肌肤失养所致,本症多与口、鼻干燥等症状并见;肌肤甲错是瘀血的重要特征表现;皮肤硬化原因颇多,或因禀赋不足,阳虚血少,或因瘀血阻滞等。(三)皮肤病症1.斑疹:斑与疹的鉴别是本节的重要内容。斑即皮下出血,其特点是色深红或青紫,不高起皮肤,压之不褪色;疹指粟粒大小的疹点,高起皮肤,其色红或紫红,压之褪色。2.水疱:水疱可见于白、水痘、热气疮、湿疹等。白,指湿温病人汗出不彻所致,其特点是色白,晶莹如粟。水痘,是发于小儿的传染病。其特点是皮薄透明,椭圆形的小水疮。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先出现红斑,后形成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等。3.疮疡:疮疡主要有痈、疽、疔、疖等几种。这些病症都是外科疾病,除疽属阴寒凝滞外,其余三种都因火热毒邪而致。它们各自的形态、色泽的不同,是鉴别的依据。望诊图谱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望诊第三节望排出物第四节望小儿指纹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痰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涕、涎、呕吐物的表现及意义3、掌握小儿常见病指纹及其临床意义。4、熟悉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诊病原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痰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②小儿病理指纹的辨识2、难点:各种小儿指纹的辨识授课设计引导学生自读教材,总结学习规律教师讲授,并与学生合作示范。预习要点痰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小儿常见病指纹及其临床意义。复习要点1、痰的分几类?其临床意义如何?2、望小儿指纹的要点是什么?参考书目张树生.《中华医学望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三节望排出物排出物包括分泌物和排泄物两大类。其中,汗、月经、带下、二便等在问诊已讲述,这里主要讲述痰、涕、涎、唾及呕吐物的望诊。一、学生自读教材,总结学习规律。1、痰、涕、涎、唾及呕吐物各与哪些脏腑有关——痰、涕、涎、唾、呕吐物分别与肺、脾、肾、胃有关。2、如何辨别排出物的寒热虚实——清稀者多属虚、寒,浊、稠、黄者多属实(湿)、热。二、.接着分析、讨论痰、涕、涎、唾、呕吐物的分类及临床意义。痰分五种,清稀白者为寒痰;黄稠者为热痰;少而粘者为燥痰;白滑量多者为湿痰;痰中带血者为咯血,属阴虚或肺热,咯吐脓血者为肺痈。涕出于鼻,属于肺,见于表证和鼻炎两类疾病。表证流涕有寒热之分,流涕清稀者为表寒证;黄浊者为表热证。鼻炎有两种,一是过敏性鼻炎,中医称鼻鼽,属寒,流清涕;二是鼻窦炎,中医称鼻渊,属热,流浊涕。涎从口流出,多属脾病。涎清稀者为脾虚;涎粘稠者属脾有湿热。唾多属肾病,也与胃有关。由肾阳不足,水邪上泛或胃有宿食,唾随胃气上逆而致。望呕吐物可以辨别胃病寒热虚实,也有助于肝胆病的诊断。呕吐物清稀者为寒呕,秽浊者为热呕,酸腐者为伤食,吐黄绿苦水者为肝胆郁热。第四节望小儿指纹望小儿指纹是中医独有的一种诊法,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对于诊断小儿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一、诊小儿指纹的原理及方法原理:食指内侧络脉为寸口脉的分支,同属于手太阴肺经。故望小儿指纹的原理与诊寸口脉相同。二、诊小儿指纹的内容首先讲述正常小儿指纹的特点:纹色浅红,单支,粗细适中,隐隐显露于掌指纹附近。对小儿病理指纹的望诊应注意位、色、形、态的变化,其要点是: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强调指纹偏红的主病为表证、寒证。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痰、涕、涎、唾及呕吐物与哪些脏腑有关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舌诊第一节舌诊概说第二节望舌苔课时2教学目的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和异常舌苔意义。熟悉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望舌苔。2、难点:异常舌苔的辨析。授课设计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舌诊图谱。预习要点正常舌象和异常舌苔。复习要点正常舌象的特征有哪些?异常舌苔有哪些?各自的意义如何?参考书目刘家义,《舌诊》,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一节舌诊概说舌诊,又称望舌,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对于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所以是我们学习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讲述舌诊概说为望舌体、望舌苔打下基础。要学习舌诊,首先要明白舌之结构、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等。舌由肌肉、血脉和粘膜组成。舌的上面称舌面,下面叫舌底。舌面上有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丝状乳头形成舌苔。望舌为什么可以诊病呢?因为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望舌即可了解体内的生理病理。关于舌面脏腑部位的分属,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舌尖红为心肺有热,但临床应用时不可拘泥。掌握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是舌诊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条件。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述。知常达变是中医诊断的一个重要原理,舌诊也不例外,要准确辨识病理舌象必须熟悉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征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学生大部分为正常舌,所以同学相互观看,是帮助学生认识正常舌象最好的方法。第二节望舌苔舌苔是舌体上面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可以反映胃气的盛衰、有无、邪气的性质和病位的浅深等。所以,望舌苔与望舌体同样重要。一、望苔质望苔质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等方面的变化。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薄苔为正常舌苔,表证、轻证也见薄黄。厚苔主里,主邪气盛。舌苔润燥,主要反映津液的盛亏和输布情况。腻苔和腐苔的形态必须借助舌象彩图进行讲述。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而致。阳气和湿浊的消长。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剥苔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其意义基本是一致的,提示胃气、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真假苔以舌苔有根无根为标准,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二、苔色舌苔的颜色主要提示疾病的性质。白苔见于正常人也为常见的病理舌苔,主病有表、里、寒、热,必须结合苔质进行判断。黄苔主病为热。由于黄苔有薄、厚、腻、燥之分,所以黄苔主热又有表热、实热、湿热之不同。灰黑苔主寒、热两个方面的病证。灰黑而润者为寒,灰黑而燥者为热。所以舌苔的润燥是判断灰黑苔寒热属性的主要依据。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舌诊第三节望舌质第四节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舌质异常的表现和意义。2、熟悉舌象分析要点。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望舌体难点:舌象的综合分析授课设计展示舌象彩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预习要点舌质异常的表现和意义复习要点舌色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舌形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舌态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4.舌象分析要点有几个?参考书目刘家义,《舌诊》,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三节望舌质一、舌色1.舌诊概说已讲过,淡红舌属正常舌象,让学生看彩图和相互观看舌象就能掌握其特征。淡红舌在病人出现说明疾病较轻,病位较浅,尚未伤及内脏气血。2.淡白舌、红舌:淡白舌、红舌的特征通过看舌象彩图可掌握。淡白舌、红舌各自的主病分别与面白、面赤基本一致,用举一反三教学法讲授。3.绛舌: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所以其色较红舌深,其主病比红舌重。绛舌主热盛和阴虚火旺,在温病过程中出现绛舌提示热入营血,对温病辨证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4.紫舌:紫舌与青舌常并见,合称青紫舌。无论是紫还是青,或是青紫并见,都提示病人存在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二、舌形舌形异常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这些舌形通过看舌象彩图、教师示画、看录象等手段,学生即可辨识。三、舌态舌的动态异常主要有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几种。这些舌态用照片和画图难以表述,而教师描述、示范,学生则易于掌握。舌态出现异常的病人,往往全身症状也比较明显,故结合其他症状讲述这些舌象,教学效果更好。第四节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察舌之神气和胃气。舌神主要表现在舌体的色泽和舌体运动两个方面。舌色红活明润,舌体运动自如为有神气,说明脏腑气血充足;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为无神气,提示脏腑气血不足。胃气的有无表现于舌,主要是舌苔是否有根,有根苔提示胃气充足,无根苔说明胃气衰败。二是舌质、舌苔综合分析。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舌苔主要反映病性及病位。所以,舌质与舌苔综合望诊,才能全面了解病情。并举例说明舌质、舌苔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三是舌象的动态分析。疾病是变化的,舌象也随着变化。所以,注意舌象的动态变化,可以及时的掌握疾病的变化与发展。以温病卫、气、营、血不同病理阶段的不同舌象加以说明之。舌诊的意义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总结。舌象彩图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闻诊第一节听声音第二节嗅气味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如何通过听声音的异常诊察疾病。2、熟悉如何通过嗅气味的异常诊察疾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异常、呼吸声异常中各名词含义,临床意义及原理。难点:相似症状体征的鉴别。授课设计结合病例讲述为主预习要点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语謇的名词含义复习要点病变声音有哪些?基本规律如何?语言的异常改变有哪些?如何鉴别谵语与郑声、独语与独言?如何鉴别哮与喘、少气与短气?呃逆与嗳气有何异同?病室气味异常有哪些情况,如何判断病证?参考书目肖相如等.《中华医学闻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四章闻诊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通过问诊、望诊收集病情资料及其实施的途径。下面所要介绍的是通过用医生的听觉、嗅觉收集与疾病有关的声音与气味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在接触病人时你会发现,疾病所产生的各种表现当中,声音、气味也经常发生异常,这一部分也是诊察疾病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依据,确定诊断必不可少。第一节听声音首先要把握正常声音。正常声音具有一定特质,并因各种客观情况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别,可因年龄、性别、情志不同而异。知常达变。下面对各种病变声音依次进行讲授。一、声音异常:有多种情况,通过对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改变辨别疾病的性质。具体情况的改变包括发声、音哑与失音、鼾声、呻吟声、惊呼、喷嚏、呵欠、太息,对这些声音异常须解释其含义,并讲授临床意义及产生机理。语言异常:如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语謇,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并阐述临床意义。三、呼吸声异常首先了解如何通过听呼吸声的异常分辨寒热虚实。掌握对呼吸改变的专用名词如:喘、哮、短气、少气,对于这些要知道名词含义,临床意义及产生机理,并将喘与哮,短气与少气进行鉴别。四、咳嗽异常应该知道单纯从咳嗽声音辨病因病性受到一定局限,还须结合其他资料全面分析加以判断。首先明确定义,何谓“咳”“嗽”“咳嗽”,同样,先对咳嗽声音分辨寒热虚实。重点强调一下顿咳与犬吠样咳嗽的所属。五、心音部分:西医诊断介绍的更为详细清楚。六、胃肠异常声音:多源于胃气的逆乱,包括呕吐声、呃逆、嗳气、肠鸣声。掌握名词含义,临床意义及产生机理。第二节嗅气味按教材将其分为两部分,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介绍嗅气味的一般规律。一、介绍病体气味包括口气、汗气、痰涕之气、二便之气及呕吐物气味;有关妇科方面的经、带、恶露之气等内容。阐述上述各种气味的所属病证及产生机理。二、介绍病室气味:是由于病体气味过于浓烈,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如尸臭味,尿臊味,血腥味,烂苹果味等,见于何病证,机理为何。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脉诊第一节脉诊概述:一、脉象形成理、诊脉部位;二、诊脉方法、脉象要素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诊脉的原理。了解诊脉的几种方法。2、熟悉寸口诊脉的原理,部位划分,分候脏腑及诊脉的分法,注意事项并能规范操作。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脉象形成原理,如何把握好寸口诊脉。难点:脉诊部位(寸口)的确定及分候脏腑。授课设计同步播放多媒体教材。结合脉诊仪讲述脉诊的现代发展。预习要点脉象形成原理,及寸口诊脉。复习要点为什么切脉可以知道脏腑气血的病变?试述寸口诊脉的原理。寸口脉如何分候脏腑。何谓举、按、寻,何谓总按、单诊?何谓六阴脉、六阳脉?参考书目赵恩俭.《中医脉诊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简介脉诊的理论体系:脉诊是我国传统的诊病方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医生通过触觉体察病人脉搏搏动情况,了解气血盛衰及营运情况,把握疾病性质,判断疾病预后,所以深受历代医家的重视。脉诊理论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诊治疾病的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成的经验科学,是心灵与触觉相互感应的产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为今后临床诊病奠定基础。第一节脉诊概述一、介绍脉诊的原理脉象是由各方面因素综合形成,故可以反应各方面的变化情况。直接因素有二:一是心脏血管的活动;二是气血在脉管中运行。间接因素或者说整体因素,主要是脏腑与气血的密切关系。因此脉搏搏动反应出来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反应心脏、血管的功能,反应气血的盛衰与运行情况、阴阳是否协调、其他脏腑功能是否良好。脉搏搏动的大小、强弱、快慢、流畅度等形象的改变,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病理脉象,指导医生从这一途径诊察疾病。二、介绍诊脉部位根据脉诊的历史发展来看,不同时代所采用不同的诊脉方法。主要有三部九候诊法、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寸口诊法四种。(四)介绍寸口诊脉法依次讲述1、寸口部位;2、寸口诊脉原理;3、寸口脉分候脏腑。三、介绍诊脉方法一般性讲述诊脉时应如何规范性操作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依次强调:(一)诊脉时间最好是在平旦;(二)要求病人所采用的体位为直腕仰掌;(三)重点讲述取脉时的指法。包括1、采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目按脉;2、布指——进行演示;3、运指——取脉时三种不同的力度以及怎样实施总按、单诊。(四)平息——对医生的要求。(五)五十动——限定一次诊脉的时间。四、讲述脉象要素:指出这是带有普遍规律性的指导性理论,判断每一种脉的根本所在,可以说是识脉的关键。一分为四,即位、数、形、势。脉位——指脉的长度与深度位置。单因素改变的代表脉为长脉、短脉、浮脉、沉脉。脉次(数)——指脉的频率与节律的变化。频率失常的代表脉为迟脉、数脉;节律失常的代表脉为促、结、代脉。脉形——形象的变化。本教材主要指粗细软硬的改变。粗细失常代表脉如洪脉、细脉;软硬度改变。脉势——本教材主要指脉的力度、流畅度、紧张度的改变的各种脉。举例说明。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脉诊第二节正常脉象第三节病理脉象(一)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2、掌握病脉的含义、种类。3、掌握浮脉类、沉脉类的脉象、主病、机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脉的特征及客观变化,各类病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难点:相似脉的鉴别。授课设计结合脉诊仪,脉图讲述。预习要点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各类病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复习要点何谓常脉,如何通过脉象判断胃、神、根?浮、芤、散、革四脉有何异同?沉、伏、牢三脉有何异同?试述浮脉的主病及表现类型。参考书目赵恩俭.《中医脉诊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讲述:第二节正常脉象一、介绍一下正常脉象:也须从位、数、形、势方面把握,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从容和缓流畅,尺部沉取有力。介绍正常脉象的三个必备条件,有胃、有神、有根。二、介绍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人在生命活动中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根据人的性别、年龄、体质、解剖方面的特异而产生不同形象的脉。另外根据情志、劳逸、饮食、季节、昼夜、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形象的脉均属正常范围,必须与病理脉鉴别开来。第三节病理脉象含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因病理改变的性质不同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病脉。本教材共述29种病脉。对于每一种病脉,要求主要从三方面讲述,即脉象、主病、脉理。适当结合古医家的论述。一、常见病脉讲述浮脉:依次介绍浮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继续介绍浮脉一类,浮脉是脉位浅显的单因素脉,主病主要为表证,还应有主虚证的一面,见于久病阳虚,虚阳浮越。主表证时根据感受邪气不同,素质不同可见不同类型的与其他脉相兼的浮脉。相类脉:散脉:依次介绍散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散脉是病危时所呈现的脉,因元气离散致脉浮、涣散、无根,且至数不齐,快慢不一,似散落的杨花。芤脉:依次介绍芤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机理分析。浮大中空,中央空,两边实为其特征。主失血,亡阴,为脱血之脉,乃血脱气无所附。革脉:依次介绍革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其形象如皮革,如按鼓皮,浮大弦急搏指,按之中空,其主病皆为虚证。提问:浮、散、芤、革的异同。(二)沉脉:依次介绍沉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是脉位较深的单因素脉,主里证。相类脉:伏脉:依次介绍伏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以脉位至深为特征,主邪气闭阻。牢脉:介绍牢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脉诊第三节病理脉象(二)课时2教学目的掌握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以及各类相似脉的鉴别。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类脉的基本理论。难点:各脉指下的感觉。授课设计结合脉诊仪,脉图讲述。预习要点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复习要点1.如何鉴别细、微、濡、弱脉?2.迟脉与缓脉有何不同?3.数脉与疾脉有何异同?4.怎样诊断洪脉,为什么?5.怎样诊断虚脉、实脉,为什么?参考书目庄泽澄。浅说数脉主寒热虚实。辽宁中医药杂志,1993,9:15~16庄泽澄。乍疏乍数脉之我见.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1,12,3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三节病理脉象(二)(三)介绍迟脉一类。是单位时间内脉搏动次数减少到四至以下的单因素脉。依次介绍迟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主病单纯,为寒证,是代谢缓慢之征。可见于健康人,运动员。相类脉:缓脉指明缓脉似迟非迟,一息刚够四至,仍在正常范围,指明缓脉有生理性,有病理性之分,从形象并结合全身表现判断。无论生理病理,缓脉都与脾胃密切相关。(四)数脉:掌握数脉的限定指标为一息六至,在脉率增快的病脉中,仍属轻微改变的脉。也是以脉率增快的单因素脉。指明主病除主热证外;还主虚寒证,为虚阳浮动。相类脉:疾脉,无论脉率还是主病都是数脉基础上加重的反映。(五)虚脉:虚脉可以一分为二看待,一是将其看作单一脉,有其独特的脉象与主病;二是看作一类脉的统称,即所有虚弱不足的一类脉的纲领。主要按单一脉象学习领会。(六)实脉与虚脉一样,从两个角度看待,即是单一脉,又是有力、充实一类脉的统称或者说纲领。同样应按单一脉学习领会,这是实证之脉的典型,显现长大、有力、三部皆然的即诊为实脉。(七)洪脉指洪脉状如洪水之来,波涛汹涌,势不可挡,脉来盛大有力,既高又宽。介绍洪脉的脉象,主病,脉理。详细解释其主病,“阳明气分热盛”。(八)细脉依次介绍细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细脉脉象主要具备两个条件:细、软,搏指明显。主虚证时稍无力,主湿证时稍有力。相类脉1.濡脉:依次介绍濡脉的脉象,主病,脉理。指明濡脉的脉象特征为浮而细软。主诸虚证,也主湿病,习惯多用于湿病。2.弱脉:依次介绍弱脉的脉象,主病,脉理,弱脉的特征为沉而细软。3.微脉:依次介绍微脉的脉象,机理及主病。其特征极细极软,按之似有若无,欲绝非绝。见于极严重的虚弱之症。4.短脉:依次介绍短脉的脉象,主病,脉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脉诊第三节病理脉象(三)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滑脉、涩脉、弦脉、结脉的基本理论。熟悉相兼脉、真脏脉。2、了解妇人脉、小儿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脉的基本理论,相兼脉及主病。难点:节律失常的脉,如何与临床结合。授课设计结合脉诊仪,脉图讲述。预习要点滑脉、涩脉、弦脉、结脉的特征及意义。复习要点1.怎样诊断滑脉、涩脉,为什么?2.试述弦脉、紧脉的异同及主病。3.促、结、代三脉有何异同?4.何谓相兼脉?如何判断相兼脉的主病?5.试述脉诊的意义。参考书目庄泽澄。从代脉的沿革探讨其临床意义,中医药学报,2001,5:274庄泽澄。紧脉脉象之我见,河南中医,。1991,1:39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三节病理脉象(三)(九)滑脉:依次介绍滑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以应指圆滑流畅而得名。主要说明人的气阴充足,是主实证的脉。特别是痰饮。滑脉出现率非常之高。正常人见于身体强壮的青壮年,对诊断妊娠有特异性,一般妊娠四十天后均可出现,属生理性。滑利柔和不亢强。相类脉:动脉名曰动脉,是取其躁动不安之意。躁动不安是因其短、滑、数、且有力的特殊形象。象一粒圆滑的豆子,跳突动摆。主痛与惊。(十)涩脉因脉的流畅度降低,阴力增大而得名,所有致气血不畅通的因素均可得此脉。(十一)弦脉依次介绍弦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名称很形象化,有如按在琴弦上的那种平直绷紧的感觉。其主病主要与肝胆有关。相类脉:紧脉。详细介绍弦与紧脉的脉象的不同感觉。紧脉有如绞转绳索,波动不稳定,搏指更觉有力,也是主实证中的一种常见的脉,主寒证。(十二)结脉:依次介绍结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与他脉不同的显著特征为脉来缓慢伴有不规律的歇止。相类脉:1.促脉:与结脉形成对照的部分是脉率,即脉来急促而伴随不规律的歇止。2.代脉:与上述两面三刀脉不同在于规律性的歇止,间歇时间长。促、结、代脉共有的主病规律是均有正气衰退的一面,又有邪气阻碍滞的一面。二、介绍脉象的鉴别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是类比法。参考121页表;2、对比法:将两种相反的脉相对照比较。这样可以使之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三、讲述相兼脉:是常见的形式,较单一脉出现率更高。分别介绍相兼脉的含义、条件、主病,并举例说明。四、简述关于真脏脉:介绍真脏脉的含义、种类,稍做解释。五、简述诊妇人脉与小儿脉:妇人在经、孕、产时异于平常,发生病变时的脉象有一定规律。诊小儿脉时,诊脉方法主要采用一指定三关,小儿常脉的特点是快;小儿病脉的种类较少。第四节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简述或自学。脉诊的临床应用涉及广泛,教材中论述过于简略,提示一下脉的“独异”;脉症顺逆与从舍。脉诊的意义不外通过脉象辨别病位、病因、病性,推断预后。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按诊:按诊的方法与意义按诊的内容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按诊的含义、体位、手法。2、掌握按诊的主要内容:按胸胁、脘腹、肌肤、手足、腧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诊的体位与方法;按胸胁脘腹的体位、手法及内容。难点:按胸胁、脘腹的操作方法。授课设计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演示以增强学生理解。预习要点按诊的含义、体位、手法及主要内容。复习要点何谓按诊,为什么要采用按诊?何谓虚里,如何通过虚里搏动的改变诊察病证?按脘腹时,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辨别病证?按肌肤了解哪些情况,如何辨证?按手足有何辨证意义?按腧穴有何辨证意义?参考书目赵恩俭.《中医脉诊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简介按诊:按诊是切诊中的一部分,由于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以致内容较少,也缺乏系统性。但是,按诊是临床诊病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时对于了解局部的特别是脘腹部的病变至关重要,必须学好用好。按诊在操作时,对病人的体位及对医生的操作手法有一定要求,要准确诊断疾病就必须要规范操作。第一节按诊的方法与意义一、介绍按诊的体位:一般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同时对医生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二、介绍按诊的手法:按诊手法有四种:触、摸、按、叩。触——轻触皮肤;摸——稍用力寻抚局部达肌肉层;按——用力按压至筋骨或腹腔深部;叩——又分为直接叩诊与间接叩诊。然后提示一下按诊的顺序。简述按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二节按诊的内容一、介绍按胸胁:胸胁是心肺、肝胆、脾所在之处,通过按诊可以了解相关内脏的病变,十分重要。在胸胁按诊中也采用触、摸、按、叩的方法,在胸胁按诊中,叩诊应用较多,主要采用间接叩诊,特别是指指叩诊。(一)讲述胸部按诊:依次介绍胸部按诊的体位、手法,以及肺胀,肺痈,肺痨等痰热壅肺时叩诊指征。(二)讲述虚里按诊:1、虚里含义;2、明确所处位置;3、诊虚里的方法与意义;4、正常虚里搏动;5、病变情况及意义。(三)讲述胁部按诊:特别注意介绍胁部肿块的按诊。肿块的有无、质地、大小、形态及有无压痛。二、讲授按脘腹的内容(一)介绍脘腹的区域划分及脏腑分候(按教材中的图示)。脘腹所包容的脏腑有肝胆、脾胃、肾、大小肠、膀胱、胞宫,通过体表区域划分,按压相应部位以了解相应内脏的病变。(二)讲述脘腹部按诊的方法院:触摸按叩综合应用,应用最多的是“按”,而且特别强调按诊时的体位与手法。大致病人采取仰卧位,下肢屈曲,腹部放松,医生站在病人右侧进行按诊。若手法应用不当,则妨碍病情的收集。(三)讲述按脘腹的内容1、察寒热虚实;2、辨腹满;3、辨肿块;4、辨疼痛;5、压痛反跳痛辨病证;6、妇女妊娠日期。介绍手法及临床意义。三、讲述按肌肤的内容依次为:1、察寒热;2、察润燥;3、诊疼痛;4、察肿胀;5、诊疮疡。介绍上述各部分内容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四、讲述按手足的内容按手足主要为了辨寒热的情况。注意比较,躯体与手足比较;手心手背比较;额头与手心比较,以鉴别是何种性质的发热。五、讲述按腧穴的内容由于脏腑与腧穴的密切关系,脏腑病变时,腧穴可呈现各种反应,如结节、条索状物,脱屑等,特别是压痛,可帮助确定脏腑病位及性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八纲辨证(一):一、八纲辨证概述二、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候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2、了解八纲辨证的源流3、掌握表里辨证4、掌握寒热辨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2、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基本概念3、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4、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难点:1、表与表证的区别2、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3、恶寒(畏寒)、寒象与寒证、发热、热象与热证的联系与区别授课设计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以八纲辨证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学术成果——理论典籍为主线,简要介绍八纲辨证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学术特色,使同学对中医学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初步了解。预习要点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和特点。复习要点什么是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有何临床意义?什么是表证、里证?各有何特点?里证的成因有哪些?表证与里证如何鉴别?何谓寒证?何谓热证?寒证、热证各自的临床特点是什么?怎样鉴别寒证与热证?参考书目《景岳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朱文锋。《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八纲辨证概述: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特色与精华。辨证就是对疾病进行证候诊断,就是认识疾病阶段性病理变化的本质,证是施治的依据,而我们前面学习运用四诊收集临床资料,是为辨证提供依据。我们在学习了四诊之后,下面要学习辨证的理论,学习如何进行辨证。辨证的理论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等,我们首先介绍八纲辨证。(一)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二)八纲辨证的源流1、《黄帝内经》对八纲内容有散在的论述,明确了八纲之间的辨证关系,为八纲辨证奠定了基础。2、《伤寒杂病论》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3、到明代,八纲辨证成为辨证的主要内容、辨证的纲领。如陶节庵《伤寒六书》、王执中《伤寒正脉》、张三锡《医学六要》均有明确的论述。尤其是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明确提出二纲六变,以此作为辨证的纲领。4、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这一术语。5、中医学院在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将八纲辨证作为辨证方法的一种,列为一章专门进行讨论。介绍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1、表里的含义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2、表里的概念具有相对性3、表里辨证的意义(一)表证的概念、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特点。(二)里证的概念、形成、特点。(三)、半表半里证的概念、表现、病机。(四)、表证里证的鉴别寒热、内脏症状、舌脉、起病及病程二、寒热辨证1、寒热的含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2、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的机理。(一)、寒证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特点。注意寒邪、寒象、恶寒、畏寒、寒证等概念的不同(二)、热证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特点。(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1、寒热的情况5、四肢的温凉2、对寒热的喜恶6、二便的情况3、口渴与否7、痰涕的情况4、面色的赤白8、舌象与脉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八纲辨证(二):一、虚实辨证、阴阳辨证二、八纲证候的相兼、错杂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概念、特点2、掌握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鉴别3、熟悉虚证与实证的形成4、熟悉八纲证候的相兼、错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基本概念2、虚证、实证的特点、鉴别3、阴证、阳证的鉴别难点:表虚证与里证表虚的不同授课设计1.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预习要点1、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基本概念;2、虚证、实证的鉴别;阴证、阳证的鉴别。复习要点什么是虚证?其成因如何?什么是实证?其成因如何?虚证和实证如何鉴别?什么是阴证?什么是阳证?各有何特点?什么是证候的相兼、证候的错杂?证候的相兼、错杂各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参考书目庄泽澄。关于虚实转化问题的探讨。辽宁中医药杂志,1988,4:11~12《景岳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朱文锋。《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三、虚实辨证概述:1、虚实的含义2、虚实辨证的意义主要判断邪正的盛衰(一)、实证的概念、形成、特点。(二)、虚证的概念、形成、特点。(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证、实证是性质相反的证候,其治则不同,因而鉴别很重要。1、病程长短5、疼痛情况2、体质强弱6、胸腹胀满的情况3、精神状态7、寒热的情况4、言语声息8、舌象、脉象四、阴阳辨证概述:1、阴阳的含义2、阴阳辨证的意义(一)、阴证的概念、形成、特点。(二)、阳证的概念、形成、特点。(三)、阴证与阳证的鉴别第二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八纲之间不是互不联系的,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情况。一、证候相兼是指八纲中不存在对立关系的其他证候同时并见。表证与寒热虚实相兼里证与寒热虚实相兼二、证候错杂是指八纲中性质相反的证候同时存在。表里同病表证与里证同时存在。寒热错杂寒证与热证同时存在。主要有以下证候类型: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其寒证与热证均为里证。表寒里热、表热里寒,此属表里同病的情况。3、虚实夹杂虚证与实证同时存在。根据邪正盛衰主次的不同分为实中夹虚证、虚中夹实证、虚实并重三种情况。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八纲辨证(三):一、证候的真假、转化二、阴阳虚损的证候课时2教学目的1、掌握证候真假、转化的含义、表现、病机2、掌握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的概念、表现3、掌握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4、熟悉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的形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阴虚证、阳虚证的基本概念、表现、病机2、亡阴证、亡阳证的基本概念、表现、鉴别难点:1、寒热的真假、虚实的真假2、里邪出表、因虚致实授课设计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组织同学讨论相关内容预习要点阴虚证、阳虚证的基本概念、表现、病机;亡阴证、亡阳证的基本概念、表现、鉴别。复习要点1、什么是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其病机如何?如何鉴别寒热的真假?2、什么是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其病机如何?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是什么?5、证候的转化存在哪几种情况6、如何理解“里邪出表”?如何理解“因虚致实”?7、试述阴虚证、阳虚证的临床表现。9、何谓亡阴证、亡阳证?其临床表现如何?如何鉴别亡阴证与亡阳证?参考书目庄泽澄。真寒假热证之我见,中医药学报,2003,4,3《景岳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朱文锋。《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二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三、证候真假(一)、寒热真假1、真热假寒证:含义、表现、病机。2、真寒假热证:含义、表现、病机。3、寒热真假的鉴别(二)、虚实真假1、真实假虚证:含义、表现、病机。2、真虚假实证:含义、表现、病机。虚实真假的鉴别四、证候转化:是指性质相反的证候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一)表里出入1、表邪入里2、里邪出表(二)寒热转化1、寒证化热2、热证转寒(三)虚实转化1、实证转虚2、虚证转实阴阳虚损的证候一、阳虚证1、阳虚证的含义2、阳虚证的形成3、阳虚证的表现及证候分析4、阳虚证的常见脏腑5、阳虚证的其他兼证6、阳虚证的辨证依据二、阴虚证1、阴虚证的含义2、阴虚证的形成3、阴虚证的表现及证候分析4、阴虚证的常见脏腑5、阴虚证的常见兼证6、阴虚证的辨证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企业股权转让实施合同版B版
- 计算机维护合同范本
- 班级外出学习的组织计划
- 2024版股权转让合同:全资子公司股权转让全攻略2篇
- 2024年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转让价格和开发要求
- 2024年双方同意离婚子女监护与探视权合同版B版
- 2024年专项财务担保合同范本
- 2024年人工智能研发与外包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文化演艺合同:演出安排、艺人经纪与版权归属2篇
- 二零二四年房产销售风险评估合同2篇
- 料场施工方案
- GB/T 13008-2010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
- GA/T 1499-2018卷帘门安全性要求
- 公司章程范本完整版
- 自动化仪表联锁摘除投用制度
- 小学生垃圾分类(全)课件
- 医学影像学读片实训课件
- 护士身体不适申请调换岗位申请书(通用6篇)
- 农村经济管理 课件
- 教学第8章-Kmeans聚类算法课件
- traveling-around-the-world的英语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