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基础知识_第1页
古籍基础知识_第2页
古籍基础知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古籍的全式标点中,专名线(下划线)、书名线(波浪线)的使用最为繁复,与此相关的详细体例,此前尚未见有成文的规定。此次「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开始之初,在总则体例汇编之标点分段办法举例中,对专名线和书名线的使用曾有过概要的说明,但以其不属于该文件的重点所在,故语焉未详,诸多情况犹未提及,如何正确使用,仍然存在许多疑问。为进一步完善此次修订的体例细节,也为今后使用全式标点整理古籍,提供有例可循、便于操作的各项基本原则,兹就人名、地名、朝代名、官名、民族名、天文名、书名七大类别,条分缕析,逐项作出简要说明,各项之下再举数例作为具体书证,以备参考。(壹)人名(本名、字号、别称、谥号)一、人名之姓氏,如「项氏」、「项籍」、「羽」、「乞伏益州」、「铁弗」、「因陁玢李帝婆罗」之类,无论全称或简称,皆标专名线。二、虽非真实人名,但久已视同一人之私名者,如「南郭先生」、「赤松子」、「西王母」、「河伯」、「阎罗王」、「元始天尊」等传说人物、神仙鬼怪之类,皆标专名线。三、人名与身份连称而有名无姓者,如「赧王延」、「太公望」、「周公旦」、「越王句践」、「王余祭」、「魏公子无忌」、「公子无忌」之类,皆连标专名线。四、人名与官名连称而姓名不全者,无论是姓与官名连称,如「王将军」、「曹相国」、「王仆射」、「沈记室」、「张壮武」之类,还是官名与人名连称,如「大夫种」、「太宰嚭」、「韩王信」、「绛侯勃」、「赵王伦」、「史迁」之类,皆连标专名线。五、人名与官名、封号连称而姓名完具者,无论官名、封号夹杂其中,还是殿后,如「萧相国何」、「李将军广」、「刘真安乡公」、「太原王尒朱荣」、「安道公李彻」之类,中间皆宜断开,分别标专名线。六、人名与封号、谥号连称而有姓无名者,如「窦太后」、「王美人」、「班婕妤」、「杨贵妃」、「沈隐侯」(沈约)、「欧阳文忠」(欧阳修)之类,皆连标专名线。七、帝王庙号、谥号连称,如「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齐高祖神武皇帝」、「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之类,庙号与谥号间皆宜断开,分别标专名线。八、后妃姓氏、封号与帝王庙号连称,如「高皇后吕氏」、「章太妃周氏」、「太祖献皇后张氏」、「神宗钦圣献肃向皇后」之类,封号、庙号与姓氏之间皆宜断开,分别标专名线。九、人名与地名(里籍、郡望等)连称,且人名不全者,如「柳下惠」、「王太原」、「许高阳」、「柳柳州」之类,其地名与人名皆连标专名线。十、有排行的人名,如「十八郎」、「张十八」、「李二十」、「窦七」、「元八」之类,排行视同人名,皆连标专名线。十一、凡属尊号、谥号,不论其名用字多寡,如「光烈阴皇后」、「宪子」、「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居鲁设莫何始波罗可汗」、「婆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之类,皆标专名线。十二、凡属绰号或代称,如「五柳先生」、「逍遥公」、「书痴」之类,一般不用专名线,加引号处置即可,惟其中含有姓氏或地名者,如「关西孔子」、「宇文三郎」、「河中三绝」、「河南先生」之类,其姓氏、地名则须标专名线。十三、僧道、隐逸之人名,有附加称谓者,如「释」、「僧」、「禅师」、「天师」、「先生」、「山人」、「处士」之类,其附加称谓与人名皆连标专名线。十四、多个人名连用,原则上每个人名之间皆应使用顿号隔开。惟两种以上不同情况的多人并列,若各个类别已使用顿号相区别,则同属一类的人名之间便不能再用顿号,祇须将专名线断开即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贰)地名(区域、都城、郡县、坊里、山河、宫苑、桥驿)一、地名如「中国」(泛指者除外)、「三秦」、「江南」、「江左」、「山东」、「关西」、「中阳里」之类,无论所指区域大小,皆标专名线。二、都城及其专称,如「长安」、「洛阳」、「西京」、「东都」、「京洛」之类,皆标专名线。若泛称「京师」、「京中」、「都内」之类,则不标专名线。三、山河名称,如江、河专指「长江」、「黄河」,山专指「太行山」、湖专指「太湖」、关专指「函谷关」之类,皆标专名线。四、宫苑、沟渠、桥驿、坊巷、寺观等名称,如「阿房宫」、「上林苑」、「永济渠」、「河阳桥」、「蓝田驿」、「敖仓」、「乌衣巷」、「玄元观」之类,皆标专名线。有特指的仓廪,如「敖仓」、「黎阳仓」之类,亦标专名线。五、二地名连用而指一定地区,如「河朔」、「吴会」、「川蜀」、「荆襄」、「燕云」之类,皆连标专名线。若二地名连用,各有所指,须作区别者,如「殽函」、「幽幷」、「巴蜀」之类,则其专名线须作间断。六、所列多个地名,凡属并列关系者,如「陇西、北地、上郡」、「青、徐、汝、沛」、「徐、泗、江、淮」、「扬、南徐、南兖、徐、兖」之类,无论地名大小,其间用顿号隔开。七、所列多个地名,凡其间存在隶属关系者,如「阳武户牖乡」、「东海郯县」、「同州夏阳县」、「檀州密云郡」之类,地名间须作间断,但不可使用顿号。无隶属关系的地名与有隶属关系的地名同时并举时,尤须注意二者的区别。(叄)朝代名(朝代单称、连称、合称,年号)一、特定时代之专名,如「战国」、「秦」、「汉」、「晋」、「南北朝」、「唐」、「五代」之类,无论单称合称,皆标专名线。二、不同朝代的连用并称,时代相接而不强调区分者,如「唐虞」、「商周」、「汉魏」、「魏晋」之类,其专名线一般止作间断,不必使用顿号。若时代跨度大,有必要作区分者,如「殷周秦」、「商周汉唐」、「宋辽金」之类,则间断处还须使用顿号。三、数个朝代之合称,如「三皇」、「五帝」、「三代」、「两汉」、「三国」、「六朝」之类,皆连标专名线。四、朝代名前后附加有时地、国姓及夸饰词语者,如「东周」、「魏世」、「曹魏」、「后燕」、「刘宋」、「有唐」、「大宋」、「南宋」、「皇明」之类,其附缀语连同朝代名皆连标专名线。五、历朝之年号,如「建元」(汉武帝)、「始建国」(新莽)、「中大通」(梁武帝)、「太平兴国」(宋太宗)之类,皆标专名线。六、数个年号并称,如「建武、永平」、「开元、天宝」、「熙宁、元丰」、「建、永」、「开、天」、「熙、丰」之类,无论全称或简称,各年号间皆须用顿号隔开。(《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肆)官名(职官、封号、官署、军府)一、职官一般不标专名线,惟与地名连称者,如「范阳令」、「信州刺史」、「长沙相」、「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之类,其中之地名皆标专名线。二、将军名号一般亦不标专名线,惟其中若夹杂地名或特指民族名者,如「度辽将军」、「平狄将军」、「平越中郎将」、「宁蛮校尉」、「南蛮校尉」之类,其地名与民族名皆标专名线。三、中央官署、军府名号,如「弘文馆」、「翰林院」、「羽林军」、「神策军」之类,皆不标专名线,惟地方官署、地方军府如「鄜州大都督府」、「扬州大都督府」、「白水军」、「朔方军」之类,以其与地名连称,则皆须标专名线。四、封爵多与地名相关,如「安平郡公」、「武昌县开国公」、「长城县侯」、「乐浪郡王」之类,无论属于何种等级,皆连标专名线。五、封号多代指某人,如「魏其侯」(汉窦婴)、「武安侯」(汉田蚡)、「竟陵王」(齐萧子良)之类,即令不与人名同时出现,亦皆标专名线。若诸封号并称者,如「绛、灌、东阳侯」、「长沙定王、舂陵节侯、郁林府君」之类,不仅各封号所用专名线之间要断开,而且还须使用顿号。(伍)民族名(部族、族称、国号)一、民族名用作泛称者,如「蛮」、「夷」、「戎」、「狄」、「蛮夷」、「戎狄」、「北狄」之类,皆不标专名线。二、民族或部族之专名,如「山戎」、「西南夷」、「南越」、「西瓯」、「板楯蛮」、「氐」、「羌」及专指匈奴之「胡」、吐蕃之「蕃」之类,皆标专名线。三、地名与民族、部族名之总称连用,如「蛮荆」、「江夏蛮」、「武兴氐」、「白水蛮」、「宕昌羌」、「山后两林蛮」之类,皆连标专名线。四、地名与同民族之不同部族连用,如「梁州恒棱獠」、「秦州浊水羌」、「雅州西山野川路蛮」之类,其地名与民族、部族名之间断开,分别标专名线。五、西域及四裔诸国号,不论是否带「国」字,如「粟特」、「悉万斤」、「康居」、「吐火罗」、「倭国」、「日本」、「西突厥」之类,皆标专名线。(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陆)天文名(星名、别称、合称)一、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皆标专名线。二、岁星、五星(金、木、水、火、土)及其别称,如岁星又称「纪星、」金星又称「太白」、水星又称「辰星」、火星又称「荧惑」之类,皆标专名线。三、星宿之合称,如「北斗」、「三能」、「三衡」、「三台」之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