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透析高血压患者的管理_第1页
和透析高血压患者的管理_第2页
和透析高血压患者的管理_第3页
和透析高血压患者的管理_第4页
和透析高血压患者的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透析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第1页/共72页优化CKD患者血压管理

---从清晨开始,更多获益第2页/共72页3目录1.CKD: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2.CKD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如影随形3.控制CKD患者血压从控制清晨血压开始4.CKD患者清晨血压优化管理策略第3页/共72页4何谓慢性肾脏病(CKD)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指:肾损害≥3个月,伴/不伴GFR降低。肾损害是指肾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为下列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GFR<60ml/min/1.73m2≥3个月,伴或不伴肾损害。NationalKidneyFoundation.AmJKidneyDis.2002Feb;39(2Suppl1)S1-266第4页/共72页5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专家组CKD分期建议5期<154期15~293期30~59

2期60~89

1期≥90

肾小球滤过率(GFR)ml/min/1.73m2诊断治疗,治疗合并症减缓进展,降低CVD危险评估CKD进展若出现尿毒症,及时替代治疗评估治疗并发症替代治疗前准备防治措施LeveyAS,etal.AnnInternMed.2003Jul15;139(2):137-47第5页/共72页6CKD分期与我国传统分期的关系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专家组CKD分期建议我国传统分期GFR(ml/min/1.73m2)Ccr(ml/min)Scr(μmol/L)1期≥90GFR正常但有肾损伤2期60~89GFR轻度降低50~80133~177肾功能代偿期3期30~59GFR中度降低20~50186~442肾功能失代偿期4期15~29GFR重度降低10~20451~707肾功能衰竭期5期<15肾衰竭<10≥707尿毒症期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专家组将GFR正常(

≥90ml/min)的肾病视为1期CKD,便于加强早期CKD的认知和防治!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4第6页/共72页第7页/共72页8随着CKD进展,心血管事件风险随之增加,影响患者预后GoAS,etal.NEnglJMed.2004Sep23;351(13):1296-305数据来自一项大型,综合性、卫生保健服务1,120,295成人资料,根据1996年-2000年间评估的血清肌酐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参与者未接受过透析或肾移植。运用多变量分析评估eGFR与死亡风险,心血管事件和住院风险之间的关系。平均随访2.84年。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因冠心病住院,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eGFR(ml/min/1.73m2)年龄标准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每100病人年)第8页/共72页9目录1.CKD: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2.CKD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如影随形3.控制CKD患者血压从控制清晨血压开始4.CKD患者清晨血压优化管理策略第9页/共72页10高血压与CKD互为因果,相互促进LeveyAS,etal.AnnInternMed.2003Jul15;139(2)137-47正常风险因素增加肾功能损害eGFR降低肾功能衰竭死亡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CKD进展第10页/共72页11随着CKD的进展,CKD伴发高血压的患病率随之增加MuntnerP,etal.AmJKidneyDis.2010Mar;55(3):441-51来自美国的慢性肾功能不全队列(CRIC)研究,纳入了3612例CKD患者,评估CKD伴高血压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eGFR(ml/min/1.73m2)第11页/共72页12血压升高可增加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一项综述,探讨慢性肾脏病的肾功能不全对卒中和其他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增加10mmHg,无CKD的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16%;伴CKD的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33%ToyodaK,etal.LancetNeurol.2014Aug;13(8):823-33.无CKDCKD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n=5494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HR第12页/共72页13权威指南:严格控制血压是CKD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关键指南强调:严格控制血压,是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键KDIGO慢性肾病的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2013年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3EknoyanG,etal.KidneyInternationalSupplements.2012;2:337-41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ManciaG,etal.EurHeartJ.

2013;34(28):2159-219

第13页/共72页14优化CKD患者血压管理,势在必行!第14页/共72页15目录1.CKD: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2.CKD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如影随形3.控制CKD患者血压从控制清晨血压开始4.CKD患者清晨血压优化管理策略第15页/共72页16“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血压管理水平血压管理血压管理涉及多方面

什么是高血压管理的“杠杆点”?第16页/共72页17最新高血压指南强调,高血压社会化管理核心: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EurHeartJ.2013Jul;34(28):2159-219GoAS,etal.Hypertension.publishedonlineNovember15,20133.FundamClinPharmacol.2004Aug;18(4):483-91最佳控制血压方案应该是保证降压疗效覆盖整个24小时;尤其是对清晨时段血压的控制;因清晨时段迅速升高血压会伴随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第17页/共72页18《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发布2014年9月发表于《中华心血管杂志》,通讯作者为霍勇教授和雷寒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21-5清晨血压是24小时血压管理的杠杆点第18页/共72页19清晨时段(一般是指早晨6点至10点或清晨醒后1h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h)的诊室血压超过140/90mmHg,家庭自测血压超过135/85mmHg,称为清晨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的定义1.FamilyPractice.2012;29:421-4262.JClinHypertens(Greenwich).2007;9(3):224-8第19页/共72页20血压在全天24h内是不断波动的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化模式中午3PM6PM9PM午夜3AM6AM9AM0306090120150180210240诊室血压清晨血压夜间血压杓型日间血压自测血压PickeringTG,etal.NEnglJMed.2006Jun1;354(22):2368-74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清晨,即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时,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的水平,甚至达到一天内最高的水平第20页/共72页21清晨血压通常为一天中最高血压清晨高血压有两种类型:1.晨峰型:与夜间过度的杓型血压波动相关2.非杓型/反杓型(夜间高血压型):从夜间到清晨持续性高血压相关特征夜间高血压型(非/反杓型)治疗中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后充血性心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体位性低血压晨峰型动脉僵硬度增加压力反射调节受损体位性低血压上床起床血压(mmHg)睡觉正常型135/85120/75夜间高血压型(非/反杓型)晨峰型清晨高血压AmJHypertens.

2005;18(2Pt1):149-51第21页/共72页22《建议》详细阐述了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的危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21-5清晨血压升高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清晨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肥厚相关。清晨血压与肾脏损害也密切相关清晨血压对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清晨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第22页/共72页23清晨时段,血压明显升高,心脑血管事件高发MikeMead,etal.BrJCardiol.2008;15:31-4未治疗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全天不同时间段心梗和卒中发生次数人的血压在24h内呈现明显波动:早晨6点到10点,血压快速上升,夜间开始下降清晨血压升高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关系密切:早晨9点急性心梗发生率是晚上11点的3倍,44%的缺血性卒中发生于清晨时段第23页/共72页24清晨高血压与患者肾功能下降显著相关研究观察137例3-5期慢性肾病患者,清晨高血压与患者肾功能下降显著相关(P<0.001),而夜间高血压及诊室血压与肾功能相关性不明显(P>0.05)。OkadaT,etal.AmJNephrol.2008;28:982-9第24页/共72页25清晨血压比诊室血压更好预测

糖尿病患者肾病风险P<0.0001P=0.001P=0.023P=0.056P=0.004P=0.003多元回归模型1多元回归模型2标准化偏回归系数TanakaY,etal.HypertensRes.2009;32(9):770-4ADVANCED-J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28例患者,采用两种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变量与UACR(尿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清晨血压比诊室血压更好预测糖尿病患者肾病风险(P<0.0001)。第25页/共72页262014日本高血压指南指出:需关注患者清晨血压ShimamotoK,etal.HypertensRes.2014;37:253-392对高血压患者,必须关注清晨血压!第26页/共72页27清晨服药前血压:提升血压管理质量的突破口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21-5有效管理清晨血压血压最高事件高发易忽略清晨服药前血压最容易被忽视患者就诊测量血压时,通常已错过了清晨时段清晨是24小时中心脑血管事件最高发的时段缺血性卒中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比其他时段增加70%清晨是24h中血压最高的时段此时由睡眠转为觉醒,血压迅速升高第27页/共72页28《清晨血压专家建议》指出:

高血压患者应常规评估清晨血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21-5清晨血压管理首先要从清晨血压的监测评估入手,通过监测清晨血压来了解清晨血压的控制情况,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常规进行清晨血压(6:00~10:00)监测与评估。对于高血压易患人群,也应进行清晨血压筛查。第28页/共72页29《清晨血压专家建议》:清晨血压管理流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21-5第29页/共72页30目录1.CKD: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2.CKD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如影随形3.控制CKD患者血压从控制清晨血压开始4.CKD患者清晨血压优化管理策略第30页/共72页《建议》提出的清晨血压治疗原则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21-5对于单纯清晨高血压者,也可调整服药时间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4使用半衰期24h以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够控制24h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1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使用并能控制每一个24h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第31页/共72页32氨氯地平真正分子长效,

可有效控制24h血压及清晨血压氨氯地平中文说明书MasonRP,etal.MolPharmacol.1992;41:315-21血药浓度达峰时间(h)血浆半衰期(h)生物利用度(%)剂型相关影响因素氨氯地平6-1235-5064-90无第32页/共72页33AndreaFerrucci,etal.Clin.DrugInvest.1997;13(Suppl1):67-72开放、交叉对照研究,共40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接受起始剂量氨氯地平5-10mg/d或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d,治疗期12周,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两药降压效果治疗12周,氨氯地平较硝苯地平控释片更多降低清晨时段血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平稳控制清晨高血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第33页/共72页一项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显示,

氨氯地平清晨血压达标率高于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为探讨中国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的现状,研究者收集了2187例早晨7点到10点于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资料。汪宇鹏,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7):1-3第34页/共72页35RAAS联合CCB是管理CKD患者血压最有效的方法限钠以及RAAS药物联合CCB是管理CKD患者血压最有效的方法ZuberK,etal.JAAPA.2014;27(9):37-46‘‘‘‘Sodiumrestrictionandacombinationofa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medicationandacalciumchannelblockerarethemosteffectivemethodsofmanaginghypertensioninpatientswithCKD第35页/共72页36ADVANCED-J研究显示:氨氯地平联合ARB比

ARB加量治疗更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清晨血压MiyauchiK,etal.CircJ.2012;76(9):2159-66研究共纳入263例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ARB组(n=131)和ARB加量组(n=132),观察1年后患者清晨血压的变化。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联合ARB比ARB加量更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氨氯地平联合ARB组ARB加量组第36页/共72页RahmanM,etal.ClinJAmSocNephrol.2012;7(6):989-1002ALLHAT研究为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对照研究。入选患者为55岁以上合并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其中氨氯地平组9048人,剂量为2.5-10mg/d,氯噻酮组15255人,剂量为12.5-25mg/d,赖诺普利组9054人,剂量为10-40mg/d下图是ALLHAT研究中对比第6年氨氯地平组、氯噻酮组与赖诺普利组患者肾功能的结果,结果显示,与氯噻酮组相比,氨氯地平组显著延缓eGFR下降6年时氯噻酮组eGFR6年时氨氯地平组eGFR6年时赖诺普利组eGFR基线eGFR≥90基线eGFR

60-89基线eGFR<60P<0.001P<0.001P=0.001eGFR(mL/min/1.73m2)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m2ALLHAT研究显示:

氨氯地平平稳控制血压,显著延缓eGFR下降第37页/共72页38Meta分析: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方案

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OR,0.91(0.84~0.99)P=0.03OR,0.84(0.79~0.90)P=0.00001总死亡OR,0.95;(0.91-0.99)P=0.01主要心血管事件

OR,0.90;95%CI,0.82to0.99;

P=0.0210%卒中心肌梗死LeeSA,etal.KoreanJInternMed.2014;29(3):315-24针对7项长期随访的心血管转归研究,涉及87,257例患者,平均随访4.6年比较了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方案和其他非CCB类降压方案的心血管事件和结局5%16%9%第38页/共72页39HayashiK,etal.CirculationResearch.2007;100:342-53N-型Ca2+通道

同时分布于出/入球小动脉L-型Ca2+通道

仅分布于入球小动脉氨氯地平同时作用于L,N-型通道硝苯地平仅作用于

L-型通道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氨氯地平同时阻滞L/N双通道,

均衡扩张出/入球小动脉第39页/共72页40小结CKD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疾病负担严重,值得关注CKD患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如影随形,严格控制血压是CKD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关键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及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抓手氨氯地平真正分子长效,且能阻断L、N双通道,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延缓肾病进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第40页/共72页41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思考与对策第41页/共72页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负担沉重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费用高且远期预后不佳,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1曾巧,等.中国血液净化.2014,13(9):673-675YuX,etal.AmJKidneyDis.2015Jan;65(1):147-51治疗费用2在中国,每治疗1个ESRD患者,每年需花费90,000RMB-100,000RMB患病人数2据估算,中国目前ESRD患者:200-250/百万人第42页/共72页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为ESRD常用替代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由于肾源有限,多数患者无法实施肾脏移植术,因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为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替代疗法,其疗效相近,但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应用上可互为补充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第43页/共72页尽管中国接受透析患者比例较发达国家低,

但血透和腹透患者绝对数量仍较多由于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险覆盖受限,中国接受透析的患者比例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尽管如此,中国接受透析患者的绝对数量仍较多,约326,000例,其中血透患者约280,000例,腹透患者46,000例血透患者280,000例腹透患者46,000例YuX,etal.AmJKidneyDis.2015Jan;65(1):147-51第44页/共72页血透患者:我国血透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为心脑血管事件

为了解山西省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对2010年-2013年山西省所有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机构网上直报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脑血管事件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ZhangX,etal.ZhonghuaYiXueZaZhi.

2014Jun10;94(22):1714-7第45页/共72页腹透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主要死因程李涛,等.中国血液净化.2010;9(2):66-8王碧飞,等.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8):397-9透析患者中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50%以上。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第46页/共72页透析患者伴发高血压比例非常高一项美国研究纳入了2535例血透患者,86%患者存在高血压SternA,etal.JClinDiagnRes.

2014Jun;8(6):ME01-4SweetySA,etal.MymensinghMedJ.

2014Apr;23(2):329-34CocchiR,etal.NephrolDialTransplant.1999;14:1536-40林静,等.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11):827-3186%患者存在高血压196%患者存在高血压2横断面研究,调查接受持续性血透患者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结果显示,96%患者伴发高血压多中心队列研究,旨在评估腹透患者血压患病率。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88.1%88.1%患者存在高血压387.3%患者存在高血压4横断面调查,纳入900例CKD患者,其中腹膜透析患者126例,结果显示,腹透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87.3%血透患者腹透患者第47页/共72页48血压控制不佳是导致腹透患者

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脑血管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最主要的死因,而血压控制不佳是这些患者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王碧飞,等.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6;7(8):397-9第48页/共72页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怎样的特点?第49页/共72页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大10.41.ChangTI,etal.JHumHypertens.2014Jan;28(1):18-242.RossignolP,etal.Hypertension.

2012

Aug;60(2):339-463.MuntnerP,etal.Hypertension.

2011

Feb;57(2):160-69.96.1研究HEMO数据库1FOSIDIAL研究2第三次美国健康及营养状况调查数据库3受试者1844397956患者数透析患者透析患者≥20岁人群变异系数(CV)9.9%10.4%6.1%变异系数(%)12108642HEMO数据库和FOSIDIAL研究结果表明,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分别为9.9%和10.4%,一般人群血压变异性*为6.1%*随访间血压变异性第50页/共72页血透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血压波动异常明显研究共纳入了20例慢性血透患者,与动态血压相比,分析比较患者家庭血压、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压变异性结果显示,与透析前相比,透析患者在接受透析后血压波动异常明显血压SD(mmHg)AgarwalR.AmJKidneyDis.1999;33(4):682-687第51页/共72页52血透患者:大样本研究观察BPV与结局的关系对于一般人群,血压变异性是患者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而这种相关性在血透患者中尚不明了2014最新研究调查了2003-2008的11,291例患者,中位随访22个月,观察透析前收缩压的BPV与临床结局的关系ShafiT,etal.JAmSocNephrol.

2014Apr;25(4):799-809

第52页/共72页接受RAS抑制剂治疗

是血压变异性增加的预测因素血压变异性增加的预测因素血压变异性降低的预测因素女性黑人肥胖(BMI超过40kg/m2)糖尿病CVD钙磷比值高血红蛋白低(低于10g/dL)接受RAS抑制剂低BMI(低于18.5kg/m2)每次透析除去的液体量较大高白蛋白高血红蛋白(高于10g/dL)ShafiT,etal.JAmSocNephrol.

2014Apr;25(4):799-809

第53页/共72页透析患者BPV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

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全因死亡CV死亡首次CV事件17%(1.13-1.21)P<0.00118%(1.12-1.23)P<0.00110%(1.07-1.14)P<0.001BPV每增加1SD研究调查了2003-2008的11,291例患者,中位随访22个月,观察透析前收缩压的BPV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共3200例患者死亡,包括1592例心血管死亡,透析前BPV每增加1SD,全因死亡增加17%,心血管死亡增加18%,首次心血管事件10%ShafiT,etal.JAmSocNephrol.

2014Apr;25(4):799-809

第54页/共72页血透患者:血压变异性越大,全因死亡风险越大研究纳入1844例接受透析患者,中位随访2.5年,观察血压变异性(采用变异系数CV)与终点事件的关系随访结束有869例患者因所有原因死亡,408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结果显示,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随之增加※对以下因素进行校正:年龄、性别、人种和平均透析前基线SPBP#年龄、性别、人种、平均透析前基线SBP/平均透析后基线SBP、透析低血压、ICED评分、DM、心衰等ChangTI,etal.JHumHypertens.2014Jan;28(1):18-24血压变异系数每增加10%与死亡的相关性第55页/共72页中国透析患者的研究:

血压变异性越高,透析患者生存时间越短研究共纳入280例血透患者,评估BPV与预后的关系。共随访3年结果显示高BPV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BPV组(69.4%vs83.3%,P<0.01)GuLJ,etal.ZhonghuaNeiKeZaZhi.2013;52(6):453-8

P<0.01第56页/共72页2015年3月最新文献:随访间收缩压变异性是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的危险因素JoHA,etal.TohokuJExpMed.2015;235(4):295-304.目前BPV的研究人群集中在普通人群、高血压人群、糖尿病人群、慢性肾病人群和接受血液透析的人群,而在腹膜透析人群中该研究很少第57页/共72页对于腹透患者,随访间收缩压BPV是

残余肾单位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间收缩压变异性与心血管事件相关,然而在腹透患者中该关系尚不明了。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首尔大学医院近期12个月的病历资料,纳入216例腹透患者结果显示,共46例患者发生了残余肾单位(RRF)丧失,RRF丧失在收缩压BPV水平高组更常见,随访间SBPV是RRF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余肾单位丧失比例(%)JoHA,etal.TohokuJExpMed.2015;235(4):295-304.第58页/共72页专家推荐:血压变异性可作为透析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靶标血压变异性是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预测因子,应该用于透析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预测中DiIorioB,etal.JNephrol.

2013Jan-Feb;26(1):173-82第59页/共72页透析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什么?第60页/共72页透析高血压患者首先需进行生活方式调整1234低盐饮食适度锻炼戒烟对患者干体重进行合适的调整像非透析高血压患者一样,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左力.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3,7(17):3-5第61页/共72页CCB/利尿剂显著降低家庭自测SBP变异性SBP变异性*联合:CCB/利尿剂+RASIWebbAJ,etal.Stroke.2014;45:2967-2973清晨SBP变异性**P=0.002**P=0.015本研究共入选2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卒中患者,连续监测1个月的家庭血压,测定收缩压平均值、最大值和变异性。采用高血压治疗的标准方案,根据病情启动或增加CCB/利尿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干预治疗

。比较不同降压药对干预前3-10天和干预后8-15天SBP的变化的影响第62页/共72页CCB对于改善短时BPV效果更好*P≤0.05,+P≤0.01,P≤0.001在2780例接受不同类型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对比了短时BPV的各参数结果显示,降压药物类型不同,对于短时BPV的改善不同,其中CCB和利尿剂更优Levi-MarpillatN,etal.HypertensRes.2014Jun;37(6):585-90SD的均数差(mmHg)第63页/共72页荟萃分析:氨氯地平降低长期BPV优于其他降压药SD血压监测与管理可预防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但是关于BPV的研究较少。此研究旨在分析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降压治疗12周后,氨氯地平vs其他降压药对于BPV改善情况共纳入5项研究47558例患者,结果显示氨氯地平降低长期BPV优于其他降压药WangJG,etal.JAmSocHypertens.2014May;8(5):340-9第64页/共72页荟萃分析:氨氯地平降低长期BPV优于其他降压药CVWa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