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旗风暖少年狂解释_第1页
酒旗风暖少年狂解释_第2页
酒旗风暖少年狂解释_第3页
酒旗风暖少年狂解释_第4页
酒旗风暖少年狂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酒旗风暖少年狂解释我几乎没读过陈独秀的诗,在《酒旗风暖》这本书里看到《灵隐寺前》,一下子爱上它:“垂柳飞花村路香,酒旗风暖少年狂;桥头日系青骢马,惆怅当年萧九娘。”多豪迈,英气磅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到了我这个年纪,觉得最好的时候是少年时,最让人羡慕的是少年而天赋过人的才华。记得1981年上大学中文系,第一堂课,老师就谆谆告诫我等,别盼望当作家,(上世纪80年头初,作家是个星光闪动的职业,一篇小说写得好,一首诗写得好,洛阳纸贵,名满天下。如此境界,谁不敬仰!)老忠厚实读书做学问。同学都不服,一个个忙着写诗写小说写剧本,三十年后,蓦然回首,细细思量,我断定只有一两个同学小说写得不错,写诗更别谈了,做学问倒有几个卓越的。这才觉得老师切实是真知灼见,明白写小说,写文学作品,更加是写出好作品,真不是学校能教出来的。索耳,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将他的作品放在我们面前时,大家不免一时诧异。

索耳的作品是自由来稿,是实习编辑小申从杂志社电子邮箱里挑出来的。编辑部每个编辑都有自己不公开的私人邮箱,有公开在版权页上的邮箱,还有杂志社的公共邮箱。谁都想得到,投到杂志社公共邮箱里的作品最杂最多,每天成百上千的。想从中挑出可用的作品,有,少,很少。小申选读,够累人的。就在繁琐而闷人的工作中,她看到了索耳的作品,是一组短篇小说,十二篇,一审二审三审,俨然都过了,此时我们还不知索耳何许人也。一般作品不错的,多多少少都发过作品,就是没发过,也和编辑接触过。生怕一稿多投,也怕有抄袭,编辑部让小申打电话找询问,才知这孩子二十出头,广东湛江人,华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我又给他打电话,问:“你是学中文的?”“我是学地理的。”“啊?”“不是中文系的不代表不看书啊。事实上我真正的兴趣爱好是文学,从小就看了不少文学书籍。”我感觉到这孩子一点点的不爽,加紧说,“中文系教不了写作”。“嗯,会阅读的不确定会写作,但会写作的必定会阅读。”

我看他的小说不烦,能一气看下去。在自由来稿中,这种处境较少,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让你停下来,甚至弃置一旁。

想想理由,约莫是他的小说不长,题材还很广。索耳胆子很大,敢写。我们选了几篇,根本上每篇故事仆人公都是不同的社会背景。《日落以后》,“我”是一个生活在国外的心情糟糕的中年妇女;《线环人》“赫”是一个丢了工作蜗居在家“毫无组织性积极性”的年轻人;《风景画》林太太是一个女儿刚刚自杀的再婚女人;《冬天里电话很少》是一个住在郊区的丰饶家庭;《镜妖》“裘”是一个正在读考研补习班的小伙子。索耳貌似很有兴趣地听或者看着别人的故事,再细细地设计一个过程。像做一道数学题。以《日落以后》为例。这个故事有什么新意?一个移民,儿子反叛,老公不如意,一气之下,开车外出,只想离家越远越好。下面索耳开头他的设计了:这女的开到车没油了,进了酒吧,这个没喝过酒的良家妇女要服务生推举一个品种,于是她喝到蓝色玛格丽特,一个男的白人走了过来说:玛格丽特可不是这样喝的。故事到这里还是一般化的,好玩的是结局,两个人激情过后,觉得有一点难受,女的想走,男的不让,打起来了。女的跑出房子,如释重负,突然察觉,车钥匙丢在屋里了。这是人生无处不在的窘境。设计这个过程索耳确定觉得相当好玩,所以几乎在他的作品里都有这样的设计:《线环人》里老婆突然激情迸发;《风景画》里丈夫在销毁继女的习作;《冬天里电话很少》结果的电话铃声;《镜妖》里伤痕累累的左手……为什么会这样?索耳确定极欣喜我这么问。正是这种设计让他的作品有了自己的特色。我当时觉得,那么小的年纪,那么少的人生阅历,如何能处理好这些人心心绪曲折悠扬之处?有些人就有这样想象的才能。那篇《日落以后》,“是根据我的一位移民到加拿大的老师的体验,以及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些移民作家的作品(譬如哈金),再根据自己的想象构造,写出来的”。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是难得的天赋。我只有羡慕嫉妒爱的份儿。

有个好的构思不够。我当了多年的记者,听了好多故事,但我写不成一篇小说。小说有一种特殊的语感,语感好,当然是学来的,这种学习才能,有人有,多数人没有。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爱看小说,我妈不让,我说多看小说以后能当作家。我妈不以为然,说:谁谁的妈妈是图书管理员,看了一辈子小说,也没成作家。索耳看来是学习才能超强。他对我描述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学。一开头是现代或者后现代文学作品居多,譬如马尔克斯、麦克尤恩、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菲茨杰拉德、卡夫卡等等,接着逐渐深入到整个西方文学史,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均有涉猎。要论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卡佛的极简主义、卡尔维诺的轻寓言体、索尔贝娄的“日常学者体”等。卡佛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作家,也同样影响了我。他的短篇,正如他所说,“写一句外观看起来无伤大雅的酬酢,并随之传递给读者冷彻骨髓的寒意”,寥寥几句,蕴含了极其猛烈的情感和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又被语言的精短掩盖住了,读者需要细细咀嚼,才能品出其中滋味。我由此领悟到,一篇好的小说(就短篇而言),需要的是一种“含敛之道”,有阴有阳,阴阳和谐——“阳”指的是小说的语言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事物或者事实,而“阴”那么是暗藏在小说背后的那片面,可以是一句双关语,一个人物,一种情感,或是一种思想。假设小说通篇都是“阳”,那就跟记流水账没什么识别。对我而言,写作,或者说,获得写作的技巧,是一种顿悟的过程。我从小就接触了大量文学作品(以中国文学居多),也尝试着去创作,但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识地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小说,是在读高二的时候。那时候接触了八九十年头那些先锋派风格的作家,譬如苏童、余华、莫言这些人。苏童对我的启蒙意义很大。我记得在旧书店里买到他的第一本绿色封面的短篇小说集,名字叫《骑兵》,里面的短篇很快看完了,而且看懂了,那种感觉就像吃了一颗奇异的果实一样。然后就开头模仿这种风格写小说。那时候教语文的李老师,很赏识我的作品,会拿我的小说在班上介绍。我写了一篇小说,结尾处描述了一场葬礼,写到仆人公的妻子的眼泪抛到火里,化成蒸气引来了一只黑鸟,黑鸟在火葬场旋转了一圈后栽入火中,与仆人公共同化成灰烬。李老师把这个提了出来,向同学们介绍说这片面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调。其实我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就像周星驰不知道“后现代主义”而拍了大量无厘头电影一样。

瞧瞧瞧瞧,读多少书,想多少问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是幸运之人。少年成名,江郎才尽的,大有人在。写作这个事,还是贵在坚持。但生计是个问题。坚持肃穆文学创作很难赚钱吧。“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古代文人的血泪控诉啊。鲁迅当年劝宫白羽:“先生想以文学立足,不知何故?其实以文笔作生活,是世上最繁重的职业。”但愿索耳同学胸怀大志,不与我一般见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