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深基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深基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深基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深基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目

录一编制据..........................................................................................................1.1设计要求11.2技术依据1二工程况..........................................................................................................2.1场地概况1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2.3基坑支护设计2三监测容及原则要.......................................................................................3.1监测目的33.2监测对象43.3监测工作指导原则43.4、监测要求5四监测的布设...................................................................................................4.1监测点布设原则54.2监测点的布设8五监测法..........................................................................................................六监测期及频率.............................................................................................七监测制标准.................................................................................................八数据理与信息反.....................................................................................18九信息施工与险情报..................................................................................21十监测织........................................................................................................十一监测工作程.............................................................................................十二确保质量安全技术措......................................................................12.1质量保证措施2512.2监测过程控制2912.3质量分析和改进3012.4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31附录A

墙(坡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监测日报表.......................................附录B支护结构层水平位移测日报......................................................341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附录C支撑轴力监测日报...............................................................................附录D地下水位监测报表.........................................................................附录E巡视监日报表.....................................................................................372

xxx项目一制依据1.1设计要

深基坑监方案根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新建福州站北站房地下室深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要求为:为确保基坑安全施工,应制定专项监测方案,在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严格执行制定好的监测方案应在监理和设计审核后方可实施以准确预测和反馈信息并指导施工,必要时修改设计,确保工期和施工安全。本基坑南侧即靠站台侧按照一级基坑监测。其余侧按二级基坑监测。1.2术依据1、《新建福州站北站房地下室深基坑支护施工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xxx)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xxx)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xxx)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xxx;9、《城市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CJJ/T76-xxx;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2897-2006);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94-2008);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3、福州站其他相关的设计图纸及文件要求;14、其他国家、福建省及福州市相关规范、规定、要求等。二程概况2.1场地概本工程位于福州市火车站北侧紧邻既有福州站南站房站台北临福州市三环路,西侧为福州供电段办公楼。车站中心里K183+356.80,为线侧平式车站,上进下出流线型设计,最高聚集人数7000人(含扩建既有高架及南站房),总建筑面积1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为24995㎡,建筑总高度35.77m,北站房总长度,总宽度49m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工程±0.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基础底板面相对标高7.000m,底板和垫层厚度0.5m,故基坑开挖至垫层底标高为。同时,基坑周边及内部存在大量2.0m~2.9m深度不等的桩基承台坑中坑,基坑所处南侧的站台标高约9.18m,北侧自然场坪标高约6~6.5m,基坑开挖深度~9.5m。基坑南侧靠站台处已完成雨棚施工,施工空间受限,紧邻基坑边存在和φ700铸铁水管和既有站台。2.2工程地及水文质1、工程地质工程所属场地属冲海积平原地貌场,地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海积土层(Q4al+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土层(Q4al+pl),残积土层(Qel),下伏基岩岩性为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侵入辉绿岩(βμ)及风化层。2、水文地质场地位于冲海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下水为孔隙微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与本基坑关系较大是上层滞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侧向含水层径流补给,通过蒸发排泄。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3.40m。水位标高2.60-5.91m。据了解水位年变幅在0.50~1.00m2.3基坑支设计基坑南侧紧邻7站台,距离既有线14股道不到15m,站台在基坑支护开挖过程中运营,需严格控制位移变化,重点保护。基坑北侧为自然场坪,地面标高起伏较大,在支护开挖前需回填或开挖至设计标高。基坑开挖深度7.2m。综合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本基坑靠站台南侧侧壁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其余侧重要性等级为二级。针对基坑所处场地地质和重点保护运营铁路的特点坑南侧靠站台部分由于雨棚施工后施工空间限制此处采用钻孔灌注桩桩排加斜钢支撑方式支护其余侧采用放坡+悬臂桩支护。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2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基坑南侧即靠站台侧: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顶放坡。桩顶设1500×800mm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在距桩顶-1m设一道钢腰梁,腰梁采用双拼HW350×350×12×19mmH型钢。腰梁与内支撑采用垫板焊接连接,并在底部间隔设置型钢托架。并在其上架设一道钢斜支撑,斜支撑采用圆钢管,支撑另一侧架设于已完成的底板梁混凝土墩上。靠基坑侧局部坑中坑采取钢板桩加钢内支撑支护开挖。2、基坑其余侧:采用@1000mm悬臂钻孔灌注桩,桩顶设1500×700mm筋混凝土压顶梁。桩顶设4m~5m平台,外侧放坡,坡面挂镀锌铁丝网并喷80mm厚C20混凝土。3、材料要求:钻孔灌注桩及冠梁混凝土等级均采用;H型钢、钢板及钢管为Q235B。水泥标号为P.O42.5,焊条采用E43型。4、基坑止水与降水:钻孔桩间设@1000mm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要求桩体至少深入淤泥层2m。高压旋喷桩采用普硅水泥,水灰比1:1,水泥掺入量250kg/m。基坑顶部、平台和底部分别设置砖砌截水沟和排水沟,基坑内设集水井,采取明排方式排除基坑内上层滞水。三测内容及原要求3.1监测目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通过对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来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发现危及建筑物、构筑物和基坑支护安全的隐患,并能够指导施工程序,充分体现科学的“信息化施工”。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监控保护措施,监测的目的主要是:1、了解围护结构的变形、受力、及坑周土体的沉降情况,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2、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变形等进行监控,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3、通过获得的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并指导后续施工。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3

xxx项目3.2监测对

深基坑监方案基坑内的支护结构和基坑外部的环境,共同组成了基坑监测的内容。本工程南侧即靠站台侧按照一级基坑监测,其余侧按二级基坑监测。考虑到监测目的和支护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有:(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沉降;(2)基坑周围及既有线路边坡沉降;(3)深层水平位移(4)支撑轴力;(5)支护桩内力;(6)地下水位。3.3监测工指导原1、系统性原则(1)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2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3)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4)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2、可靠性原则(1)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2)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3)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3、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1)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对结构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及受力内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3)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有关报警值;(4)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4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1)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2))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1)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2)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3)结合设计要求及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6、经济合理原则(1)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2)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之仪器设备;(3)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7、技术先进性原则(1)总体方案的制定在技术手段上应尽可能多运用先进的信息和先进的技术为地铁工程服务。(2)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采取快速监测、快速反馈、快速处理、信息统一管理的技术路线。3.4监测要(1)所有测试点、测试设备需加强保护,以防损坏。(2)量测周期: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高压旋喷桩侧水管及站台监测应从桩体施工开始进行监测。(3)高压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如监测到水管变形超过设计要求,应立即停止施工,待制定好相应措施后方可施工。四测点的布设4.1监测点设原则本工程监测点布设依据福州站北站房地下室深基坑设计图纸资料及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充分考虑基坑施工特点及地形、地质特点和测量方法的可行性,点的疏5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密程度要既能较好地反映基坑的变形情况,又能满足监测的精度要求和减少监测费用,监测范围一般为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根据监测对象及项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布点方式:1、地下水位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按照以下原则:1)水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监测点间距宜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2)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控制地下水位之3~5m对于需要降低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水位监测管埋置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1)基坑边坡顶部的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2)围护墙顶部的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3)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尽量采用同一测点。3、土体侧向变形土体侧向变形通过监测其深层水平位移获得,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6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采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设置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小于围护墙的入土深度;设置在土体内的测斜管应保证有足够的入土深度,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4、地面沉降基坑围护结构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个。5、坡面坡面主要以观察为主,应随时进行,发现裂缝、沉陷等现象应加强巡视,如有必要可进行沉降、位移等监测。6、围护结构变形围护结构变形通过监测其深层水平位移获得,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围护墙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个监测孔。采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设置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小于围护墙的入土深度。7、支撑轴力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部位;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9.桩钢筋应力桩钢筋应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10、管线沉降变形监测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7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1)应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2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以外20m;3)上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直接监测点应设置在管线上,也可以利用阀门开关、抽气孔以及检查井等管线设备作为监测点;4)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利用埋设套管法设置监测点,也可采用模拟式测点将监测点设置在靠近管线埋深部位的土体中。4.2监测点布设综前所述,监测点分别布设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设计要求和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确定。1、地下水位监测点地下水位变化对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土体应力等均有影响,关系到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采用用水位沉降仪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低于10mm。共计布设地下水位监测点4个,详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2、支护桩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由于基坑的开挖,支护系统的位移将是引起周围地层、道路及建筑物位移的主要反映,掌握其位移变化量与基坑开挖深度的关系尤为重要。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点布设在支护桩上端部,采用预埋φ18钢筋或者后埋膨胀螺栓的方法在支护桩上端部布设,同时作为沉降监测点使用。监测点间距~20m,共计布设位移监测点个,详见附图《监测点布置示意图》。3、基坑周边站台、水管、边坡等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站台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在道路靠近基坑的边上,监测点选在站台的两侧不影响交通又便于保存的位置,水管的沉降水平位移)观测点设立在水管上。观测点的间距约20m。共计布设沉降(水平)监测点个,详见附图《监测点布置示意图》。4、基坑周边土体与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布设测斜孔以监测基坑周边土体与支护桩深层水平变形,测斜孔的布设采用埋设测斜导管的方式。支护桩中测斜管采用预埋方法安装;基坑周边土体中测斜管埋设采用钻孔埋设方法安装,距离支护桩中心~2m,深度为-20~-25m,顶部预留高8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出地面约0.5~1m长度。测斜孔深度根据基坑最终开挖深度及设计文件确定,本工程支护桩中测斜管设计埋20m,土体中测斜管设计埋深20~25m。选13个位置埋设测斜管,详见附图《监测点布置示意图》。5、桩身应力监测采用JMZX-428AT型智能弦式钢筋计对称布设在支护桩体两侧主筋上(连线垂直于坑壁以监测支护桩主筋的受力状态。应将钢筋计焊接在支护桩主筋上,测点位置选取在桩体受力较大且单一的位置,埋设最深为13m。共选取7个支护桩进行监测,每个支护桩的主筋上焊接钢筋计,在最不利弯矩受力基坑开挖至坑底时,约-6~-8m位置处)上2m范围每2米一根,其它位置2一根,详见附图《监测点布置示意图》。6、支撑轴力监测在基坑内选取7处内支撑进行应力监测,支撑轴力监测在监测点处钢支撑上对称安装表贴式应变计JMZX-2123个,布设支撑轴力监测7处,详见附测点布置示意图》。7、监测基准点监测基准点分为永久基点和工作基点,永久基点布设在场地以外稳定处,共计布设永久基准3个。个位移监测永久基准点,2个水准基点。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工作基点布设在基坑四周,1个位移监测工作基准点,1个水准工作基点。相对稳定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根据现场位置实地布设。由于施工干扰,监测点难免遭到破坏和隐蔽,解决方法是:经常巡视,发现监测点被破坏和隐蔽后,及时在原处重新布设,原处不能布设时,须换位置布设,并及时测定初次观测值,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其点号须采用原先的点号,其观测值经换算后采用原先点的观测值,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说明。五测方法根据本项目设计文件内容及要求、基坑等级、精度要求、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本项目采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巡视检查、地下水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等。9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1、巡视检查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支护结构①支护结构成型质量;②冠梁、支撑有无裂缝出现;③支撑有无较大变形;④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⑤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⑥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2)施工工况①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②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③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④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3)基坑周边环境①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②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③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④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4)监测设施①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②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③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5)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同时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10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及时整理巡视检查记录,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2、水位监测方法依据行业标准《城市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规程)的规定及本工程的特点,用水位沉降仪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低于。(1)水位观测孔的施工水位观测孔的施工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成孔、井管加工、井管下放及井管外围填砾料等工序,其流程如图5-1水位观测孔施工流程图所示。①成孔:水位观测孔采用清水钻进,钻头沿铅直方向钻进。在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地层岩性及变层深度、钻进时间及初见水位等相关数据;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及时将钻孔清洗干净,检查钻孔的通畅情况,并做好清洗记录。测量放线

钻机就位

成洗

孔井

洗井井管加工回填砾料

检验孔深检验井管井管放置图5-1水位观测孔施工流程图②井管加工:井管的原材料为内径、管壁厚度为5的PVC管。为保证管的透水性,在PVC管下端0~5m范围内加工蜂窝状的通孔,孔的环向间距为12mm,轴向间距为12mm,并包土工布滤网,井管的长度比初见水位长6.5m。③井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经加工且检验合格的内径的PVC井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在孔口设置固定测点标志,并用保护套保护;④回填砾料: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应立即在井管外围填砾料;⑤洗井:在下管、回填砾料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洗井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有关规定,并做好洗井记录。2)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观测设备采用水位沉降仪其工作原理图如图5-2所示水为导体,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的标尺刻度,此11电源报警器

变形点xxx项变形点

深基坑监方案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定的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的标高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图5-2电测水位沉降仪工作原理图观测成果:绘制水位时序曲线,注意分析降水的影响,水位变化和施工的关系曲线,当水位变化达到控制值时及时报警。3、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基坑维护结构上端部、墙顶部等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监测,监测方法一般为导线法,视准线法,前方交会法等。1)监测平面基准网点监测平面基准网点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混凝土标石或现场浇注。选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选点前应仔细研究施工组织计划。务必使控制点能尽量避开施工区及堆放材料的地方,减少施工时对网点的破坏。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倍范围以外,且土质坚固、不易受损坏、能长期保存的地点。选点埋标完毕,等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监测。2)测点的制作及安装水平位移监测点根据围护结构不同,筑分别布设在冠梁上和围护结构顶部,照准标志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且,侧向位移监测点与冠梁顶的沉降监测点重合。为了提高测试精度,测点采用特殊加

氧树酯沙混合物充

锈强制观螺栓工的强制对中螺纹钢杆制成,测量时直接将棱镜安装在测杆上,可以获得较好的对

5-3强制对中图对中精度(图)。测点位置的选择在满足设计要求、全面合的前提下,应注意便于监测及保护。3)监测方法及精度在监测平面基准网点基础上,围护结构顶部或冠梁上水平位移监测根据现场情况,利用全站仪按国家二级水平位移监测要求施测。可以采用导线法,视准线法,12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前方交会法等。同一监测项目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并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位移监测应满足现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的各项要求。4、土体侧向变形及围护结构变形监测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的规定及本工程的特点,采用测斜仪对土体侧向变形及围护结构侧向位移进行监测。1)测斜管安装及要求测斜管安装主要包括测量放线、钻孔、测斜管拼接及固定、混凝土浇注等工序,其流程如图5-4测斜孔施工流程图所示。测量放线

孔钻

测管拼接建立初值

混凝土浇筑孔口保护图5-4测斜孔施工流程图1测量放线定位后,按如下要求安装测斜管:①首先将测斜管逐节进行预接,打好铆孔,并要对接处对准标记及编号,底部测斜管下端应密封端盖。对接导槽应对准,铆钉孔应避开导槽;②按测斜管的对准标记和编号逐节对接、固定和密封后,将测斜管固定在围护结构钢筋笼内侧;③测斜管随着围护结构钢筋笼下入桩孔,注意将一对导槽对准基坑方向;④在测斜管的上端加管盖保护。⑤浇筑前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接头处应密封处理,并注意保证管口的封盖;②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当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13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③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2)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设备采用测斜仪,系统精度,分辨率0.04mm/m。测斜管应在测试前一周装设完毕,在3~5天内重复测量不少于次,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然后进行测试工作,其步骤如下:①用模拟测头检查测斜管导槽。②使测斜仪测读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测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地下放至管底,停留5~10min,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后再测量,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读一次数据,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

o插入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测点深度同第一次相同。一般只需要监测平行基坑变形方向的那对导槽,特殊情况下,可以将测头旋转

o

,按相同程序,测量另一个方向的那对导槽的读数。③检查数据,当读数有异常时应及时补测。④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相对基准点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孔口坐标的变化。观测成果:绘制累计位移与深度关系曲线,对有明显位移的部位,绘制该深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变形发展和施工的关系曲线,当变形达到控制值时及时报警。5、钢筋应力监测在基坑周边选取特征断面进行桩内钢筋受力监测,每个断面在迎土侧主筋和基坑底位置布置测点,以监测配筋的受力状态。选用钢筋计进行钢筋受力状态监测,其量程宜为最大设计值的倍;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精度不宜低于±0.5%)。1)钢筋计的安装方法①钢筋计应对焊或者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与钢筋刚性地连接在测点位置,不允许偏斜,钢筋总长度符合设计要求。②焊接前后钢筋计应浇水冷却,使钢筋计温度不超过℃,但不得在焊接处浇水淬火。14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③将仪器露出电缆用铁丝绑扎于刚筋上,保证电缆随刚筋引出时不至损坏。2)钢筋受力监测在基坑开挖前由振弦式频率测定仪取得监测初值,基坑开挖后测读钢筋计的频率读数,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桩内配筋测点的受力情况。6、支撑轴力监测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对称安装3~4个表面应力计对内支撑进行轴力监测,以监测支撑的整体受力情况。由振弦式频率测定仪取得监测初值,以后测读轴力计的频率读数,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支撑的受力变化情况。7、沉降监测为了确保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通过沉降量变化规律预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对支撑围护结构沉降及站台、水管、地面等沉降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沉降监测点应在基坑尚未开挖前就开始布置并取得初值。根据施工图文件要求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如、DNA03)及其配套的铟钢精密水准尺,运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基准点、工作基点、水准测点规格及埋设要求参照相关规范执行。(1)沉降监测网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系统。监测基准网点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水准基点标石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深埋双金属管水准基点标石、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工作基点的标石可以采用浅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角、墙上水准标志(图5-5)。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且尽量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应经现场踏勘,并结合地质地层实际情况,确定埋设深度。采用现浇与预埋两种方式。同时应至少埋设两个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基点应和附近原始水准点多次联测,确定原始高程。根据现15

图5-5不锈钢标志示意图

nxxx项目n

深基坑监方案场情况,布设水准基点、工作基点,构成水准网。标石、标志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2)观测方法及精度工作基点与支撑立柱沉降及地面沉降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并构成沉降监测网。二等水准测量各项限差如下:①基辅分划读数差≤0.4mm、基本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6mm。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7(n为测站数)。②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3m。当观测时,测点之间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为偶数站。同样,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应认真检查观测成果,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沉降监测网的计算按最小二乘原理,采用间接平差进行网平差计算,并进行精度评定。各沉降监测点的本次高程(t),与首次高程Hi(1)进行比较,差值Δ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即ΔHi(t)=Hi(t)-Hi(1)。每次观测都采用相同的观测仪器,相同的观测人员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六测周期及频根据施工进度,在基坑开挖前将站台、水管等的沉(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完毕并进行初始数据的观测。进行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并进行位移初始数据的观测。深层水平位移和应力监测在各监测项目施工时按照要求和施工顺序安装,并进行数据观测。1监测周期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监测周期为: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高压旋喷桩侧水管及站台监测应从桩体施工开始进行监测。2.监测频率16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定初试数据,且不少于次。基坑施工过程中监测频率如表6.1所示。表6.1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基坑类别

施工进程开挖深度

≤5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5m5~10m1次/1d1次/2d一级二级

(m)底板浇筑后时间(d)开挖深度(m)底板浇筑后时间(d)

5~10≤77~1414~28>28≤55~10≤77~1414~28>28

~1次/1d1次/3d1次/5d1次/7d1次/2d1次/2d1次/3d1次/7d1次/10d

1次/1d1次/1d1次/2d1次/3d1次/5d1次/2d1次/1d1次/2d1次/3d1次/5d1次/10d当监测数据接近监控报警时或防汛期间、暴雨期间应加强加密观测次数。当出现事故征兆应连续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七测控制标准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监测与测试的控制要求和报警值:序号12

监测项目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沉降基坑周围及既有

控制要求和报警值a.靠站台侧:水平(竖向)位移速度不超过mm/d,位移总量小于25mm;b.其它侧:水平(竖向)位移速度不超过,位移总量小于60mm。沉降速度不超过2mm/d,沉降总量小于25mm17

xxx项目3

深基坑监方案线路边坡沉降深层水平位移a.靠站台侧:变化速率不超过3mm/d,位移总量小于;b.其它侧:变化速率不超过10mm/d,位移总量小于;456

支撑轴力支护桩内力地下水位

不超过设计值的80%测点参照设计图纸中的监测点布置,测点竖直向布置:靠站台侧按桩顶下3~12m间2m考他侧悬臂桩自桩顶2m间隔2m考虑靠站台侧距止水桩约2m布置变化速率不超过500mm/d累计值小于1000mm当安全性为安全时应按照方案进行监测并在下次监测前提供中间报告对基坑的安全性提出建议;当安全性为危险时,应进行每天监,及时提供报告。并召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会诊,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估计和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与优化下一步的设计和施工。八据处理与信反馈1、基本要求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的综合知识,具有设计、施工、测量等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正确判断、准确表达,及时提供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1)现场测试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监测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提供的数据、图表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2)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并有测试、记录人员签字。(3)现场的监测资料符合下列要求:①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②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③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④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应及时分析和评述。18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4)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测。(5)进行监测项目数据分析时,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等情况以及以往数据,考察其发展趋势,并做出预报。(6)监测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报表应按时报送。报表中监测成果宜用表格和变化曲线或图形反映。2、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深基坑支护工程对监测仪器和元件的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所有项目的监测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在现场测试完成之后,室内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要及时,用图表方式定量分析,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危险信号及时报警,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1)现场提供以下数据:①沉降:支护桩顶、站台、水管及周边地面监测点的沉降和沉降速率;②水平位移:围护结构(顶部)、支护桩顶的水平位移和水平位移速率及最大水平位移深度,遇位移速率超过报警值时,提供水平位移时程曲线;③深层水平位移:布设测斜孔以监测土体、围护结构、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绘制水平位移与深度关系曲线;④支撑轴力:绘制支撑轴力与时间、工况的关系曲线;⑤桩身内力:绘制桩身各点钢筋应力、各段弯矩值、弯矩与深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2)监测结果的分析包括:①围护结构(顶部)、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分析:包括位移速率和累计位移的计算,绘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对引起位移速率增大的原因如开挖深度、超挖现象、支撑不及时、暴雨、积水、渗漏、管涌等进行分析。②沉降及沉降速率的分析:土体沉降主要由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地下水位降低导致土体固结引起的。经验表明,由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引起相邻地面的最大沉降与水平位移之比在0.65~1.00之间,而沉降发生的时间比水平位移发生的时间滞后一周左右。而淤泥质粉质粘土等高压缩性土层中地下水位降低会引起地面较大范围和幅度的沉降,有时地下水位降低引起的沉降要比支护结构侧向位移引起的土体沉降19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要大的多。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结果要与有关规范中的沉降值相比较,判断支护结构是否已趋于稳定或是否有继续发展的趋势。③支撑轴力分析:绘制支撑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支撑力变化较大时,应分析变化原因,并与设计值比较,判断支护结构是否有失稳的可能性。④桩身内力:绘制桩身各点钢筋应力、各段弯矩值、弯矩与深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桩身内力变化较大时,应分析变化原因,并与设计值比较,判断支护结构是否有失稳的可能性。⑤各项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相互比较:用各项监测结果与设计工况进行对比,判断设计、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当监测信息显示支护结构出现险情时,应及时加固;当显示安全性很高时,可优化调整,提高工效。⑥根据监测资料分析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反分析,推算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对原设计进行校验计算,预测后续开挖及支护的位移和受力状况,进行险情分析和预报,提出处理措施。3、提交的监测报告(1)观测数据当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并根据需要并提供当日报表给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当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②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③巡视检查的记录;④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⑤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⑥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⑦其他相关说明。(2)基坑挖土施工开始后每一周提供基坑开挖一周监测阶段性报告主要内容包括:①该监测期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②该监测期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20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③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④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⑤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阶段性监测报告应标明工程名称、监测单位、该阶段的起止日期、报告编号,并应有监测单位章及项目负责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监测过程中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3)基坑监测结束后提交监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①工程概况;②监测依据;③监测项目;④测点布置;⑤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⑥监测频率;⑦监测报警值;⑧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⑨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总结报告应标明工程名称监测单位整个监测工作的起止日期并应有监测单位章及项目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九息化施工与情预报1、信息化施工现场监测严格按相关规范的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坑施工与监测应按信息化施工流程进行,如图9-1。基坑监测过程中及时向建设方和监理、施工方汇报各项监测数据及初步分析结果,形成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浇注期间当日报告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在监测数据发生急剧变化时,会同甲方及有关各方综合分析,预测各因素的发展趋势,提出施工建议,共同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确保施工安全。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21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2、突发事件的处理当观数值大大超过规范的标准时,特别是当观测值骤然加大时,或基坑产生裂缝、失稳等突发事情时,应立即电话通知业主、监理、设计、施工方等有关人员,并提出处理意见。此外,立即填《停止施工通知书呈交业主、监理、施工方或有关人员签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损失。同时观测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在施工期间,若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应立即通知业主及监理单位,并密切配合业主、监理公司及设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措施,以保证工程安全顺利施工。基

支护设计

围护结构施工

土方开挖

优化设计

支护加固

后续施工坑工程监测方案

布测点初读数

定期监测

监测数据分析

险情预报

加密观测图9-1

预测信息化施工流程图22

xxx项目十测组织

深基坑监方案1、组织机构设置为保证监测项目的顺利进行,确保该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根据工程情况,成立基坑监测小组,其组织结构如图10-1。监测负责人:鲁宏技术组:李良

安质组:尹俊学

数据分析组:涂启柱资料组

监测一组图10-1

监测二组监测组织结构2、职责(1)监测负责人①全面负责监测管理工作负责按规定的监测工作范围内容和约定的工期标准全面完成监测任务。②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和法规,严格履行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维护本单位的信誉。③全面负责本组的技术管理,审查批准监测工作的日程安排及技术资料的提交,协调与外部有关单位的关系。④掌握各项工作进度、质量、费用动态及安全生产情况,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推动工程顺利进行。(2)技术组①在监测负责人领导下,负责基坑监测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及各项技术文件。②协助项目负责人与业主、监理、施工人员进行信息沟通及险情预报工作(3)安质组23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①负责根据监测方案内容及要求对监测数据确认现监测数值的有效性及监测数据的遗漏。②根据监测数据的变换,及时预知基坑支护变化及险情,启动应急程序。(4)数据分析组①负责根据监测数据和基坑环境施工工况等情况以及以往数据分析其发展趋势,并做出预报。②用图表方式定量分析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危险信号及时报警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5)资料整理人员①负责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并提出后续工作建议编写监测分析报告与归档工作。②负责督促检查监测记录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返工、修复、补救等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真实、完整。(6)现场监测人员①根据监测方案在监测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现场监工作。②对现场各种监测项目实施有效地测量,并对其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有效性负责。③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施工情况,调整监测频率,当发现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时,及时汇报并报警。十一监工作流1、系统工程流程:在监测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为保证监测工作进行,确保施工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在监测过程中严格科学监测和动态信息化施工使得设计、施工和监测三位一体化。系统工程流程见表图。优化设计前期施工

修改施工方案采取相应措施

后期开挖地下室施工

跟踪监测基坑工程

24监测方案

布设测点定期监测

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价预测预报

险情预警预报提出合理化建议

每日巡xxx每日巡

深基坑监方案图11-12、监测资料处理流程见图。

系统工作流程图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侧向变形、侧土压力面降体向变形,支撑轴力,锚杆拉力,地下水位,地下连续墙钢筋应力等。

各观测对象变化量表及累计变化量表,时间变化量曲线变化量包括水平位移、沉降、土压力撑轴力锚杆拉力、地下水位等。

工作站电脑综合分析预测预报

提交阶段监测报告目测巡视

图11-2监测资料处理流程图3、监测报告提交流程见图表。业主及监理

施工及相关单位监测

水文专业工程师

地下水位观测

综合项目总工十程师

目测巡视土建专业监测报告提交流程土压力观测确保质量安全的技术施测绘专业工程师位移观测

专业工程师12.1质量保证措

倾斜观测沉降观测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从管理职责、管理程序、资源管理、监测过程控制监测分析和改进等方面对本工程质量进行控制质量控制的中心“产品实现全过程控制”,从项目策划与审批、监测实施、资料分析与成果报告的编制、成果资料25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的审核等各个环节都有可操作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以确保监测成果文件输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基坑工程测量的特点,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本工程建立图所示的质量保证体系结构。质量目标:确保创优工程过程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监测分析改进体系技术支持文件齐全

技术方案审核和会审制度

项目质量监控措施

质量验收过程控制

技术交底制度

责内分部配审质控核量制程手程序册序

测监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培训控制程序

作业文件

成果检查制度

成果文件审核

不合格品控制

预防和改进措施统计技术信息化监测体系图12-1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图2、质量目标地表及道路沉降监测、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等均按《工程测量施工过程控制程序》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和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实施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经过对以上产品的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保证所有交付的产品均达到业主要求实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产品质量优秀;创优质工程;成果的顾客投诉率为零。3、主要质量管理活动(1)建立本项目的质量目标、方针,并贯彻实施质量目标和方针。26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2)提供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必须的结构和资源,对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目标实现。(3)在前期和施工过程中收集各种资料,科学分析其使用条件,对整个工作进行事前指导。(4)合理组织工程实施,对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令其停工整改或返工。(5)在监测生产、管理工作中应用合适的统计技术,以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和质量特性,保证产品质量。4、质量管理职责划分(1)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管理职责项目负责人是本项工程的全面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质量、作业质量和产品质量全面负责。在质量管理中其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方针根据分项目的特性安排专业负责人专业审核人负责工程项目实施的资源(人员、设备、交通工具等)配置;负责本项目测量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协调管理掌握本项目控制网监测施工测量检测车站基坑监测等工作的质量动态;主持定期召开的监测质量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制定和修订质量管理目标计划和质量改进措施计划;组织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2)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质量管理职责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主持本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组织识别确定本项目的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及适用的法规和标准组织全线现场踏勘搜集与本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组织编写《监测方案》;负责贯彻执行监测标准(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质量管理制度;负责检查测量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工程质量,发现不合格,及时组织纠正;负责搜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改进信息,制定改进措施;负责组织编制、审核《监测报告》;负责组织本测量项目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论证。(3)分项专业负责人的质量职责分项专业负责人是分项测量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分项测量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责与分项测量工作关的踏勘资料工作责编写分监测方案负责向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负责检查分《监测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工程质量;负责组织对分项测量的过程产品进行复查、抽检;发现不合格,及时组织纠正;27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组织实施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改进措施严格按测量工作程序办事组织均衡生产做到文明施工;编制分项《监测报告》。(4)技术员的质量职责对本作业岗位的监测产品质量负责格《监测方案行作业严格执《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术安全规定作业文件责本作业组的质量检查工作;负责保管测量记录和有关的资料。5、质量管理程序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及本工程监测的具体要求制工序流程图及作业细则,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关键点加以监控。(1)输入(施工前的准备)对业主提供资料进行分类和标识经验证后发送到相关人员保证项目输入的基础资料的准确性。(2)项目的实施(现场施测)严格按《铁路及地下铁路测量作业文件》和《基坑工程监测作业文件》的要求进行实施。根据本项目所涉及的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及顾客提供资料,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如各分项专业作业细则等,在测量工作大纲中明确本项目的关键控制点。对所有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加深其对测量要求、作业细则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和验收,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视和量测,保证过程检查有针对性。按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项目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置。(3)项目输出(监测产品的包装、防护及交付)按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监测报告进行最终检审核审定,再由技术负责人将整理后监测报告有关资料交资料室料室将复制好监测报告》交技术负责人核对后,盖章。其中一份归档,其余交付给业主。将《监测报告》连同资料室填写的“工程报告发送单”,送交业主验收,由送交者将有业主签收的“工程报告发送单”交回资料室保存。资料室填写“工程报告和有关资料收发登记表”并归档。28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监测报告用工程项目名称和编号的方法进行标识。标识应有唯一性。编号应与工程合同编号一致。《监测报告》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标识。《监测报告》交付时,由档案馆填写“工程报告发送单”,以达到可追溯性要求。12.2监测过程控1、编制技术支持文件为确保监测过程按规定的方法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我单位按标准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作业文件。2、技术方案审核和会审每个分项测量技术方案编写、审核、复核后,由项目部组织编写人、审核人、复核人及本项目的专家顾问组对技术方案进行会审,提出问题和建议,使技术方案深化和细化,明确做什么与怎么做,对于重点、难点特别指明。3、技术交底制在每分项工程方案实施前,由专业负责人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规范、标准、技术方案及作业细则,明白技术要求、工序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技术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须在技术方案实施交底单上签字认可。4、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审批根据测量产品实现过程,我单位建立了层次化的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制度。测量技术方案、测量成果文件必须按照“专业负责人编写→专业审核人审核→技术负责人复核→总工程师审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切实保证监测策划文件、成果文件的质量。5、项目质量监控质量监控贯穿于全过程,由专业审核人负责组织检查和抽查,专业负责人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技术负责人负责各分项关键过程的监控工作。技术部每天汇总、通报质量和进度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小结。6、质量验收29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中心思想是各测量工序的全过程控制,即对测量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验收,通过控制各个工序的质量来控制整个工程的测量质量。质量验收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12.3量分析和改1、监督检查制度由总工技术负责人专业审核人以及专家顾问组成立质量检查小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求对监测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小组成员对测量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形成进一步改进的信息。2、成果文件审核所有成果资料在提交顾客前均按我单位现行的技术文件审批制度进行三级审核。编写人根据审核意见对成果资料进行修改和完善后,再逐级送交审核验证,直至成果资料满足要求。3、不合格品控制分项目专业审核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检查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填写《不合格品登记表》。发现不合格品后,应按院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不合格是否成立、不合格的类别和涉及范围,提出处置方案,并记录在《不合格品登记表》中。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由分项目专业负责人组织实施,纠正结果由分项目专业审核人、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验证,验证后在“不合格品登记表”的“处置结果复检”中签署意见。4、预防和改进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过对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以确保已发生的不合格不再发生及防止潜在不合格的产生而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术部负责收集质量不合格品登记、纠正措施信息,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工程质量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对质量管理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实施有效控制。当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影响较大时,由技术部填纠正措施登记表》中“不合格现状描述和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内(包括原因分析和制定措施”30

xxx项目

深基坑监方案栏由分项目专业负责人填写,制定纠正措施,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查报总工程师审定后实施,技术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技术部进行监督跟踪验证,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